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厨垃圾及渗滤液协同处理工艺

发布时间:2021-6-14 9:22:59

申请日2020.11.20

公开(公告)日2021.02.12

IPC分类号C02F9/14; C02F103/06; C02F101/30; C02F101/16

摘要

本申请涉及污水处理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餐厨垃圾及渗滤液协同处理工艺,其包括以下步骤:S1:预处理:将餐厨垃圾收集后,进行预处理;S2:制浆:预处理之后,将餐厨垃圾制浆,制浆完成后进行厌氧发酵,并得到沼液和沼气;S3:缓冲、预处理:将沼液通入到中间水池进行预处理,预处理完成后,进行混凝气浮,去除沼液中的悬浮油;S4:MBR污水处理系统:将去除完悬浮油的沼液进行反硝化处理;S5:过滤:将反硝化处理后的沼液分别进行超滤、纳滤和反渗透处理,并得到清液和浓缩液;S6:杀菌消毒:将得到的清液进行紫外消毒,消毒完成后得到中水。本申请具有改善现有餐厨垃圾及渗滤液处理不好的效果。

1.JPG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餐厨垃圾及渗滤液协同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预处理:将餐厨垃圾收集后,进行预处理;

S2:制浆:预处理之后,将餐厨垃圾制浆,制浆完成后进行厌氧发酵,并得到沼液和沼气;

S3:缓冲、预处理:将沼液通入到中间水池进行预处理,预处理完成后,进行混凝气浮,去除沼液中的悬浮油;

S4:MBR污水处理系统:将去除完悬浮油的沼液进行反硝化处理;

S5:过滤:将反硝化处理后的沼液分别进行超滤、纳滤和反渗透处理,并得到清液和浓缩液;

S6:杀菌消毒:将得到的清液进行紫外消毒,消毒完成后得到中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餐厨垃圾及渗滤液协同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先对收集到的餐厨垃圾进行除杂和过滤,除去餐厨垃圾中含有的塑料袋和砂石等块状杂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餐厨垃圾及渗滤液协同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对步骤S1中过滤后的餐厨垃圾进行破碎,制成浆料,并且对浆料进行厌氧发酵,得到沼气和沼液,得到的沼气进行回收利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餐厨垃圾及渗滤液协同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将得到的沼液进行缓冲和预处理,处理完成后进行混凝气浮处理,去除沼液中的浮渣和悬浮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餐厨垃圾及渗滤液协同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MBR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多个的反硝化处理池和超滤处理池,超滤后的液体能够回流到反硝化处理池中,进行再次的反硝化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餐厨垃圾及渗滤液协同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将去除完悬浮油和浮渣的沼液进行反硝化处理,去除沼液中的氨氮和COD等杂质。

7.根据权利要求4或6所述的一种餐厨垃圾及渗滤液协同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混凝气浮处理得到的浮渣以及MBR系统中产生的污泥能够流入到设置的污泥处理系统中,在污泥处理系统中加入絮凝剂、冲洗水等添加剂,并得到脱水清液和含有水分的干泥,得到的脱水清液能够回流到MBR系统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餐厨垃圾及渗滤液协同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5中,将反硝化处理后的沼液分别进行超滤、纳滤和反渗透,降低沼液中的COD和电导,纳滤和反渗透处理后均能够得到清液和浓缩液,纳滤和反渗透后的浓缩液能够流入到设置的浓缩液池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餐厨垃圾及渗滤液协同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6中,反渗透处理后得到的清液,进行紫外消毒后,得到中水。

说明书

一种餐厨垃圾及渗滤液协同处理工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污水处理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餐厨垃圾及渗滤液协同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餐厨垃圾(俗称泔脚、泔水),是餐饮垃圾和厨余垃圾的统称,厨余垃圾指居民日常烹调中废弃的下脚料和剩饭剩菜,其中餐饮垃圾是来自饭店、食堂等商业与公共机构产生的残羹剩饭,由于含盐和含油量较大,一般不适合直接堆肥处理还田利用。混合后的餐厨垃圾一般也不适合直接堆肥处理,现有的处理方法为直接填埋或焚烧,导致营养物质不能得到很好的利用,造成浪费。餐厨垃圾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新型的处理方法是通过黑水虻处理餐厨垃圾获得黑水虻蛋白,但是高湿度的餐厨垃圾不适合黑水虻成长,前期需要对餐厨垃圾进行压滤并对渗滤液进行单独处理后达标排放才可。餐厨垃圾渗滤液的颜色偏黑色,成分复杂,有机物和氨氮的浓度高,主要含有食物纤维、淀粉、脂肪、动物植物油、各类佐料、和蛋白质等污染物,处理成本高,大量的高浓度废水不能得到很好的利用。

厨余垃圾在运输过程中,由于含水率高达85%左右,在运输车内挤压产生大量的高浓度的有机废水,同时,在堆肥初期,含水率也在65%以上,在堆肥高温的条件下,产生渗滤液。这种高浓度有机物的渗滤液,产生极其腐臭的气味,通常在堆肥过程中回喷到堆肥堆体。膜覆盖好氧发酵通常分为一次发酵4周和二次发酵2周,渗滤液的回喷,如果在一次发酵前,由于堆体内的厨余垃圾含水率很高,回喷的渗滤液会从底部流出,再次造成污染;如果在二次发酵翻堆时回喷,虽然可以完全吸收,由于后续发酵的时间太短,达不到完全发酵的效果。同时,渗滤液极其腐败的臭味,会在回喷的时候散发到空气中,造成恶劣的环境污染。

发明内容

为了改善现有餐厨垃圾及渗滤液处理效果不好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餐厨垃圾及渗滤液协同处理工艺。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餐厨垃圾及渗滤液协同处理工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餐厨垃圾及渗滤液协同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预处理:将餐厨垃圾收集后,进行预处理;

S2:制浆:预处理之后,将餐厨垃圾制浆,制浆完成后进行厌氧发酵,并得到沼液和沼气;

S3:缓冲、预处理:将沼液通入到中间水池进行预处理,预处理完成后,进行混凝气浮,去除沼液中的悬浮油;

S4:MBR污水处理系统:将去除完悬浮油的沼液进行反硝化处理;

S5:过滤:将反硝化处理后的沼液分别进行超滤、纳滤和反渗透处理,并得到清液和浓缩液;

S6:杀菌消毒:将得到的清液进行紫外消毒,消毒完成后得到中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设置的餐厨垃圾和渗滤液协同处理工艺,先将餐厨垃圾进行分选,分选后进行破碎和发酵,在分选餐厨垃圾、破碎和发酵的过程,均在封闭的环境中进行,具有密封性好、操作方便、维修容易、便于封闭运输等优点,大大降低了餐厨垃圾处理过程中异味扩散的概率。

优选的,步骤S1中,先对收集到的餐厨垃圾进行除杂和过滤,除去餐厨垃圾中含有的塑料袋和砂石等块状杂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餐厨垃圾的筛选,能够先将不容易破碎和熔接的杂质剔除出去,提高后续步骤的工作效率。

优选的,步骤S2中,对步骤S1中过滤后的餐厨垃圾进行破碎,制成浆料,并且对浆料进行厌氧发酵,得到沼气和沼液,得到的沼气进行回收利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筛选后餐厨垃圾的破碎,并制成浆料,方便餐厨垃圾的发酵,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沼气能够记性回收利用,提高了餐厨垃圾的利用率,并节约了资源。

优选的,步骤S3中,将得到的沼液进行缓冲和预处理,处理完成后进行混凝气浮处理,去除沼液中的浮渣和悬浮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沼液通入到中间水池中进行缓冲和预处理,设置的中间水池,能够稀释沼液的浓度,沼液中泥沙等杂质会自然的沉淀下来,提高了去除的效率,并且节约了成本;通过中间水池的沼液稀释后,在进行混凝气浮处理,由于油的密度比水的密度低,因此油液能够漂浮在水面上,因此,方便工作人员去除沼液中的油液。

优选的,步骤S4中,MBR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多个的反硝化处理池和超滤处理池,超滤后的液体能够回流到反硝化处理池中,进行再次的反硝化处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反硝化发生在严格的缺氧和厌氧的条件下,反硝化过程是由反硝化细菌来完成的,在缺氧的条件下,反硝化细菌以有机物为电子供体(供氢体),以硝酸盐为最终电子受体,氧化水中的有机物,用于产能和增殖;硝酸盐能够在多个反硝化处理池中循环,为使反硝化进行得完全,必须向反硝化池中加入一定数量的有机物,设置的多组反硝化处理池,能够大大去除沼液中的氨氮和COD等杂质。

优选的,步骤S4中,将去除完悬浮油和浮渣的沼液进行反硝化处理,去除沼液中的氨氮和COD等杂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多组反硝化处理池,提高了去除沼液中氨氮和COD杂质的效率。

优选的,步骤S3中,混凝气浮处理得到的浮渣以及MBR系统中产生的污泥能够流入到设置的污泥处理系统中,在污泥处理系统中加入絮凝剂、冲洗水等添加剂,并得到脱水清液和含有水分的干泥,得到的脱水清液能够回流到MBR系统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步骤能够将沼液中,不能够被消化反应处理的污泥以及混凝气浮中产生的浮渣共同流入到污泥处理系统中,在添加化学试剂的反应下,能够产生不易溶解的干泥和脱水清液,产生的干泥能够堆积在小区或者花园的土地中,进行再次利用,产生的脱水清液能够重新流回到MBR系统中。

优选的,步骤S5中,将反硝化处理后的沼液分别进行超滤、纳滤和反渗透,降低沼液中的COD和电导,纳滤和反渗透处理后均能够得到清液和浓缩液,纳滤和反渗透后的浓缩液能够流入到设置的浓缩液池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沼液在经过MBR系统处理后,溶液中的COD含量还在800左右以及溶液中的氨氮含量还不符合正常的标准,并且溶液中的电导率较高,在依次经过纳滤过滤和反渗透过滤后,能够有效去除溶液中的氨氮、COD以及降低溶液中的电导率,设置的反渗透处理,能够去除溶液中几乎一切的杂质,包括有害的和有益的,反渗透过滤只能够允许水分子通过。

优选的,步骤S6中,反渗透处理后得到的清液,进行紫外消毒后,得到中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经过紫外消毒后的清液,能够得到达到一定水质指标,能够满足生活中的某种使用要求,得到的中水能够用于绿化浇灌、车辆冲洗、道路冲洗以及家庭厕所冲洗等使用,达到了节约用水的目的,并且从经济的角度看,中水的成本最低,从环保的角度看,污水再生利用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实现水生态的良性循环。

(发明人:陈兴兆;张伟;张爱春;刘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