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布日:2024.01.30
申请日:2023.07.27
分类号:C02F9/00(2023.01)I;C02F1/44(2023.01)N;C02F1/52(2023.01)N;C02F1/78(2023.01)N;C02F101/16(2006.01)N;C02F101/30(2006.01)N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臭氧微纳米气泡‑正渗透装置的工业污水处理方法及系统,所述系统包括:进水泵、微纳米气泡发生器、臭氧发生装置、正渗透装置。包括以下步骤:(1)臭氧发生装置产生臭氧输送至微纳米气泡发生器,产生臭氧微纳米气泡,工业污水通过进水泵出水口以一定速度打入微纳米气泡发生器;(2)在臭氧微纳米气泡作用下,同时进行工业污水混凝同步预处理;(3)预处理后的污水进入正渗透装置,使污水透过正渗透膜,达到工业污水水质净化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将臭氧微纳米气泡与正渗透膜工艺结合协同处理工业污水的方法,可以实现高效除去废水的有机物与含氮物质,且膜污染小,成本较低,简便易行。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基于臭氧微纳米气泡-正渗透装置的工业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臭氧发生器产生的臭氧输送入微纳米气泡发生器内,形成含臭氧微纳米气泡的溶气水;2)工业污水经进水泵以一定速率进入微纳米气泡发生器中与含有臭氧微纳米气泡的溶气水混合;3)将工业污水与臭氧微纳米气泡的混合液使用混凝剂处理后,将上层浮渣筛除,得到预处理后的污水;4)将预处理后的污水输送入正渗透装置,以一定的水利条件为输送动力,使污水透过正渗透膜,达到水质净化效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臭氧微纳米气泡-正渗透装置的工业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剂为氯化铁混凝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臭氧微纳米气泡-正渗透装置的工业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臭氧微纳米气泡的尺寸小于200n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臭氧微纳米气泡-正渗透装置的工业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臭氧微纳米气泡处理时长为30~60min。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臭氧微纳米气泡-正渗透装置的工业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渗透膜为复合聚酰胺膜。
6.一种基于臭氧微纳米气泡-正渗透装置的工业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泵、臭氧发生器、微纳米气泡发生器、混凝剂和正渗透装置;所述臭氧发生器用于产生的臭氧输送入微纳米气泡发生器内,形成含臭氧微纳米气泡的溶气水;进水泵用于将工业污水打入微纳米气泡发生器中与含有臭氧微纳米气泡的溶气水混合;混凝剂用于将工业污水与臭氧微纳米气泡的上层浮渣筛除得到预处理后的污水;正渗透装置用于使污水透过正渗透膜,达到水质净化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臭氧微纳米气泡-正渗透耦合装置的工业污水处理方法及系统。
一种基于臭氧微纳米气泡-正渗透耦合装置的工业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臭氧发生器产生的臭氧输送入微纳米气泡发生器内,形成含臭氧微纳米气泡的溶气水;
(2)工业污水经进水泵以一定速率进入微纳米气泡发生器中与含有臭氧微纳米气泡的溶气水混合;
(3)将工业污水与臭氧微纳米气泡的混合液使用混凝剂处理后,将上层浮渣筛除,得到预处理后的污水;
(4)将预处理后的污水输送入正渗透装置,以一定的水利条件为输送动力,使污水透过正渗透膜,达到水质净化效果。
优选地,所述的混凝剂为氯化铁混凝剂。
优选地,所述臭氧微纳米气泡的尺寸小于200nm。
优选地,所述臭氧微纳米气泡处理时长为30~60min。
优选地,所述正渗透膜为复合聚酰胺膜。
相应地,一种基于臭氧微纳米气泡-正渗透耦合装置的工业污水处理系统,包括:进水泵、臭氧发生器、微纳米气泡发生器、混凝剂和正渗透装置;
所述臭氧发生器用于产生的臭氧输送入微纳米气泡发生器内,形成含臭氧微纳米气泡的溶气水;
进水泵用于将工业污水打入微纳米气泡发生器中与含有臭氧微纳米气泡的溶气水混合;
混凝剂用于将工业污水与臭氧微纳米气泡的上层浮渣筛除得到预处理后的污水;
正渗透装置用于使污水透过正渗透膜,达到水质净化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中的方法,臭氧以微纳米气泡的形式存在于水体内,臭氧微纳米气泡粒径较小,可在水体内长时间稳定存在,不容易上浮溢出并可随水流大范围迁移;利用臭氧作为氧化剂,其反应条件温和、降解效率高、副产物少,且氧化剂本身不会引入任何污染物质,并能有效的氧化降解污水中的氨氮污染物。
(2)本发明中的方法,采用臭氧微纳米气泡与正渗透膜的组合工艺处理工艺污水,臭氧微纳米气泡能显著减轻膜表面的污染并促进水透过膜,提高了FO工艺对有机物、溶解固体和抗生素等污染物截留效率,从而提高了污水的净化效果。
(发明人:李建林;易耀平;张沛;张弛;王大伟;荣晟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