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煤矿污水智能处理装置

发布时间:2025-3-19 15:12:35

公布日:2024.04.02

申请日:2024.02.21

分类号:C02F1/52(2023.01)I;C02F1/00(2023.01)I;C02F1/40(2023.01)I;C02F103/10(2006.01)N

摘要

本发明涉及煤矿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煤矿污水的智能处理设备。技术问题如下:絮凝剂无法充分的分布在水仓各处,使絮凝剂与煤泥水混合的不够充分,影响对煤泥水的处理。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煤矿污水的智能处理设备,包括有水仓和固定支架等;水仓底部设有电控阀门;水仓上固接有固定支架。本发明通过滤网Ⅰ对水仓中上部的絮凝物进行捕捉,使水仓中上部的絮凝物跟随滤网Ⅰ向下转移,通过将滤网Ⅰ设定为弧形,在对水仓中上部的絮凝物进行捕捉时,可以更好的将水仓中上部的絮凝物截留下来,使水仓中上部的絮凝物更好的跟随滤网Ⅰ向下转移至水仓圆锥处,便于絮凝剂与煤泥水接触,煤泥水絮凝更充分。

2.jpg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用于煤矿污水的智能处理设备,包括有水仓(1);水仓(1)底部设有电控阀门;水仓(1)上固接有固定支架(2);固定支架(2)上贯穿有用于输送絮凝剂的连通管道(3);水仓(1)内壁上安装有一个检测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安装柱(4);固定支架(2)底面固接有安装柱(4),且安装柱(4)内部设置为中空结构,且安装柱(4)与连通管道(3)连通;水仓(1)内固接有若干个分隔板Ⅰ(5);安装柱(4)上开有滑动槽Ⅰ(4a);滑动槽Ⅰ(4a)上滑动连接有安装环Ⅰ(6);安装环Ⅰ(6)上固接有若干个分隔板Ⅱ(7),且所有的分隔板Ⅱ(7)与所有的分隔板Ⅰ(5)以俯视的角度看呈交错分布,所有的分隔板Ⅱ(7)上均开有若干个喷射口,所有的分隔板Ⅱ(7)通过软质管道与连通管道(3)连通,软质管道收拢在安装柱(4)内;固定支架(2)上固接有收放器(8);收放器(8)上收卷有绳子Ⅰ(9),绳子Ⅰ(9)依次穿过固定支架(2)、穿入水仓(1)内、从水仓(1)内底部穿出后、穿入左方的分隔板Ⅰ(5)内、从左方的分隔板Ⅰ(5)内穿出后、穿入安装柱(4)内、从安装柱(4)内穿出后将安装环Ⅰ(6)和固定支架(2)中部贯穿,连接至收放器(8)内,最后绳子Ⅰ(9)进行首尾相接,绳子Ⅰ(9)贯穿安装环Ⅰ(6)处设有用于拉动安装环Ⅰ(6)的绳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煤矿污水的智能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有的分隔板Ⅰ(5)上均开有通孔Ⅰ(5a),所有的分隔板Ⅱ(7)上均开有通孔Ⅱ(7a)。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煤矿污水的智能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有的分隔板Ⅰ(5)和所有的分隔板Ⅱ(7)位于同一高度时,所有的分隔板Ⅰ(5)和所有的分隔板Ⅱ(7)会共同形成完整分隔圆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煤矿污水的智能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固定环(101)、转动环(102)、圆球Ⅰ(103)和滤网Ⅰ(104);安装柱(4)上开有滑动槽Ⅱ(4b);安装环Ⅰ(6)和分隔板Ⅱ(7)共同固接有固定环(101);固定环(101)内转动连接有转动环(102);转动环(102)上转动连接有圆球Ⅰ(103),且圆球Ⅰ(103)位于滑动槽Ⅱ(4b)内;转动环(102)底部固接有若干个用于捕捉絮凝物的滤网Ⅰ(10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煤矿污水的智能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滤网Ⅰ(104)为弧形设计。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煤矿污水的智能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喷射板Ⅰ(201);所有的分隔板Ⅰ(5)上均设有用于输送絮凝剂的输液管;所有的分隔板Ⅰ(5)上各转动连接有一个喷射板Ⅰ(201),且喷射板Ⅰ(201)与对应分隔板Ⅰ(5)内的输液管连通,分隔板Ⅰ(5)与喷射板Ⅰ(201)连接处设有用于复位的扭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煤矿污水的智能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喷射板Ⅱ(202)和绳子Ⅱ(203);所有的喷射板Ⅰ(201)上各连通有一个喷射板Ⅱ(202);所有的分隔板Ⅱ(7)共同固接有用于挤压喷射板Ⅱ(202)的绳子Ⅱ(20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用于煤矿污水的智能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安装环Ⅱ(210)、圆球Ⅱ(211)和滤网Ⅱ(212);安装环Ⅰ(6)上转动连接有安装环Ⅱ(210);安装环Ⅱ(210)内转动连接有圆球Ⅱ(211);安装环Ⅱ(210)上固接有若干个滤网Ⅱ(21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用于煤矿污水的智能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滤网Ⅱ(212)为弧形设计。

10.一种用于煤矿污水的智能处理方法,使用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用于煤矿污水的智能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以下步骤;步骤一:首先,煤泥水通过外置管道输送至水仓(1),通过药剂输送机将絮凝剂输送至连通管道(3)内,之后絮凝剂从连通管道(3)内转移至分隔板Ⅱ(7)内,通过分隔板Ⅱ(7)内的喷射口将絮凝剂喷射至水仓(1)内,煤泥水与絮凝剂开始混合;步骤二:通过分隔板Ⅰ(5)和分隔板Ⅱ(7)形成分隔圆台,将水仓(1)内部分为顶部空间和底部空间,通过启动输送装置对水仓(1)底部空间内的煤泥进行抽吸;步骤三:通过通孔Ⅰ(5a)和通孔Ⅱ(7a)使水仓(1)顶部空间内的煤泥水向水仓(1)底部空间内转移,对附着在水仓(1)底部空间内的煤泥进行冲刷;步骤四:通过滤网Ⅰ(104)对水仓(1)中上部的絮凝物进行捕捉,使水仓(1)中上部的絮凝物跟随滤网Ⅰ(104)向下转移,同时将絮凝物限制在水仓(1)圆锥处;步骤五:通过将喷射板Ⅱ(202)插入水仓(1)底部空间内,喷射板Ⅱ(202)将絮凝剂喷射至水仓(1)底部空间内的煤泥内部;步骤六:通过滤网Ⅱ(212)对漂浮在煤泥水表面的絮凝物进行捕捉,同时将漂浮在煤泥水表面的絮凝物转移至水仓(1)内底部。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背景中提出的问题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煤矿污水的智能处理设备及其方法。

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煤矿污水的智能处理设备,包括有水仓、固定支架和连通管道;水仓底部设有电控阀门;水仓上固接有固定支架;固定支架上贯穿有用于输送絮凝剂的连通管道;水仓内壁上安装有一个检测器;还包括有安装柱、分隔板Ⅰ、安装环Ⅰ、分隔板Ⅱ、收放器和绳子Ⅰ;固定支架底面固接有安装柱,且安装柱内部设置为中空结构,且安装柱与连通管道连通;水仓内固接有若干个分隔板Ⅰ;安装柱上开有滑动槽Ⅰ;滑动槽Ⅰ上滑动连接有安装环Ⅰ;安装环Ⅰ上固接有若干个分隔板Ⅱ,且所有的分隔板Ⅱ与所有的分隔板Ⅰ以俯视的角度看呈交错分布,所有的分隔板Ⅱ上均开有若干个喷射口,所有的分隔板Ⅱ通过软质管道与连通管道连通,软质管道收拢在安装柱内;固定支架上固接有收放器;收放器上收卷有绳子Ⅰ,绳子Ⅰ依次穿过固定支架、穿入水仓内、从水仓内底部穿出后、穿入左方的分隔板Ⅰ内、从左方的分隔板Ⅰ内穿出后、穿入安装柱内、从安装柱内穿出后将安装环Ⅰ和固定支架中部贯穿,连接至收放器内,最后绳子Ⅰ进行首尾相接,绳子Ⅰ贯穿安装环Ⅰ处设有用于拉动安装环Ⅰ的绳结。

作为优选,所有的分隔板Ⅰ上均开有通孔Ⅰ,所有的分隔板Ⅱ上均开有通孔Ⅱ。

作为优选,所有的分隔板Ⅰ和所有的分隔板Ⅱ位于同一高度时,所有的分隔板Ⅰ和所有的分隔板Ⅱ会共同形成完整分隔圆台。

作为优选,还包括有固定环、转动环、圆球Ⅰ和滤网Ⅰ;安装柱上开有滑动槽Ⅱ;安装环Ⅰ和分隔板Ⅱ共同固接有固定环;固定环内转动连接有转动环;转动环上转动连接有圆球Ⅰ,且圆球Ⅰ位于滑动槽Ⅱ内;转动环底部固接有若干个用于捕捉絮凝物的滤网Ⅰ。

作为优选,滤网Ⅰ为弧形设计。

作为优选,还包括有喷射板Ⅰ;所有的分隔板Ⅰ上均设有用于输送絮凝剂的输液管;所有的分隔板Ⅰ上各转动连接有一个喷射板Ⅰ,且喷射板Ⅰ与对应分隔板Ⅰ内的输液管连通,分隔板Ⅰ与喷射板Ⅰ连接处设有用于复位的扭簧。

作为优选,还包括有喷射板Ⅱ和绳子Ⅱ;所有的喷射板Ⅰ上各连通有一个喷射板Ⅱ;所有的分隔板Ⅱ共同固接有用于挤压喷射板Ⅱ的绳子Ⅱ。

作为优选,还包括有安装环Ⅱ、圆球Ⅱ和滤网Ⅱ;安装环Ⅰ上转动连接有安装环Ⅱ;安装环Ⅱ内转动连接有圆球Ⅱ;安装环Ⅱ上固接有若干个滤网Ⅱ。

作为优选,滤网Ⅱ为弧形设计。

一种用于煤矿污水的智能处理方法,包括有以下步骤;步骤一:首先,煤泥水通过外置管道输送至水仓,通过药剂输送机将絮凝剂输送至连通管道内,之后絮凝剂从连通管道内转移至分隔板Ⅱ内,通过分隔板Ⅱ内的喷射口将絮凝剂喷射至水仓内,煤泥水与絮凝剂开始混合;步骤二:通过分隔板Ⅰ和分隔板Ⅱ形成分隔圆台,将水仓内部分为顶部空间和底部空间,通过启动输送装置对水仓底部空间内的煤泥进行抽吸;步骤三:通过通孔Ⅰ和通孔Ⅱ使水仓顶部空间内的煤泥水向水仓底部空间内转移,对附着在水仓底部空间内的煤泥进行冲刷;步骤四:通过滤网Ⅰ对水仓中上部的絮凝物进行捕捉,使水仓中上部的絮凝物跟随滤网Ⅰ向下转移,同时将絮凝物限制在水仓圆锥处;步骤五:通过将喷射板Ⅱ插入水仓底部空间内,喷射板Ⅱ将絮凝剂喷射至水仓底部空间内的煤泥内部;步骤六:通过滤网Ⅱ对漂浮在煤泥水表面的絮凝物进行捕捉,同时将漂浮在煤泥水表面的絮凝物转移至水仓内底部。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本发明通过分隔板Ⅱ向下移动的过程中,持续喷射絮凝剂,使絮凝剂可以更好的分布在水仓内与煤泥水混合,絮凝剂与煤泥水混合的更加均匀。

本发明通过分隔板Ⅰ和分隔板Ⅱ形成分隔圆台,将水仓内部分为顶部空间和底部空间,此时沉淀的煤泥位于水仓底部空间内,打开水仓底部的电控阀门,同时启动输送装置对水仓底部空间内的煤泥进行抽吸,避免水仓顶部空间内未与絮凝剂混合的煤泥水与沉积的煤泥一同转移。

本发明通过通孔Ⅰ和通孔Ⅱ,使煤泥水可以向水仓底部空间内转移,对附着在水仓内底部的煤泥进行冲刷,避免煤泥无法转移停留在水仓内底部。

本发明通过滤网Ⅰ对水仓中上部的絮凝物进行捕捉,使水仓中上部的絮凝物跟随滤网Ⅰ向下转移,通过将滤网Ⅰ设定为弧形,在对水仓中上部的絮凝物进行捕捉时,可以更好的将水仓中上部的絮凝物截留下来,使水仓中上部的絮凝物更好的跟随滤网Ⅰ向下转移至水仓圆锥处,避免影响水仓中上部的煤泥水与絮凝剂的混合。

本发明通过滤网Ⅰ将絮凝物限制在水仓圆锥处,通过通孔Ⅰ和通孔Ⅱ将絮凝物转移至水仓底部空间内,使煤泥水中的絮凝物减少,利于煤泥水与絮凝剂的混合,煤泥水的沉降效率提升。

本发明通过将喷射板Ⅱ插入水仓底部空间内,喷射板Ⅱ将絮凝剂喷射至水仓底部空间内的煤泥内部,使水仓底部空间煤泥内絮凝剂含量增加,可以更好的将煤泥水转变为煤泥。

本发明通过滤网Ⅱ对漂浮在煤泥水表面的絮凝物进行捕捉,同时通过滤网Ⅱ为弧形设计,将絮凝物限制在滤网Ⅱ上,使絮凝物更好的跟随滤网Ⅱ向下移动,在转移模拟时顺带将絮凝物转移走,减少水仓内絮凝物的占比,使煤泥水与絮凝剂的混合更均匀,使得煤泥水絮凝更充分。

(发明人:李杰;姚崇经;赵征;李文强;李荣洁;王世常;丁亮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