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电场强化膜生物污水处理系统

发布时间:2023-8-21 15:36:22

公布日:2022.07.08

申请日:2022.04.12

分类号:C02F9/14(2006.01)I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场强化膜生物污水处理装置,包沉淀池和处理池,所述处理池上方固定设置有轨道板,所述轨道杆固定连接有活动穿过移动槽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一端活动伸入处理池内部,所述连接杆伸入处理池内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下方固定连接有生物膜,所述生物膜两侧设置有电极,所述生物膜下端固定连接有使得处理池底部的沉淀物均匀散布的处理块。本发明的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伸缩杆使得生物膜和电机在处理池内做往复运动,往复运动的过程中通过充气板和处理池内壁的挤压对气囊进行充气,气囊胀大驱动从动杆带动擦拭块对电极进行擦拭,在擦拭块和卡扣装置的配合下,气囊内部的气体释放,驱动搅拌装置对沉淀物进行搅拌吹气。

1.jpg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电场强化膜生物污水处理装置,包沉淀池(1)和处理池(2),所述沉淀池(1)上设置有将沉淀后的水运输至处理池(2)中的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池(2)上方固定设置有轨道板(3),所述轨道板(3)表面开设有轨道槽(4)和移动槽(5),所述轨道板(3)上方设置有沿轨道槽(4)运动的轨道杆(6),所述轨道杆(6)由外部电源供电的伸缩杆(7)驱动运动,所述轨道杆(6)固定连接有活动穿过移动槽(5)的连接杆(8),所述连接杆(8)一端活动伸入处理池(2)内部;所述连接杆(8)伸入处理池(2)内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9),所述固定板(9)下方固定连接有生物膜(10),所述生物膜(10)两侧设置有电极(11),所述电极(11)和固定板(9)固定连接,所述生物膜(10)下端固定连接有使得处理池(2)底部的沉淀物均匀散布的处理块(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场强化膜生物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块(12)上方设置有气囊(13),所述处理块(12)内部设置有为气囊(13)充气的充气装置,所述处理块(12)内部开设有搅拌腔(14),所述搅拌腔(14)和气囊(13)之间通过第一气道(15)连通,所述处理块(12)内部设置有活动挡住第一气道(15)的阀门装置,所述搅拌腔(14)内部活动设置有活塞盘(16),所述活塞盘(16)固定连接有螺纹丝杆(17),所述螺纹丝杆(17)外部套设有弹簧(18),所述螺纹丝杆(17)活动穿过螺纹孔(19)伸出搅拌腔(14),所述螺纹丝杆(17)伸出搅拌腔(1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若干出气杆(20),所述螺纹丝杆(17)内部开设有和搅拌腔(14)连通的排气道(21),所述出气杆(20)和排气道(21)相互连通,所述螺纹丝杆(17)内部开设有挡板腔(22),所述挡板腔(22)内部设置有活动挡住排气道(21)的挡板(23),所述挡板(23)和挡板腔(22)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弹性块(24),所述挡板腔(22)内部设置有活动伸出螺纹丝杆(17)且和处理池(2)底部活动接触的触发杆(25),所述触发杆(25)和挡板腔(22)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弹性块(26),所述触发杆(25)和挡板(23)之间固定连接有拉绳(2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场强化膜生物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11)外部套设有擦拭块(28),两个所述擦拭块(28)之间固定连接有和气囊(13)活动接触的从动杆(29),所述擦拭块(28)和处理块(12)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三弹性块(3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场强化膜生物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装置包括开设在处理块(12)内部的充气腔(31),所述充气腔(31)和气囊(13)之间通过第二气道(32)连通,所述第二气道(32)内部设置有第一单向阀(33),所述充气腔(31)内部通过软管(34)和处理池(2)外部连通,所述软管(34)内部设置有第二单向阀(341),所述充气腔(31)内部设置有活动伸出处理块(12)的充气板(35),所述充气板(35)和处理池(2)内壁活动接触,所述充气板(35)和充气腔(31)内壁固定连接有第四弹性块(36)。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场强化膜生物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装置包括开设在处理块(12)内部的阀门腔(37),所述阀门腔(37)内部设置有活动挡住第一气道(15)的阀门板(38),所述阀门板(38)和阀门腔(37)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五弹性块(39),所述阀门板(38)和擦拭块(28)之间固定连接有驱动绳(40),所述驱动绳(40)在不受外力时呈弯曲状,所述阀门板(38)远离第一气道(15)的一侧开设有卡槽(41),所述阀门腔(37)内部设置有活动卡住阀门板(38)的卡扣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场强化膜生物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阀门腔(37)内部上的插杆(42),所述插杆(42)一端活动伸入到卡槽(41)内部,所述插杆(42)靠近阀门板(38)的一端开设有安装槽(43),所述安装槽(43)内部设置有活动卡住阀门板(38)的斜块(44),所述斜块(44)和安装槽(43)内壁固定连接有第六弹性块(4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场强化膜生物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杆(42)表面设置有弹性杆(46),所述弹性杆(46)和斜块(44)之间通过牵引绳(47)固定连接,所述擦拭块(28)固定连接有和弹性杆(46)活动接触的挤压杆(48)。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场强化膜生物污水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场强化膜生物污水处理装置,包沉淀池和处理池,所述沉淀池上设置有将沉淀后的水运输至处理池中的水泵,所述处理池上方固定设置有轨道板,所述轨道板表面开设有轨道槽和移动槽,所述轨道板上方设置有沿轨道槽运动的轨道杆,所述轨道杆由外部电源供电的伸缩杆驱动运动,所述轨道杆固定连接有活动穿过移动槽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一端活动伸入处理池内部;

所述连接杆伸入处理池内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下方固定连接有生物膜,所述生物膜两侧设置有电极,所述电极和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生物膜下端固定连接有使得处理池底部的沉淀物均匀散布的处理块。

优选的,所述处理块上方设置有气囊,所述处理块内部设置有为气囊充气的充气装置,所述处理块内部开设有搅拌腔,所述搅拌腔和气囊之间通过第一气道连通,所述处理块内部设置有活动挡住第一气道的阀门装置,所述搅拌腔内部活动设置有活塞盘,所述活塞盘固定连接有螺纹丝杆,所述螺纹丝杆外部套设有弹簧,所述螺纹丝杆活动穿过螺纹孔伸出搅拌腔,所述螺纹丝杆伸出搅拌腔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若干出气杆,所述螺纹丝杆内部开设有和搅拌腔连通的排气道,所述出气杆和排气道相互连通,所述螺纹丝杆内部开设有挡板腔,所述挡板腔内部设置有活动挡住排气道的挡板,所述挡板和挡板腔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弹性块,所述挡板腔内部设置有活动伸出螺纹丝杆且和处理池底部活动接触的触发杆,所述触发杆和挡板腔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弹性块,所述触发杆和挡板之间固定连接有拉绳。

优选的,所述电极外部套设有擦拭块,两个所述擦拭块之间固定连接有和气囊活动接触的从动杆,所述擦拭块和处理块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三弹性块。

优选的,所述充气装置包括开设在处理块内部的充气腔,所述充气腔和气囊之间通过第二气道连通,所述第二气道内部设置有第一单向阀,所述充气腔内部通过软管和处理池外部连通,所述软管内部设置有第二单向阀,所述充气腔内部设置有活动伸出处理块的充气板,所述充气板和处理池内壁活动接触,所述充气板和充气腔内壁固定连接有第四弹性块。

优选的,所述阀门装置包括开设在处理块内部的阀门腔,所述阀门腔内部设置有活动挡住第一气道的阀门板,所述阀门板和阀门腔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五弹性块,所述阀门板和擦拭块之间固定连接有驱动绳,所述驱动绳在不受外力时呈弯曲状,所述阀门板远离第一气道的一侧开设有卡槽,所述阀门腔内部设置有活动卡住阀门板的卡扣装置。

优选的,所述卡扣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阀门腔内部上的插杆,所述插杆一端活动伸入到卡槽内部,所述插杆靠近阀门板的一端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部设置有活动卡住阀门板的斜块,所述斜块和安装槽内壁固定连接有第六弹性块。

优选的,所述插杆表面设置有弹性杆,所述弹性杆和斜块之间通过牵引绳固定连接,所述擦拭块固定连接有和弹性杆活动接触的挤压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伸缩杆、轨道板和连接杆的设置使得生物膜和电极在处理池内部不断的往复移动,使得生物膜能更好的和污染物以及微生物接触,增加生物膜的工作效率;

2.通过处理块的设置,使得在移动的过程中对气囊进行集气,然后使得气囊内部的气体释放,通过搅拌装置使得搅拌的同时释放气体吹气池底的沉淀物,同时不会产生噪音,也十分的节能;

3.通过擦拭块的设置,对电极进行擦拭清理,保证电极表面的清洁,使得装置的工作效率不会受到影响。

本发明的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伸缩杆驱动连接杆沿移动槽往复运动,通过固定板带动生物膜和电机往复运动,使得微生物能够更好地附着在生物膜上,往复运动的同时对气囊进行挤压充气,气囊充气不断的胀大,胀大的气囊驱动从动杆带动擦拭块运动,对电极进行擦拭清理,擦拭块上升的过程中通过驱动绳驱动阀门装置,同时在卡扣装置的配合下使得阀门板保持退出第一气道的状态,此时气囊内的气体进入到搅拌腔内部,先是驱动活塞盘带动螺纹丝杆下移,螺纹丝杆通过螺纹孔下移的过程中驱动出气杆下移的过程中转动,对沉淀物进行搅拌,当触发杆和处理池底部挤压接触时,活塞盘上部的气体得以通过出气杆释放,将沉淀物吹起,相对于气爆装置,本装置更加节能而且无噪音,并且能够更好的处理处理池底部沉淀的现象。

(发明人:徐静;陆钰;武杰;沙宇翔;刘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