高新废水循环处理系统

发布时间:2025-7-24 10:40:36

公布日:2024.12.27

申请日:2024.10.21

分类号:B01D24/10(2006.01)I;B01D24/46(2006.01)I;B01D35/12(2006.01)I

摘要

本发明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废水的循环处理设备,包括底座和控制器,所述底座的顶部活动设置有转动座,所述转动座的顶部设置有处理罐一和处理罐二,所述处理罐一和处理罐二的内部均填充有过滤砂石,所述处理罐一和处理罐二的侧壁底部均设置有出水管和单向阀五,本发明使用时,当处理罐一内积存杂质多需要清理时,驱动机构驱动转动座水平转动,直至输水管远离输送泵的一端开口位置和位于处理罐二顶部的进水口二开口位置对齐,此时废水在处理罐二内自上而下流动进行过滤处理,且在切换处理罐一和处理罐二位置时,自冲洗机构对处理罐一的内部进行反冲洗,具备自动反冲洗功能,且可快速切换处理罐,提高废水循环处理的效率。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废水的循环处理设备,包括底座(1)和控制器(23),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活动设置有转动座(4),所述转动座(4)的顶部设置有处理罐一(9)和处理罐二(10),所述处理罐一(9)和处理罐二(10)的内部均填充有过滤砂石,所述处理罐一(9)和处理罐二(10)的侧壁底部均设置有出水管(13)和单向阀五(14),所述处理罐一(9)和处理罐二(10)的侧壁顶部均设置有排污管(12)和单向阀四(11);所述处理罐二(10)和处理罐一(9)的顶部设置有同一个圆柱形结构的顶盖(21),顶盖(21)的两端侧壁均开设有贯通的进水口二(84),两个进水口二(84)的一端分别与处理罐一(9)和处理罐二(10)的内部连通;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驱动机构(3),用于驱动转动座(4)水平转动;所述底座(1)的顶部通过安装架(2)安装有环形结构的转动圈(7),转动圈(7)套设在顶盖(21)的圆周处;所述转动圈(7)的顶部设置有预过滤机构(5),预过滤机构(5)的顶部设置有进水管(6),所述预过滤机构(5)的侧面设置有输送泵(15)和输水管(16),用于将预过滤机构(5)内预过滤后的废水抽出;所述输水管(16)远离输送泵(15)的一端延伸至转动圈(7)的内部,输水管(16)延伸至转动圈(7)内部的一端与顶盖(21)的圆周相抵,输水管(16)与顶盖(21)圆周相抵的一端开口位置和进水口二(84)的一端开口位置相对应;还包括自冲洗机构(8),用于在调整处理罐一(9)和处理罐二(10)位置的过程中进行反冲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水的循环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冲洗机构(8)包括开设在顶盖(21)圆心处的集水腔(85),所述集水腔(85)的底部垂直设置有延伸管(82),所述底座(1)的顶部开设有凹槽,凹槽的底部内壁活动安装有固定过渡管(86),固定过渡管(86)的顶端与延伸管(82)的底部通过密封轴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废水的循环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腔(85)的圆周处开设有放射分布的进水口一(83),进水口一(83)远离集水腔(85)的一端开口分布在两个进水口二(84)开口之间;所述固定过渡管(86)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延伸冲洗管一(88)和延伸冲洗管二(810),延伸冲洗管一(88)和延伸冲洗管二(810)上分别设置有单向阀二(87)和单向阀三(8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废水的循环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座(4)的内部开设有两个过渡腔(811),两个过渡腔(811)的顶部均开设有连通孔(812),两个过渡腔(811)的内部通过连通孔(812)分别与处理罐二(10)和处理罐一(9)的内部连通,延伸冲洗管二(810)远离固定过渡管(86)的一端延伸至位于处理罐二(10)底部的过渡腔(811)内,延伸冲洗管一(88)远离固定过渡管(86)的一端延伸至位于处理罐一(9)底部的过渡腔(811)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废水的循环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罐一(9)和处理罐二(10)的内部均设置有搅动机构(22),用于在自冲洗过程中对过滤砂石进行搅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废水的循环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搅动机构(22)包括活动安装在转动座(4)顶部的转动杆(223),转动杆(223)位于处理罐一(9)和处理罐二(10)内的一端设置有搅动侧翼(222),所述转动座(4)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转动杆(223)转动的驱动电机三(22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水的循环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3)包括安装在转动座(4)底部的活动座(31),活动座(31)与底座(1)的顶部滑动连接,所述底座(1)的顶部活动安装有驱动齿轮(32),驱动齿轮(32)的圆周和活动座(31)的圆周啮合,所述底座(1)的底部设置有用于驱动驱动齿轮(32)转动的驱动电机一(3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水的循环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过滤机构(5)包括安装在转动圈(7)顶部的预过滤壳体(51),预过滤壳体(51)的内部活动设置有输送辊(511)和倾斜设置的输送网带(56),所述预过滤壳体(51)的一侧壁开设有排渣口(53),排渣口(53)的内部设置有排渣网槽(54),预过滤壳体(51)的外壁设置有用于驱动输送辊(511)转动的驱动电机二(5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废水的循环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网带(56)的外壁活动设置有若干个倾斜设置的活动网板(57),活动网板(57)的侧面通过支撑弹簧(510)与输送网带(56)的外壁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废水的循环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网板(57)靠近支撑弹簧(510)的一侧设置有弧形结构的活动挡板(58),输送网带(56)的外壁设置有弧形结构的固定挡板(59),固定挡板(59)和活动挡板(58)相互交错设置;所述排渣网槽(54)位于预过滤壳体(51)内的一端顶部设置有拨动杆(55)。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废水的循环处理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废水的循环处理设备,包括底座和控制器,所述底座的顶部活动设置有转动座,所述转动座的顶部设置有处理罐一和处理罐二,所述处理罐一和处理罐二的内部均填充有过滤砂石,所述处理罐一和处理罐二的侧壁底部均设置有出水管和单向阀五,所述处理罐一和处理罐二的侧壁顶部均设置有排污管和单向阀四;所述处理罐二和处理罐一的顶部设置有同一个圆柱形结构的顶盖,顶盖的两端侧壁均开设有贯通的进水口二,两个进水口二的一端分别与处理罐一和处理罐二的内部连通;所述底座上设置有驱动机构,用于驱动转动座水平转动;所述底座的顶部通过安装架安装有环形结构的转动圈,转动圈套设在顶盖的圆周处;所述转动圈的顶部设置有预过滤机构,预过滤机构的顶部设置有进水管,所述预过滤机构的侧面设置有输送泵和输水管,用于将预过滤机构内预过滤后的废水抽出;所述输水管远离输送泵的一端延伸至转动圈的内部,输水管延伸至转动圈内部的一端与顶盖的圆周相抵,输水管与顶盖圆周相抵的一端开口位置和进水口二的一端开口位置相对应;还包括自冲洗机构,用于在调整处理罐一和处理罐二位置的过程中进行反冲洗。

优选的,所述自冲洗机构包括开设在顶盖圆心处的集水腔,所述集水腔的底部垂直设置有延伸管,所述底座的顶部开设有凹槽,凹槽的底部内壁活动安装有固定过渡管,固定过渡管的顶端与延伸管的底部通过密封轴承连接。

优选的,所述集水腔的圆周处开设有放射分布的进水口一,进水口一远离集水腔的一端开口分布在两个进水口二开口之间;所述固定过渡管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延伸冲洗管一和延伸冲洗管二,延伸冲洗管一和延伸冲洗管二上分别设置有单向阀二和单向阀三。

优选的,所述转动座的内部开设有两个过渡腔,两个过渡腔的顶部均开设有连通孔,两个过渡腔的内部通过连通孔分别与处理罐二和处理罐一的内部连通,延伸冲洗管二远离固定过渡管的一端延伸至位于处理罐二底部的过渡腔内,延伸冲洗管一远离固定过渡管的一端延伸至位于处理罐一底部的过渡腔内。

优选的,所述处理罐一和处理罐二的内部均设置有搅动机构,用于在自冲洗过程中对过滤砂石进行搅动。

优选的,所述搅动机构包括活动安装在转动座顶部的转动杆,转动杆位于处理罐一和处理罐二内的一端设置有搅动侧翼,所述转动座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转动杆转动的驱动电机三。

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安装在转动座底部的活动座,活动座与底座的顶部滑动连接,所述底座的顶部活动安装有驱动齿轮,驱动齿轮的圆周和活动座的圆周啮合,所述底座的底部设置有用于驱动驱动齿轮转动的驱动电机一。

优选的,所述预过滤机构包括安装在转动圈顶部的预过滤壳体,预过滤壳体的内部活动设置有输送辊和倾斜设置的输送网带,所述预过滤壳体的一侧壁开设有排渣口,排渣口的内部设置有排渣网槽,预过滤壳体的外壁设置有用于驱动输送辊转动的驱动电机二。

优选的,所述输送网带的外壁活动设置有若干个倾斜设置的活动网板,活动网板的侧面通过支撑弹簧与输送网带的外壁连接。

优选的,所述活动网板靠近支撑弹簧的一侧设置有弧形结构的活动挡板,输送网带的外壁设置有弧形结构的固定挡板,固定挡板和活动挡板相互交错设置,所述排渣网槽位于预过滤壳体内的一端顶部设置有拨动杆。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使用时,当处理罐一内积存杂质多需要清理时,驱动机构驱动转动座水平转动,直至输水管远离输送泵的一端开口位置和位于处理罐二顶部的进水口二开口位置对齐,此时废水在处理罐二内自上而下流动进行过滤处理,且在切换处理罐一和处理罐二位置时,自冲洗机构对处理罐一的内部进行反冲洗,具备自动反冲洗功能,且可快速切换处理罐,提高废水循环处理的效率。

(发明人:张玉勇;张志远;韩若雷;马跃;宋玉洁;林禹;刘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