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

发布时间:2025-6-29 8:15:05

公布日:2024.02.09

申请日:2023.12.22

分类号:C02F9/00(2023.01)I;C02F1/00(2023.01)N;C02F1/461(2023.01)N;C02F3/02(2023.01)N;C02F101/30(2006.01)N;C02F101/38(2006.01)N;C02F101/16(2006.01)N;

C02F101/10(2006.01)N

摘要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方法,污水经格栅除去较大悬浮物后进入微电解反应器,经过微电解处理后进入MABR反应器,在MABR反应器中再次处理,出水静置沉淀,分出清液即可,经过测试,本发明方法可以有效降低污水中的CODcrBOD5、总氮、总磷和固体悬浮物。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污水经格栅除去较大悬浮物后进入微电解反应器,经过微电解处理后进入MABR反应器,在MABR反应器中再次处理,出水静置沉淀,分出清液即可;所述微电解反应器中含有铁碳微电解材料,以重量份数计,所述铁碳微电解材料由以下原料制成:煤沥青20-30份、铁粉40-60份、路易斯酸催化剂3-5份、钴粉5-10份、玄武岩纤维1-5份、粘结剂5-10份、造孔剂3-6份;所述MABR反应器的膜载体为PVDF中空纤维膜;所述PVDF中空纤维膜的膜孔直径为0.15-0.25μm;所述膜载体上附着有微生物;所述微生物包括东方伊萨酵母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所述路易斯酸催化剂为AlCl3BF3SbCl3FeBr3FeCl3SnCl3TiCl3ZnCl2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合;所述粘结剂为膨润土和/或白云土;所述造孔剂为微碳化淀粉;所述微碳化淀粉的制备方法如下:将可溶性淀粉溶于水中加热搅拌形成透明溶液,将溶液转移至水热反应釜中,密封升温至185-205℃反应60-120min,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常温,将沉淀滤出后洗涤、干燥即可;所述铁碳微电解材料的制备方法如下:将煤沥青、铁粉、路易斯酸催化剂、钴粉、玄武岩纤维、粘结剂、造孔剂混合均匀后与适量水混合制粒,所得颗粒干燥后转移至坩埚中,密封转移至马弗炉中600-800℃焙烧3-6h后自然冷却即可。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方法。

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方法:

污水经格栅除去较大悬浮物后进入微电解反应器,经过微电解处理后进入MABR反应器,在MABR反应器中再次处理,出水静置沉淀,分出清液即可;

所述微电解反应器中含有铁碳微电解材料,以重量份数计,所述铁碳微电解材料由以下原料制成:

煤沥青20-30份、铁粉40-60份、路易斯酸催化剂3-5份、钴粉5-10份、玄武岩纤维1-5份、粘结剂5-10份、造孔剂3-6份。

进一步地,所述MABR反应器的膜载体为PVDF中空纤维膜。

进一步地,所述PVDF中空纤维膜的膜孔直径为0.15-0.25μm

进一步地,所述膜载体上附着有微生物。

进一步地,所述微生物包括东方伊萨酵母菌和枯草芽孢杆菌。

进一步地,所述路易斯酸催化剂为AlCl3BF3SbCl3FeBr3FeCl3SnCl3TiCl3ZnCl2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合。

进一步地,所述粘结剂为膨润土和/或白云土。

进一步地,所述造孔剂为微碳化淀粉。

进一步地,所述微碳化淀粉的制备方法如下:

将可溶性淀粉溶于水中加热搅拌形成透明溶液,将溶液转移至水热反应釜中,密封升温至185-205℃反应60-120min,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常温,将沉淀滤出后洗涤、干燥即可。

进一步地,所述铁碳微电解材料的制备方法如下:

将煤沥青、铁粉、路易斯酸催化剂、钴粉、玄武岩纤维、粘结剂、造孔剂混合均匀后与适量水混合制粒,所得颗粒干燥后转移至坩埚中,密封转移至马弗炉中600-800℃焙烧3-6h后自然冷却即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方法,在MABR反应器中,东方伊萨酵母菌和枯草芽孢杆菌附着在中空纤维膜表面,通过分裂生长和不断的吸附作用逐渐形成具有三维结构的稳定的微生物膜,对于污水进行一级处理后再通过微电解反应器进行二级处理,现有的铁碳微电解材料存在的钝化板结等问题,处理效果不理想,发明人采用煤沥青作为作为活性炭前驱体,制备的铁碳微电解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且铁碳结合在一起不易发生铁碳分层和结块现象,容易与污水均匀混合,玄武岩纤维作为纤维骨骼可以提高材料的强度和抗板结性能,而且对于提高处理效果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微碳化淀粉作为造孔剂,有助于提高材料的开放孔数量和孔隙率,丰富的孔隙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材料抗堵塞、抗板结的能力,使得材料与污水更充分的接触,经过测试,本发明方法可以有效降低污水中的CODcrBOD5、总氮、总磷和固体悬浮物。

(发明人:巫继龙;应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