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污水处理专用过滤膜系统

发布时间:2023-7-4 10:25:50

公布日:2022.12.13

申请日:2022.10.12

分类号:C02F3/12(2006.01)I;B01D65/00(2006.01)I;B01D71/02(2006.01)I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专用过滤膜设备,包括底板件,所述底板件上一侧设置有好氧池,使得扩口斗始终在好氧池内侧的污水底部,且保障扩口斗所在的进水口水平高度始终高于引导管位于处理池内侧的出水口高度,从而确保在虹吸原理作用下,污水由好氧池至处理池的自动输送,无需泵送设备抽取,节省部分电能消耗,通过空压机经由汇总管、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分别将空气输送进好氧池和外壳体中,不仅促进位于好氧池内侧污水中有机物向无机物的转化,还进一步保持污水中微生物的生物活性,加快污水被过滤的进度,污水过滤的效率得到提高,利用单独安装在处理池内侧的过滤膜组件,为更换过滤膜提供方便的同时,不影响污水的处理进度。

1.jpg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污水处理专用过滤膜设备,具体包括底板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件(1)上一侧设置有好氧池(2),所述底板件(1)上另一侧设置有处理池(3),所述好氧池(2)与处理池(3)之间设置有用于构成流水落差的隔板(4),所述隔板(4)顶部通过固定板架安装有自吸管件(5),所述处理池(3)内侧安装有用于过滤污水的过滤膜组件(6),所述隔板(4)顶部的固定板架上螺栓安装有空压机(7),所述空压机(7)靠近好氧池(2)的一侧连接有输氧管件(8),所述好氧池(2)远离隔板(4)一侧设置有用于输送污水的输入管(9),所述处理池(3)远离隔板(4)一侧设置有用于输送净水的输出管(10),所述处理池(3)远离隔板(4)的壁板外侧设置有用于存储净水的存储罐(11),所述存储罐(11)顶部安装有第一水泵(12),所述处理池(3)内侧底部安装有用于回流输送污水的回流管(13),所述底板件(1)底部且与回流管(13)相连通安装有第二水泵(14);所述自吸管件(5)包括引导管(51),所述引导管(51)另一端位于好氧池(2)的内侧且固定连接有扩口斗(53),所述输氧管件(8)包括汇总管(81),所述汇总管(81)靠近好氧池(2)的一侧连接有第一支管(82),所述汇总管(81)靠近处理池(3)的一侧连接有第二支管(83);所述过滤膜组件(6)包括上盖板(61)和下盖板(63),所述上盖板(61)和下盖板(63)之间且远离隔板(4)的一侧安装有转轴杆(64),所述转轴杆(64)上等距离安装有若干盘架(65),所述盘架(65)包括环形架(651),所述环形架(651)顶部内侧壁表面呈圆形阵列设置有四组壁扣(652),所述环形架(651)内开设有卡腔(654),所述环形架(651)内侧安装有活性炭膜(65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专用过滤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池(2)底部的水位线远高于处理池(3)底部的水位线,且所述好氧池(2)的内侧通过引导管(51)与处理池(3)内侧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专用过滤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管(9)的底部和回流管(13)的远端共同通过短横板与好氧池(2)边侧定位安装,所述输出管(10)通过弯折板定位安装在处理池(3)的侧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专用过滤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管(51)位于处理池(3)内侧的一端螺纹安装有配重环(52),所述引导管(51)外表面安装有限位环(5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专用过滤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管(51)贯穿固定板架通过限位环(54)限位安装在隔板(4)上,所述扩口斗(53)伸入好氧池(2)内侧的污水中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专用过滤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管(82)和第二支管(83)共同通过汇总管(81)与空压机(7)的内侧相连通,且所述第一支管(82)伸入好氧池(2)底部的表面开设有气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专用过滤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板(61)与下盖板(63)之间安装有外壳体(62),所述外壳体(62)外表面等距离开设有若干活动槽口,所述环形架(651)通过活动槽口与外壳体(62)嵌合安装,所述外壳体(62)内侧安装有活动膜组件,所述活动膜组件与盘架(65)组合安装,所述活动膜组件由下至上依次为蜂巢过滤网、石英砂滤料网、板状陶瓷膜、反渗透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专用过滤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板(61)顶部与输出管(10)底部连通,所述下盖板(63)底部开设有环形口,所述第二支管(83)底部通过环形口与外壳体(62)内侧连通,所述下盖板(63)底部四角连接有用于支撑的支腿,所述转轴杆(64)表面等距离安装有若干轴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专用过滤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架(651)通过边侧的固定横板和轴承配合与转轴杆(64)活动铰安装,所述活性炭膜(653)边侧与壁扣(652)相对应开设有四组缺口,所述活性炭膜(653)通过壁扣(652)限位安装在环形架(651)内部的卡腔(654)中。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污水处理专用过滤膜设备,包括底板件,所述底板件上一侧设置有好氧池,所述底板件上另一侧设置有处理池,所述好氧池与处理池之间设置有用于构成流水落差的隔板,所述隔板顶部通过固定板架安装有自吸管件,所述处理池内侧安装有用于过滤污水的过滤膜组件,所述隔板顶部的固定板架上螺栓安装有空压机,所述空压机靠近好氧池的一侧连接有输氧管件,所述好氧池远离隔板一侧设置有用于输送污水的输入管,所述处理池远离隔板一侧设置有用于输送净水的输出管,所述处理池远离隔板的壁板外侧设置有用于存储净水的存储罐,所述存储罐顶部安装有第一水泵,所述处理池内侧底部安装有用于回流输送污水的回流管,所述底板件底部且与回流管相连通安装有第二水泵;所述自吸管件包括引导管,所述引导管另一端位于好氧池的内侧且固定连接有扩口斗,所述输氧管件包括汇总管,所述汇总管靠近好氧池的一侧连接有第一支管,所述汇总管靠近处理池的一侧连接有第二支管;所述过滤膜组件包括上盖板和下盖板,所述上盖板和下盖板之间且远离隔板的一侧安装有转轴杆,所述转轴杆上等距离安装有若干盘架,所述盘架包括环形架,所述环形架顶部内侧壁表面呈圆形阵列设置有四组壁扣,所述环形架内开设有卡腔,所述环形架内侧安装有活性炭膜。

优选的,所述好氧池底部的水位线远高于处理池底部的水位线,且所述好氧池的内侧通过引导管与处理池内侧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输入管的底部和回流管的远端共同通过短横板与好氧池边侧定位安装,所述输出管通过弯折板定位安装在处理池的侧壁上。

优选的,所述引导管位于处理池内侧的一端螺纹安装有配重环,所述引导管外表面安装有限位环。

优选的,所述引导管贯穿固定板架通过限位环限位安装在隔板上,所述扩口斗伸入好氧池内侧的污水中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共同通过汇总管与空压机的内侧相连通,且所述第一支管伸入好氧池底部的表面开设有气孔。

优选的,所述上盖板与下盖板之间安装有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外表面等距离开设有若干活动槽口,所述环形架通过活动槽口与外壳体嵌合安装,所述外壳体内侧安装有活动膜组件,所述活动膜组件与盘架组合安装,所述活动膜组件由下至上依次为蜂巢过滤网、石英砂滤料网、板状陶瓷膜、反渗透膜。

优选的,所述上盖板顶部与输出管底部连通,所述下盖板底部开设有环形口,所述第二支管底部通过环形口与外壳体内侧连通,所述下盖板底部四角连接有用于支撑的支腿,所述转轴杆表面等距离安装有若干轴承。

优选的,所述环形架通过边侧的固定横板和轴承配合与转轴杆活动铰安装,所述活性炭膜边侧与壁扣相对应开设有四组缺口,所述活性炭膜通过壁扣限位安装在环形架内部的卡腔中。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专用过滤膜设备。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污水处理专用过滤膜设备,通过引导管的一端贯穿固定板架而伸入处理池底部,借助配重环螺纹安装在引导管的端口上,使得引导管的一端始终位于处理池的底部,而后借助限位环与固定板架另一侧的卡固设置,将引导管的另一端限位安装在好氧池内侧,使得扩口斗始终在好氧池内侧的污水底部,且保障扩口斗所在的进水口水平高度始终高于引导管位于处理池内侧的出水口高度,从而确保在虹吸原理作用下,污水由好氧池至处理池的自动输送,无需泵送设备抽取,节省部分电能消耗。

2、该污水处理专用过滤膜设备,通过空压机经由汇总管、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分别将空气输送进好氧池和外壳体中,不仅促进位于好氧池内侧污水中有机物向无机物的转化,还进一步保持污水中微生物的生物活性,加快污水被过滤的进度,污水过滤的效率得到提高。

3、该污水处理专用过滤膜设备,通过绕转轴杆旋转,可将环形架经由外壳体上的活动槽口旋转出,便于观察嵌合安装在卡腔内侧的过滤膜的堵塞情况,并且方便将堵塞严重的过滤膜进行快速更换;污水经由活动膜组件层层过滤的同时,经由汇总管、第二支管向外壳体内侧不断的输送氧气,为污水在活动膜组件内向上运动提供一定的气流推力的同时,保持微生物的生物活性,加快污水被过滤的进度,通过上述操作,完成对污水的过滤处理。

4、该污水处理专用过滤膜设备,通过旋转活性炭膜,使其边侧开设的缺口对应壁扣,从底部推动活性炭膜底部,即可将活性炭膜由卡腔中快速取出,将新的活性炭膜边侧上的缺口对应壁扣按压入卡腔中,在旋转一定角度,即可将活性炭膜稳固组装在环形架内侧的卡腔中,实现过滤膜的快速更换,可在好氧池对污水的处理过程中,且未安装自吸管件对污水引流之前,利用单独安装在处理池内侧的过滤膜组件,为更换过滤膜提供方便的同时,不影响污水的处理进度。

(发明人:张旭光;廖乃上;肖琼阳;范玉言;马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