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餐厨垃圾废水处理的高效纳米发生器

发布时间:2020-12-30 9:32:58

申请日 2020.04.17

公开(公告)日 2020.12.25

IPC分类号 C02F1/40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餐厨垃圾废水处理的高效纳米发生器,包括筒体,所述筒体顶端安装有筒盖,所述筒盖上设置有进液口,所述筒体下部的侧面设置有出液口,所述筒体内固定有第一气液激发装置、高效激发装置和第二气液激发装置,所述第一气液激发装置、高效激发装置和第二气液激发装置从下往上依次设置,所述第一气液激发装置和第二气液激发装置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气液激发装置和第二气液激发装置上均开设有内侧孔、中侧孔和外侧孔,所述高效激发装置中部开设有喷射孔。本实用新型,通过高效激发装置中间的单一的喷射孔,产生类似狭管效应,进一步激发流速,高速穿越第一气液激发装置表面的细孔后,气泡变得更细微,更密集。

10.JPG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用于餐厨垃圾废水处理的高效纳米发生器,包括筒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顶端安装有筒盖(8),所述筒盖(8)上设置有进液口(6),所述筒体(1)下部的侧面设置有出液口(2),所述筒体(1)内固定有第一气液激发装置(3)、高效激发装置(4)和第二气液激发装置(5),所述第一气液激发装置(3)、高效激发装置(4)和第二气液激发装置(5)从下往上依次设置,所述第一气液激发装置(3)和第二气液激发装置(5)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气液激发装置(3)和第二气液激发装置(5)上均开设有内侧孔(501)、中侧孔(502)和外侧孔(503),所述高效激发装置(4)中部开设有喷射孔(4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餐厨垃圾废水处理的高效纳米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孔(501)、中侧孔(502)和外侧孔(503)的结构相同,所述中侧孔(502)共设置有5个,所述外侧孔(503)共设置有10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餐厨垃圾废水处理的高效纳米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孔(501)、中侧孔(502)和外侧孔(503)的直径均设置为3.5mm,5个所述中侧孔(502)均匀分布在直径为50mm的圆上,10个所述外侧孔(503)均匀分布在直径为100mm的圆上,所述第一气液激发装置(3)和第二气液激发装置(5)的直径设置为144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餐厨垃圾废水处理的高效纳米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射孔(401)的直径设置为10mm,所述高效激发装置(4)的直径设置为144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餐厨垃圾废水处理的高效纳米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口(6)的直径设置为15mm,所述出液口(2)的直径设置为20mm。

6.根据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一种用于餐厨垃圾废水处理的高效纳米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盖(8)上开设有用于连接压力表的压力表接口(7)。

说明书

一种用于餐厨垃圾废水处理的高效纳米发生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余垃圾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餐厨垃圾废水处理的高效纳米发生器。

背景技术

国内餐厨垃圾就地处理项目经过10多年的发展,自2015年行业进入成熟期,垃圾处理行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2017年1月下旬,国家发改委印发《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版),将“餐厨废弃物资源化无害化利用”的相关装备和技术研发,列入“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分项之一。将预示着“十三五”期间,餐厨垃圾市场又一次发展机遇。国家层面的《餐厨废弃物管理和资源化处理条例》已经成文,餐厨垃圾处理市场运营机制也有望进一步明朗,将对进一步规范餐厨垃圾管理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政策逐步完善的发展条件下,餐厨垃圾处理行业将迎来巨大发展空间。

但目前的设备往往在解决一种污染后,却产生一种新的污染。因为餐厨垃圾就地处理体量一般较小,基本不超过5吨每天。按这个规格,安装独立的废水处理单元,成本太高,可能超过垃圾处理机本身,给用户带来很大的负担。目前大多只做简单的油水分离后排放,实际效果堪忧,废水COD和BOD指标大大超标。

针对进行初级过滤的含油渣废水,可利用微纳米气泡本身特性,高效分离废水中的油脂及细微颗粒,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于餐厨垃圾废水处理的高效纳米发生器,是餐厨垃圾废水处理成套装置中的一个部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餐厨垃圾废水处理的高效纳米发生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餐厨垃圾废水处理的高效纳米发生器,包括筒体,所述筒体顶端安装有筒盖,所述筒盖上设置有进液口,所述筒体下部的侧面设置有出液口,所述筒体内固定有第一气液激发装置、高效激发装置和第二气液激发装置,所述第一气液激发装置、高效激发装置和第二气液激发装置从下往上依次设置,所述第一气液激发装置和第二气液激发装置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气液激发装置和第二气液激发装置上均开设有内侧孔、中侧孔和外侧孔,所述高效激发装置中部开设有喷射孔。

优选的,所述内侧孔、中侧孔和外侧孔的结构相同,所述中侧孔共设置有5个,所述外侧孔共设置有10个。

优选的,所述内侧孔、中侧孔和外侧孔的直径均设置为3.5mm,5个所述中侧孔均匀分布在直径为50mm的圆上,10个所述外侧孔均匀分布在直径为100mm的圆上,所述第一气液激发装置和第二气液激发装置的直径设置为144mm。

优选的,所述喷射孔的直径设置为10mm,所述高效激发装置的直径设置为144mm。

优选的,所述进液口的直径设置为15mm,所述出液口的直径设置为20mm。

优选的,所述筒盖上开设有用于连接压力表的压力表接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液体水通过进液口进入高效微纳米发生器,在气液混合泵的压力作用下,通过第二气液激发装置表面的细孔,产生大量微气泡,再通过高效激发装置中间的单一的喷射孔,产生类似狭管效应,进一步激发流速,高速穿越第一气液激发装置表面的细孔后,气泡变得更细微,更密集,最后通过出液口输送到油水分离器进行废水处理。

发明人 (潘雪峰;潘奕均;李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