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布日:2022.08.30
申请日:2022.05.30
分类号:C02F9/14(2006.01)I;C02F3/32(2006.01)N;C02F3/02(2006.01)N;C02F1/44(2006.01)N;C02F1/28(2006.01)N
摘要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的水平潜流湿地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该方案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生物处理区施工;步骤二、在生物处理区和集水井一的连接面浇筑第一不透水隔墙,并设置多个溢流口;步骤三、在集水井一和水平潜流净化湿地区的连接面浇筑透水混凝土隔墙,同样在不同材料填层区域间浇筑钢塑格栅加筋的透水混凝土隔墙,然后依次填充矿渣‑炉渣‑碎石混合层,沸石‑火山岩混合层以及活性炭吸附过滤层,形成水平潜流净化湿地区;步骤四、在水平潜流净化湿地区和集水井二的连接面浇筑第二不透水隔墙,并在顶部相应位置设置多个溢流口;步骤五、滤膜处理净化区施工。本申请具有结构合理,出水质稳定且消耗构件易更换的优点。
权利要求书
1.污水处理的水平潜流湿地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生物处理区施工:在生物处理区范围内浇筑透水混凝土空心柱(30),使其呈规则布置,并在生物处理区外墙合适外置处设置进水口(6);根据每个所述透水混凝土空心柱(30)内部尺寸,制作具备通气孔(37)的生物活动芯柱并沿该生物活动芯柱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多个隔板(36),同时在该生物活动芯柱外包裹织物(33)形成多个生物活动芯腔(35),在所述生物活动芯柱顶部利用气管(31)连通制氧机(38)并安装铰接式吊环(32)形成生物膜柱(7);将该生物膜柱(7)安置在每个所述透水混凝土空心柱(30)内,形成生物处理区(1)并使得该生物处理区(1)内的生物膜柱(7)能够更换;步骤二、在所述生物处理区(1)和集水井一(2)的连接面浇筑第一不透水隔墙(8),并在该第一不透水隔墙(8)相应位置设置多个溢流口;步骤三、在所述集水井一(2)和水平潜流净化湿地区(3)的连接面浇筑透水混凝土隔墙(10),同样在不同材料填层区域间浇筑钢塑格栅加筋的透水混凝土隔墙(10),然后依次填充矿渣-炉渣-碎石混合层(23),沸石-火山岩混合层(24)以及活性炭吸附过滤层(25),形成所述水平潜流净化湿地区(3);步骤四、在所述水平潜流净化湿地区(3)和集水井二(4)的连接面浇筑第二不透水隔墙(11),并在顶部相应位置设置多个溢流口;步骤五、滤膜处理净化区施工:在所述集水井二(4)和微滤膜区中的第一水质检查井(13)的连接面浇筑安装第一透水混凝土夹心墙(12),再在具有阶梯式落差的第一水质检查井(13)和农灌集水井(16)的连接面浇筑第三不透水隔墙(14),并在该第三不透水隔墙(14)底部预留的通孔内安装电动水阀(15),沿着第一水质检查井(13)的外墙在第一水质检查井(13)与生物处理区(1)之间安装第一泵吸回流管(39);在所述农灌集水井(16)和超滤膜区中的第二水质检查井(18)的连接面浇筑安装第二透水混凝土夹心墙(17),再在具有阶梯式落差的第二水质检查井(18)和工业集水井(19)之间浇筑第三不透水隔墙(14),并在该第三不透水隔墙(14)底部预留的通孔内安装电动水阀(15),沿着所述第二水质检查井(18)的外墙在第二水质检查井(18)与集水井一(2)之间安装第二泵吸回流管(40);在所述工业集水井(19)和纳诺滤膜区中的第三水质检查井(21)的连接面浇筑安装第三透水混凝土夹心墙(20),再在具有阶梯式落差的第三水质检查井(21)和生活集水井(22)之间浇筑第三不透水隔墙(14),并在第三不透水隔墙(14)底部预留的通孔内安装电动水阀(15),沿着所述第三水质检查井(21)的外墙在第三水质检查井(21)与集水井二(4)之间安装第三泵吸回流管(41),完成施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的水平潜流湿地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处理区(1)、所述集水井一(2)、所述水平潜流净化湿地区(3)、所述集水井二(4)及所述滤膜处理净化区(5)依次连通形成回环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的水平潜流湿地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矿渣-炉渣-碎石混合层(23)中材料比例为1:1:1,所述沸石-火山岩混合层(24)中材料比例为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的水平潜流湿地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水混凝土夹心墙(12)由透水隔墙和第一夹心膜构成,所述第一夹心膜包括框架(26)、微滤膜、提拉环(28)和防水边圈(2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的水平潜流湿地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水混凝土夹心墙(12)由透水隔墙和第二夹心膜构成,所述第二夹心膜包括框架(26)、超滤膜、提拉环(28)和防水边圈(29)。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的水平潜流湿地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水混凝土夹心墙(12)由透水隔墙和第三夹心膜构成,所述第三夹心膜包括框架(26)、纳诺滤膜、提拉环(28)和防水边圈(29)。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的水平潜流湿地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活动芯柱通过侧壁带有微孔的PET管材(34)制作而成。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污水处理的水平潜流湿地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处理区(1)通过制氧机(38)持续供氧。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污水处理的水平潜流湿地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潜流净化湿地区(3)上方栽种有湿地植物。
10.污水处理的水平潜流湿地结构,其特征在于,运用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污水处理的水平潜流湿地结构施工方法施工制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的水平潜流湿地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污水处理的水平潜流湿地结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生物处理区施工:
在生物处理区范围内浇筑透水混凝土空心柱,使其呈规则布置,并在生物处理区外墙合适外置处设置进水口;
根据每个透水混凝土空心柱内部尺寸,制作具备通气孔的生物活动芯柱并沿该生物活动芯柱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多个隔板,同时在该生物活动芯柱外包裹织物形成多个生物活动芯腔,在生物活动芯柱顶部利用气管连通制氧机并安装铰接式吊环形成生物膜柱;
将该生物膜柱安置在每个透水混凝土空心柱内,形成生物处理区并使得该生物处理区内的生物膜柱能够更换;
步骤二、在生物处理区和集水井一的连接面浇筑第一不透水隔墙,并在该第一不透水隔墙相应位置设置多个溢流口;
步骤三、在集水井一和水平潜流净化湿地区的连接面浇筑透水混凝土隔墙,同样在不同材料填层区域间浇筑钢塑格栅加筋的透水混凝土隔墙,然后依次填充矿渣-炉渣-碎石混合层,沸石-火山岩混合层以及活性炭吸附过滤层,形成水平潜流净化湿地区;
步骤四、在水平潜流净化湿地区和集水井二的连接面浇筑第二不透水隔墙,并在顶部相应位置设置多个溢流口;
步骤五、滤膜处理净化区施工:
在集水井二和微滤膜区中的第一水质检查井的连接面浇筑安装第一透水混凝土夹心墙,再在具有阶梯式落差的第一水质检查井和农灌集水井的连接面浇筑第三不透水隔墙,并在该第三不透水隔墙底部预留的通孔内安装电动水阀,沿着第一水质检查井的外墙在第一水质检查井与生物处理区之间安装第一泵吸回流管;
在农灌集水井和超滤膜区中的第二水质检查井的连接面浇筑安装第二透水混凝土夹心墙,再在具有阶梯式落差的第二水质检查井和工业集水井之间浇筑第三不透水隔墙,并在该第三不透水隔墙底部预留的通孔内安装电动水阀,沿着第二水质检查井的外墙在第二水质检查井与集水井一之间安装第二泵吸回流管;
在工业集水井和纳诺滤膜区中的第三水质检查井的连接面浇筑安装第三透水混凝土夹心墙,再在具有阶梯式落差的第三水质检查井和生活集水井之间浇筑第三不透水隔墙,并在第三不透水隔墙底部预留的通孔内安装电动水阀,沿着第三水质检查井的外墙在第三水质检查井与集水井二之间安装第三泵吸回流管,完成施工。
进一步地,生物处理区、集水井一、水平潜流净化湿地区、集水井二及滤膜处理净化区依次连通形成回环状。
进一步地,矿渣-炉渣-碎石混合层中材料比例为1:1:1,沸石-火山岩混合层中材料比例为1:1。
进一步地,第一透水混凝土夹心墙由透水隔墙和第一夹心膜构成,第一夹心膜包括框架、微滤膜、提拉环和防水边圈。
进一步地,第二透水混凝土夹心墙由透水隔墙和第二夹心膜构成,第二夹心膜包括框架、超滤膜、提拉环和防水边圈。
进一步地,第三透水混凝土夹心墙由透水隔墙和第三夹心膜构成,第三夹心膜包括框架、纳诺滤膜、提拉环和防水边圈。
进一步地,生物活动芯柱通过侧壁带有微孔的PET管材制作而成。
进一步地,生物处理区通过制氧机持续供氧。
进一步地,水平潜流净化湿地区上方栽种有湿地植物。
污水处理的水平潜流湿地结构,运用上述的污水处理的水平潜流湿地结构施工方法施工制得。
有益效果: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湿地结构在处理污水过程中经过多道生物降解、沉淀和过滤,最后经过滤膜处理净化区的三级过滤和检测,可保证出水质稳定达标;
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生物膜柱和各类滤膜的结构合理,制作安装简单,能够实现污水处理过程中的消耗构件及时更换;
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水平潜流净化湿地区填充不同基质混合层时利用多道钢塑格栅加筋的透水混凝土隔墙进行隔开,不但可以阻止悬浮物进入潜流湿地造成堵塞,还可以保证不同基质混合层不混淆,运行持久稳定;
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湿地结构布局合理紧凑,占地少,提高土地利用率。
(发明人:蒋礼兵;段玉三;张涛;张杰;张超;甄亮;贾震;史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