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装配式污水沉淀池

发布时间:2025-4-21 9:26:08

公布日:2023.08.25

申请日:2023.06.13

分类号:B01D21/24(2006.01)I;B01D21/02(2006.01)I;B01D21/00(2006.01)I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装配式污水沉淀池,包括依次连通的前模块池、中间模块池和后模块池;前模块池、所述中间模块池和所述后模块池均包括用于形成池体的框架,各所述框架的一端均设置有布水槽以使连通所述布水槽以将污水导流至框架下部的导流结构;各框架的中部均设置有用于沉降污水中污泥颗粒的沉降结构,导流至框架下部的污水由下至上进入各所述沉降结构;各框架还设置有用于将沉降结构下部的污泥颗粒提升至所述框架上部设置的污泥槽内的污泥气提装置;框架的另外一端设置有用于沉降结构上部的上清液排出的出水槽。本申请的装配式污水沉淀池能够实现模块化的生产以及装配,施工方便,且所需要的的施工人员以及器械少,降低成本以及施工时间。

5.jpg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装配式污水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通的前模块池、中间模块池和后模块池;所述前模块池、所述中间模块池和所述后模块池均包括用于形成池体的框架,各所述框架的一端均设置有布水槽以及连通所述布水槽以将污水导流至框架下部的导流结构;各所述框架的中部均设置有用于沉降污水中污泥颗粒的沉降结构,导流至框架下部的污水由下至上进入各所述沉降结构;各所述框架还设置有用于将沉降结构下部的污泥颗粒提升至所述框架上部设置的污泥槽内的污泥气提装置;所述框架的另外一端设置有用于沉降结构上部的上清液排出的出水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污水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模块池、所述中间模块池和所述后模块池均包括固定密封设置在所述框架的两端的端板,所述前模块池的前侧和所述后模块池的后侧均密封设置有侧板,各所述端板与各所述侧板依次密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污水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结构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框架的两侧的支撑架以及多个均匀间隔固定在所述支撑架上的斜板,多个所述斜板均平行且向框架的一端倾斜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配式污水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结构的底部还设置有用于冲洗所述沉降结构的曝气反冲洗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配式污水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反冲洗装置包括多个交叉固定连接在所述框架边缘的穿孔管,多个所述穿孔管相互连通且与高压气源连通;各所述穿孔管上部均设置有多个与所述斜板相对的气孔。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配式污水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板上部的框架内靠近所述出水槽的一端的还设置有多个三角溢流堰。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污水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的底部设置有多个用于储存污泥的泥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配式污水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结构下部的框架内设置有用于收集污泥的污泥收集管,所述污泥收集管设置于所述泥斗内;所述污泥气提装置包括多个竖直布置的污泥气提管以及连通在各所述污泥气提管下部的气管,各所述气管均与高压气源连通;各所述污泥气提管的底部均与所述污泥收集管连通,所述框架的沉降结构的上部还设置有污泥槽,各所述污泥气提管均向上延伸,且各所述污泥气提管的上部出口均连通至所述污泥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配式污水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气管上均设置第二阀门;各所述气管同时连通一个第二供气支管,所述第二供气支管与第二供气主管连通,所述第二供气主管与高压气源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污水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结构为竖直设置在所述框架的靠近所述布水槽一端的导流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装配式污水沉淀池,以解决技术问题:现有的沉淀池一般都是以混凝土结构形式建造而成,需要在施工现场进行混凝土的施工,施工不便;并且每一个沉淀池均需要单独进行设计以及加工,不能实现模块化的生产以及装配。

本发明一种装配式污水沉淀池的技术方案,包括依次连通的前模块池、中间模块池和后模块池;

所述前模块池、所述中间模块池和所述后模块池均包括用于形成池体的框架,各所述框架的一端均设置有布水槽以及连通所述布水槽以将污水导流至框架下部的导流结构;

各所述框架的中部均设置有用于沉降污水中污泥颗粒的沉降结构,导流至框架下部的污水由下至上进入各所述沉降结构;

各所述框架还设置有用于将沉降结构下部的污泥颗粒提升至所述框架上部设置的污泥槽内的污泥气提装置;

所述框架的另外一端设置有用于沉降结构上部的上清液排出的出水槽。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前模块池、所述中间模块池和所述后模块池均包括固定密封设置在所述框架的两端的端板,所述前模块池的前侧和所述后模块池的后侧均密封设置有侧板,各所述端板与各所述侧板依次密封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沉降结构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框架的两侧的支撑架以及多个均匀间隔固定在所述支撑架上的斜板,多个所述斜板均平行且向框架的一端倾斜布置。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沉降结构的底部还设置有用于冲洗所述沉降结构的曝气反冲洗装置。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曝气反冲洗装置包括多个交叉固定连接在所述框架边缘的穿孔管,多个所述穿孔管相互连通且与高压气源连通;

各所述穿孔管上部均设置有多个与所述斜板相对的气孔。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斜板上部的框架内靠近所述出水槽的一端的还设置有多个三角溢流堰。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框架的底部设置有多个用于储存污泥的泥斗。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沉降结构下部的框架内设置有用于收集污泥的污泥收集管,所述污泥收集管设置于所述泥斗内;

所述污泥气提装置包括多个竖直布置的污泥气提管以及连通在各所述污泥气提管下部的气管,各所述气管均与高压气源连通;

各所述污泥气提管的底部均与所述污泥收集管连通,所述框架的沉降结构的上部还设置有污泥槽,各所述污泥气提管均向上延伸,且各所述污泥气提管的上部出口均连通至所述污泥槽。

作为优选方案,各所述气管上均设置第二阀门;

各所述气管同时连通一个第二供气支管,所述第二供气支管与第二供气主管连通,所述第二供气主管与高压气源连通。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导流结构为竖直设置在所述框架的靠近所述布水槽一端的导流板。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的装配式污水沉淀池,包括依次连通的前模块池、中间模块池和后模块池;前模块池、中间模块池和后模块池均包括用于形成池体的框架,各框架的一端均设置有布水槽以使连通布水槽以将污水导流至框架下部的导流结构;各框架的中部均设置有用于沉降污水中污泥颗粒的沉降结构,导流至框架下部的污水由下至上进入各沉降结构;各框架还设置有用于将沉降结构下部的污泥颗粒提升至框架上部设置的污泥槽内的污泥气提装置;框架的另外一端设置有用于沉降结构上部的上清液排出的出水槽。利用模块化的前模块池、中间模块池和后模块池能够实现沉淀池的模块化设置,并且前模块池、中间模块池和后模块池均包括用于形成池体的框架,框架内设置有布水槽、沉降结构以及污泥气提装置,用于实现沉淀池对的基本的沉淀要求,同时中间模块能够布置为一个或者多个,用于根据使用需求布置沉淀池的结构,且前模块池、中间模块池和后模块池能够在工厂里加工完成,在施工现场直接进行装配施工,实现模块化的生产以及装配,施工方便,且所需要的施工人员以及器械少,降低成本以及施工时间。

本申请的装配式污水沉淀池将污水处理厂所需要的二沉池处理单元设计为设备模块,实现全模块化、工厂化和标准化的目的,现场只需要少量的安装工作和较低的机具投入就能拼装出一个大型的二沉池单元模组。

(发明人:吕政;刘然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