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20.11.19
公开(公告)日2021.08.27
IPC分类号C02F9/14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效除磷回收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一级沉淀池、厌氧处理部、好氧处理部、二级沉淀池,所述二级沉淀池的上部清液区通过第一回流管与膜处理部的进水端连通,所述膜处理部的出水端与好氧处理部的进水端连通;所述二级沉淀池的下部污泥区与好氧处理部的出水端通过第二回流管与加药处理部的进水端连通,所述加药处理部的出水端与厌氧处理部的进水端连通;本实用新型具有进一步除去污水中的磷、除磷效果更优、碳源利用率更高、产生污泥更少的有益效果。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高效除磷回收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一级沉淀池(1)、厌氧处理部(2)、好氧处理部(3)、二级沉淀池(4),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沉淀池(4)的上部清液区通过第一回流管(01)与膜处理部(5)的进水端连通,所述膜处理部(5)的出水端与好氧处理部(3)的进水端连通;所述二级沉淀池(4)的下部污泥区与好氧处理部(3)的出水端通过第二回流管(02)与加药处理部(6)的进水端连通,所述加药处理部(6)的出水端与厌氧处理部(2)的进水端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除磷回收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预处理过滤部(7),所述预处理过滤部(7)的进水端与污水源连通,预处理过滤部(7)的出水端与一级沉淀池(1)的进水端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效除磷回收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过滤部(7)包括依次连通的旋流器(71)和膜过滤装置(72),所述旋流器(71)的进水端通过进水管与污水源连通,所述膜过滤装置(72)的出水端与一级沉淀池(1)的进水端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效除磷回收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膜过滤装置(72)为污水离心机,所述污水离心机的内筒侧壁上设置有过滤膜。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高效除磷回收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膜处理部(5)包括处理筒体(51),所述处理筒体(51)的进水端与第一回流管(01)的出水端连通,所述处理筒体(51)的出水端与好氧处理部(3)的进水端连通,所述处理筒体(51)的内部沿污水流动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折流板(52),所述折流板(52)上设置有生物膜(53)。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高效除磷回收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处理部(2)包括厌氧处理池(21)、厌氧搅拌装置(22)、排气装置(23),所述厌氧处理池(21)的进水端与一级沉淀池(1)的出水端连通,厌氧处理池(21)出水端与好氧处理部(3)的进水端连通;所述厌氧处理池(21)的顶部设置有封盖,所述封盖上设置有与厌氧处理池(21)内部连通的排气装置(23),所述厌氧处理池(21)的内部设置有厌氧搅拌装置(22)。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高效除磷回收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处理部(3)包括好氧处理池(31)、好氧搅拌装置(32)、好氧曝气装置(33),所述好氧处理池(31)的进水端与厌氧处理部(2)的出水端连接,所述好氧处理池(31)的出水端设置有主出水管和副出水管,所述主出水管与二级沉淀池(4)的进水端连接,所述副出水管与第二回流管(02)的进水端连通;所述好氧处理池(31)的内部设置有好氧搅拌装置(32),所述好氧处理池(31)的底部设置有好氧曝气装置(33)。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高效除磷回收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回流管(01)和第二回流管(02)上均设置有流量调节阀。
说明书
一种高效除磷回收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除磷回收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污水处理系统一般是通过厌氧-好氧的工艺对污水进行除磷处理,是一种常用的污水处理工艺,可用于二级污水处理或三级污水处理,具有良好的除磷作用。然而传统的厌氧-好氧除磷主要是通过排泥方式,由于污泥增长有一定限度且不易提高,因此除磷效果难再进一步提升,同时,当进水中的碳源较少时更是如此。为了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目前针对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水质标准一再提高,对出水中TP的限值越来越低。特别是针对富营养化的污水,常规的污水处理系统很难满足要求。因此,研发一种高效除磷回收污水处理系统尤为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除磷回收污水处理系统,在保留了原有厌氧-好氧污水处理系统功能的基础上,增加两条支路,一条支路用于化学除磷,另一条支路用于深度好氧除磷,并通过两条支路将深度处理后的污水回流至原厌氧-好氧污水处理系统实现污水除磷循环,大大提高了整个系统的除磷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高效除磷回收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一级沉淀池、厌氧处理部、好氧处理部、二级沉淀池,所述二级沉淀池的上部清液区通过第一回流管与膜处理部的进水端连通,所述膜处理部的出水端与好氧处理部的进水端连通;所述二级沉淀池的下部污泥区与好氧处理部的出水端通过第二回流管与加药处理部的进水端连通,所述加药处理部的出水端与厌氧处理部的进水端连通。
工作原理:
污水通过进水管被泵至一级沉淀池进行沉淀,使得污水中的固体颗粒杂质沉降在一级沉淀池的底部,一级沉淀池的底部沉淀区设置有排污管用于排出固体杂质,一级沉淀池顶部的清液区通过带有水泵的管道与厌氧处理部的进水端连通。厌氧处理部和好氧处理部的内部均设置有微生物填料,厌氧处理部内的微生物填料为反硝化聚磷菌。污水首先进入厌氧处理部,反硝化聚磷菌利用污水中的挥发性脂肪酸合成碳源同时释放大量的磷,除去污水中70%以上的磷。厌氧处理部的出水端通过提气装置与好氧处理部的进水端连接,好氧处理部内的微生物填料为好氧菌,污水进入好氧处理部后,好氧菌对污水中剩余的磷进行处理,将污水中剩余的磷含量进一步降低。经过好氧处理的污水继续进入二级沉淀池进行沉淀,二级沉淀池的底部沉淀区中的污泥和好氧处理部中的部分污水通过第二回流管回流至加药处理部,加药处理部向回流的混合污水中加入除磷剂,除磷剂一般采用金属盐与污水中的磷生成不溶于水的磷酸盐,进一步将回流污水中的磷除去,污水经过加药除磷处理后回流至厌氧处理部再次进行反硝化反应,能够大大减少污水中磷的含量。同时,二级沉淀池顶部的清液区中的污水通过带有水泵的第一回流管回流至膜处理部,膜处理部中设置有附着有好氧微生物,污水经过膜处理部能够进一步除去污水中的磷,同时去除污水中部分COD,经过膜处理部处理后的污水回流至好氧处理部进行进一步好氧处理,能够大大减少污水中的磷和COD含量。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还包括预处理过滤部,所述预处理过滤部的进水端与污水源连通,预处理过滤部的出水端与一级沉淀池的进水端连通。
预处理部的进水端通过带有水泵的进水管与富营养化的污水源连通,富营养化污水进入预处理部后,预处理部件对富营养化污水进行固液分离过滤处理,将富营养化污水中的藻类、泥沙等固体杂质去除。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预处理过滤部包括依次连通的旋流器和膜过滤装置,所述旋流器的进水端通过进水管与污水源连通,所述膜过滤装置的出水端与一级沉淀池的进水端连通。
污水首先通过带有水泵的进水管进入旋流器进行旋流分离,污水中的泥沙等固体杂质沉积在旋流器的底部,污水则从旋流器的顶部经过管道进入膜过滤装置进行进一步过滤。膜过滤装置中沿污水流动方向设置有若干过滤膜,过滤膜能够将污水中的藻类、悬浮物等更微小的固体杂质从污水中分离,以对污水进行进一步固液分离。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膜过滤装置为污水离心机,所述污水离心机的内筒侧壁上设置有过滤膜。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膜处理部包括处理筒体,所述处理筒体的进水端与第一回流管的出水端连通,所述处理筒体的出水端与好氧处理部的进水端连通,所述处理筒体的内部沿污水流动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折流板,所述折流板上设置有生物膜。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厌氧处理部包括厌氧处理池、厌氧搅拌装置、排气装置,所述厌氧处理池的进水端与一级沉淀池的出水端连通,厌氧处理池出水端与好氧处理部的进水端连通;所述厌氧处理池的顶部设置有封盖,所述封盖上设置有与厌氧处理池内部连通的排气装置,所述厌氧处理池的内部设置有厌氧搅拌装置。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好氧处理部包括好氧处理池、好氧搅拌装置、好氧曝气装置,所述好氧处理池的进水端与厌氧处理部的出水端连接,所述好氧处理池的出水端设置有主出水管和副出水管,所述主出水管与二级沉淀池的进水端连接,所述副出水管与第二回流管的进水端连通;所述好氧处理池的内部设置有好氧搅拌装置,所述好氧处理池的底部设置有好氧曝气装置。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回流管和第二回流管上均设置有流量调节阀。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分别与二级沉淀池的下层污泥区和好氧处理部的出水端连通的第二回流管,将二级沉淀池内的污泥和好氧处理部处理后的污水混合回流至加药处理部,通过加药处理部件对污水进行加药除磷,进一步降低污水中磷的含量,经过加药处理部处理后的污水继续回流至厌氧处理部参与厌氧-好氧循环处理,能够进一步除去污水中的磷和COD,同时回流污泥中的有机碳源能够作为厌氧微生物的碳源,进一步提高厌氧微生物对污水的厌氧处理效果,同时提高了碳源的利用率;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与二级沉淀池的上部清液区连接的第一回流管,将二级沉淀池的上层清液回流至膜处理部,通过内置负载有好氧微生物的生物膜对污水进行深度好氧处理,进一步降低污水中残留的磷,经过膜处理部处理后的污水回流至好氧处理部再次参与好氧处理循环,大大降低污水中剩余的磷含量;
(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一级沉淀池的前端设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旋流器和膜过滤装置的预处理过滤部,通过旋流器将污水中的大颗粒固体杂质分离,然后通过膜过滤装置将污水中的小颗粒固体杂质分离,有效减少了后续厌氧-好氧处理过程中的污泥产生量,避免进行频繁的污泥排放。
(发明人:牟菁;钟亚萍;费功全;张慧敏;沈丹杰;聂文欢;陈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