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21.03.28
公开日期2021.11.26
IPC分类C02F7/00;C02F1/24
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中增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系统的纳米微泡曝气装置;包括调节池上设置的安装架,安装架上设有气液混合机构及气液分离罐,气液分离罐低部均匀设有至少一个混合液输送管,输送管连接多通头,多通头连接曝气管,曝气管上均匀设有多个释放口;本装置通过电机的驱动,搅拌轮高速旋转,在气液分离罐的作用下,将大气泡分离后再二次利用,混合液的气泡可达微纳米,气泡越小上浮速度越慢,在水中的溶氧效率更高,用于曝气池或调节池等污水处理过程中,污水处理效果显著。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系统的纳米微泡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调节池(1)上设置的安装架(2),所述安装架(2)上设有气液混合机构(3)及气液分离罐(4),所述气液分离罐(4)低部均匀设有至少一个混合液输送管(5),所述输送管(5)连接多通头(6),所述多通头(6)连接曝气管(7),所述曝气管(7)上均匀设有多个释放口(8);
所述安装架(2)包括第一安装位(9)和第二安装位(10),所述第一安装位(9)活动连接气液分离罐(4),所述第二安装位(10)活动连接气液混合机构(3);
所述气液混合机构(3)包括与所述第二安装位(10)上端连接的连接头(11),所述连接头(11)上端活动连接电机(12),所述连接头(11)下端内侧活动连接加压腔(13),所述连接头(11)侧面设有气液出口(14),所述气液分离罐(4)侧面设有气液入口(15),所述气液出口(14)与所述气液入口(15)通过管道连接,所述加压腔(13)下方依次连接混合腔(16)和进水网(17),所述加压腔(13)内设有加压叶轮(18),其为开式叶轮,所述混合腔(16)内设有搅拌轮(19),其为漩涡叶轮,所述进水网(17)与混合腔(16)之间设有进气口(20),所述进气口(20)连接进气管(21);
所述气液分离罐(4)顶端设有排气阀(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污水处理系统的纳米微泡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阀(22)连接二次进气管(23),所述进水网(17)与所述混合腔(16)之间还设有二次进气口(24),所述二次进气管(23)上设有第一单向阀(2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污水处理系统的纳米微泡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头(11)与气液分离罐(4)之间还设有漩流器(2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污水处理系统的纳米微泡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气管(21)从上至下依次连接有过滤器(27)、流量计(28)、控制阀(29)及第二单向阀(3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污水处理系统的纳米微泡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释放口(8)连接释放器(3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污水处理系统的纳米微泡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头(11)与所述加压腔(13)之间还设有加长杆(3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污水处理系统的纳米微泡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管(7)在水底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污水处理系统的纳米微泡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送管(5)上设有第三单向阀(33)。
说明书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系统的纳米微泡曝气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中增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系统的纳米微泡曝气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污水处理过程中,曝气调节功能可应用在混均调节阶段,也可以用在气浮池阶段,增氧阶段等,污水的溶氧效率直接影响着污水处理的效率高低,而传统使用的涡凹曝气机通过底部散气叶轮进行散气,由于其为卧式,底部散气叶轮部分暴露于水上,散气效率低,且产生的气泡未达到微纳米,气泡上浮快,溶氧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系统的纳米微泡曝气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提到的传统的涡凹曝气机的散气效率低,气泡大,气泡上浮快,溶氧效率低。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系统的纳米微泡曝气装置,包括调节池上设置的安装架,安装架上设有气液混合机构及气液分离罐,气液分离罐低部均匀设有至少一个混合液输送管,输送管连接多通头,多通头连接曝气管,曝气管上均匀设有多个释放口;
安装架包括第一安装位和第二安装位,第一安装位活动连接气液分离罐,第二安装位活动连接气液混合机构;
气液混合机构包括与第二安装位上端连接的连接头,连接头上端活动连接电机,连接头下端内侧活动连接加压腔,连接头侧面设有气液出口,气液分离罐侧面设有气液入口,气液出口与气液入口通过管道连接,加压腔下方依次连接混合腔和进水网,加压腔内设有加压叶轮,其为开式叶轮,混合腔内设有搅拌轮,其为漩涡叶轮,进水网与混合腔之间设有进气口,进气口连接进气管;
气液分离罐顶端设有排气阀。
通过电机的驱动,搅拌轮高速旋转,气泡可达到微纳米,在加压叶轮的作用下,将气液分离且带有一定的压力,在气液分离罐的作用下,将大气泡分离后再二次利用,气泡可达微纳米,气泡越小上浮速度越慢,在水中的溶氧效率更高,在污水处理系统中,用在曝气池或气浮池等处理过程中,污水处理效果显著。
优选地,排气阀连接二次进气管,进水网与混合腔之间还设有二次进气口,二次进气管上设有第一单向阀。
气液分离罐分离的大气泡进行了二次利用,使纳米微泡曝气装置的溶氧效率更高。
优选地,连接头与气液分离罐之间还设有漩流器。
在漩流器的作用下,水流速度增大,混合液的再次旋转,增加其混合效率,且由于混合液中的大小气泡离心力的不同,快速将大气泡分离,使混合液气泡更细小且均匀。
优选地,进气管从上至下依次连接有过滤器、流量计、控制阀及第二单向阀。
为了对进入的气体进行净化和控制,在进气管上连接过滤器,流量计和控制阀。
优选地,释放口连接释放器。
多个释放口和多个释放器的设置,使混合液与水体的混合更充分。
优选地,连接头与加压腔之间还设有加长杆。
加长杆的设置使本曝气装置的使用更加灵活,可适用于不同深度的污水池。
优选地,曝气管在水底固定连接。
由于是在污水池内安装本装置,为了曝气均匀,在池底均匀排布曝气管,由于曝气管受到压力的作用会来回摆动,为了避免曝气不均匀,在池底将曝气管固定,可以绑扎或卡接方式。
优选地,输送管是设置第三单向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通过电机的驱动,搅拌轮高速旋转,气泡可达到微纳米,在气液分离罐的作用下,将大气泡分离后再二次利用,气泡越小上浮速度越慢,在水中的溶氧效率更高,在污水处理系统中,可用在曝气池或气浮池等处理过程中,污水处理效果显著。
(发明人:徐冰钦; 顾炎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