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 20200605
公开(公告)日 20210129
IPC分类号 C02F9/14; C05F15/00; C05F17/00; C05G3/80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单户联建装配式农村污水处理系统,包括相通的废水收集前段处理装置和废水后段处理装置,废水收集前段处理装置包括收集沉淀池、调节池和厌氧池,废水后段处理装置包括好氧水生植物池、人工湿地池和消毒二次曝气散氯池,废水收集、处理前后段装置均为一体成型结构。本实用新型将污水有控制的投配到人工建造的湿地上,利用水培、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多重协同作用,通过污水处理流量自动消毒投料、二次曝气散氯,对污水进行消毒处理,确保出水达标;同时,以农村占地小、组合紧凑、低建设和维护成本为理念,采用“单户独建、多户联建”的模式,废水处理达标排放循环利用。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单户联建装配式农村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废水收集前段处理装置和废水后段处理装置,所述废水收集前段处理装置与所述废水后段处理装置相通,所述废水收集前段处理装置依次包括收集沉淀池(1)、调节池(2)和厌氧池(3),所述收集沉淀池(1)与所述调节池(2)之间、所述调节池(2)和所述厌氧池(3)之间均通过第一管道(7)相通,所述厌氧池(3)中设有生物填料,所述废水后段处理装置包括好氧水生植物池(4)、人工湿地池(5)和消毒二次曝气散氯池(6),所述厌氧池(3)通过第二管道(8)与所述好氧水生植物池(4)相通,所述第二管道(8)的一端置于所述好氧水生植物池(4)的底部,所述好氧水生植物池(4)通过回流管(4-1)与所述收集沉淀池(1)相通,所述回流管(4-1)连接有第一潜污泵(4-2),所述第一潜污泵(4-2)置于所述好氧水生植物池(4)底部,所述好氧水生植物池(4)内通过第一曝气管(4-3)连接有曝气泵(16),所述好氧水生植物池(4)内设有生物填料,所述好氧水生植物池(4)的水面上种植有水生植物,所述好氧水生植物池(4)与所述人工湿地池(5)之间设有溢流板(9),所述溢流板(9)上设有溢流通道(10),所述人工湿地池(5)内从上到下依次为第一瓜子片层(5-1)、粗砂层(5-2)、土工布层(5-3)、第二瓜子片层(5-4)和鹅卵石层(5-5),所述人工湿地池(5)内设有透气管(5-6),所述透气管(5-6)穿过第一瓜子片层(5-1)、粗砂层(5-2)、土工布层(5-3)、第二瓜子片层(5-4)后置于所述鹅卵石层(5-5)底部,置于所述鹅卵石层(5-5)底部的透气管(5-6)上设有多个进水口(5-7),所述人工湿地池(5)中可以种植植物,所述人工湿地池(5)通过所述透气管(5-6)与所述消毒二次曝气散氯池(6)相通,所述透气管(5-6)置于所述消毒二次曝气散氯池(6)中的进水口高度与所述第一瓜子片层(5-1)的高度一致,所述消毒二次曝气散氯池(6)底部设有第二潜污泵(6-1),所述第二潜污泵(6-1)连接有出水管(6-2),所述出水管(6-2)上设有阀(6-3),所述出水管(6-2)上连接有回水管(6-4),所述回水管(6-4)通过消毒装置(6-5)与所述消毒二次曝气散氯池(6)相通,所述消毒二次曝气散氯池(6)通过第二曝气管(6-6)连接有所述曝气泵(16),所述消毒二次曝气散氯池(6)与所述好氧水生植物池(4)之间、所述消毒二次曝气散氯池(6)与所述人工湿地池(5)之间均设有隔板(11),所述消毒二次曝气散氯池(6)的水面上种植有水生植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户联建装配式农村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水收集前段处理装置、废水后段处理装置为一体成型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单户联建装配式农村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水收集、处理前后段装置为圆形、方形、梅花形、多边形或不规则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户联建装配式农村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通道(10)为开放式锯齿状、圆孔、方孔或三角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户联建装配式农村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管(5-6)在人工湿地池底部有开放式锯齿状、圆孔、方孔或三角孔进水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户联建装配式农村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毒二次曝气散氯池(6)设有液位感应器(1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户联建装配式农村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泵(16)和所述消毒装置(6-5)连接有控制箱(1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单户联建装配式农村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箱(13)连有光伏电源(14)和/或风电电源(15)。
说明书
一种单户联建装配式农村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尤其是一种单户联建装配式农村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围绕各级省、市政府农村污水治理攻坚战的总体要求,扎实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跟踪分析800多座村镇生活污水设施的运维情况,一些设施因“进水不足”难以满负荷运行,甚至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空转”和“不转”现象,表现在早期建成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上尤为突出。究其原因,归纳为农村住户分散,用水量小,难以形成连续流,农村居民更有甚者为节约用水,仍然使用旱厕。
当前制约农村村镇生活污水处理的主要因素不是技术,而是资金。目前,全省大部分村镇生活污水处理采用方式为“三格式化粪池预处理+集中管网收集+污水终端处理”,这种处理模式,无论是工艺技术,还是处理效果都比较成熟。但对于"点多、线长、居住分散”的村镇居住布局,以一个标准行政村进行推算,仅管网铺设一项所需资金就超过150万元,一个行政村整体项目概算约在200万元左右。这对于ー个村镇来讲,是无法突破的资金瓶颈,对乡镇级财政来说,也是一项难以承担的大额支出。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户联建装配式农村污水处理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单户联建装配式农村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废水收集前段处理装置和废水后段处理装置,废水收集前段处理装置与废水后段处理装置相通,废水收集前段处理装置依次包括收集沉淀池、调节池和厌氧池,收集沉淀池与调节池之间、调节池和厌氧池之间均通过第一管道相通,厌氧池中设有生物填料,废水后段处理装置包括好氧水生植物池、人工湿地池和消毒二次曝气散氯池,废水后段处理装置为一体成型结构,厌氧池通过第二管道与好氧水生植物池相通,第二管道的一端置于好氧水生植物池的底部,好氧水生植物池通过回流管与收集沉淀池相通,回流管连接有第一潜污泵,第一潜污泵置于好氧水生植物池底部,好氧水生植物池内通过第一曝气管连接有曝气泵,好氧水生植物池内设有生物填料,好氧水生植物池的水面上种植有水生植物,好氧水生植物池与人工湿地池之间设有溢流板,溢流板上设有溢流通道,人工湿地池内从上到下依次为第一瓜子片层、粗砂层、土工布层、第二瓜子片层和鹅卵石层,人工湿地池内设有透气管,透气管穿过第一瓜子片层、粗砂层、土工布层、第二瓜子片层后置于鹅卵石层底部,置于鹅卵石层底部的透气管上设有多个进水口,人工湿地池中可以种植植物,人工湿地池通过透气管与消毒二次曝气散氯池相通,透气管置于消毒二次曝气散氯池中的进水口高度与第一瓜子片层的高度一致,消毒二次曝气散氯池底部设有第二潜污泵,第二潜污泵连接有出水管,出水管上设有阀,出水管上连接有回水管,回水管通过消毒装置与消毒二次曝气散氯池相通,消毒二次曝气散氯池通过第二曝气管连接有曝气泵,消毒二次曝气散氯池与好氧水生植物池之间、消毒二次曝气散氯池与人工湿地池之间均设有隔板,消毒二次曝气散氯池的水面上种植有水生植物。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废水收集前段处理装置、废水后段处理装置为一体成型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废水后段处理装置为圆形、方形、梅花形、多边形或不规则形。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溢流通道、人工湿地底部透气管进水口为开放式锯齿状、圆孔、方孔或三角孔。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消毒二次曝气散氯池设有液位感应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曝气泵和消毒装置连接有控制箱。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控制箱连有光伏电源和/或风电电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对农村污水生态处理单户联建工艺流程设计,以农村占地小,组合紧凑,低建设、维护成本为理念,采用“单户独建、多户联建”的模式,废水处理达标排放循环利用。
生活污水进入收集沉淀池和调节池,主要功能是拦截污水中粗大的漂浮物和悬浮物以保证后续处理设施,尤其是水泵及管路系统的正常工作,在生物处理系统前端设置“初沉池”,主要功能是沉於滤渣作用,确保后端的人工湿地池能长期运营,无堵塞现象;
废水处理装置采用"A/O"工艺,将前段缺氧段和后段好氧段串联在一起,A段DO不大于0.2MG/L,O段DO=2~4MG/L。在缺氧段异养菌将污水中的淀粉、纤维、碳水化合物等悬浮污染物和可溶性有机物水解为有机酸,使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不溶性的有机物转化成可溶性有机物,当这些经缺氧水解的产物进入好氧水生植物池进行好氧处理时,可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及氧的效率;在缺氧段,异养菌将蛋白质、脂肪等污染物进行氨化(有机链上的N或氨基酸中的氨基)游离出氨(NH3、NH4+),在充足供氧条件下,自养菌的硝化作用将NH3-N(NH4+)氧化为NO3-,通过回流控制返回至A池,在缺氧条件下,异氧菌的反硝化作用将NO3-还原为分子态氮(N2)完成C、N、O在生态中的循环,实现污水无害化处理;
本实用新型采用生物厌氧、好氧水生植物池、人工湿地池,通过生物厌氧、好氧水生植物池,将污水有控制的投配到人工建造的湿地上,主要利用水培、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多重协同作用,通过污水处理流量自动消毒投料、二次曝气散氯,对污水进行消毒处理,确保出水达标。
本实用新型对污泥及浮渣采取定期流转干化,利用池面及湿地修理绿植一起堆积高温消毒杀菌发酵成有机肥,改良周边农村板结土壤。
发明人 (周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