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布日:2024.05.31
申请日:2024.03.29
分类号:C02F3/32(2023.01)I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生活污水生物处理系统,包括前置池及在前置池下游依次设置的至少三个净化池,每一净化池包括第一壁及与第一壁相对的溢流壁,在第一壁与溢流壁之间的容置空间内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空心火砖层、大火山石层、小火山石层、河沙层及植物净化层,所述的第一壁底部设置有第一进水口,水流由第一进水口进入容置空间并自下而上经溢流壁流出,所述的前置池内设置有鲶鱼,鲶鱼密度:2~4尾/㎡,所述的河沙层设置有河蚌,河蚌包括第一蚌及第二蚌,第一蚌尺寸≥15cm,第二蚌尺寸≤4cm,第一蚌密度2~4个/㎡,第二蚌密度10~20个/㎡,所述的植物净化层包括挺水植物,通过设置设置,可以有效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特别是对COD具有特别良好的效果。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生活污水生物处理系统,包括前置池及在前置池下游依次设置的至少三个净化池,其特征在于,每一净化池包括第一壁及与第一壁相对的溢流壁,在第一壁与溢流壁之间的容置空间内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空心火砖层、大火山石层、小火山石层、河沙层及植物净化层,所述的第一壁底部设置有第一进水口,水流由第一进水口进入容置空间并自下而上经溢流壁流出,所述的前置池内设置有鲶鱼,鲶鱼密度:2~4尾/㎡,所述的河沙层设置有河蚌,河蚌包括第一蚌及第二蚌,第一蚌尺寸≥15cm,第二蚌尺寸≤4cm,第一蚌密度2~4个/㎡,第二蚌密度10~20个/㎡,所述的植物净化层包括挺水植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污水生物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心火砖包括砖体,所述的砖体包括相对的第一面、第二面及贯通第一面与第二面的通孔,且在空心火砖层,其砖体按下述方式铺设:相邻的空心火砖之间间隔设置,并包括有5~25mm的间隙,相邻砖体通孔的朝向垂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活污水生物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空心火砖层设置有若干层空心火砖,其中,包括邻近大火山石层的顶层火砖层,在顶层火砖层中,至少50%的空心火砖的通孔呈垂直方向。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污水生物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心火砖包括砖体,所述的砖体包括相对的第一面、第二面及贯通第一面与第二面的通孔,所述的空心火砖层包括一中心腔体,一进水管自净化池外连通至中心腔体,所述的中心腔体包括腔体侧壁及腔体顶壁,其中,腔体侧壁由空心火砖堆叠形成,且形成腔体侧壁的空心火砖的通孔朝向中心腔体,相邻的空心火砖之间间隔设置,并包括有5~25mm的间隙。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活污水生物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腔体顶壁为封闭结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污水生物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大火山石层设置有硝化菌,在小火山石层设置有硝化菌,在河沙层设置有反硝化菌。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污水生物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大火山石层与小火山石层之间设置有隔离板,所述的隔离板设置有若干槽体结构,并在大火山石层与小火山石层之间的分隔面上形成空腔结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生活污水生物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离板包括板体,所述的板体包括朝向小火山石层的第一表面及朝向大火山石层的第二表面,同时,所述的板体包括若干第一槽及第二槽,所述的第一槽自第一表面向第二表面方向凹进,第二槽自第二表面向第一表面方向凹进,第一槽包括第一槽口及第一槽底,第二槽包括第二槽口及第二槽底,若,第一槽口直径为D1,第一槽底直径为D2,第二槽口直径为d1,第二槽底直径为d2,则有D1>d1,D2>d2。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生活污水生物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槽底设置有贯通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的第一板孔,以及,在第二槽底设置有贯通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的第二板孔,其中,第一板孔的直径为0.6~2cm,第二板孔的直径为2~6cm。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生活污水生物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D1为小火山石直径的30%~65%,d1为大火山石直径的30%~65%,且所述的第一板孔仅设置在第一槽底,第二板孔仅设置在第二槽底。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活污水生物处理系统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生活污水生物处理系统,包括前置池及在前置池下游依次设置的至少三个净化池,每一净化池包括第一壁及与第一壁相对的溢流壁,在第一壁与溢流壁之间的容置空间内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空心火砖层、大火山石层、小火山石层、河沙层及植物净化层,所述的第一壁底部设置有第一进水口,水流由第一进水口进入容置空间并自下而上经溢流壁流出,所述的前置池内设置有鲶鱼,鲶鱼密度:2~4尾/㎡,所述的河沙层设置有河蚌,河蚌包括第一蚌及第二蚌,第一蚌尺寸≥15cm,第二蚌尺寸≤4cm,第一蚌密度2~4个/㎡,第二蚌密度10~20个/㎡,所述的植物净化层包括挺水植物。
其中,所述的空心火砖包括砖体,所述的砖体包括相对的第一面、第二面及贯通第一面与第二面的通孔,且在空心火砖层,其砖体按下述方式铺设:相邻的空心火砖之间间隔设置,并包括有5~25mm的间隙,相邻砖体通孔的朝向垂直。
其中,空心火砖层设置有若干层空心火砖,其中,包括邻近大火山石层的顶层火砖层,在顶层火砖层中,至少50%的空心火砖的通孔呈垂直方向。
其中,所述的空心火砖包括砖体,所述的砖体包括相对的第一面、第二面及贯通第一面与第二面的通孔,所述的空心火砖层包括一中心腔体,一进水管自净化池外连通至中心腔体,所述的中心腔体包括腔体侧壁及腔体顶壁,其中,腔体侧壁由空心火砖堆叠形成,且形成腔体侧壁的空心火砖的通孔朝向中心腔体,相邻的空心火砖之间间隔设置,并包括有5~25mm的间隙。
其中,所述的腔体顶壁为封闭结构。
其中,在大火山石层设置有硝化菌,在小火山石层设置有硝化菌,在河沙层设置有反硝化菌。
其中,在所述的大火山石层与小火山石层之间设置有隔离板,所述的隔离板设置有若干槽体结构,并在大火山石层与小火山石层之间的分隔面上形成空腔结构。
其中,所述的隔离板包括板体,所述的板体包括朝向小火山石层的第一表面及朝向大火山石层的第二表面,同时,所述的板体包括若干第一槽及第二槽,所述的第一槽自第一表面向第二表面方向凹进,第二槽自第二表面向第一表面方向凹进,第一槽包括第一槽口及第一槽底,第二槽包括第二槽口及第二槽底,若,第一槽口直径为D1,第一槽底直径为D2,第二槽口直径为d1,第二槽底直径为d2,则有D1>d1,D2>d2。
其中,在第一槽底设置有贯通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的第一板孔,以及,在第二槽底设置有贯通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的第二板孔,其中,第一板孔的直径为0.6~2cm,第二板孔的直径为2~6cm。
其中,D1为小火山石直径的30%~65%,d1为大火山石直径的30%~65%,且所述的第一板孔仅设置在第一槽底,第二板孔仅设置在第二槽底。
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一种生活污水生物处理系统,包括前置池及在前置池下游依次设置的至少三个净化池,每一净化池包括第一壁及与第一壁相对的溢流壁,在第一壁与溢流壁之间的容置空间内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空心火砖层、大火山石层、小火山石层、河沙层及植物净化层,所述的第一壁底部设置有第一进水口,水流由第一进水口进入容置空间并自下而上经溢流壁流出,所述的前置池内设置有鲶鱼,鲶鱼密度:2-4尾/㎡,所述的河沙层设置有河蚌,河蚌包括第一蚌及第二蚌,第一蚌尺寸≥15cm,第二蚌尺寸≤4cm,第一蚌密度2~4个/㎡,第二蚌密度10~20个/㎡,所述的植物净化层包括挺水植物,通过设置设置,可以有效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特别是对COD具有特别良好的效果。
(发明人:陈江凌;付淑惠;唐兆君;母康生;蒋燕;罗洪艳;王海燕;罗小靖;张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