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除火电厂湿法脱硫废水铊等污染物工艺

发布时间:2024-10-2 8:11:15

公布日:2023.11.28

申请日:2023.09.11

分类号:C02F1/52(2023.01)I;C02F1/56(2023.01)I;C02F1/66(2023.01)I;C02F103/18(2006.01)N;C02F101/20(2006.01)N

摘要

本发明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去除火电厂湿法脱硫废水铊等污染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通过废水泵将脱硫废水打入到初沉池自然沉降,自然沉降后上层悬浮物较少部分溢流至调节池,通过次氯酸钠计量泵投加10%浓度次氯酸钠溶液,投加量为1.5-3.5L/t,反应时间至少30min,配合罗茨风机连续曝气初步去除废水中的氨氮和COD,也可将Tl+氧化为Tl3+S2、再由废水提升泵将废水由调节池打至中和箱,然后通过除铊剂计量泵往中和箱中投加10%浓度的复配型除铊剂,投加量为3-8L/t,搅拌反应时间43-72min。本发明对湿法脱硫废水常用的三联箱处理工艺改动较小,改造成本低,环保效益高,在火电厂甚至其它行业的湿法脱硫废水处理工艺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1.jpg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去除火电厂湿法脱硫废水铊等污染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通过废水泵将脱硫废水打入到初沉池自然沉降,自然沉降后上层悬浮物较少部分溢流至调节池,通过次氯酸钠计量泵投加10%浓度次氯酸钠溶液,同时配合连续曝气;S2、再由废水提升泵将废水由调节池打至中和箱,然后通过除铊剂计量泵往中和箱中投加10%浓度的复配型除铊剂;S3、通过石灰乳计量泵往沉降箱中投加10-20%浓度的石灰乳;S4、通过PAM计量泵往絮凝箱中投加1‰浓度阴离子絮凝剂溶液;S5、絮凝箱中的废水溢流至澄清池,澄清池中的上层清液溢流至清水池中;S6、对清水池中的水样进行取样分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去除火电厂湿法脱硫废水铊等污染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次氯酸钠的投加量为1.5-3.5L/t,反应时间至少30min,初步去除废水中的氨氮和COD,也可将Tl+氧化为Tl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去除火电厂湿法脱硫废水铊等污染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复配型除铊剂的投加量为3-8L/t,搅拌反应时间43-72min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去除火电厂湿法脱硫废水铊等污染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在投加石灰乳的过程中,控制石灰乳计量泵出口阀门开度,使废水的pH值稳定在8.5-9.5,搅拌反应时间43-72min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去除火电厂湿法脱硫废水铊等污染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中,阴离子絮凝剂溶液的投加量为5L/t,搅拌反应时间32-54min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去除火电厂湿法脱硫废水铊等污染物的方法,能够解决“脱硫废水处理难度较大,汞、镉、砷、铅等重金属能达标,但总铊、COD、氨氮等往往不达标”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更具体的说是一种去除火电厂湿法脱硫废水铊等污染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通过废水泵将脱硫废水打入到初沉池自然沉降,自然沉降后上层悬浮物较少部分溢流至调节池,通过次氯酸钠计量泵投加10%浓度次氯酸钠溶液,投加量为1.5-3.5L/t,反应时间至少30min,初步去除废水中的氨氮和COD,也可将Tl+氧化为Tl3+

S2、再由废水提升泵将废水由调节池打至中和箱,然后通过除铊剂计量泵往中和箱中投加10%浓度的复配型除铊剂,投加量为3-8L/t,搅拌反应时间43-72min

S3、通过石灰乳计量泵投往沉降箱中投加10-20%浓度的石灰乳,控制石灰乳计量泵出口阀门开度,使废水的pH值稳定在8.5-9.5,搅拌反应时间43-72min

S4、通过PAM计量泵往絮凝箱中投加1‰浓度阴离子絮凝剂溶液,投加量为5L/t,搅拌反应时间32-54min

S5、絮凝箱中的废水溢流至澄清池,澄清池中的上层清液溢流至清水池中;

S6、对清水池中的水样进行取样分析。

进一步的,S2中的复配型除铊剂为碱性,pH10左右,具有一定的氧化性和絮凝性,应用的过程中,不仅具有去除铊的功能,同时还可以去除部分COD。另除石灰可以去除部分镉、砷、铅、铬等重金属外,复配型除铊剂也能发挥一定作用,具体数据如下表所示。

8.jpg

注:单位:mg/L

本发明一种去除火电厂湿法脱硫废水铊等污染物的方法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用复配型除铊剂代替有机硫、改变药剂的加药顺序、不投加PAC,以氧化、沉淀、絮凝法实现了总铊、COD、氨氮等14项指标的全面达标排放。该技术对原有脱硫废水处理工艺改动较小,改造成本低,环保效益高,在火电厂甚至其它行业的湿法脱硫废水处理工艺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发明人:李乃霞;李骜;赵薇;张波;李柏新;江承付;杨凌波;刘翠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