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9.10.31
公开(公告)日2019.12.31
IPC分类号C02F3/00; C02F3/34
摘要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用微生物载体,具体说是一种城镇污水处理用复合粉末载体的制作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选取较大当量粒径微生物载体;选取超细粉末状的替代碳源粉体;将上述微生物载体和替代碳源粉体进行干粉拌合;收集上述干粉拌合的混合物,得到复合粉末载体。本发明采用较大当量粒径的微生物载体和超细粉末状的替代碳源,以干粉拌合的工艺制作成复合粉末载体,其利用微生物载体较大的表面能,预先将超细粉末状的替代碳源紧密吸附在微生物载体上,避免复合粉末载体投入污水后替代碳源脱附并随出水排出系统,从而提高复合粉末载体的污水处理效率。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城镇污水处理用复合粉末载体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选取较大当量粒径的微生物载体颗粒;
(2)选取超细粉末状的替代碳源粉体;
(3)将上述微生物载体颗粒和替代碳源粉体进行干粉拌合;
(4)收集上述干粉拌合的混合体,得到复合粉末载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城镇污水处理用复合粉末载体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干粉拌合后,所述替代碳源粉体吸附在所述微生物载体颗粒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城镇污水处理用复合粉末载体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选取所述微生物载体颗粒时,先对其进行研磨和风选,经研磨和风选后的所述微生物载体颗粒的当量粒径为10微米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城镇污水处理用复合粉末载体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载体选取硅藻土、凹凸棒土、珍珠岩和粉末沸石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城镇污水处理用复合粉末载体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选取所述替代碳源粉体时,先对其进行研磨,经研磨后的所述替代碳源粉体当量粒径为纳米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城镇污水处理用复合粉末载体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替代碳源采用有机质替代碳源或无机质替代碳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城镇污水处理用复合粉末载体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替代碳源的材质,采用湿式淋洗方式或干式搅拌方式进行拌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城镇污水处理用复合粉末载体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湿式淋洗方式时,先将替代碳源配置成悬浮液,然后将该悬浮液从上向下淋洗至微生物载体干粉上,再搅拌混合,最后晾干或烘干,得到复合粉末载体。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城镇污水处理用复合粉末载体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替代碳源与微生物载体的质量比为(1-10):10000。
说明书
一种城镇污水处理用复合粉末载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城镇污水处理用生物载体,具体说是一种城镇污水处理用复合粉末载体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国家对城镇污水处理提出了更加严格的污水排放要求,在COD、总氮等方面,更是要求达到地表准IV类水的标准。面对如此严格的污水排放标准,各污水处理厂必须对传统的工艺或设备等进行升级改造。在此改造过程中,投加微生物载体提高生物处理能力是其中的方法之一。而现在的微生物载体采用改性塑料球或塑料环,希望附载更多硝化和反硝化菌群,或提供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获得更好的污水处理效果。目前,国际上采用的微生物载体有向更小化方向发展,欧洲现在申报专利最小的污水处理微生物载体当量粒径约为2~3mm。但是,尚没有特定目的配制的复合载体,更没有发展到更小化、实用化的复合粉末载体。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城镇污水处理用复合粉末载体的制作方法,通过该方法制作的复合粉末载体的基质载体颗粒具有多孔性或表面密集凹凸状特征,可提供更大的微生物载体比表面积,均值可达60~70m2/g。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城镇污水处理用复合粉末载体的制作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选取较大当量粒径的微生物载体颗粒;
(2)选取超细粉末状的替代碳源粉体;
(3)将上述微生物载体颗粒和替代碳源粉体进行干粉拌合;
(4)收集上述干粉拌合的混合体,得到复合粉末载体。
作为优选,干粉拌合后,所述替代碳源粉体吸附在所述微生物载体颗粒上。
作为优选,选取所述微生物载体颗粒时,先对其进行研磨和风选,经研磨和风选后的所述微生物载体颗粒的当量粒径为10微米级。
作为优选,所述微生物载体选取硅藻土、凹凸棒土、珍珠岩和粉末沸石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优选,选取所述替代碳源粉体时,先对其进行研磨,经研磨后的所述替代碳源粉体当量粒径为纳米级。
作为优选,所述替代碳源采用有机质替代碳源或无机质替代碳源。
作为优选,根据所述替代碳源的材质,采用湿式淋洗方式或干式搅拌方式进行拌合。
作为优选,采用湿式淋洗方式时,先将替代碳源配置成悬浮液,然后将该悬浮液从上向下淋洗至微生物载体干粉上,再搅拌混合,最后晾干或烘干,得到复合粉末载体。
作为优选,所述替代碳源与微生物载体的质量比为(1-10):10000。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采用较大当量粒径的微生物载体和超细粉末状的替代碳源,以干粉拌合的工艺制作成复合粉末载体,其利用微生物载体较大的表面能,预先将超细粉末状的替代碳源紧密吸附在微生物载体上,避免复合粉末载体投入污水后替代碳源脱附并随出水排出系统,从而提高复合粉末载体的污水处理效率。在实施过程中,投加复合粉末载体的污水处理生化池,通过特定水力条件使复合粉末载体悬浮,并随混合液一起流动,在同一生化池中,构建了高浓度附着载体生长的微生物和悬浮生长微生物共生的、种群多样化的微生物系统,可实现更加有效地提高生化池的污水处理效率至少一倍以上。
本发明预先将超细粉末状的替代碳源粉体紧密吸附在微生物载体表面,从而避免了微生物载体和替代碳源粉体分别投入生化池后,替代碳源粉体因颗粒质量太小,在水分子阻隔下无法克服排斥能峰,而不容易被吸附,较快随出水被排出系统,无法持久发挥作用的难题。本发明采用较大当量粒径差,将干粉拌合制作的复合粉末载体投入生化池应用,使污水处理生物种群更加多样化,处理效率更高,同时强化了脱氮除磷效率。(发明人柴晓利;易境;牟悦;韩红波;巢真;侯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