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多级沉淀脱色设备

发布时间:2022-11-13 8:56:54

申请日2021.03.23

公开日期2021.11.26

IPC分类C02F9/04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多级沉淀脱色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反应池、竖流式沉淀池、斜板式沉淀池、pH调节池;反应池内被多块分隔板分割成多个独立的空间,多个独立的空间之间依次连通,被分割后,从第一个反应池至最后一个反应池,上一个反应池的出水口作为下一个反应池的进水口,多个反应池的出水口及进水口呈下进上出‑上进下出循环模式;最后一个反应池的出水口通过出水管道连通竖流式沉淀池的进水口;竖流式沉淀池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通斜板式沉淀池的进水口,斜板式沉淀池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通pH调节池的进水口,出水管道及上述管道上均设有阀门及水泵。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提高反应均匀度与程度,节省药剂。

1.jpg

权利要求

1.多级沉淀脱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反应池、竖流式沉淀池(1)、斜板式沉淀池(2)、pH调节池(3);

所述反应池内被多块分隔板(4)分割成多个独立的空间,多个独立的空间之间依次连通,被分割后,从第一个所述反应池至最后一个反应池,上一个所述反应池的出水口作为下一个反应池的进水口,多个所述反应池的出水口及进水口呈下进上出-上进下出-下进上出-上进下出循环模式;最后一个所述反应池的出水口通过出水管道(13)连通竖流式沉淀池(1)的进水口,所述出水管道(13)上设有阀门及提供污水循环动力的水泵(14);

所述竖流式沉淀池(1)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通斜板式沉淀池(2)的进水口,所述斜板式沉淀池(2)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通pH调节池(3)的进水口,上述所述管道上均设有阀门及提供污水循环动力的水泵(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沉淀脱色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个所述反应池--反应池Ⅰ(5)的进水口靠近反应池Ⅰ(5)的底部,所述反应池Ⅰ(5)的出水口靠近分隔板(4)的顶部,下一个所述反应池的出水口低于该反应池出水口的高度,第三个所述反应池的出水口同反应池Ⅰ(5)的出水口高度齐平,第四个所述反应池的出水口同第二反应池的进水口高度齐平,最后一个所述反应池的出水口靠近反应池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级沉淀脱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池内被两块十字交叉的分隔板(4)分割成4个独立的空间,两块所述分隔板(4)顶面与反应池顶面齐平,4个独立的空间之间依次连通,被分割后,从第一个所述反应池至最后一个反应池,顺时针方向4个独立的空间依次为反应池Ⅰ(5)、反应池Ⅱ(6)、反应池Ⅲ(7)、反应池Ⅳ(8),上一个所述反应池的出水口作为下一个反应池的进水口,进水管道(9)连通反应池Ⅰ(5),所述进水管道(9) 与反应池Ⅰ(5)连通处靠近反应池Ⅰ(5)的底部,所述反应池Ⅰ(5)与反应池Ⅱ(6)之间的分隔板(4)上设有使反应池Ⅰ(5)及反应池Ⅱ(6)相互连通的出水口Ⅰ(10),所述出水口Ⅰ(10)靠近分隔板(4)的顶部;所述反应池Ⅱ(6)与反应池Ⅲ(7)之间的分隔板(4)上设有使反应池Ⅱ(6)及反应池Ⅲ(7)相互连通的出水口Ⅱ(11),所述出水口Ⅱ(11)靠近分隔板(4)的顶部并低于出水口Ⅰ(10)的高度;所述反应池Ⅲ(7)与反应池Ⅳ(8)之间的分隔板(4)上设有使反应池Ⅲ(7)及反应池Ⅳ(8)相互连通的出水口Ⅲ(12),所述出水口Ⅲ(12)靠近分隔板(4)的顶部并与出水口Ⅰ(10)的高度齐平;所述出水管道(13)的一端连通反应池Ⅳ(8),所述出水管道(13)与反应池Ⅳ(8)连通处靠近反应池Ⅳ(8)的底部,所述出水管道(13)的另一端连通竖流式沉淀池(1)的进水口,所述出水管道(13)上设有阀门及提供污水循环动力的水泵(1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级沉淀脱色装置,其特征在于:4个所述反应池顶部均为封闭式,4个所述反应池顶部均设有搅拌装置(15),所述搅拌装置(15)包括电机,所述电机的传动轴插入到反应池内,所述传动轴上设有搅拌桨,所述电机带动传动轴旋转进一步带动搅拌桨搅拌反应池内的污水及药剂使其混合;

进一步,4个所述反应池顶部均设有加药口(1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级沉淀脱色装置,其特征在于:4个所述反应池的一侧均设有观察窗(1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级沉淀脱色装置,其特征在于:4个所述反应池的底部均设有分支管道(18),所述分支管道(18)均连通出水管道(13),4条所述分支管道(18)上均设有阀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级沉淀脱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pH调节池(3)内设有pH传感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级沉淀脱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pH调节池(3)上设有搅拌装置(15),所述搅拌装置(15)包括电机,所述电机的传动轴插入到pH调节池(3)内,所述传动轴上设有搅拌桨,所述电机带动传动轴旋转进一步带动搅拌桨搅拌pH调节池(3)内的污水及药剂使其混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级沉淀脱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pH调节池(3)的结构同反应池的结构相同,所述pH调节池(3)内被两块十字交叉的分隔板(4)分割成4个独立的空间,两块所述分隔板(4)顶面与pH调节池(3)顶面齐平,4个独立的空间之间依次连通,被分割后,从第一个调节池至最后一个调节池,上一个调节池的出水口作为下一个调节池的进水口,多个调节池的出水口及进水口呈下进上出-上进下出-下进上出-上进下出循环模式;顺时针方向4个独立的空间依次为调节池Ⅰ、调节池Ⅱ、调节池Ⅲ、调节池Ⅳ,所述调节池Ⅰ及调节池Ⅱ之间的分隔板(4)上、所述调节池Ⅱ及调节池Ⅲ之间的分隔板(4)上、所述调节池Ⅲ及调节池Ⅳ之间的分隔板(4)上均设有使之连通的连通孔,进一步,所述调节池Ⅲ及调节池Ⅳ之间分隔板(4)上连通孔与调节池Ⅰ及调节池Ⅱ之间分隔板(4)上连通孔的高度齐平,所述调节池Ⅱ及调节池Ⅲ之间分隔板(4)上连通孔的高度低于调节池Ⅲ及调节池Ⅳ之间分隔板(4)上连通孔的高度。

10.根据权利要求3-9任一项所述的多级沉淀脱色装置,其特征在于:终端控制器电连接多个pH传感器、搅拌装置(15)、水泵(14)。

说明书

多级沉淀脱色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多级沉淀脱色装置。

背景技术

我公司为污水处理企业,近期公司接到一批生化污水处理工作,处理量为 100余吨,处理生化污水时,污水的进水COD值较大,前期处理方法是先进行絮凝沉淀,再进行厌氧处理,最后经A/O串联处理后,得到COD值为200左右的污水。上述污水处理后得到的生化尾水COD值达到了标准,但是该污水色度过大,还需要进行脱色处理。根据已有经验,我公司采用了传统的活性炭以及臭氧脱色处理方法,但均以失败告终,因此,我公司研发了一套采用药剂脱色的处理方法,经实验,脱色效果好,图3为3次实验数据色度变化趋势图。

但是目前还面临一个问题,前期脱色装置是直接将大量污水排入1个普通的、大的反应池,然后向反应池内加入大量药剂,通过1个搅拌机搅拌使得污水与药剂混合进行脱色处理,上述过程的缺点为:每次处理的污水量较大,直接向反应池内加入药剂,首先是:处理量大不利于污水与药剂的混合,即便设置了搅拌装置,反应池内四周的污水与药剂混合需要很长时间,且混合效果差,搅拌机需选择负荷量较大的电机,容易造成烧损问题。其次是:由于一个反应池内各部位的反应程度不一样,不利于通过实时观察颜色来随时增加药剂,因此药剂加入量最大时才能将污水净化脱色,考虑到成本问题,因此需要重新研制出一种新型多级沉淀脱色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提高污水与药剂在反应池内的反应均匀度与反应程度,节省药剂的一种多级沉淀脱色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多级沉淀脱色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反应池、竖流式沉淀池、斜板式沉淀池、pH调节池;

所述反应池内被多块分隔板分割成多个独立的空间,多个独立的空间之间依次连通,被分割后,从第一个所述反应池至最后一个反应池,上一个所述反应池的出水口作为下一个反应池的进水口,多个所述反应池的出水口及进水口呈下进上出-上进下出-下进上出-上进下出循环模式;最后一个所述反应池的出水口通过出水管道连通竖流式沉淀池的进水口,所述出水管道上设有阀门及提供污水循环动力的水泵;

所述竖流式沉淀池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通斜板式沉淀池的进水口,所述斜板式沉淀池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通pH调节池的进水口,上述所述管道上均设有阀门及提供污水循环动力的水泵;

进一步,第一个所述反应池--反应池Ⅰ的进水口靠近反应池Ⅰ的底部,所述反应池Ⅰ的出水口靠近分隔板的顶部,下一个所述反应池的出水口低于该反应池出水口的高度,第三个所述反应池的出水口同反应池Ⅰ的出水口高度齐平,第四个所述反应池的出水口同第二反应池的进水口高度齐平,最后一个所述反应池的出水口靠近反应池的底部;

作为优选,所述反应池内被两块十字交叉的分隔板分割成4个独立的空间,两块所述分隔板顶面与反应池顶面齐平,4个独立的空间之间依次连通,被分割后,从第一个所述反应池至最后一个反应池,顺时针方向4个独立的空间依次为反应池Ⅰ、反应池Ⅱ、反应池Ⅲ、反应池Ⅳ,上一个所述反应池的出水口作为下一个反应池的进水口,进水管道连通反应池Ⅰ,所述进水管道与反应池Ⅰ连通处靠近反应池Ⅰ的底部,所述反应池Ⅰ与反应池Ⅱ之间的分隔板上设有使反应池Ⅰ及反应池Ⅱ相互连通的出水口Ⅰ,所述出水口Ⅰ靠近分隔板的顶部;所述反应池Ⅱ与反应池Ⅲ之间的分隔板上设有使反应池Ⅱ及反应池Ⅲ相互连通的出水口Ⅱ,所述出水口Ⅱ靠近分隔板的顶部并低于出水口Ⅰ的高度;所述反应池Ⅲ与反应池Ⅳ之间的分隔板上设有使反应池Ⅲ及反应池Ⅳ相互连通的出水口Ⅲ,所述出水口Ⅲ靠近分隔板的顶部并与出水口Ⅰ的高度齐平;所述出水管道的一端连通反应池Ⅳ,所述出水管道与反应池Ⅳ连通处靠近反应池Ⅳ的底部,所述出水管道的另一端连通竖流式沉淀池的进水口,所述出水管道上设有阀门及提供污水循环动力的水泵;

进一步,4个所述反应池顶部均为封闭式,4个所述反应池顶部均设有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电机,所述电机的传动轴插入到反应池内,所述传动轴上设有搅拌桨,所述电机带动传动轴旋转进一步带动搅拌桨搅拌反应池内的污水及药剂使其混合。

进一步,4个所述反应池顶部均设有加药口;加入的药剂包括催化反应剂、脱色剂、助凝剂,加入时需依次加入。

4个所述反应池的一侧均设有观察窗;

4个所述反应池的底部均设有分支管道,所述分支管道均连通出水管道,4 条所述分支管道上均设有阀门;

所述竖流式沉淀池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通斜板式沉淀池的进水口,所述斜板式沉淀池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通pH调节池的进水口,上述所述管道上均设有阀门及提供污水循环动力的水泵;

所述pH调节池内设有pH传感器,所述pH调节池上设有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电机,所述电机的传动轴插入到pH调节池内,所述传动轴上设有搅拌桨,所述电机带动传动轴旋转进一步带动搅拌桨搅拌pH调节池内的污水及药剂使其混合。

进一步,所述pH调节池的结构同反应池的结构相同,所述pH调节池内被两块十字交叉的分隔板分割成4个独立的空间,两块所述分隔板顶面与pH调节池顶面齐平,4个独立的空间之间依次连通,被分割后,从第一个调节池至最后一个调节池,上一个调节池的出水口作为下一个调节池的进水口,多个调节池的出水口及进水口呈下进上出-上进下出-下进上出-上进下出循环模式;顺时针方向4个独立的空间依次为调节池Ⅰ、调节池Ⅱ、调节池Ⅲ、调节池Ⅳ,所述调节池Ⅰ及调节池Ⅱ之间的分隔板上、所述调节池Ⅱ及调节池Ⅲ之间的分隔板上、所述调节池Ⅲ及调节池Ⅳ之间的分隔板上均设有使之连通的连通孔,进一步,所述调节池Ⅲ及调节池Ⅳ之间分隔板上连通孔与调节池Ⅰ及调节池Ⅱ之间分隔板上连通孔的高度齐平,所述调节池Ⅱ及调节池Ⅲ之间分隔板上连通孔的高度低于调节池Ⅲ及调节池Ⅳ之间分隔板上连通孔的高度;

进一步,终端控制器电连接多个pH传感器、搅拌装置、泵。

对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采用特殊结构的反应池,污水在四个反应池内蛇形循环脱色处理一周后才进入到竖流式沉淀池进行沉淀,对比于一个大的反应池,本实用新型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使得污水一点一点的脱色,不必一次性加入最大量的药剂,因此节约了成本。由于4个反应池上均设有观察窗,因此利于随时观察反应效果,随时调整药剂加入量。

由于本申请是分批量进行处理,单个反应池内的量少,因此利于污水与药剂混合充分,搅拌装置提高了混合速度与均匀度,污水在反应池Ⅰ内停留、反应一段时间后,当污水达到反应池Ⅰ上出水口Ⅰ的高度时才进入反应池Ⅱ,提高了反应时间及混合效果,因此药剂能与污水充分反应,提高了脱色效果,同时避免一次性投入过多药剂造成的浪费及成本高的问题,以此类推,污水依次流入4个反应池,污水从一个反应池流入另一个反应池时,其流动性有利于污水与药剂的混合,进一步提高混合程度;同样容量一致的反应池,采用相同的处理时间,本实用新型具有更节约药剂,处理效果更好的效果。

由于每个反应池上均设有搅拌装置,因此提高了混合效果。

采用自主研发的药剂进行脱色,药剂包括催化反应剂、脱色剂、助凝剂,加入时需依次加入,最终脱色结果为脱色前色度为64,脱色后,色度为2,脱色效果明显。

当4个反应池内污水液面高度不足以从该反应池的流入到下一级反应池或出水管道时,打开反应池底部4条分支管道上的四个阀门,水从分支管道汇集到出水管道,通过泵将剩余水抽送到竖流式沉淀池进行沉淀即可,4条分支管道利于将反应池内的水排净。

污水在反应池内与药剂混合过程中会产生大矾花(大颗粒絮凝物)及小矾花(小颗粒絮凝物),大矾花的量大因此重量较重,斜板沉淀池的处理效果更好,能处理粒度更小的絮凝物,但由于斜板沉淀池内的斜板采用塑料材质,在处理量大时,斜板容易被压变形甚至破损,因此本实用新型在斜板沉淀池前端添加了竖流式沉淀池,污水先经竖流式沉淀池,大矾花被沉淀后剩余的污水携带小矾花进入到斜板式沉淀池内进行二次沉淀,最终,将充分沉淀过滤后的清水通过泵打入到pH调节池内调节pH,使水达到符合要求(排放标准)。本申请避免了携带大量大矾花的污水直接进入斜板式沉淀池造成的将斜板式沉淀压损的问题,同时避免了直接采用竖流式沉淀池造成的处理效果差的问题。

由于pH调节池采用同反应池一样的结构,污水依次经过四个分pH调节池, pH传感器实施检测pH值,因此分批次向池内加入药剂即可,利于节省药剂,也提高了调节效果。

(发明人:李冰; 冯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