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公园循环回用水处理系统

发布时间:2022-1-4 9:59:15

申请日2020.12.23

公开(公告)日2021.04.02

IPC分类号C02F9/14; E03B3/02; E01C11/22; E04D13/064; E03F5/10; C02F101/16; C02F101/10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雨水公园循环回用水处理系统,包括雨水回收处理系统以及污水尾水回收处理系统,经过所述雨水回收处理系统与污水尾水回收处理系统处理过的水存储在存储池内;所述雨水回收处理系统按照雨水的处理过程包括依次通过管路连接的雨水回收槽、雨水集中池、雨水过滤池,所述雨水过滤池通过管路与存储池相连;所述污水尾水回收处理系统按照污水处理过程包括依次通过管道连接的调节池、垂直流人工湿地、水平流人工湿地、生态池塘,所述生态池塘通过管路与存储池相连;所述生态池塘内的水通过第二水泵抽取到存储池内;本发明具有有效节省水资源、提高废水利用率、便于清理过滤网、使用方便、成本低廉的优点。

1638842200(1).jpg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雨水公园循环回用水处理系统,包括雨水回收处理系统以及污水尾水回收处理系统,经过所述雨水回收处理系统与污水尾水回收处理系统处理过的水存储在存储池内,其特征在于:

所述雨水回收处理系统按照雨水的处理过程包括依次通过管路连接的雨水回收槽、雨水集中池、雨水过滤池,所述雨水过滤池通过管路与存储池相连;

所述雨水回收槽的数量为多个,雨水回收槽设置在城市道路两侧或者屋檐处,多个雨水回收槽通过雨水回收管并联,雨水回收管连接在所述雨水集中池上端的进水口处;

所述雨水集中池的进水口处设置有可拆卸的第一过滤网,所述第一过滤网通过锁定机构固定在雨水集中池上与进水口对应的内侧壁上;

所述雨水过滤池由一竖板分隔为位于左侧的第一过滤空间以及位于右侧的第二过滤空间,所述竖板的下端与雨水过滤池的底部具有一定距离而形成供雨水流过的过水口,所述第一过滤空间内设置有水平设置的第二过滤网,所述第二过滤网能够沿着第一过滤空间的内侧壁上下移动,所述第二过滤空间的下部固定设置有第三过滤网,所述第三过滤网的上侧间隔设置有第四过滤网,所述第四过滤网可上下翻转的铰接在第二过滤空间的一个内侧壁上,所述第三过滤网与第四过滤网之间设置有若干生物填料,所述第四过滤网远离其与第二过滤空间侧壁铰接的一端连接有拉绳,所述拉绳的另一端伸出所述雨水过滤池缠绕在固定在雨水过滤池外侧壁上具有自锁功能的收卷装置上;

所述污水尾水回收处理系统按照污水处理过程包括依次通过管道连接的调节池、垂直流人工湿地、水平流人工湿地、生态池塘,所述生态池塘通过管路与存储池相连;

所述调节池的进水端通过管路通入经过预处理达标的尾水,所述调节池的出水口安装有出水管道,所述出水管道伸入所述调节池内的一端安装有过滤装置,所述出水管道伸出所述调节池外的一端连接有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出水口通过管路连接有位于垂直流人工湿地上端的布水装置;

所述垂直流人工湿地内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第一砾石过滤层、第二砾石过滤层以及第一石英砂过滤层,所述水平流人工湿地内填充有第二石英砂过滤层,所述第一砾石过滤层、第二砾石过滤层、第一石英砂过滤层的石子粒径依次减小,所述第二石英砂过滤层与第一石英砂过滤层的石子粒径相同;

所述垂直流人工湿地与水平流人工湿地的出水口均位于下部;

所述垂直流人工湿地的进水端与其中部连接有氧气供给管,所述垂直流人工湿地与水平流人工湿地内均种植有芦苇或香蒲或鸢尾;

所述生态池塘内的水通过第二水泵抽取到存储池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公园循环回用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网为矩形槽结构,所述第一过滤网对应雨水集中池的进水口的侧壁低于其余侧壁,并且第一过滤网对应雨水集中池的进水口的侧壁延伸出有固定翼,所述雨水集中池与进水口对应处对称设置有两个L型板,所述L型板的底部封闭,所述L型板与雨水集中池之间形成供固定翼上下滑动的滑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雨水公园循环回用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机构包括固定在雨水集中池外侧壁的套筒,所述套筒远离雨水集中池的一端封闭,所述套筒内穿设有拉杆,所述拉杆伸入套筒的一端设置有U型杆,所述拉杆位于套筒内的部分套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抵触在套筒和U型杆上,所述U型杆的端部伸入到雨水集中池的内侧且压接在第一过滤网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雨水公园循环回用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集中池上开设有与U型杆适配的卡槽,所述卡槽的底壁上开设有供U型杆穿过的通孔,所述套筒上与卡槽对应处开设有供U型杆滑动的条形孔。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雨水公园循环回用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过滤池的第一过滤空间内对称设置有两个螺纹杆,所述螺纹杆转动装配于雨水过滤池的底部,所述第二过滤网穿设在螺纹杆上,并且第二过滤网与螺纹杆螺纹连接,所述螺纹杆的顶端固定有从动齿轮,所述雨水过滤池的外侧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有与从动齿轮相啮合的主动齿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公园循环回用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卷装置包括两个固定板、转轴、转盘,所述固定板固定在雨水过滤池外侧壁上,所述转轴转动的装配于固定板上,所述转轴伸出其中一个固定板的一端固定有转盘,所述转盘上设置有手柄,所述手柄通过锁紧件与相对应的固定板临时固定连接;所述雨水过滤池上与收卷装置对应的侧壁的顶端设置有导向轮,所述拉绳缠绕过导向轮后固定在转轴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雨水公园循环回用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包括握持部以及插杆部,所述转盘背向固定板的一侧面设置有安装筒,所述转盘朝向固定板的一侧面设置有沉孔,所述握持部穿设在安装筒内,所述插杆部自沉孔穿出,所述固定板上朝向转盘的侧面上设置有供插杆部插入的插接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雨水公园循环回用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件包括套接在插杆部上的第二弹簧,所述插杆部位于沉孔内的部分设置挡板,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抵触在沉孔的底部与挡板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雨水公园循环回用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部靠近插杆部的一端的侧壁上设置有挡块,所述安装筒的内侧壁设置有供挡块滑动的滑道,所述安装筒背向转盘的一端设置有与挡块相配合的沉槽。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雨水公园循环回用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池中存储的水作为公园中的人工湖泊或喷泉水系景观或植被灌溉的供水资源。

说明书

一种雨水公园循环回用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雨水公园循环回用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当前我国大部分城市河道普遍存在水资源短缺与水环境质量恶化问题,对污水处理厂排水尾水进行深度处理和回用势在必行。传统的水循环模式,即地表取水-自来水厂处理-居民用水-市政污水管网-污水处理厂-排放河道,该循环模式高污染、利用率低、高排放,给受纳水体造成巨大环境压力,同时,也造成大量水资源浪费。

而对于雨水的利用,目前传统的模式是对城市道路或城市建筑的雨水收集后直接回收至自来水厂进行处理,然后再进入居民供水,居民产生的废水排入市政污染管网后,在经过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放到河道,而居民用水的水质标准要求高,因此对雨水的处理经济成本投入较高,从而造成较重的经济代价。

而对于公园环境而言,为了营造具有美感的景观环境,需要建造诸多水景,例如人工湖泊、人工喷泉等,而这些建设需要耗费大量的水资源,不对水资源进行良好的有效利用,将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有效节省水资源、提高废水利用率、便于清理过滤网、使用方便、成本低廉的雨水公园循环回用水处理系统。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雨水公园循环回用水处理系统,包括雨水回收处理系统以及污水尾水回收处理系统,经过所述雨水回收处理系统与污水尾水回收处理系统处理过的水存储在存储池内;

所述雨水回收处理系统按照雨水的处理过程包括依次通过管路连接的雨水回收槽、雨水集中池、雨水过滤池,所述雨水过滤池通过管路与存储池相连;

所述雨水回收槽的数量为多个,雨水回收槽设置在城市道路两侧或者屋檐处,多个雨水回收槽通过雨水回收管并联,雨水回收管连接在所述雨水集中池上端的进水口处;

所述雨水集中池的进水口处设置有可拆卸的第一过滤网,所述第一过滤网通过锁定机构固定在雨水集中池上与进水口对应的内侧壁上;

所述雨水过滤池由一竖板分隔为位于左侧的第一过滤空间以及位于右侧的第二过滤空间,所述竖板的下端与雨水过滤池的底部具有一定距离而形成供雨水流过的过水口,所述第一过滤空间内设置有水平设置的第二过滤网,所述第二过滤网能够沿着第一过滤空间的内侧壁上下移动,所述第二过滤空间的下部固定设置有第三过滤网,所述第三过滤网的上侧间隔设置有第四过滤网,所述第四过滤网可上下翻转的铰接在第二过滤空间的一个内侧壁上,所述第三过滤网与第四过滤网之间设置有若干生物填料,所述第四过滤网远离其与第二过滤空间侧壁铰接的一端连接有拉绳,所述拉绳的另一端伸出所述雨水过滤池缠绕在固定在雨水过滤池外侧壁上具有自锁功能的收卷装置上;

所述污水尾水回收处理系统按照污水处理过程包括依次通过管道连接的调节池、垂直流人工湿地、水平流人工湿地、生态池塘,所述生态池塘通过管路与存储池相连;

所述调节池的进水端通过管路通入经过预处理的污水,所述调节池的出水口安装有出水管道,所述出水管道伸入所述调节池内的一端安装有过滤装置,所述出水管道伸出所述调节池外的一端连接有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出水口通过管路连接有位于垂直流人工湿地上端的布水装置;

所述垂直流人工湿地内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第一砾石过滤层、第二砾石过滤层以及第一石英砂过滤层,所述水平流人工湿地内填充有第二石英砂过滤层,所述第一砾石过滤层、第二砾石过滤层、第一石英砂过滤层的石子粒径依次减小,所述第二石英砂过滤层与第一石英砂过滤层的石子粒径相同;

所述垂直流人工湿地与水平流人工湿地的出水口均位于下部;

所述垂直流人工湿地的进水端与其中部连接有氧气供给管,所述垂直流人工湿地与水平流人工湿地内均种植有芦苇或香蒲或鸢尾;

所述生态池塘内的水通过第二水泵抽取到存储池内。

进一步,所述第一过滤网为矩形槽结构,所述第一过滤网对应雨水集中池的进水口的侧壁低于其余侧壁,并且第一过滤网对应雨水集中池的进水口的侧壁延伸出有固定翼,所述雨水集中池与进水口对应处对称设置有两个L型板,所述L型板的底部封闭,所述L型板与雨水集中池之间形成供固定翼上下滑动的滑槽。

进一步,所述锁定机构包括固定在雨水集中池外侧壁的套筒,所述套筒远离雨水集中池的一端封闭,所述套筒内穿设有拉杆,所述拉杆伸入套筒的一端设置有U型杆,所述拉杆位于套筒内的部分套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抵触在套筒和U型杆上,所述U型杆的端部伸入到雨水集中池的内侧且压接在第一过滤网上。

进一步,所述雨水集中池上开设有与U型杆适配的卡槽,所述卡槽的底壁上开设有供U型杆穿过的通孔,所述套筒上与卡槽对应处开设有供U型杆滑动的条形孔。

进一步,所述雨水过滤池的第一过滤空间内对称设置有两个螺纹杆,所述螺纹杆转动装配于雨水过滤池的底部,所述第二过滤网穿设在螺纹杆上,并且第二过滤网与螺纹杆螺纹连接,所述螺纹杆的顶端固定有从动齿轮,所述雨水过滤池的外侧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有与从动齿轮相啮合的主动齿轮。

进一步,所述收卷装置包括两个固定板、转轴、转盘,所述固定板固定在雨水过滤池外侧壁上,所述转轴转动的装配于固定板上,所述转轴伸出其中一个固定板的一端固定有转盘,所述转盘上设置有手柄,所述手柄通过锁紧件与相对应的固定板临时固定连接;所述雨水过滤池上与收卷装置对应的侧壁的顶端设置有导向轮,所述拉绳缠绕过导向轮后固定在转轴上。

进一步,所述手柄包括握持部以及插杆部,所述转盘背向固定板的一侧面设置有安装筒,所述转盘朝向固定板的一侧面设置有沉孔,所述握持部穿设在安装筒内,所述插杆部自沉孔穿出,所述固定板上朝向转盘的侧面上设置有供插杆部插入的插接孔。

进一步,所述锁紧件包括套接在插杆部上的第二弹簧,所述插杆部位于沉孔内的部分设置挡板,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抵触在沉孔的底部与挡板上。

进一步,所述握持部靠近插杆部的一端的侧壁上设置有挡块,所述安装筒的内侧壁设置有供挡块滑动的滑道,所述安装筒背向转盘的一端设置有与挡块相配合的沉槽。

进一步,所述存储池中存储的水作为公园中的人工湖泊或喷泉水系景观或植被灌溉的供水资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将城市街道或建筑屋面的雨水通过雨水回收槽收集后进入雨水集中池内进行初步过滤沉淀,经过初步过滤沉淀的雨水进入雨水过滤池内进行多级过滤,除去雨水中的颗粒杂质和污染物后进入存储池内进行存储,从而对雨水进行回收利用;

2、本发明将经过预处理达标的污水尾水通过污水尾水回收处理系统进行多级处理,分别通过调节池、垂直流人工湿地、水平流人工湿地、生态池塘进行全生态化的多级处理,最终将洁净的水存储到存储池内,从而与雨水共同回收利用,可用于公园内部的水景建设、人工湖泊等建设使用,有效节省水资源;

3、本发明中的的第一过滤网对雨水中的树叶等大颗粒杂质进行过滤清理,雨水集中池的进水口处的第一过滤网通过锁定机构可拆卸的固定在雨水集中池上,从而便于定期对第一过滤网进行拆卸,以对第一过滤网进行清理,避免第一过滤网堵塞;

4、本发明中的第二过滤网对雨水中的石子等颗粒进行二级过滤,第二过滤网能够沿着雨水过滤池进行上下移动,从而能够定期将第二过滤网提升到雨水过滤池的顶部,以对第二过滤网中的杂质进行清理,以提高第二过滤网的过滤效率;

5、本发明中的第三过滤网对雨水中的细小杂质进行三级过滤,第三过滤网与第四过滤网之间填充生物填料,利用生物填料中的微生物对雨水中的氮、磷等污染物进行清除,并且第四过滤网铰接在雨水过滤池内,从而能够开启第四过滤网对生物填料进行更换;

6、本发明中的第四过滤网通过拉绳与收卷装置的配合,实现第四过滤网的快速便捷开启,便于对生物填料进行更换时的操作;

7、本发明中的污水尾水回收处理系统中的垂直流人工湿地采用多层粒径不同的砾石或者石英石作为过滤层,并通过布水装置将调节池内的污水均匀的散布在垂直流人工湿地上,从而保证污水的均匀快速过滤,在经过水平流人工湿地中的石英石过滤层进行终极杂质过滤,从而将污水中的杂质进行清除,并经过植物对水体中的磷、氮等物质吸收二净化水质;

总之,本发明具有有效节省水资源、提高废水利用率、便于清理过滤网、使用方便、成本低廉的优点。

(发明人:周明;王彦堂;刘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