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大豆加工废水处理装置

发布时间:2023-9-25 10:47:28

公布日:2022.07.29

申请日:2022.06.28

分类号:C02F11/121(2019.01)I;B02C19/20(2006.01)I;B01J2/20(2006.01)I;C02F103/32(2006.01)N

摘要

本发明涉及废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用于大豆加工的废水处理设备,其包括处理罐,处理罐顶部的一侧固定有输料筒,且输料筒和处理罐的内部相连通,输料筒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绞龙和第二绞龙,且第一绞龙和第二绞龙相互靠近的一端共同固定有用于挤出活性泥中水分的挤压块,处理罐的顶部固定有用于输送干燥泥土粉末的导料管,且导料管和处理罐的内部相连通。在锥形管的转动下使得圆柱形活性泥在其内部向下滚动,从而使得圆柱形活性泥滚成类圆球形,类圆球形的活性泥便于将其撒落在荒凉地区或矿山上,从而使得活性泥作用于荒凉地区的土壤改良、土壤修复、矿山修复。

1.jpg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用于大豆加工的废水处理设备,包括处理罐(1),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罐(1)顶部的一侧固定有输料筒(2),且输料筒(2)和处理罐(1)的内部相连通,所述输料筒(2)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绞龙(3)和第二绞龙(5),且第一绞龙(3)和第二绞龙(5)相互靠近的一端共同固定有用于挤出活性泥中水分的挤压块(4),所述处理罐(1)的顶部固定有用于输送干燥泥土粉末的导料管(13),且导料管(13)和处理罐(1)的内部相连通,所述导料管(13)的顶部设置有间断下料的下料机构;所述导料管(13)的顶部还设置有初次研磨机构,且初次研磨机构位于下料机构的下方,所述处理罐(1)的顶部设置有再次研磨机构,所述处理罐(1)的底部设置有第三绞龙(32),所述处理罐(1)的底部开设有多个第三圆孔槽(41);所述处理罐(1)的底部设置有成型机构,所述处理罐(1)顶部远离输料筒(2)的一侧设置有用于驱动下料机构、初次研磨机构、再次研磨机构和成型机构进行工作的驱动机构;所述第一绞龙(3)远离挤压块(4)的一端和输料筒(2)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二绞龙(5)远离挤压块(4)的一端固定有第一转杆(6),且第一转杆(6)贯穿处理罐(1)并和处理罐(1)转动连接,所述处理罐(1)靠近输料筒(2)的一侧外壁开设有多个通料槽(15)和挤料槽(16),且通料槽(15)和挤料槽(16)相连通,所述挤料槽(16)和处理罐(1)的内部相连通,所述通料槽(15)和输料筒(2)的内部相连通,所述通料槽(15)呈圆锥筒状设置,且通料槽(15)自输料筒(2)向处理罐(1)方向上其竖向截面直径逐渐减小;所述导料管(13)的顶部固定有料筒(14),且料筒(14)和导料管(13)相连通,所述下料机构包括固定于导料管(13)顶部内壁的第一圆盘(21),且第一圆盘(21)的内部开设有多个第一圆孔槽(22),所述第一圆盘(21)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圆盘(23),且第二圆盘(23)的内部开设有多个和第一圆孔槽(22)一一对应的第二圆孔槽(24);所述初次研磨机构包括固定于导料管(13)顶部内壁的研磨盘(26),且研磨盘(26)的内部开设有多个研磨槽(29)和第二槽口(30),且研磨槽(29)和第二槽口(30)相连通,并且研磨槽(29)位于第二槽口(30)上方设置,所述研磨槽(29)和第二槽口(30)的横向截面均呈环形状设置,所述第二槽口(30)竖向截面自上而下宽度不变,所述研磨槽(29)竖向截面自上而下宽度逐渐减小,所述研磨盘(26)的顶部设置有第一矩形杆(25),且第一矩形杆(25)的底部固定有多个连接杆(27),并且连接杆(27)的底部固定有和研磨槽(29)对应设置的研磨球(28),所述研磨球(28)滑动配合于研磨槽(29)的内部,所述研磨盘(26)的底部等间距固定有三个固定杆(51);所述再次研磨机构包括放置在处理罐(1)顶部的圆柱筒(33),且圆柱筒(33)的底部开设有多个下料槽,所述圆柱筒(33)的内部设置有圆柱杆(34),且圆柱杆(34)的两侧均固定有第二矩形杆(35),两个所述第二矩形杆(35)底部的两侧均固定有侧板(36),且对应设置的两个侧板(36)之间转动连接有研磨辊(3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大豆加工的废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绞龙(32)的顶部固定有第四转杆(38),且第四转杆(38)的外侧固定有多个搅拌杆(50),并且第四转杆(38)的顶部和圆柱筒(33)底端的中部相固定,所述第三绞龙(32)的底部贯穿处理罐(1)的底部并和处理罐(1)转动连接,且第三绞龙(32)延伸至处理罐(1)底部的外侧固定有切刀(4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大豆加工的废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机构包括锥形管(43),且锥形管(43)的顶部固定有第三矩形杆(44),所述第三绞龙(32)延伸至处理罐(1)外部的一端和第三矩形杆(44)的中部相固定,所述第三矩形杆(44)的底部固定有锥形引料盘(5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大豆加工的废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9),所述处理罐(1)顶部远离输料筒(2)的一侧固定有垫板(8),且电机(9)安装在垫板(8)上,所述垫板(8)靠近处理罐(1)的一侧开设有第一槽口(12),所述电机(9)的输出端固定有第二转杆(10),且第二转杆(10)的外侧固定有主动轮(11),所述第一转杆(6)贯穿处理罐(1)延伸至处理罐(1)外部的一端固定有从动轮(7),且从动轮(7)和主动轮(11)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皮带贯穿第一槽口(12)并滑动配合于第一槽口(12)内,所述第二转杆(10)贯穿导料管(13)且和导料管(13)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杆(10)延伸至导料管(13)内部的一端固定有蜗杆(17),且蜗杆(17)远离第二转杆(10)的一端和导料管(13)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导料管(13)的内部设置有和蜗杆(17)相啮合的蜗轮(18),且蜗轮(18)的中部固定有第三转杆(19),并且第三转杆(19)的顶部和第二圆盘(23)的中部相固定,所述第二圆盘(23)转动配合于第一圆盘(21)的下方,所述第一矩形杆(25)固定于第三转杆(19)的外侧,且第一矩形杆(25)转动配合于研磨盘(26)的上方,所述第三转杆(19)贯穿研磨盘(26)并和研磨盘(26)通过第一轴承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转杆(19)的底部延伸至处理罐(1)的内部并和圆柱杆(34)的顶部相固定,所述第二矩形杆(35)转动配合于圆柱筒(33)的内部,所述第一转杆(6)的外侧固定有第一锥形齿轮,所述第四转杆(38)的外侧固定有和第一锥形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锥形齿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大豆加工的废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料筒(2)远离处理罐(1)一侧的顶部固定有入料管(48),且入料管(48)和输料筒(2)的内部相连通,所述输料筒(2)的底部开设有漏水槽,且漏水槽的内壁固定有集水仓(46),并且集水仓(46)的内壁固定有过滤网(45),所述集水仓(46)的底部固定有出水管(47),且出水管(47)和集水仓(46)的内部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大豆加工的废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料管(13)底部的内壁固定有第一限位杆(20),所述第一限位杆(20)的顶部固定有第一保护罩(31),且蜗轮(18)位于第一保护罩(31)的内部,所述蜗杆(17)的两端均贯穿第一保护罩(31)且和第一保护罩(31)密封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转杆(19)贯穿第一保护罩(31)且和第一保护罩(31)密封转动连接,且第三转杆(19)贯穿第一限位杆(20)并和第一限位杆(20)转动连接,所述处理罐(1)的顶部设置有第二保护罩(39),且第一锥形齿轮和第二锥形齿轮均位于第二保护罩(39)的内部,所述第二保护罩(39)的外侧对称固定有两个连通管(53),且两个连通管(53)均和第二保护罩(39)相连通,并且两个连通管(53)相互远离的一端均和处理罐(1)顶部的内壁相固定,所述第四转杆(38)贯穿第二保护罩(39)且和第二保护罩(39)密封转动连接,且连通管(53)设置在第一转杆(6)的外侧,所述处理罐(1)顶部的内壁固定有第二限位杆(40),且第四转杆(38)贯穿第二限位杆(40)并和第二限位杆(40)通过第二轴承转动连接,所述处理罐(1)中部的外侧固定有支撑板(49)。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大豆加工的废水处理设备。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大豆加工的废水处理设备,包括处理罐,所述处理罐顶部的一侧固定有输料筒,且输料筒和处理罐的内部相连通,所述输料筒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绞龙和第二绞龙,且第一绞龙和第二绞龙相互靠近的一端共同固定有用于挤出活性泥中水分的挤压块,所述处理罐的顶部固定有用于输送干燥泥土粉末的导料管,且导料管和处理罐的内部相连通,所述导料管的顶部设置有间断下料的下料机构,所述导料管的顶部还设置有初次研磨机构,且初次研磨机构位于下料机构的下方,所述处理罐的顶部设置有再次研磨机构,所述处理罐的底部设置有第三绞龙,所述处理罐的底部开设有第三圆孔槽,所述处理罐的底部设置有成型机构,所述处理罐顶部远离输料筒的一侧设置有用于驱动下料机构、初次研磨机构、再次研磨机构和成型机构进行工作的驱动机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绞龙远离挤压块的一端和输料筒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二绞龙远离挤压块的一端固定有第一转杆,且第一转杆贯穿处理罐并和处理罐转动连接,所述处理罐靠近输料筒的一侧外壁开设有多个通料槽和挤料槽,且通料槽和挤料槽相连通,所述挤料槽和处理罐的内部相连通,所述通料槽和输料筒的内部相连通,所述通料槽呈圆锥筒状设置,且通料槽自输料筒向处理罐方向上其竖向截面直径逐渐减小。

优选的,所述导料管的顶部固定有料筒,且料筒和导料管相连通,所述下料机构包括固定于导料管顶部内壁的第一圆盘,且第一圆盘的内部开设有多个第一圆孔槽,所述第一圆盘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圆盘,且第二圆盘的内部开设有多个和第一圆孔槽一一对应的第二圆孔槽。

优选的,所述初次研磨机构包括固定于导料管顶部内壁的研磨盘,且研磨盘的内部开设有多个研磨槽和第二槽口,且研磨槽和第二槽口相连通,并且研磨槽位于第二槽口上方设置,所述研磨槽和第二槽口的横向截面均呈环形状设置,所述第二槽口竖向截面自上而下宽度不变,所述研磨槽竖向截面自上而下宽度逐渐减小,所述研磨盘的顶部设置有第一矩形杆,且第一矩形杆的底部固定有多个连接杆,并且连接杆的底部固定有和研磨槽对应设置的研磨球,所述研磨球滑动配合于研磨槽的内部,所述研磨盘的底部等间距固定有三个固定杆。优选的,所述再次研磨机构包括放置在处理罐顶部的圆柱筒,且圆柱筒的底部开设有多个下料槽,所述圆柱筒的内部设置有圆柱杆,且圆柱杆的两侧均固定有第二矩形杆,两个所述第二矩形杆底部的两侧均固定有侧板,且对应设置的两个侧板之间转动连接有研磨辊。

优选的,所述第三绞龙的顶部固定有第四转杆,且第四转杆的外侧固定有多个搅拌杆,并且第四转杆的顶部和圆柱筒底端的中部相固定,所述第三绞龙的底部贯穿处理罐的底部并和处理罐转动连接,且第三绞龙延伸至处理罐底部的外侧固定有切刀。

优选的,所述成型机构包括锥形管,且锥形管的顶部固定有第三矩形杆,所述第三绞龙延伸至处理罐外部的一端和第三矩形杆的中部相固定,所述第三矩形杆的底部固定有锥形引料盘。

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所述处理罐顶部远离输料筒的一侧固定有垫板,且电机安装在垫板上,所述垫板靠近处理罐的一侧开设有第一槽口,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有第二转杆,且第二转杆的外侧固定有主动轮,所述第一转杆贯穿处理罐延伸至处理罐外部的一端固定有从动轮,且从动轮和主动轮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皮带贯穿第一槽口并滑动配合于第一槽口内,所述第二转杆贯穿导料管且和导料管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杆延伸至导料管内部的一端固定有蜗杆,且蜗杆远离第二转杆的一端和导料管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导料管的内部设置有和蜗杆相啮合的蜗轮,且蜗轮的中部固定有第三转杆,并且第三转杆的顶部和第二圆盘的中部相固定,所述第二圆盘转动配合于第一圆盘的下方,所述第一矩形杆固定于第三转杆的外侧,且第一矩形杆转动配合于研磨盘的上方,所述第三转杆贯穿研磨盘并和研磨盘通过第一轴承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转杆的底部延伸至处理罐的内部并和圆柱杆的顶部相固定,所述第二矩形杆转动配合于圆柱筒的内部,所述第一转杆的外侧固定有第一锥形齿轮,所述第四转杆的外侧固定有和第一锥形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锥形齿轮。

优选的,所述输料筒远离处理罐一侧的顶部固定有入料管,且入料管和输料筒的内部相连通,所述输料筒的底部开设有漏水槽,且漏水槽的内壁固定有集水仓,并且集水仓的内壁固定有过滤网,所述集水仓的底部固定有出水管,且出水管和集水仓的内部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导料管底部的内壁固定有第一限位杆,所述第一限位杆的顶部固定有第一保护罩,且蜗轮位于第一保护罩的内部,所述蜗杆的两端均贯穿第一保护罩且和第一保护罩密封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转杆贯穿第一保护罩且和第一保护罩密封转动连接,且第三转杆贯穿第一限位杆并和第一限位杆转动连接,所述处理罐的顶部设置有第二保护罩,且第一锥形齿轮和第二锥形齿轮均位于第二保护罩的内部,所述第二保护罩的外侧对称固定有两个连通管,且两个连通管均和第二保护罩相连通,并且两个连通管相互远离的一端均和处理罐顶部的内壁相固定,所述第四转杆贯穿第二保护罩且和第二保护罩密封转动连接,且连通管设置在第一转杆的外侧,所述处理罐顶部的内壁固定有第二限位杆,且第四转杆贯穿第二限位杆并和第二限位杆通过第二轴承转动连接,所述处理罐中部的外侧固定有支撑板。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第一绞龙、挤压块、第二绞龙、通料槽和挤料槽的设置,当活性泥经第一绞龙、第二绞龙向处理罐的内部输送时,挤压块对活性泥进行挤压,将活性泥中污水进行挤出,当挤出污水的活性泥经通料槽和挤料槽时,由于直径变小,进一步将活性泥中污水挤出,使得活性泥中的污水被排出。

2、通过第二圆盘、第一矩形杆、研磨盘和研磨槽的设置,当第三转杆转动时,第二圆孔槽和第一圆孔槽重复重合、分离,使得干燥泥土粉末间断的掉至研磨盘上,此时第三转杆转动带动第一矩形杆、研磨球转动,使得研磨球将研磨槽内部的干燥泥土粉末进行研磨,初次达标尺寸的泥土粉末经第二槽口掉下,由于第二圆盘的设置,使得干燥泥土粉末自动间断下料,便于研磨盘上的泥土粉末的研磨,减少其发生堆积的情况。

3、通过圆柱筒、第二矩形杆和研磨辊的设置,当研磨后的干燥泥土粉末掉至圆柱筒内部后,第三转杆转动的同时还能带动圆柱杆、第二矩形杆、研磨辊转动,使得研磨辊将圆柱筒内部的泥土粉末再次研磨,使得干燥泥土粉末的颗粒尺寸进一步得到细化,便于干燥泥土粉末和潮湿的活性泥进行结合。

4、通过切刀、第三圆孔槽和锥形管的设置,当潮湿的活性泥和干燥泥土粉末经第三绞龙向下输送至第三圆孔槽处后,经过第三圆孔槽被挤压成圆柱形向下输出,再被切刀转动时切断,切断后的圆柱形活性泥掉至锥形管内或掉至锥形引料盘上,锥形引料盘转动时因离心力将圆柱形活性泥甩至锥形管内壁上,在锥形管的转动下使得圆柱形活性泥在其内部向下滚动,从而使得圆柱形活性泥滚成类圆球形,类圆球形的活性泥便于将其撒落在荒凉地区或矿山上,从而使得活性泥作用于荒凉地区的土壤改良、土壤修复、矿山修复。

(发明人:李永杰;李昊锟;孙文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