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布日:2023.11.03
申请日:2023.08.02
分类号:F28D7/04(2006.01)I;C02F1/00(2023.01)I;F28F19/01(2006.01)I;F28G3/10(2006.01)I;F28G15/04(2006.01)I;F28F9/00(2006.01)I;C02F103/30(2006.01)N
摘要
本申请涉及废水利用的技术领域,提供了印染降温废水循环利用设备,其包括用于与印染废水进行换热的换热箱以及将换热后的印染废水进行净化过滤的过滤箱,所述换热箱内置有换热水管,所述换热箱穿设有供废水进入的第一进水管和将换热后的印染废水排到过滤箱的第一出水管,所述换热箱穿设有供自来水进入到换热水管的第二进水管和用于将换热后的水排出的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二进水管和第二出水管分别连通于换热水管的两端;所述第一进水管内设置有过滤件,所述换热箱内设置有用于对换热水管上的沉淀物进行清理的清理机构。本申请具有提高换热水管中水和印染废水之间的换热效果的有益效果。
权利要求书
1.印染降温废水循环利用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与印染废水进行换热的换热箱(2)以及将换热后的印染废水进行净化过滤的过滤箱(3),所述换热箱(2)内置有换热水管(4),所述换热箱(2)穿设有供废水进入的第一进水管(21)和将换热后的印染废水排到过滤箱(3)的第一出水管(22),所述换热箱(2)穿设有供自来水进入到换热水管(4)的第二进水管(23)和用于将换热后的水排出的第二出水管(24),所述第二进水管(23)和第二出水管(24)分别连通于换热水管(4)的两端;所述第一进水管(21)内设置有过滤件(211),所述换热箱(2)内设置有用于对换热水管(4)上的沉淀物进行清理的清理机构(7),所述清理机构(7)包括用于对换热水管(4)外的沉淀物进行清理的第一清理组件(8)以及用于对换热水管(4)内的沉淀物进行清理的第二清理组件(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染降温废水循环利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水管(4)呈蚊香盘管设置,所述第一清理组件(8)包括套设于换热水管(4)的清理环(81)、同轴设置于清理环(81)内周壁的第一清理刮环(82)以及驱动清理环(81)沿着换热水管(4)的管道走向滑移的驱动件(8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印染降温废水循环利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83)包括设置于所述换热箱(2)外的驱动电机(831)以及设置于换热箱(2)内与驱动电机(831)同轴固定连接的转动轴(832),所述第一清理组件(8)还包括用于将清理环(81)和转动轴(832)连接的安装部(84),所述安装部(84)包括设置于所述转动轴(832)的支撑杆(841)以及设置于支撑杆(841)的安装杆(842),所述支撑杆(841)设置于换热水管(4)的上方,所述支撑杆(841)靠近所述换热水管(4)的表面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一滑槽(8411),所述安装杆(842)的上部滑移连接于第一滑槽(8411),所述安装杆(842)的下部设置于所述清理环(8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印染降温废水循环利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清理组件(9)包括内置于所述换热水管(4)内的清理内管(91)以及同轴套设于清理内管(91)外周壁的第二清理刮环(92),所述第二清理刮环(92)抵接于换热水管(4)的内周壁,所述清理内管(91)磁性连接于所述清理环(81),所述换热水管(4)由铜管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印染降温废水循环利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理内管(91)的长度大于所述换热水管(4)的内直径,所述清理内管(91)沿其长度方向呈弧形设置,且清理内管(91)的外周壁沿其轴线开设有变形槽(911),所述变形槽(911)设置有若干个且沿清理内管(9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变形槽(911)沿其轴线方向的横截面呈弧形设置,所述清理内管(91)远离变形槽(911)的外周壁开设有与变形槽(911)对称设置的避让槽(912),所述第二清理刮环(92)设置有若干个且同轴套设于清理内管(91)。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印染降温废水循环利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箱(2)内置有隔板(25),所述隔板(25)沿换热箱(2)的高度方向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隔板(25)以将换热箱(2)的内部分隔为若干个换热室(26),所述换热室(26)均内置有换热水管(4),所述隔板(25)上贯穿开设有通孔(251)以连通相邻的换热室(26),所述隔板(25)上设置有对通孔(251)进行启闭的启闭件;相邻的换热水管(4)之间设有连接部(41)以进行连通,所述第一进水管(21)和所述第二出水管(24)均设置于所述换热箱(2)的上部,所述第一出水管(22)和所述第二进水管(23)均设置于换热箱(2)的下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印染降温废水循环利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水管(4)的中部留有供所述转动轴(832)穿设的通槽(42),转动轴(832)延伸至位于最下方的换热水管(4)的上方,所述连接部(41)包括连通于换热水管(4)位于最内圈的端部的第一连通管(411)、设置于第一连通管(411)的第二连通管(412)以及设置于第二连通管(412)的第三连通管(413),所述第一连通管(411)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转动轴(832)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二连通管(412)的长度方向垂直于第一连通管(411)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三连通管(413)平行于第一连通管(411)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二连通管(412)和第三通管之间留有供所述安装部(84)放置的空腔,所述支撑杆(841)的长度小于转动轴(832)和第三连通管(413)之间的间距。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印染降温废水循环利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启闭件为同轴套设于所述转动轴(832)外的密封套(10),所述密封套(10)的外周壁抵接于所述通孔(251)的内周壁,所述密封套(10)的中部绕其自身轴线开设有连通于所述通孔(251)的流通槽(101),所述流通槽(101)的直径自中部朝密封套(10)的两端逐渐减小,以使得密封套(10)的中部呈腰型设置;所述密封套(10)的外周壁凸出设置有滑移条(102),所述隔板(25)位于所述通孔(251)的内周壁开设有滑移条(102)滑移的第二滑槽(252),所述第二滑槽(252)延伸至隔板(25)相对两表面,所述转动轴(832)的外周壁开设有供密封套(10)螺纹连接的螺纹段(8321),所述密封套(10)的两端均设置有抵接于隔板(25)的限制块,所述密封套(10)的数量与隔板(25)数量相同,所述密封套(10)的长度自上而下逐渐减小。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印染降温废水循环利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水管(4)的内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出水管(24)的内直径,且大于所述第一连通管(411)的内直径。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印染降温废水循环利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理环(81)设置有若干个且沿所述支撑杆(84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清理内管(91)的数量与清理环(81)的数量相同。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换热水管中水和印染废水之间的换热效果,本申请提供印染降温废水循环利用设备。
本申请提供的印染降温废水循环利用设备,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印染降温废水循环利用设备,包括用于与印染废水进行换热的换热箱以及将换热后的印染废水进行净化过滤的过滤箱,所述换热箱内置有换热水管,所述换热箱穿设有供废水进入的第一进水管和将换热后的印染废水排到过滤箱的第一出水管,所述换热箱穿设有供自来水进入到换热水管的第二进水管和用于将换热后的水排出的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二进水管和第二出水管分别连通于换热水管的两端;所述第一进水管内设置有过滤件,所述换热箱内设置有用于对换热水管上的沉淀物进行清理的清理机构,所述清理机构包括用于对换热水管外的沉淀物进行清理的第一清理组件以及用于对换热水管内的沉淀物进行清理的第二清理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染色机中的印染废水通过第一进水管进入到换热箱前,先通过第一进水管内设置的过滤件以对印染废水中的一些较大的物质进行初步过滤,以减少换热箱中沉淀物的堆积,进而以减少换热水管的外周壁上沉淀物的堆积,以提高换热水管中水和印染废水之间的换热效果;接着将初步过滤的印染废水随着第一进水管进入到换热箱中的同时,通过第二进水管对换热水管内进行通水,通过将换热水管浸泡在印染废水中,以进行换热,将换热过后的印染废水通过第一出水管排到过滤箱中进行净化过滤后,以作为其他用水进行循环利用;而此时换热水管中进行换热的水通过第二出水管通入到其他需要较热的水的设备中。
由于换热水管浸泡在印染废水中进行换热,此时换热水管的外周壁附着有沉淀物,可随着此时印染废水还在换热箱中时,通过第一清理组件以对换热水管外周壁上的沉淀物进行清理,以减少换热水管外周壁上的沉淀物沉积,从而以提高换热水管中水和印染废水之间的换热效果;且由于换热水管内的水在升温的过程中,会析出一定的沉淀物并附着于换热水管的内周壁上,也会影响换热水管内水和印染废水之间的换热效果,此时通过第二清理组件以对换热水管的内周壁上的沉淀物进行清理,从而以减少换热水管内周壁上的沉淀物沉积,从而以提高换热水管中水和印染废水之间的换热效果。
优选的,所述换热水管呈蚊香盘管设置,所述第一清理组件包括套设于换热水管的清理环、同轴设置于清理环内周壁的第一清理刮环以及驱动清理环沿着换热水管的管道走向滑移的驱动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换热水管呈蚊香盘管的设置,可便于启动驱动件以带动清理环沿着换热水管的管道走向滑移,从而以带动第一清理刮环对换热水管的外周壁上的沉淀物进行刮除,使得刮取的沉淀物随后一同进入到过滤箱箱中进行净化过滤。
优选的,所述驱动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换热箱外的驱动电机以及设置于换热箱内与驱动电机同轴固定连接的转动轴,所述第一清理组件还包括用于将清理环和转动轴连接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包括设置于所述转动轴的支撑杆以及设置于支撑杆的安装杆,所述支撑杆设置于换热水管的上方,所述支撑杆靠近所述换热水管的表面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安装杆的上部滑移连接于第一滑槽,所述安装杆的下部设置于所述清理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驱动电机,以带动转动轴的转动,依次带动支撑杆绕转动轴的轴线转动,由于换热水管呈蚊香盘管设置,其每圈的曲率有所改变,此时通过在支撑杆上开设有供支撑杆滑移连接的第一滑槽,从而可带动与安装杆连接的清理环适应于换热水管的管道走向进行滑移,从而以对换热水管的外周壁进行清理,以减少换热水管外周壁上的沉淀物,进而以提高换热水管中水和印染废水之间的换热效果。
优选的,所述第二清理组件包括内置于所述换热水管内的清理内管以及同轴套设于清理内管外周壁的第二清理刮环,所述第二清理刮环抵接于换热水管的内周壁,所述清理内管磁性连接于所述清理环,所述换热水管由铜管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启动驱动件,在第一清理刮环对换热水管外周壁进行清理时,由于清理内管磁性连接于清理环,可随着清理环沿着换热水管的管道走向滑移时,一同沿着换热水管的管道走向滑移,以使得设置于清理内管上的第二清理刮环对换热水管的内周壁进行清理,从而以提高换热水管中水和印染废水之间的换热效果。
优选的,所述清理内管的长度大于所述换热水管的内直径,所述清理内管沿其长度方向呈弧形设置,且清理内管的外周壁沿其轴线开设有变形槽,所述变形槽设置有若干个且沿清理内管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变形槽沿其轴线方向的横截面呈弧形设置,所述清理内管远离变形槽的外周壁开设有与变形槽对称设置的避让槽,所述第二清理刮环设置有若干个且同轴套设于清理内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清理内管内置于换热水管中,且清理内管与清理环之间通过磁性连接,若是清理内管的长度小于换热水管的内直径,随着换热水管中的水进入到换热水管中时,容易将原来与换热水管同轴设置的清理内管受水流影响出现偏转的可能,使得清理内管不易与换热水管同轴设置,因此通过将清理内管的长度大于换热水管的内直径,从而以减少清理内管受水流的影响出现偏转的可能;且由于将清理内管的长度大于换热水管的内直径,随着清理内管沿着换热水管的管道走向滑移时,其换热水管的管道的曲率有所改变,此时为了使得清理内管较为容易的顺着换热水管的管道走向滑移,将清理内管的外周壁沿其轴线开设有变形槽,且清理内管远离变形槽的外周壁开设有与变形槽对称设置的避让槽,从而可使得其在滑移的过程中可随着换热水管的管道的曲率变化而改变,以对换热水管位于内圈的内周壁进行清理。
优选的,所述换热箱内置有隔板,所述隔板沿换热箱的高度方向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隔板以将换热箱的内部分隔为若干个换热室,所述换热室均内置有换热水管,所述隔板上贯穿开设有通孔以连通相邻的换热室,所述隔板上设置有对通孔进行启闭的启闭件;相邻的换热水管之间设有连接部以进行连通,所述第一进水管和所述第二出水管均设置于所述换热箱的上部,所述第一出水管和所述第二进水管均设置于换热箱的下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有隔板以将换热室的内部分割若干个换热室,换热室内均设置有换热水管,且由于第一进水管和第二出水管均设置于换热箱的上部,第一出水管和第二进水管均设置于换热箱的下部,可使得印染废水从换热箱的上部进入到位于上方的换热室中,并与换热室中的换热水管之间先进行换热,换热一定时间后,此时换热室中的换热水管中的水和印染废水之间换热的温度达到一定的恒定值;但是相较于一开始换热水管中水的温度,此时印染废水的温度还是较高的,此时启动隔板上的启闭件以将通孔打开,从而以将此时的印染废水流通到下一个换热室中与换热室中的换热水管中进行换热,以将印染废水中的热量进行再吸收,以减少印染废水中的热量流失;且由于换热水管中的水温是自下而上逐渐升温的,可减少热交换时由于温差过大所导致的热量损失。
因此,通过分段换热后,可提高对换热水管中水与印染废水之间的换热效果。
优选的,所述换热水管的中部留有供所述转动轴穿设的通槽,转动轴延伸至位于最下方的换热水管的上方,所述连接部包括连通于换热水管位于最内圈的端部的第一连通管、设置于第一连通管的第二连通管以及设置于第二连通管的第三连通管,所述第一连通管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转动轴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二连通管的长度方向垂直于第一连通管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三连通管平行于第一连通管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二连通管和第三通管之间留有供所述安装部放置的空腔,所述支撑杆的长度小于转动轴和第三连通管之间的间距。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设置有若干个换热水管,此时相对应设置有若干个清理环和清理内管,为使得若干个设置于转动轴上的安装部可顺利绕转动轴的轴向转动,即带动若干个换热水管上的清理环对其进行清理,通过将第二连通管和第三连通管之间留有供安装部放置的空腔,并将支撑杆的长度小于转动轴和第三连通管之间的间距,从而可减少支撑杆转动的过程中受到连接部的阻碍的可能,且以便于通过设置一个驱动电机以带动若干个安装部的转动,进而以对多个换热水管进行清理,减少需要根据换热水管的个数以设置有若干个驱动源的可能。
优选的,所述启闭件为同轴套设于所述转动轴外的密封套,所述密封套的外周壁抵接于所述通孔的内周壁,所述密封套的中部绕其自身轴线开设有连通于所述通孔的流通槽,所述流通槽的直径自中部朝密封套的两端逐渐减小,以使得密封套的中部呈腰型设置;所述密封套的外周壁凸出设置有滑移条,所述隔板位于所述通孔的内周壁开设有滑移条滑移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延伸至隔板相对两表面,所述转动轴的外周壁开设有供密封套螺纹连接的螺纹段,所述密封套的两端均设置有抵接于隔板的限制块,所述密封套的数量与隔板数量相同,所述密封套的长度自上而下逐渐减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设置有若干个换热室,为使得换热室之间的换热的印染废水之间不相互连通后进行换热以使得印染废水中的热量损失,需要将位于上一个换热室中的印染废水流入到当前换热室时,当前换热室中的印染废水已流入到下一个换热室中。
具体操作为,先将位于最下方的换热室的印染废水排出,当此时清理环位于换热水管的最外圈时,驱动电机正转,以带动清理环沿着换热水管的管道走向移动,从而以带动清理环朝换热水管的内圈移动,此时位于最下方的密封套的上部随着滑移条随着转动轴的转动,从而沿着第二滑槽向上滑移,当滑移到使得位于中部的流通槽与隔板上的通孔连通,从而以使得上一个换热室中的印染废水流入到当前换热室中,当流通完后,此时随着转动轴的继续正向转动,由于流通槽呈腰型设置,随着密封套的逐渐上升,以使得密封套的下部抵接于通孔后,且由于密封套上设置有限位块,可限制密封套继续随着转动套的转动继续上升,从而以对最下方的隔板上的通孔继续密封,以将上一个换热室中流入到当前换热室中的印染废水进行暂时封存。
由于若干个密封套的长度自身而下逐渐减小,从上以对每个隔板上的通孔进行分开启闭,以减少一同启闭的可能,从而以实现当前换热室中的印染废水流入到下一个换热室后,才可使得上一个换热室中的印染废水流入到当前的换热室中,从而以减少相邻的换热室中的印染废水之间相互热交换的可能,进而以减少热量损失,从而以提高对印染废水的换热效果。
优选的,所述换热水管的内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出水管的内直径,且大于所述第一连通管的内直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清理内管与清理环之间通过磁性连接,随着水流冲击,可能使得清理内管出现脱离的可能,在脱离后,为减少清理内管流动到第一连接管或是第三连接管中,此时将换热水管的内直径大于第二出水管的内直径,且大于第一连通管的内直径,由于第二清理刮环抵接于换热水管的内周壁,从而使得第二清理刮环的外直径大于第一连通管的内直径,且大于第三连通管的内直径,可减少清理内环和清理环之间的磁吸效果。
优选的,所述清理环设置有若干个且沿所述支撑杆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清理内管的数量与清理环的数量相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有若干个清理环,可在驱动电机转动一圈时,对换热水管上多圈的管进行清理,从而以加快清理速率,且减少转动轴的转动次数。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在第一进水管内设置有过滤件,可先对印染废水流入到换热箱中时进行初步过滤,以减少换热箱中沉淀物的堆积,并且通过设置有第一清理组件和第二清理组件,分别对换热水管外周壁和换热水管内周壁上的沉淀物进行清理,以减少换热水管外周壁和内周壁上的沉淀物沉积,从而以提高换热水管中水和印染废水之间的换热效果。
2、通过设置有隔板以将换热室的内部分割若干个换热室,并设置有启闭件,以将印染废水进行分段换热,从而可提高对换热水管中水与印染废水之间的换热效果。
(发明人:张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