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 20200422
公开(公告)日 20210202
IPC分类号 C02F9/02
摘要:
一种可移动式污水处理设备,包括箱体、砂滤罐、第一膜过滤器和第二膜过滤器;箱体为标准集装箱;砂滤罐设置在箱体的内部;砂滤罐与安装架配合安装;砂滤罐的一侧设置有进水管,进水管与污水源连接;砂滤罐的一侧设置有导流管;第一膜过滤器设置在砂滤罐的一侧;第二膜过滤器设置在第一膜过滤器远离砂滤罐的一侧;第一膜过滤器和第二膜过滤器之间设置有储液罐;第一膜过滤器与砂滤罐之间设置有增压泵;储液罐的内部设置有检测水质的探测模块;本实用新型通过货车可方便的运输至各处;此外通过探测模块检测水质,达标排放,降低第二膜过滤器的耗材,有利于提高污水处理效率,更加节约资源。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可移动式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砂滤罐(6)、第一膜过滤器(11)和第二膜过滤器(17);箱体(1)为标准集装箱;箱体(1)的一侧设置有可开启的密封门(3);箱体(1)的内部设置有安装架(7),安装架(7)的底部与箱体(1)的底部固定安装;砂滤罐(6)设置在箱体(1)的内部,且靠近密封门(3)的一侧;砂滤罐(6)与安装架(7)配合安装;砂滤罐(6)的一侧设置有进水管(5),进水管(5)与污水源连接;砂滤罐(6)的一侧设置有导流管(8);箱体(1)的一侧设置有两组支撑架(10),第一膜过滤器(11)和第二膜过滤器(17)分别设置在两组支撑架(10)上;第一膜过滤器(11)设置在砂滤罐(6)的一侧;第二膜过滤器(17)设置在第一膜过滤器(11)远离砂滤罐(6)的一侧;第一膜过滤器(11)和第二膜过滤器(17)之间设置有储液罐(14);第一膜过滤器(11)与砂滤罐(6)之间设置有增压泵(9),增压泵(9)将导流管(8)中的液体增压后通入第一膜过滤器(11)内;第一膜过滤器(11)包括多个过滤罐,过滤罐的底部设置有供水管(12),过滤罐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排水管(13);第一排水管(13)连接至储液罐(14)的顶部;储液罐(14)的内部设置有检测水质的探测模块;储液罐(14)的外壳上集成有显示模块(16)和控制模块,探测模块与控制模块信号连接,控制模块与显示模块(16)信号连接;储液罐(14)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出水管(15)和与第二膜过滤器(17)导通连接的第二出水管;储液罐(14)上设置有用于切换第一出水管(15)和第二出书管出水的换向阀,控制模块与换向阀控制连接,第二膜过滤器(17)上设置有第二排水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式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箱体(1)的侧壁上等间距设置有若干个加强件(2);箱体(1)的底部设置有多个锁具(4),锁具(4)为标准集装箱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式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砂滤罐(6)的内部填充有细度模数为3.0~2.3,平均粒径为0.5~0.25mm的中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移动式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砂滤罐(6)中砂子的体积不超过砂滤罐(6)容积的五分之四。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式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一膜过滤器(11)的过滤罐内部设置有呈“S”型的第一滤膜(18);第一滤膜(18)层叠设置,第一滤膜(18)之间存在间隙,间隙处安装有第二滤膜(19)。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移动式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一膜过滤器(11)与第二膜过滤器(17)结构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式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箱体(1)的内壁为双层板结构,箱体(1)的内壁中填充有隔音棉。
说明书
一种可移动式污水处理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移动式污水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为使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对于部分特殊环境下例如公园中临时倾倒的生活污水;这种污水处理起来较为麻烦,只能通过移动式污水处理设备进行处理,但是现有的移动式污水处理设备大多结构简单,污水效率较低。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中提出一种可移动式污水处理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一)实用新型目的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对于部分特殊环境下的污水处理起来较为麻烦,只能通过移动式污水处理设备进行处理,但是现有的移动式污水处理设备大多结构简单,污水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移动式污水处理设备,本实用新型通过货车可方便的运输至各处;此外通过探测模块检测水质,达标排放,降低第二膜过滤器的耗材,有利于提高污水处理效率,更加节约资源。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移动式污水处理设备,包括箱体、砂滤罐、第一膜过滤器和第二膜过滤器;
箱体为标准集装箱;箱体的一侧设置有可开启的密封门;箱体的内部设置有安装架,安装架的底部与箱体的底部固定安装;砂滤罐设置在箱体的内部,且靠近密封门的一侧;砂滤罐与安装架配合安装;砂滤罐的一侧设置有进水管,进水管与污水源连接;砂滤罐的一侧设置有导流管;
箱体的一侧设置有两组支撑架,第一膜过滤器和第二膜过滤器分别设置在两组支撑架上;第一膜过滤器设置在砂滤罐的一侧;第二膜过滤器设置在第一膜过滤器远离砂滤罐的一侧;第一膜过滤器和第二膜过滤器之间设置有储液罐;第一膜过滤器与砂滤罐之间设置有增压泵,增压泵将导流管中的液体增压后通入第一膜过滤器内;第一膜过滤器包括多个过滤罐,过滤罐的底部设置有供水管,过滤罐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排水管;第一排水管连接至储液罐的顶部;
储液罐的内部设置有检测水质的探测模块;储液罐的外壳上集成有显示模块和控制模块,探测模块与控制模块信号连接,控制模块与显示模块信号连接;储液罐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出水管和与第二膜过滤器导通连接的第二出水管;储液罐上设置有用于切换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书管出水的换向阀,控制模块与换向阀控制连接,第二膜过滤器上设置有第二排水管。
优选的,箱体的侧壁上等间距设置有若干个加强件;箱体的底部设置有多个锁具,锁具为标准集装箱锁。
优选的,砂滤罐的内部填充有细度模数为3.0~2.3,平均粒径为0.5~0.25mm的中砂。
优选的,砂滤罐中砂子的体积不超过砂滤罐容积的五分之四。
优选的,第一膜过滤器的过滤罐内部设置有呈“S”型的第一滤膜;第一滤膜层叠设置,第一滤膜之间存在间隙,间隙处安装有第二滤膜。
优选的,第一膜过滤器与第二膜过滤器结构相同。
优选的,箱体的内壁为双层板结构,箱体的内壁中填充有隔音棉。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发明人 唐洁;唐建波;杜剑浩;黄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