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配硅藻土Carrousel氧化沟污水处理工艺

发布时间:2024-4-9 14:25:04

公布日:2023.12.29

申请日:2023.09.25

分类号:C02F3/12(2023.01)I;C02F3/10(2023.01)I;C02F3/28(2023.01)I;C02F101/30(2006.01)N;C02F3/00(2023.01)N;C02F1/28(2023.01)N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配硅藻土的Carrousel氧化沟工艺污水处理方法,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其包括以下步骤:S1、回流污泥通过回泥口进入厌氧池,部分污水从第一进水口进入厌氧池;S2、混合物通过隔板上第一过流口流入绝氧池;S3、回流污泥和污水的混合物通过第二过流口流入缺氧池,余量的污水通过第二进水口进入缺氧池;S4、缺氧池内的污水在潜水推流器的作用下通过隔板一端的第三过流口进入好氧池;S5、好氧池内的污水和污泥混合物通过隔板另一端设置的控制闸阀进入缺氧池;S6、处理完成后的污水和污泥混合物通过出水口排出到二沉池中。本发明采用上述基于复配硅藻土的Carrousel氧化沟工艺污水处理方法,能够解决现有的Carrousel氧化沟污水处理效果较差的问题。

1.jpg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基于复配硅藻土的Carrousel氧化沟工艺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回流污泥通过回泥口进入厌氧池内,部分污水从第一进水口进入厌氧池内,回流污泥与污水在厌氧池内进行混合形成混合物,进行反硝化反应,微生物填料中厌氧菌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分解,产生的废气通过排气口排出厌氧池;S2、经过反硝化反应后的混合物通过隔板上设置的第一过流口流入绝氧池内,在绝氧池内进行回流污泥的释磷;S3、经过释磷后的回流污泥和污水的混合物通过第二过流口流入缺氧池内,余量的污水通过第二进水口进入缺氧池内;S4、缺氧池内的污水在潜水推流器的作用下通过隔板一端的第三过流口进入好氧池内,隔板位于缺氧池与好氧池之间,污水在好氧池内设置的表面曝气机、潜水推流器的作用下在好氧池内循环流动,在好氧池内加入复配硅藻土,复配硅藻土与污水在好氧池底部设置的曝气装置和搅拌管的作用下进行混合,污水在好氧池内进行硝化反应;S5、好氧池内的污水和污泥混合物通过隔板另一端设置的控制闸阀进入缺氧池内,在缺氧池内进行反硝化反应,缺氧池内的污水和污泥混合物通过第三过流口再进入好氧池内,污水和污泥混合物在潜水推力器作用下在好氧池与缺氧池之间的循环流动;S6、处理完成后的污水和污泥混合物通过出水口排出到二沉池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复配硅藻土的Carrousel氧化沟工艺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10-30%的污水通过第一进水口进入厌氧池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复配硅藻土的Carrousel氧化沟工艺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厌氧池和绝氧池的上方设置有将厌氧池和绝氧池进行封闭的盖板,盖板的下表面与隔板接触,隔板的两侧及底部均与厌氧池的内壁密封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复配硅藻土的Carrousel氧化沟工艺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第一进水口和回泥口均设置在厌氧池的上方,厌氧池的内部设置有挡板,挡板与厌氧池的底部之间设置有过流通道,第一进水口的下方设置有将污水和回流污泥混合物从过流通道流过的潜水推流器,挡板及隔板的下部设置有将混合物向上推动的潜水推流器,挡板与隔板之间设置有对混合物进行厌氧处理的微生物填料,微生物填料位于潜水推流器的上方并位于第一过流口的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复配硅藻土的Carrousel氧化沟工艺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绝氧池的内部设置有若干个搅拌机构,搅拌机构包括转轴,转轴与盖板转动连接,盖板上设置有带动转轴转动的电机,转轴上设置有若干个对混合物进行搅拌的搅拌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复配硅藻土的Carrousel氧化沟工艺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位于缺氧池内的第一隔墙和缺氧池内壁上均设置有潜水推流器,第二进水口设置在缺氧池的内壁上并位于潜水推流器的下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复配硅藻土的Carrousel氧化沟工艺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中,好氧池内的第二隔墙靠近缺氧池的一端设置有表面曝气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基于复配硅藻土的Carrousel氧化沟工艺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中,曝气装置包括进气总管,进气总管与外置的鼓风机连接,进气总管上设置有若干个水平的进气管,进气管通过连接管与好氧池底部的配气管连接,配气管上设置有若干个进气支管,进气支管上设置有开口向上的出气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基于复配硅藻土的Carrousel氧化沟工艺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中,搅拌管位于进气支管的上方,搅拌管通过支架固定在好氧池内,搅拌管为内部中空的哑铃型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基于复配硅藻土的Carrousel氧化沟工艺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中,复配硅藻土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在100-200目的硅藻土中加入浓度为3-4mol/L的盐酸溶液,超声处理1-2h,洗涤至中性,在500-600℃下煅烧1-2小时,得到活化硅藻土;硅藻土与盐酸的体积比为1:2-3b、将活化硅藻土在絮凝剂溶液中浸泡,烘干,得到改性硅藻土;c、将改性硅藻土与微生物细菌进行混合,得到复配硅藻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复配硅藻土的Carrousel氧化沟工艺污水处理方法,解决现有的Carrousel氧化沟污水处理效果较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复配硅藻土的Carrousel氧化沟工艺污水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回流污泥通过回泥口进入厌氧池内,部分污水从第一进水口进入厌氧池内,回流污泥与污水在厌氧池内进行混合形成混合物,进行反硝化反应,微生物填料中厌氧菌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分解,产生的废气通过排气口排出厌氧池;

S2、经过反硝化反应后的混合物通过隔板上设置的第一过流口流入绝氧池内,在绝氧池内进行回流污泥的释磷;

S3、经过释磷后的回流污泥和污水的混合物通过第二过流口流入缺氧池内,余量的污水通过第二进水口进入缺氧池内;

S4、缺氧池内的污水在潜水推流器的作用下通过隔板一端的第三过流口进入好氧池内,隔板位于缺氧池与好氧池之间,污水在好氧池内设置的表面曝气机、潜水推流器的作用下在好氧池内循环流动,在好氧池内加入复配硅藻土,复配硅藻土与污水在好氧池底部设置的曝气装置和搅拌管的作用下进行混合,污水在好氧池内进行硝化反应;

S5、好氧池内的污水和污泥混合物通过隔板另一端设置的控制闸阀进入缺氧池内,在缺氧池内进行反硝化反应,缺氧池内的污水和污泥混合物通过第三过流口再进入好氧池内,污水和污泥混合物在潜水推力器作用下在好氧池与缺氧池之间的循环流动;

S6、处理完成后的污水和污泥混合物通过出水口排出到二沉池中。

优选的,所述S1中,10-30%的污水通过第一进水口进入厌氧池内。

优选的,所述S1中,厌氧池和绝氧池的上方设置有将厌氧池和绝氧池进行封闭的盖板,盖板的下表面与隔板接触,隔板的两侧及底部均与厌氧池的内壁密封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S1中,第一进水口和回泥口均设置在厌氧池的上方,厌氧池的内部设置有挡板,挡板与厌氧池的底部之间设置有过流通道,第一进水口的下方设置有将污水和回流污泥混合物从过流通道流过的潜水推流器,挡板及隔板的下部设置有将混合物向上推动的潜水推流器,挡板与隔板之间设置有对混合物进行厌氧处理的微生物填料,微生物填料位于潜水推流器的上方并位于第一过流口的下方。

优选的,所述S2中,绝氧池的内部设置有若干个搅拌机构,搅拌机构包括转轴,转轴与盖板转动连接,盖板上设置有带动转轴转动的电机,转轴上设置有若干个对混合物进行搅拌的搅拌杆。

优选的,所述S3中,位于缺氧池内的第一隔墙和缺氧池内壁上均设置有潜水推流器,第二进水口设置在缺氧池的内壁上并位于潜水推流器的下游。

优选的,所述S4中,好氧池内的第二隔墙靠近缺氧池的一端设置有表面曝气机。

优选的,所述S4中,曝气装置包括进气总管,进气总管与外置的鼓风机连接,进气总管上设置有若干个水平的进气管,进气管通过连接管与好氧池底部的配气管连接,配气管上设置有若干个进气支管,进气支管上设置有开口向上的出气口。

优选的,所述S4中,搅拌管位于进气支管的上方,搅拌管通过支架固定在好氧池内,搅拌管为内部中空的哑铃型结构。

优选的,所述S4中,复配硅藻土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在100-200目的硅藻土中加入浓度为3-4mol/L的盐酸溶液,超声处理1-2h,洗涤至中性,在500-600℃下煅烧1-2小时,得到活化硅藻土;硅藻土与盐酸的体积比为1:2-3

b、将活化硅藻土在絮凝剂溶液中浸泡,烘干,得到改性硅藻土;

c、将改性硅藻土与微生物细菌进行混合,得到复配硅藻土。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基于复配硅藻土的Carrousel氧化沟工艺污水处理方法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在好氧池之前设置了厌氧池、绝氧池和缺氧池,在厌氧池内去除回流污泥中残留的硝酸氮,绝氧池中完成回流污泥的释磷过程,缺氧池内进行反硝化过程,能够有效的提高污水除磷和去除有机物的效果。

2、在厌氧池内设置微生物填料,微生物填料中厌氧菌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分解,提高了污水的有机物去除效果。

3、在好氧池底部设置曝气管,并且曝气管上方设置搅拌管,通过曝气管和搅拌管减轻了污泥的沉降,提高了污泥和污水的混合效果,提高污水的处理效率和效果。

4、硅藻土经过盐酸和煅烧处理,并与絮凝剂和微生物细菌进行复配,形成复配硅藻土,使硅藻土集吸附、混凝、过滤和生化为一体,提高水处理效果。

发明人:林功波;高小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