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淀池无机械动力排泥系统

发布时间:2025-4-15 10:34:51

公布日:2023.08.29

申请日:2023.06.15

分类号:B01D21/24(2006.01)I;B01D36/04(2006.01)I

摘要

本发明涉及沉淀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沉淀池无机械动力排泥装置及回流方法,该装置包括池体,池体的内部中段位置设有过滤填料,池体的底部设有污泥锥斗,池体的侧壁且位于过滤填料的下方设有进水口,池体的顶端设有集水槽,污泥锥斗的内部且沿池体的长度方向布置有曝气管,曝气管的上方设有集气罩,池体的内部且位于过滤填料的下方还设有排泥主管。本发明通过在污泥锥斗底部设置曝气管和集气罩,并且在池体内部还设置有排泥主管与排泥支管,通过曝气管产生气泡搅动污泥,进而在气泡的气提作用下,使泥水混合液能够沿着排泥支管、排泥主管排出至池体外,因此解决了污泥淤积以及污泥堵塞排泥口的问题。

1.jpg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沉淀池无机械动力排泥装置,包括池体(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100)的内部中段位置设有过滤填料(200),所述池体(100)的底部设有污泥锥斗(101),所述池体(100)的侧壁且位于过滤填料(200)的下方设有进水口(102),所述池体(100)的顶端设有集水槽(103),所述污泥锥斗(101)的内部且沿池体(100)的长度方向布置有曝气管(104),所述曝气管(104)的上方设有集气罩(105),所述池体(100)的内部且位于过滤填料(200)的下方还设有排泥主管(300),所述排泥主管(300)的一端伸出至池体(100)外侧,所述排泥主管(300)位于池体(100)内部一端通过排泥支管(301)与所述集气罩(105)的顶端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沉淀池无机械动力排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100)的外部还设有污泥收集槽(106),所述排泥主管(300)的外端与所述污泥收集槽(106)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沉淀池无机械动力排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锥斗(101)的内部呈锥形状,且所述污泥锥斗(101)的内侧壁与竖直面的夹角为10°至30°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沉淀池无机械动力排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气罩(105)的横截面呈等腰梯形状,且所述集气罩(105)的内部间隔设置有若干隔板(107),相邻两块所述隔板(107)的间距为1米至3米之间,且所述集气罩(105)采用表面光滑的不锈钢、玻璃钢或硬质塑料材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沉淀池无机械动力排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107)将集气罩(105)的内部空间分隔成若干收集空腔,所述收集空腔与若干所述排泥支管(301)一一对应,且若干所述排泥支管(301)均连接在相应的收集空腔的上方位置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沉淀池无机械动力排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100)的内部还设有进气管(108),所述进气管(108)的一端与所述曝气管(104)相接,所述进气管(108)的另一端伸出至所述池体(100)的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沉淀池无机械动力排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气罩(105)的边沿与所述污泥锥斗(101)的内表面垂直间距为5厘米至20厘米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沉淀池无机械动力排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泥主管(300)位于池体(100)外部一端内侧设置有气体扩散器(400),所述气体扩散器(400)的进气端伸出至排泥主管(300)外,所述气体扩散器(400)用于向相应的所述排泥主管(300)内部通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沉淀池无机械动力排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泥主管(300)伸入池体(100)内部的一端水平布置,且排泥主管(300)与所述过滤填料(200)的底面抵接,用于支撑过滤填料(200)

10.一种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沉淀池无机械动力排泥装置的回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将需要沉淀的废水通过进水口(102)排入池体(100)内,同时向曝气管(104)内部通入空气;S2、废水进入池体(100)内部后,污泥会沿着污泥锥斗(101)滑落到池底位置,而清水可通过过滤填料(200)进入池体(100)的顶部,最终从集水槽(103)中排出;S3、曝气管(104)均匀曝气,气泡将池体(100)底部的污泥再次搅拌混合形成高浓度泥水混合液;S4、曝气管(104)持续曝气,由于气泡的存在,泥水混合液的密度变小,并往上向集气罩(105)的顶部汇聚,最终在气体的提升作用下,泥水混合液及气泡可通过排泥支管(301)、排泥主管(300)排出至池体(100)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沉淀池无机械动力排泥装置及回流方法,用于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沉淀池无机械动力排泥装置,包括池体,所述池体的内部中段位置设有过滤填料,所述池体的底部设有污泥锥斗,所述池体的侧壁且位于过滤填料的下方设有进水口,所述池体的顶端设有集水槽,所述污泥锥斗的内部且沿池体的长度方向布置有曝气管,所述曝气管的上方设有集气罩,所述池体的内部且位于过滤填料的下方还设有排泥主管,所述排泥主管的一端伸出至池体外侧,所述排泥主管位于池体内部一端通过排泥支管与所述集气罩的顶端相连接。

可选的,所述池体的外部还设有污泥收集槽,所述排泥主管的外端与所述污泥收集槽相连。

可选的,所述污泥锥斗的内部呈锥形状,且所述污泥锥斗的内侧壁与竖直面的夹角为10°至30°之间。

可选的,所述集气罩的横截面呈等腰梯形状,且所述集气罩的内部间隔设置有若干隔板,相邻两块所述隔板的间距为1米至3米之间,且所述集气罩采用表面光滑的不锈钢、玻璃钢或硬质塑料材质。

可选的,所述隔板将集气罩的内部空间分隔成若干收集空腔,所述收集空腔与若干所述排泥支管一一对应,且若干所述排泥支管均连接在相应的收集空腔的上方位置处。

可选的,所述池体的内部还设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一端与所述曝气管相接,所述进气管的另一端伸出至所述池体的外侧。

可选的,所述集气罩的边沿与所述污泥锥斗的内表面垂直间距为5厘米至20厘米之间。

可选的,所述排泥主管位于池体外部一端内侧设置有气体扩散器,所述气体扩散器的进气端伸出至排泥主管外,所述气体扩散器用于向相应的所述排泥主管内部通气。

可选的,所述排泥主管伸入池体内部的一端水平布置,且排泥主管与所述过滤填料的底面抵接,用于支撑过滤填料。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沉淀池无机械动力排泥装置的回流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需要沉淀的废水通过进水口排入池体内,同时向曝气管内部通入空气;

S2、废水进入池体内部后,污泥会沿着污泥锥斗滑落到池底位置,而清水可通过过滤填料进入池体的顶部,最终从集水槽中排出;

S3、曝气管均匀曝气,气泡将池体底部的污泥再次搅拌混合形成高浓度泥水混合液;

S4、曝气管持续曝气,由于气泡的存在,泥水混合液的密度变小,并往上向集气罩的顶部汇聚,最终在气体的提升作用下,泥水混合液及气泡可通过排泥支管、排泥主管排出至池体外。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沉淀池无机械动力排泥装置及回流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在污泥锥斗底部设置曝气管和集气罩,并且在池体内部还设置有排泥主管与排泥支管,通过曝气管产生气泡搅动污泥,进而在气泡的气提作用下,使泥水混合液能够沿着排泥支管、排泥主管排出至池体外,因此解决了污泥淤积以及污泥堵塞排泥口的问题;

2.本发明在每根排泥主管的外端内侧还设置有气体扩散器,通过气体扩散器可调节相应的排泥主管的排泥量,从而使各排泥主管能够均衡排泥;

3.本发明中的排泥主管伸入池体内并与过滤填料的底面抵接,因此排泥主管可起到支撑过滤填料的作用,有助于降低本发明的建造成本;

4.本发明实现了无机械动力排泥,运行能耗更低,且因此减少了日常运行机械设备维护的工作量。

(发明人:胡轩;魏欢承;陈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