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地下污水厂生物处理与泥水分离设备

发布时间:2023-5-23 10:50:08

公布日:2022.09.13

申请日:2022.06.27

分类号:C02F3/30(2006.01)I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地下污水厂的生物处理与泥水分离装置,包括对称设置的两组生物池、以及与两组生物池连接的周进周出沉淀池,生物池包括沿出水方向依次设置的厌氧池、前缺氧池、前好氧池、后缺氧池、以及后好氧池,前好氧池与回流组件的输入端连接,回流组件的输出端与前缺氧池连接;周进周出沉淀池包括对称设置的两组池体、设置于池体内的刮泥刮渣组件、分设于池体左右两端的排泥组件、以及沿池体长度方向设置的布水组件。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采用两组生物池以及与之共壁设置的周进周出矩形沉淀池的结构设计,整体结构紧凑且占地小,空间利用率高,生物池内各个功能池布局合理,运行稳定,整体脱氮效率高。

1.jpg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适用于地下污水厂的生物处理与泥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对称设置的两组生物池、以及与两组所述生物池连接的周进周出沉淀池,所述生物池包括沿出水方向依次设置的厌氧池、前缺氧池、前好氧池、后缺氧池、以及后好氧池,所述前好氧池与回流组件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回流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前缺氧池连接;所述周进周出沉淀池包括对称设置的两组池体、设置于所述池体内的刮泥刮渣组件、分设于所述池体左右两端的排泥组件、以及沿所述池体长度方向设置的布水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地下污水厂的生物处理与泥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生物池共壁设置,所述厌氧池设置于所述生物池的前端,并与沿所述生物池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二进水渠连接,所述第二进水渠的进水端通过第一穿墙过水孔与沿所述生物池宽度方向设置的第一进水渠连接,所述第二进水渠设置于所述厌氧池的上侧,并与所述厌氧池与前缺氧池连通,所述第二进水渠与所述厌氧池的连接处分别设置有第一闸门;所述厌氧池内设置有第一导流组件,所述第一导流组件包括沿所述厌氧池的宽度方向设置的第一导流板、以及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导流板左右两端的第一U型板,两组所述第一U型板之间设置有分设于所述第一导流板前后两侧的第一潜水推进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地下污水厂的生物处理与泥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缺氧池设置为两组,并沿所述生物池的宽度方向对称设置,两组所述前缺氧池共壁设置,所述第二进水渠与所述前缺氧池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二闸门;所述前缺氧池内设置有第二导流组件,所述第二导流组件包括沿所述前缺氧池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二导流板、以及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二导流板前后两端的第二U型板,两组所述第二U型板之间设置有分设于所述第二导流板左右两侧的第二潜水推进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用于地下污水厂的生物处理与泥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好氧池与一组所述前缺氧池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穿墙过水孔,所述前好氧池采用空气管廊方式敷设若干空气支干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适用于地下污水厂的生物处理与泥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缺氧池设置为两组,并对称设置于所述前好氧池的后侧上方,两组所述后缺氧池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三穿墙过水孔,并在两组所述后缺氧池内分别设置有潜水搅拌器,靠近所述前好氧池的一侧的所述后缺氧池与所述前好氧池的连接处设置有第四穿墙过水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适用于地下污水厂的生物处理与泥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好氧池设置于远离所述前好氧池的一侧的所述后缺氧池的下方,并在二者之间设置有第五穿墙过水孔,所述后好氧池采用空气管廊方式敷设若干空气支干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适用于地下污水厂的生物处理与泥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组件包括设置于两组所述生物池之间的若干污泥回水泵、以及与所述若干污泥回水泵的输出端连接的回水渠,所述回水渠设置为两组,并沿所述前好氧池的长度方向共壁设置,所述回水渠的输出端与一组所述前缺氧池连接,并在二者的连接渠道中设置有第三闸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适用于地下污水厂的生物处理与泥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周进周出沉淀池与所述生物池共壁设置,两组所述池体沿所述生物池的宽度方向并列设置,两组所述池体的输入端与两组所述后好氧池之间设置有导流渠,其输出端设置有污泥池、出水泵房、以及污泥泵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适用于地下污水厂的生物处理与泥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泥刮渣组件包括链条刮泥机、沿所述池体长度方向铺设于所述池体底部的若干水平排泥管、以及沿所述池体宽度方向设置于所述池体顶部的电动撇渣管,所述若干水平排泥管均沿所述池体宽度方向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适用于地下污水厂的生物处理与泥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泥组件包括沿所述池体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的若干排泥套筒,所述排泥套筒沿竖直方向设置,其底端与所述水平排泥管连接,并在其顶端设置有套筒阀;所述布水组件包括沿所述池体的长度方向设置于所述池体的中间位置处的布水渠、以及沿所述布水渠的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的若干配水孔,所述布水渠的宽度沿其长度方向渐变,其进水端的宽度大于出水端的宽度,所述若干配水孔的孔径相同。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地下污水厂的生物处理与泥水分离装置,通过采用两组生物池以及与之共壁设置的周进周出矩形沉淀池的结构设计,整体结构紧凑且占地小,空间利用率高,生物池内各个功能池布局合理,运行稳定,整体脱氮效率高。

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适用于地下污水厂的生物处理与泥水分离装置,包括对称设置的两组生物池、以及与两组所述生物池连接的周进周出沉淀池,所述生物池包括沿出水方向依次设置的厌氧池、前缺氧池、前好氧池、后缺氧池、以及后好氧池,所述前好氧池与回流组件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回流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前缺氧池连接;所述周进周出沉淀池包括对称设置的两组池体、设置于所述池体内的刮泥刮渣组件、分设于所述池体左右两端的排泥组件、以及沿所述池体长度方向设置的布水组件。

进一步的,两组所述生物池共壁设置,所述厌氧池设置于所述生物池的前端,并与沿所述生物池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二进水渠连接,所述第二进水渠的进水端通过第一穿墙过水孔与沿所述生物池宽度方向设置的第一进水渠连接,所述第二进水渠设置于所述厌氧池的上侧,并与所述厌氧池与前缺氧池连通,所述第二进水渠与所述厌氧池的连接处分别设置有第一闸门;

所述厌氧池内设置有第一导流组件,所述第一导流组件包括沿所述厌氧池的宽度方向设置的第一导流板、以及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导流板左右两端的第一U型板,两组所述第一U型板之间设置有分设于所述第一导流板前后两侧的第一潜水推进器。

进一步的,所述前缺氧池设置为两组,并沿所述生物池的宽度方向对称设置,两组所述前缺氧池共壁设置,所述第二进水渠与所述前缺氧池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二闸门;

所述前缺氧池内设置有第二导流组件,所述第二导流组件包括沿所述前缺氧池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二导流板、以及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二导流板前后两端的第二U型板,两组所述第二U型板之间设置有分设于所述第二导流板左右两侧的第二潜水推进器。

进一步的,所述前好氧池与一组所述前缺氧池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穿墙过水孔,所述前好氧池采用空气管廊方式敷设若干空气支干管。

进一步的,所述后缺氧池设置为两组,并对称设置于所述前好氧池的后侧上方,两组所述后缺氧池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三穿墙过水孔,并在两组所述后缺氧池内分别设置有潜水搅拌器,靠近所述前好氧池的一侧的所述后缺氧池与所述前好氧池的连接处设置有第四穿墙过水孔。

进一步的,所述后好氧池设置于远离所述前好氧池的一侧的所述后缺氧池的下方,并在二者之间设置有第五穿墙过水孔,所述后好氧池采用空气管廊方式敷设若干空气支干管。

进一步的,所述回流组件包括设置于两组所述生物池之间的若干污泥回水泵、以及与所述若干污泥回水泵的输出端连接的回水渠,所述回水渠设置为两组,并沿所述前好氧池的长度方向共壁设置,所述回水渠的输出端与一组所述前缺氧池连接,并在二者的连接渠道中设置有第三闸门。

进一步的,所述周进周出沉淀池与所述生物池共壁设置,两组所述池体沿所述生物池的宽度方向并列设置,两组所述池体的输入端与两组所述后好氧池之间设置有导流渠,其输出端设置有污泥池、出水泵房、以及污泥泵房。

进一步的,所述刮泥刮渣组件包括链条刮泥机、沿所述池体长度方向铺设于所述池体底部的若干水平排泥管、以及沿所述池体宽度方向设置于所述池体顶部的电动撇渣管,所述若干水平排泥管均沿所述池体宽度方向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排泥组件包括沿所述池体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的若干排泥套筒,所述排泥套筒沿竖直方向设置,其底端与所述水平排泥管连接,并在其顶端设置有套筒阀;所述布水组件包括沿所述池体的长度方向设置于所述池体的中间位置处的布水渠、以及沿所述布水渠的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的若干配水孔,所述布水渠的宽度沿其长度方向渐变,其进水端的宽度大于出水端的宽度,所述若干配水孔的孔径相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的适用于地下污水厂的生物处理与泥水分离装置,通过采用两组生物池以及与之共壁设置的周进周出矩形沉淀池的结构设计,整体结构紧凑且占地小,空间利用率高,并具有较高的水力表面负荷,有一定抗冲击负荷能力。此外,生物池设置为两组,生物池由厌氧池、前缺氧池、前好氧池、后缺氧池、以及后好氧池依次连接,各个功能池布局合理,运行稳定,并具有两级硝化反硝化功能,强化反硝化过程,提高总氮的去除效率。

2.本发明的适用于地下污水厂的生物处理与泥水分离装置,通过采用多点进水的方式,进水渠对厌氧池与前缺氧池同时供水,并在各个功能池的进水处采用U型进水空洞进水,保障缺氧区碳源浓度,且在设计水深下改善水力条件,形成最优水力断面。

3.本发明的适用于地下污水厂的生物处理与泥水分离装置,通过在前好氧池与后好氧池内采用空气管廊方式敷设若干空气支干管,充分有效利用局部超高空间,预留了好氧池顶板上方区域空间,可以用做其他功能房间,大大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发明人:夏云峰;焦鹤;王涛;闵红平;汪小东;霍培书;汤丁丁;赵皇;周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