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污收集处理系统

发布时间:2020-12-23 8:50:57

申请日 20200728 

公开(公告)日 20201208 

IPC分类号 C02F9/14; C02F3/32; C02F3/34; E03F5/00; E03F5/10 

摘要

本发明涉及雨污处理系统,具体为一种雨污收集处理系统,包括若干地表集水沟、若干污水收集暗管、若干沉砂池和若干格栅、混合池、预处理池、提升池和多级串联垂直潜流湿地处理池;所述地表集水沟下方设有污水收集暗管,两个所述地表集水沟和两个污水收集暗管之间均设有沉砂池;所述地表集水沟出口处设有格栅,所述地表集水沟的雨污通过格栅后进入沉砂池再依次进入污水收集暗管、沉砂池和污水收集暗管,最后进入混合池;所述混合池的出口与预处理池入口连接,所述预处理池出口与提升池入口连接,所述提升池入口与多级串联垂直潜流湿地处理池连接。本发明提供的6级串联垂直潜流,延长了污水的停留时间,提高了污水的处理效果。 

4.jpg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雨污收集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地表集水沟、若干污水收集暗管、若干沉砂池和若干格栅、混合池、预处理池、提升池和多级串联垂直潜流湿地处理池; 

所述地表集水沟下方设有污水收集暗管,两个所述地表集水沟和两个污水收集暗管之间均设有沉砂池; 

所述地表集水沟出口处设有格栅,所述地表集水沟的雨污通过格栅后进入沉砂池再依次进入污水收集暗管、沉砂池和污水收集暗管,最后进入混合池; 

生活污水出口处的污水收集暗管的入口与生活污水连通,所述污水收集暗管出口与沉砂池连通,再依次经过污水收集暗管、沉砂池和污水收集暗管,最后进入混合池; 

所述混合池的出口与预处理池入口连接,所述预处理池出口与提升池入口连接,所述提升池入口与多级串联垂直潜流湿地处理池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污收集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还包括储水池,所述多级串联垂直潜流湿地处理池出口与储水池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雨污收集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级串联垂直潜流湿地处理池包括2个潜流湿地处理池,分别为第一潜流湿地处理池、第二潜流湿地处理池,所述第一潜流湿地处理池和第二潜流湿地处理池串联连接,所述第一潜流湿地处理池和第二潜流湿地处理池通过潜流连通,所述提升池入口与第一潜流湿地处理池连接,第一潜流湿地处理池下填充有粗基质,粗基质上种植有美人蕉,所述粗基质为粗陶粒、砂卵石和碎石,所述第二潜流湿地处理池下填充有细基质,细基质上种植有美人蕉,所述细基质为细陶粒、砂卵石和碎石,所述第二潜流湿地处理池出口与储水池入口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雨污收集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级串联垂直潜流湿地处理池还包括偶数个潜流湿地处理池,所述第一潜流湿地处理池、第二潜流湿地处理池和偶数个潜流湿地处理池依次串联连接,所述偶数个潜流湿地处理池中间隔填充有粗基质和细基质,所述粗基质和细基质上均种植有旱伞草和鸢尾,第二潜流湿地处理池出口与填充有粗基质的潜流湿地处理池连通,所述填充有细基质的潜流湿地处理池出口与储水池入口连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雨污收集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级串联垂直潜流湿地处理池还包括4个潜流湿地处理池;分别为第三潜流湿地处理池、第四潜流湿地处理池、第五潜流湿地处理池和第六潜流湿地处理池;第一潜流湿地处理池、第二潜流湿地处理池、第三潜流湿地处理池、第四潜流湿地处理池、第五潜流湿地处理池和第六潜流湿地处理池依次串联连接,所述第二潜流湿地处理池与第三潜流湿地处理池通过溢流连通,所述第三潜流湿地处理池与第四潜流湿地处理池通过潜流连通,所述第四潜流湿地处理池与第五潜流湿地处理池通过溢流连通,所述第五潜流湿地处理池与第六潜流湿地处理池通过潜流连通;所述第三潜流湿地处理池和第五潜流湿地处理池下填充有粗基质,所述第三潜流湿地处理池和第五潜流湿地处理池的粗基质上种植有旱伞草和鸢尾,所述第四潜流湿地处理池和第六潜流湿地处理池下填充有细基质,所述第四潜流湿地处理池和第六潜流湿地处理池的细基质种植有旱伞草和鸢尾,所述第六潜流湿地处理池出口与储水池的入口连接。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雨污收集处理系统,所述与储水池连通的第二潜流湿地处理池的池壁上设有高溢流口,与第三溢流湿地处理池连通的第二潜流湿地处理池的池壁上设有低溢流口,所述高溢流口的口径大于低溢流口的口径,且所述高溢流口的位置高于低溢流口。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污收集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旱伞草和鸢尾相错排列,种植密度为3-10从/m2,所述美人蕉的等间距排列,种植密度为10-12株/m2。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污收集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设有填料,所述填料为弹性生物填料,弹性生物填料为聚烯烃类和聚酰胺材料。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污收集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收集暗管管径大于250mm,地表集水沟宽度大于300mm。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污收集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池和预处理池的容积比例为1:3。 


说明书  

一种雨污收集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雨污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雨污收集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污染负荷方面:现有的技术多位固定的处理单元,一般按照最大负荷设计,在处理水力负荷和污染负荷变化相对较大的农村生活污水时,往往存在设计处理能力过大,收集污水来源不足等情况,本研究采用可调节的处理方式,根据污水实际情况,调节处理工艺。 

收集系统方面:现有的处理系统,着重考虑生活污水的收集,对地面雨水等冲刷造成的污水收集不到位,大部分直接排入排水沟。 

专利文献CN210140891U公开了一种用于垃圾场的雨污收集系统,包括若干个一级收集装置、若干个二级收集装置、若干个三级收集装置、若干个第一管道及若干个第二管道;至少相邻的两个所述一级收集装置分别与一个所述二级收集装置连通,所述一级收集装置与所述二级收集装置通过所述第一管道连通;至少相邻的两个所述二级收集装置分别与一个所述三级收集装置连通,所述二级收集装置与所述三级收集装置通过所述第二管道连通;通过在垃圾填埋场的周边设置若干个一级收集装置、若干个二级收集装置、一个三级收集装置、若干个第一管道及若干个第二管道,将雨污垃圾逐步收集,防止雨污垃圾的溢出,解决雨污垃圾污染环境的问题。 

专利文献CN206538303U提供了一种雨污水回收利用系统,该雨污水回收利用系统包括:集水渠,收集雨污水;过滤池,一端与集水渠连接,过滤池中按照远离集水渠的方向依次设置有过滤网、生物过滤层以及竹炭过滤层;沉淀池,通过第一输送管道与过滤池远离集水渠的一端连接。 

专利文献CN106746232A提供了一种雨污合流污水的处理系统,包括:检查井接收雨水、污水,内部设置格栅;处理池包括:混合区底部安装曝气单元;所述检查井输出的水送所述混合区;反应区底部安装曝气单元,所述混合区和反应区之间设置第一隔离件,混合区内的水翻过所述第一隔离件进入反应区内;加药单元的输出端连通所述混合区;沉淀区内设置斜管;所述反应区和沉淀区之间设置第二隔离件,混合区内的水翻过所述第二隔离件和处理池的底壁间的通道进入沉淀区内;所述沉淀区产生的污泥的部分送所述混合区,产生的清水送所述人工湿地。 

虽然上述专利文献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处理污水,但是其处理效果还有待提高,尤其是针对南方农村污水以及雨水的污染较严重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雨污收集处理系统,与传统的技术相比,本技术有如下优点,(1)占地小,(2)可收集雨水,(3)自动调节处理污染负荷,(4)节约了建设资金,(5)运营成本低。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雨污收集处理系统,包括若干地表集水沟、若干污水收集暗管、若干沉砂池和若干格栅、混合池、预处理池、提升池和多级串联垂直潜流湿地处理池; 

所述地表集水沟下方设有污水收集暗管,两个所述地表集水沟和两个污水收集暗管之间均设有沉砂池; 

所述地表集水沟出口处设有格栅,所述地表集水沟的雨污通过格栅后进入沉砂池再依次进入污水收集暗管、沉砂池和污水收集暗管,最后进入混合池; 

生活污水出口处的污水收集暗管的入口与生活污水连通,所述污水收集暗管出口与沉砂池连通,再依次经过污水收集暗管、沉砂池和污水收集暗管,最后进入混合池; 

所述混合池的出口与预处理池入口连接,所述预处理池出口与提升池入口连接,所述提升池入口与多级串联垂直潜流湿地处理池连接。 

优选地,所述还包括储水池,所述多级串联垂直潜流湿地处理池出口与储水池连接。 

优选地,所述多级串联垂直潜流湿地处理池包括2个潜流湿地处理池,分别为第一潜流湿地处理池、第二潜流湿地处理池,所述第一潜流湿地处理池和第二潜流湿地处理池串联连接,所述第一潜流湿地处理池和第二潜流湿地处理池通过潜流连通,所述提升池入口与第一潜流湿地处理池连接,第一潜流湿地处理池下填充有粗基质,粗基质上种植有美人蕉,所述粗基质为粗陶粒、砂卵石和碎石,所述第二潜流湿地处理池下填充有细基质,细基质上种植有美人蕉,所述细基质为细陶粒、砂卵石和碎石,所述第二潜流湿地处理池出口与储水池入口连接,其中,粗陶粒的粒径为5mm,细陶粒的粒径为2mm。 

优选地,所述多级串联垂直潜流湿地处理池还包括偶数个潜流湿地处理池,所述第一潜流湿地处理池、第二潜流湿地处理池和偶数个潜流湿地处理池依次串联连接,所述偶数个潜流湿地处理池中间隔填充有粗基质和细基质,所述粗基质和细基质上均种植有旱伞草和鸢尾,第二潜流湿地处理池出口与填充有粗基质的潜流湿地处理池连通,所述填充有细基质的潜流湿地处理池出口与储水池入口连接。 

优选地,所述多级串联垂直潜流湿地处理池还包括4个潜流湿地处理池;分别为第三潜流湿地处理池、第四潜流湿地处理池、第五潜流湿地处理池和第六潜流湿地处理池;第一潜流湿地处理池、第二潜流湿地处理池、第三潜流湿地处理池、第四潜流湿地处理池、第五潜流湿地处理池和第六潜流湿地处理池依次串联连接,所述第二潜流湿地处理池与第三潜流湿地处理池通过溢流连通,所述第三潜流湿地处理池与第四潜流湿地处理池通过潜流连通,所述第四潜流湿地处理池与第五潜流湿地处理池通过溢流连通,所述第五潜流湿地处理池与第六潜流湿地处理池通过潜流连通;所述第三潜流湿地处理池和第五潜流湿地处理池下填充有粗基质,所述第三潜流湿地处理池和第五潜流湿地处理池的粗基质上种植有旱伞草和鸢尾,所述第四潜流湿地处理池和第六潜流湿地处理池下填充有细基质,所述第四潜流湿地处理池和第六潜流湿地处理池的细基质种植有旱伞草和鸢尾,所述第六潜流湿地处理池出口与储水池的入口连接。 

优选地,所述与储水池连通的第二潜流湿地处理池的池壁上设有高溢流口,与第三溢流湿地处理池连通的第二潜流湿地处理池的池壁上设有低溢流口,所述高溢流口的口径大于低溢流口的口径,且所述高溢流口的位置高于低溢流口。 

优选地,旱伞草和鸢尾等间距排列,种植密度一样,旱伞草和鸢尾错开种植,旱伞草周围种植鸢尾,鸢尾周围种植旱伞草,每平方米3-10丛,美人蕉等间距排列,每平方米10-12株。 

优选地,所述预处理设有填料,所述填料为弹性生物填料,弹性生物填料为聚烯烃类和聚酰胺材料。 

优选地,所述污水收集暗管管径大于250mm,地表集水沟宽度大于300mm。 

优选地,所述混合池和预处理池的容积比例为1: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提供的雨污收集系统,建立格栅、截污溢流、地表雨污水沟和地下污水暗管相结合的管网收集系统,更符合南方农村实际,污水收集效果好。采用污水经过管网收集系统到村头,结合地表集水沟、地下暗管污水管、格栅、截污溢流井等工艺,收集管道经过沉砂池后,大大减少了大颗粒物进入集水池的比率,降低了管道淤积的可能性,由于集水池清理费用高于沉砂池,减少了日常管理费用。增设地表收集沟,最大程度的将污染物截流,特别是下雨对地表污染物的冲刷,提高了污水收集效率。 

(2)本发明提供的湿地系统工艺创新雨污收集系统包括6级串联和2级溢流,具有占地面积小、运行效果好、成本低、污水处理效果好的优点。 

(3)本发明提供的越冬抗寒性好的湿地植物美人蕉,旱伞草+西伯利亚鸢尾组合,解决单一植物处理污水效果冬季变差问题,提高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效果 

(4)本发明提出了有利于人工湿地植物和微生物栖息生长、处理污水效果好、造价低的基质材料交替使用,即生物填料(粗陶粒、细陶粒交替使用)+砂卵石+碎石基质组合,不仅效果好,而且成本低。 

(5)本发明提供的在种植有粗基质的潜流湿地处理池和种植有细基质的潜流湿地处理池中之间设有通过潜流连通,使得漂浮起来的粗基质中的粗陶粒不被污水冲走,解决了价格低的粗陶粒不适合应用于污水处理系统的问题。 

(6)本发明针对农村生活污水收集的更加彻底,污染的雨水得到净化,又降低了雨水的污染负荷适合多雨的南方。其中,6级串联垂直潜流,延长了污水的停留时间,提高了污水的处理效果。同时本发明经过大量实验筛选得到的湿地植被,有利于保持全年的运行,湿地植被一年收割3-4次,运行管理费用低。与地面齐平,保证安全。 (发明人 廖伟;谢亨旺;苏甜;刘方平;邓海龙;王少华;时红;梁举;姜成名;许亚群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