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投资且运行成本低的污水处理技术

发布时间:2020-2-10 12:53:53

  申请日2018.07.24

  公开(公告)日2020.02.04

  IPC分类号C02F9/14; C02F101/10; C02F101/3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投资少、运行成本低的污水处理方法,具体步骤如下包括污水预处理、污水过滤处理、污水生物处理、污水进入曝气池和污水曝气反应,污水预处理时污水通过格栅时,去除大块杂物,经进水泵站提升后进入曝气沉砂除油池,去除污水中的砂和浮油,污水生物处理时回流污泥与过滤后的污水在深度为4‑6m的生态处理池中充分混和,活性污泥在3‑5min内将污染物吸附,聚磷菌吸收磷,进行生物除磷。本发明可以实现间歇曝气,二号曝气区和三号曝气区相邻两道支风管道每两天轮换一次,具有间歇曝气特点,可以节约电能,又增强了厌氧除磷的效果,减少了投资,占地省、运行成本低。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投资少、运行成本低的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1)污水预处理:污水通过格栅时,去除大块杂物,经进水泵站提升后进入曝气沉砂除油池,去除污水中的砂和浮油;

  (2)污水过滤处理:将预处理后的污水抽到反应水箱,进行加药反应10-12h,根据水质要求,加入药剂,使药与污水完全混合,将反应后的污水抽入沉淀水箱沉淀20-24h,沉淀后的污水流入过滤箱中过滤,在过滤层下方用自吸泵抽吸过滤水,在负压作用下,强制过滤水经过滤层进行过滤;

  (3)污水生物处理:回流污泥与过滤后的污水在深度为4-6m的生态处理池中充分混和,活性污泥在3-5min内将污染物吸附,聚磷菌吸收磷,进行生物除磷;

  (4)污水进入曝气池:生物除磷后的污水由潜污泵提升送至一号曝气区的底部,在进入一号曝气区前设有计量装置对污水流量进行计量,污水在一号曝气区的末端通过橡胶板导流墙溢流出水进入二号曝气区,再由二号曝气区自流到三号曝气区;

  (5)污水曝气反应:在曝气池中,污水由生态处理池的下部进入一号曝气区的厌氧层内,厌氧菌消除污水中有机物,通过一号曝气区的曝气器曝气,使污水与厌氧层上面的活性污泥充分混合,并进行充氧,污泥中的好氧菌分解和吸收污水中有机物,底部污泥在厌氧状态下,经过厌氧菌消解和微生物的新陈代谢,逐步稳定化,再依次经过二号曝气区和三号曝气区处理后的出水最终通过导流墙溢流至出水区,在出水区加入消毒药剂进一步处理后通过管道收集到出水池,在出水池中加入除磷药剂进一步进行除磷处理至达到污水排放标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池划分为一号曝气区、二号曝气区和三号曝气区,所述一号曝气区的曝气器间隔4-6m,两组支风管道间距8-10m;二号曝气区的曝气器间隔8-10m,两组支风管道间距15-20m;三号曝气区的曝气器间隔10-15m,两组支风管道间距20-30m。。

  说明书

  一种投资少、运行成本低的污水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工程领域,具体是一种投资少、运行成本低的污水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对污水排放水质的要求更加严格,目前污水的处理主要以生物处理为主。由于水资源的缺乏,污水的再利用对城市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污水处理工艺有A2/O、氧化沟法、SBR法和WWRR法。A2/O(缺氧—厌氧—好氧)利用活性污泥在厌氧、缺氧、好氧过程中的生物增殖活动,在降解污水中有机物的同时,达到脱氮除磷作用,目前已成为污水资源化和防止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措施。该技术在国外已迅速推广,国内也得到了相当广泛的使用。前置厌氧池的氧化沟法有水深较浅,表曝机充氧电耗大,水温散失快的缺点,处理规模越大,这些缺点越突出,主要适合我国南方的中小型污水处理厂。SBR法集均化、初沉、生物降解、终沉等功能于一池,污水间歇式进入池中,在活性污泥的作用下得到净化,沉淀分离后,上清液滗出池外。该工艺主要适用于中小型污水处理工程,但该工艺要求自动化水平较高,且其设备闲置率高,装机容量较大;且该工艺使用多个风机房多个风机向污水生态处理池供氧,不便于运行管理,会使运行过程中电耗过高,在曝气器布置方式上污水生态处理池中一号曝气区曝气器数布置过多,电能消耗高。

  现有的污水处理系统还存在操作复杂、运行成本高、处理效果差的问题,而且设备工艺复杂,对水中的COD,BOD,SS等指标去除效果也不理想。目前水处理工作者,迫切需要提供一种强化污水处理工艺及设备来解决污水处理中,水质情况不稳定、处理效果差、工艺复杂、运行成本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投资少、运行成本低的污水处理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投资少、运行成本低的污水处理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污水预处理:污水通过格栅时,去除大块杂物,经进水泵站提升后进入曝气沉砂除油池,去除污水中的砂和浮油;

  (2)污水过滤处理:将预处理后的污水抽到反应水箱,进行加药反应10-12h,根据水质要求,加入药剂,使药与污水完全混合,将反应后的污水抽入沉淀水箱沉淀20-24h,沉淀后的污水流入过滤箱中过滤,在过滤层下方用自吸泵抽吸过滤水,在负压作用下,强制过滤水经过滤层进行过滤;

  (3)污水生物处理:回流污泥与过滤后的污水在深度为4-6m的生态处理池中充分混和,活性污泥在3-5min内将污染物吸附,聚磷菌吸收磷,进行生物除磷;

  (4)污水进入曝气池:生物除磷后的污水由潜污泵提升送至一号曝气区的底部,在进入一号曝气区前设有计量装置对污水流量进行计量,污水在一号曝气区的末端通过橡胶板导流墙溢流出水进入二号曝气区,再由二号曝气区自流到三号曝气区;

  (5)污水曝气反应:在曝气池中,污水由生态处理池的下部进入一号曝气区的厌氧层内,厌氧菌消除污水中有机物,通过一号曝气区的曝气器曝气,使污水与厌氧层上面的活性污泥充分混合,并进行充氧,污泥中的好氧菌分解和吸收污水中有机物,底部污泥在厌氧状态下,经过厌氧菌消解和微生物的新陈代谢,逐步稳定化,再依次经过二号曝气区和三号曝气区处理后的出水最终通过导流墙溢流至出水区,在出水区加入消毒药剂进一步处理后通过管道收集到出水池,在出水池中加入除磷药剂进一步进行除磷处理至达到污水排放标准。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曝气池划分为一号曝气区、二号曝气区和三号曝气区,所述一号曝气区的曝气器间隔4-6m,两组支风管道间距8-10m;二号曝气区的曝气器间隔8-10m,两组支风管道间距15-20m;三号曝气区的曝气器间隔10-15m,两组支风管道间距20-30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可以实现间歇曝气,二号曝气区和三号曝气区相邻两道支风管道每两天轮换一次,具有间歇曝气特点,可以节约电能,又增强了厌氧除磷的效果,减少了投资,占地省、运行成本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投资少、运行成本低的污水处理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污水预处理:污水通过格栅时,去除大块杂物,经进水泵站提升后进入曝气沉砂除油池,去除污水中的砂和浮油;

  (2)污水过滤处理:将预处理后的污水抽到反应水箱,进行加药反应10h,根据水质要求,加入药剂,使药与污水完全混合,将反应后的污水抽入沉淀水箱沉淀20h,沉淀后的污水流入过滤箱中过滤,在过滤层下方用自吸泵抽吸过滤水,在负压作用下,强制过滤水经过滤层进行过滤;

  (3)污水生物处理:回流污泥与过滤后的污水在深度为4m的生态处理池中充分混和,活性污泥在3min内将污染物吸附,聚磷菌吸收磷,进行生物除磷;

  (4)污水进入曝气池:曝气池划分为一号曝气区、二号曝气区和三号曝气区,所述一号曝气区的曝气器间隔4m,两组支风管道间距8m;二号曝气区的曝气器间隔8m,两组支风管道间距15m;三号曝气区的曝气器间隔10m,两组支风管道间距20m;生物除磷后的污水由潜污泵提升送至一号曝气区的底部,在进入一号曝气区前设有计量装置对污水流量进行计量,污水在一号曝气区的末端通过橡胶板导流墙溢流出水进入二号曝气区,再由二号曝气区自流到三号曝气区;

  (5)污水曝气反应:在曝气池中,污水由生态处理池的下部进入一号曝气区的厌氧层内,厌氧菌消除污水中有机物,通过一号曝气区的曝气器曝气,使污水与厌氧层上面的活性污泥充分混合,并进行充氧,污泥中的好氧菌分解和吸收污水中有机物,底部污泥在厌氧状态下,经过厌氧菌消解和微生物的新陈代谢,逐步稳定化,再依次经过二号曝气区和三号曝气区处理后的出水最终通过导流墙溢流至出水区,在出水区加入消毒药剂进一步处理后通过管道收集到出水池,在出水池中加入除磷药剂进一步进行除磷处理至达到污水排放标准。

  实施例2

  一种投资少、运行成本低的污水处理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污水预处理:污水通过格栅时,去除大块杂物,经进水泵站提升后进入曝气沉砂除油池,去除污水中的砂和浮油;

  (2)污水过滤处理:将预处理后的污水抽到反应水箱,进行加药反应11h,根据水质要求,加入药剂,使药与污水完全混合,将反应后的污水抽入沉淀水箱沉淀22h,沉淀后的污水流入过滤箱中过滤,在过滤层下方用自吸泵抽吸过滤水,在负压作用下,强制过滤水经过滤层进行过滤;

  (3)污水生物处理:回流污泥与过滤后的污水在深度为5m的生态处理池中充分混和,活性污泥在4min内将污染物吸附,聚磷菌吸收磷,进行生物除磷;

  (4)污水进入曝气池:曝气池划分为一号曝气区、二号曝气区和三号曝气区,所述一号曝气区的曝气器间隔5m,两组支风管道间距9m;二号曝气区的曝气器间隔9m,两组支风管道间距18m;三号曝气区的曝气器间隔12m,两组支风管道间距25m;生物除磷后的污水由潜污泵提升送至一号曝气区的底部,在进入一号曝气区前设有计量装置对污水流量进行计量,污水在一号曝气区的末端通过橡胶板导流墙溢流出水进入二号曝气区,再由二号曝气区自流到三号曝气区;

  (5)污水曝气反应:在曝气池中,污水由生态处理池的下部进入一号曝气区的厌氧层内,厌氧菌消除污水中有机物,通过一号曝气区的曝气器曝气,使污水与厌氧层上面的活性污泥充分混合,并进行充氧,污泥中的好氧菌分解和吸收污水中有机物,底部污泥在厌氧状态下,经过厌氧菌消解和微生物的新陈代谢,逐步稳定化,再依次经过二号曝气区和三号曝气区处理后的出水最终通过导流墙溢流至出水区,在出水区加入消毒药剂进一步处理后通过管道收集到出水池,在出水池中加入除磷药剂进一步进行除磷处理至达到污水排放标准。

  实施例3

  一种投资少、运行成本低的污水处理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污水预处理:污水通过格栅时,去除大块杂物,经进水泵站提升后进入曝气沉砂除油池,去除污水中的砂和浮油;

  (2)污水过滤处理:将预处理后的污水抽到反应水箱,进行加药反应12h,根据水质要求,加入药剂,使药与污水完全混合,将反应后的污水抽入沉淀水箱沉淀24h,沉淀后的污水流入过滤箱中过滤,在过滤层下方用自吸泵抽吸过滤水,在负压作用下,强制过滤水经过滤层进行过滤;

  (3)污水生物处理:回流污泥与过滤后的污水在深度为6m的生态处理池中充分混和,活性污泥在5min内将污染物吸附,聚磷菌吸收磷,进行生物除磷;

  (4)污水进入曝气池:曝气池划分为一号曝气区、二号曝气区和三号曝气区,所述一号曝气区的曝气器间隔6m,两组支风管道间距10m;二号曝气区的曝气器间隔10m,两组支风管道间距20m;三号曝气区的曝气器间隔15m,两组支风管道间距30m;生物除磷后的污水由潜污泵提升送至一号曝气区的底部,在进入一号曝气区前设有计量装置对污水流量进行计量,污水在一号曝气区的末端通过橡胶板导流墙溢流出水进入二号曝气区,再由二号曝气区自流到三号曝气区;

  (5)污水曝气反应:在曝气池中,污水由生态处理池的下部进入一号曝气区的厌氧层内,厌氧菌消除污水中有机物,通过一号曝气区的曝气器曝气,使污水与厌氧层上面的活性污泥充分混合,并进行充氧,污泥中的好氧菌分解和吸收污水中有机物,底部污泥在厌氧状态下,经过厌氧菌消解和微生物的新陈代谢,逐步稳定化,再依次经过二号曝气区和三号曝气区处理后的出水最终通过导流墙溢流至出水区,在出水区加入消毒药剂进一步处理后通过管道收集到出水池,在出水池中加入除磷药剂进一步进行除磷处理至达到污水排放标准。

  本发明可以实现间歇曝气,二号曝气区和三号曝气区相邻两道支风管道每两天轮换一次,具有间歇曝气特点,可以节约电能,又增强了厌氧除磷的效果,减少了投资,占地省、运行成本低。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发明人:祁海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