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环保用生物膜法污水处理设备

发布时间:2022-3-10 8:41:45

申请日2020.07.23

公开(公告)日2021.05.14

IPC分类号C02F9/14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效环保用生物膜法污水处理设备,包括调节池,所述调节池的右侧设置有絮凝池,所述絮凝池的右侧设置有净化池,所述调节池内腔左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过滤网,所述调节池内腔右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泵体。本实用新型通过调节池、第二过滤网、搅拌叶、曝气管、单孔膜空气扩散器、集合管、出气管、曝气机、滤料、厌氧层、好氧层、附着水层、流动水层、净化池、絮凝池、电机和第一过滤网的配合使用,具备高效环保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污水处理设备处理效果较差,处理后的污水中仍然含有部分污染物,直接排放后依然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不够环保,且处理速度缓慢,无法满足人们需求的问题。

1646873237.jpg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高效环保用生物膜法污水处理设备,包括调节池(1),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池(1)的右侧设置有絮凝池(16),所述絮凝池(16)的右侧设置有净化池(14),所述调节池(1)内腔左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过滤网(20),所述调节池(1)内腔右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泵体(2),所述第一泵体(2)的进水端延伸至调节池(1)内腔的底部,所述第一泵体(2)的出水端连通有第一出水管(19),所述第一出水管(19)远离第一泵体(2)的一端延伸至絮凝池(16)内腔顶部的左侧,所述絮凝池(16)的正上方设置有电机(17),所述电机(17)输出端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转杆(18),所述转杆(18)表面的底部固定套设有搅拌叶(4),所述絮凝池(16)内腔的底部横向固定连接有第二过滤网(3),所述絮凝池(16)右侧的底部且位于第二过滤网(3)的上方连通有排污管(5),所述絮凝池(16)右侧的中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泵体(6),所述第二泵体(6)的进水端连通于絮凝池(16)右侧的底部,所述第二泵体(6)的出水端连通有第二出水管(15),所述第二出水管(15)远离第二泵体(6)的一端延伸至净化池(14)内腔顶部的左侧,所述净化池(14)内腔的中端固定连接有生物膜(13),所述生物膜(13)包括滤料(131)、厌氧层(132)、好氧层(133)、附着水层(134)和流动水层(135),所述净化池(14)右侧的中端固定连接有曝气机(12),所述曝气机(12)的出气端连通有出气管(11),所述出气管(11)远离曝气机(12)的一端贯穿至净化池(14)内腔底部的右侧并连通有集合管(9),所述集合管(9)的左侧连通有曝气管(7),所述曝气管(7)的顶部连通有单孔膜空气扩散器(8),所述净化池(14)右侧的底部连通有出水管(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环保用生物膜法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网(20)为“L”型结构,所述第一过滤网(20)的前后两侧分别与调节池(1)内腔的前后两侧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环保用生物膜法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17)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架,两个固定架远离电机(17)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于絮凝池(16)顶部的左侧和右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环保用生物膜法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管(5)的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电磁阀,所述出水管(10)的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电磁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环保用生物膜法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料(131)、厌氧层(132)、好氧层(133)、附着水层(134)和流动水层(135)呈从上至下依次固定设置。

说明书

一种高效环保用生物膜法污水处理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效环保用生物膜法污水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生物膜法是与活性污泥法并列的一类废水好氧生物处理技术,是一种固定膜法,是生物净化过程的人工化和强化,主要去除废水中溶解性的和胶体状的有机污染物,生物膜法污水处理技术主要是利用附着生长于某些固体物表面的微生物(即生物膜)进行有机污水处理。

现有的污水处理设备处理效果较差,处理后的污水中仍然含有部分污染物,直接排放后依然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不够环保,且处理速度缓慢,无法满足人们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环保用生物膜法污水处理设备,具备高效环保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污水处理设备处理效果较差,处理后的污水中仍然含有部分污染物,直接排放后依然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不够环保,且处理速度缓慢,无法满足人们需求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环保用生物膜法污水处理设备,包括调节池,所述调节池的右侧设置有絮凝池,所述絮凝池的右侧设置有净化池,所述调节池内腔左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过滤网,所述调节池内腔右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泵体,所述第一泵体的进水端延伸至调节池内腔的底部,所述第一泵体的出水端连通有第一出水管,所述第一出水管远离第一泵体的一端延伸至絮凝池内腔顶部的左侧,所述絮凝池的正上方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端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表面的底部固定套设有搅拌叶,所述絮凝池内腔的底部横向固定连接有第二过滤网,所述絮凝池右侧的底部且位于第二过滤网的上方连通有排污管,所述絮凝池右侧的中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泵体,所述第二泵体的进水端连通于絮凝池右侧的底部,所述第二泵体的出水端连通有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二出水管远离第二泵体的一端延伸至净化池内腔顶部的左侧,所述净化池内腔的中端固定连接有生物膜,所述生物膜包括滤料、厌氧层、好氧层、附着水层和流动水层,所述净化池右侧的中端固定连接有曝气机,所述曝气机的出气端连通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远离曝气机的一端贯穿至净化池内腔底部的右侧并连通有集合管,所述集合管的左侧连通有曝气管,所述曝气管的顶部连通有单孔膜空气扩散器,所述净化池右侧的底部连通有出水管。

优选的,所述第一过滤网为“L”型结构,所述第一过滤网的前后两侧分别与调节池内腔的前后两侧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电机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架,两个固定架远离电机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于絮凝池顶部的左侧和右侧。

优选的,所述排污管的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电磁阀,所述出水管的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电磁阀。

优选的,所述滤料、厌氧层、好氧层、附着水层和流动水层呈从上至下依次固定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调节池、第二过滤网、搅拌叶、曝气管、单孔膜空气扩散器、集合管、出气管、曝气机、滤料、厌氧层、好氧层、附着水层、流动水层、净化池、絮凝池、电机和第一过滤网的配合使用,具备高效环保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污水处理设备处理效果较差,处理后的污水中仍然含有部分污染物,直接排放后依然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不够环保,且处理速度缓慢,无法满足人们需求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过滤网的使用,能够直接对污水中的大型杂质进行过滤,通过调节池的使用,能够对污水的酸碱度进行调节,通过固定架的使用,能够对电机进行固定,通过搅拌叶的使用,能够使絮凝剂与污水充分接触,提高絮凝效果,通过第二过滤网的使用,能够对絮凝沉淀进行过滤,通过排污管的使用,能够方便将絮凝沉淀排出,通过单孔膜空气扩散器的使用,能够避免处理后的水进入曝气管内,通过曝气管的使用,能够使生物膜的底部始终保持流动,提高生物膜的处理效果。

(发明人:杨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