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负压混曝生物反应系统

发布时间:2025-4-8 9:57:21

公布日:2023.09.01

申请日:2023.05.18

分类号:C02F7/00(2006.01)I;C02F3/12(2023.01)I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负压混曝生物反应装置,包括:池体,其底部具有用于容纳污泥的污泥区;负压曝气管道,其处于污泥区的上方用于抽取污泥区的污泥,且负压曝气管道沿高度方向设置,负压曝气管道上还设有用于通入污水的进水口以及用于通入空气的进气口;池体内还设有反应区和沉淀区,沉淀区、反应区和污泥区相通。本发明中,沉淀区和反应区仅通过一隔档件隔开,且反应区的下端和沉淀区的下端相通,充氧混合液在反应区反应后经由隔档件的下端堆积至沉淀区沉淀。以此,实现将反应和沉淀两个工序集中在一个池内完成,以提供一种反应和沉淀一体化的污水处理池。

1.jpg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负压混曝生物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其底部具有用于容纳污泥的污泥区;负压曝气管道,其处于所述污泥区的上方用于抽取所述污泥区的污泥,且所述负压曝气管道沿高度方向设置,所述负压曝气管道上还设有用于通入污水的进水口以及用于通入空气的进气口;在所述负压曝气管道外周还设有一隔档件,所述隔档件的内壁与所述负压曝气管道的外壁之间具有间隙以形成反应区,且所述反应区的上端与所述负压曝气管道远离所述污泥区的一端相通;所述隔档件的外壁与所述池体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以形成沉淀区,所述沉淀区的下端、所述反应区的下端和所述污泥区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压混曝生物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负压曝气管道内设置有抽取叶轮,所述抽取叶轮转动以抽取所述污泥区的污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负压混曝生物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的高度低于所述抽取叶轮的高度,所述进水口的低于所述进气口的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压混曝生物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曝气管道的朝向所述污泥区的一端设置有吸取口,所述吸取口的内径由上之下逐渐增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负压混曝生物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取口处于所述反应区的下方,且所述吸取口的外径由上之下逐渐增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压混曝生物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负压曝气管道远离所述污泥区的一端设置有引流罩,所述引流罩的高度由其中部向边缘位置逐渐降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负压混曝生物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罩呈伞状设置,且所述引流罩朝向所述负压曝气管道的一面为弧面。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负压混曝生物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罩的中部处于所述负压曝气管道的正上方,所述引流罩的边缘处于所述反应区的上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压混曝生物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区连接有出水管道。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压混曝生物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区的下端连接有排泥管道。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负压混曝生物反应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污水处理成本高且工序繁琐等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负压混曝生物反应装置,包括:

池体,其底部具有用于容纳污泥的污泥区;

负压曝气管道,其处于所述污泥区的上方用于抽取所述污泥区的污泥,且所述负压曝气管道沿高度方向设置,所述负压曝气管道上还设有用于通入污水的进水口以及用于通入空气的进气口;

在所述负压曝气管道外周还设有一隔档件,所述隔档件的内壁与所述负压曝气管道的外壁之间具有间隙以形成反应区,且所述反应区的上端与所述负压曝气管道远离所述污泥区的一端相通;所述隔档件的外壁与所述池体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以形成沉淀区,所述沉淀区的下端、所述反应区的下端和所述污泥区相通。

进一步地,在所述负压曝气管道内设置有抽取叶轮,所述抽取叶轮转动以抽取所述污泥区的污泥。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口的高度低于所述抽取叶轮的高度,所述进水口的低于所述进气口的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负压曝气管道的朝向所述污泥区的一端设置有吸取口,所述吸取口的内径由上之下逐渐增大。

进一步地,所述吸取口处于所述反应区的下方,且所述吸取口的外径由上之下逐渐增大。

进一步地,在所述负压曝气管道远离所述污泥区的一端设置有引流罩,所述引流罩的高度由其中部向边缘位置逐渐降低。

进一步地,所述引流罩呈伞状设置,且所述引流罩朝向所述负压曝气管道的一面为弧面。

进一步地,所述引流罩的中部处于所述负压曝气管道的正上方,所述引流罩的边缘处于所述反应区的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沉淀区连接有出水管道。

进一步地,所述污泥区的下端连接有排泥管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沉淀区和反应区仅通过一隔档件隔开,且反应区的下端和沉淀区的下端相通,充氧混合液在反应区反应后经由隔档件的下端堆积至沉淀区沉淀。以此,实现将反应和沉淀两个工序集中在一个池内完成,以提供一种反应和沉淀一体化的污水处理池。

(2)沉淀下来的污泥会堆积在污泥区的上方,当负压曝气管道再次抽取污泥区的污泥时,污泥区的污泥减少,堆积在上方沉淀区的污泥在其重力作用下自然掉落在污泥区,无需额外驱动力即可实现污泥的循环利用。

(发明人:李战红;杨哲涵;叶利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