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壳与污泥协同发酵罐

发布时间:2020-1-7 13:36:37

  申请日2019.11.12

  公开(公告)日2019.12.31

  IPC分类号C12M1/00; C12M1/02

  摘要

  本发明涉及发酵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稻壳与污泥协同发酵罐,包括罐体、设置在罐体端盖上的驱动件、在驱动件带动下转动且伸入罐体内部的转轴以及设置在转轴端部的叶轮;所述叶轮转动对罐体内的料液进行搅动使罐体内的液料形成中间的向下侧边的向上的循环;罐体内设置有固定在罐体内壁上的破碎桶,所述转轴穿过破碎桶,所述破碎桶内设置有破碎机构以及甩出机构,所述破碎桶的侧壁上开设有出料孔a,破碎机构对破碎桶内的渣料进行破碎,完成破碎的料在甩出机构作用下经出料孔a进入罐体内,解决了发酵液内渣料容易形成结块以及部分渣料个头大两者影响发酵效率的技术问题。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稻壳与污泥协同发酵罐,包括罐体(1)、设置在罐体(1)端盖上的驱动件(2)、在驱动件(2)带动下转动且伸入罐体(1)内部的转轴(3)以及设置在转轴(3)端部的叶轮(4);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4)转动对罐体(1)内的料液进行搅动使罐体(1)内的液料形成中间的向下侧边的向上的循环;

  所述罐体(1)内设置有固定在罐体(1)内壁上的破碎桶(5),所述转轴(3)穿过破碎桶(5),所述破碎桶(5)内设置有破碎机构(6)以及甩出机构(7),所述破碎桶(5)的侧壁上开设有出料孔a(51),破碎机构(6)对破碎桶(5)内的渣料进行破碎,完成破碎的料在甩出机构(7)作用下经出料孔a(51)进入罐体(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壳与污泥协同发酵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破碎桶(5)的上端口处设置有过滤件(51),所述过滤件(51)设置为倒锥形,其壁上开设有过滤孔(5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稻壳与污泥协同发酵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破碎机构(6)包括沿转轴(13)长度方向设置的若干组碎刀组件(61)以及碾碎组件(62),所述碎刀组件(61)与碾碎组件(62)上下交错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稻壳与污泥协同发酵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甩出机构(7)包括沿转轴(13)圆周方向设置的若干叶片(71),所述叶片(71)沿转轴(13)的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稻壳与污泥协同发酵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碎刀组件(61)包括沿圆周方向固定设置在碎料桶(5)内壁上且上下设置的上刀片(611)、下刀片(612)以及固定设置在转轴(3)上的旋转刀片(613),所述旋转刀片(613)转动穿过上刀片(611)和下刀片(612)之间;

  所述碾碎组件(62)包括沿圆周方向可转动设置在碎料桶(5)内壁上且上下设置的上碾辊(621)、下碾辊(622)以及固定设置在转轴(3)上的旋转碾辊(623),所述旋转碾辊(623)转动穿过上碾辊(621)和下碾辊(622)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稻壳与污泥协同发酵罐,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13)的外壁与碎料桶(5)内壁之间的间距为L1,所述叶片(71)的长度为L2,且L1和L2满足,2L2

  7.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稻壳与污泥协同发酵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破碎桶(5)的底部开设有出料孔b(52),其下端设置有升降板(8),所述破碎桶(5)的底部两侧开设有导孔(53),所述升降板(8)的两侧边设置有导杆(81),所述升降板(8)通过导杆(81)与导孔(53)的配合沿着转轴(3)上下滑动,所述升降板(8)的下表面侧边位置处设置有凸起a(82),所述转轴(3)位于升降板(8)下方的位置处设置有固定杆(83),所述固定杆(83)的端部固定有与凸起a(82)位置对应的凸起b(8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稻壳与污泥协同发酵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破碎桶(5)底面设置为锥形状,升降板(8)的上表面设置为与破碎桶(5)底面配合的锥形状。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稻壳与污泥协同发酵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碾辊(623)、上碾辊(621)以及下碾辊(622)的表面均设置有粗糙层(3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壳与污泥协同发酵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的底部设置有中间凸起的导流件a(10),其上部设置有截面为弧形的导流件b(20)。

  说明书

  一种稻壳与污泥协同发酵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酵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稻壳与污泥协同发酵罐。

  背景技术

  稻壳、污泥等废气物仍有它们自身的利用价值,合理利用后不仅能节约资源还能保护好环境,现有一些厌氧的发酵设备用于对稻壳、污泥等进行发酵处理,实现资源化利用,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各种问题,尤其是发酵效率低能耗高的问题。

  公开号为CN205096222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厌氧消化扫洗破渣装置及厌氧消化处理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导流筒,各导流筒均竖直固定在厌氧反应器侧壁上,以及喷吹消化料以打散浮渣并使浮渣流向各导流筒附近的扫洗机构;向扫洗机构供应消化料的供液机构,其可有效改善高含固有机物废弃物厌氧消化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浮渣结垢问题,提高厌氧反应的消化效率和产气率。

  但是其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其结构较为复杂需要在发酵罐内设置多个导流筒,其采用液体喷射的方式其破碎结垢浮渣的效率不高且能耗较大,破碎并不能达到完全破碎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稻壳与污泥协同发酵罐,通过在转轴端部设置叶轮使罐体内的液料形成中间的向下侧边的向上的循环,然后通过在罐体的中心位置处设置破碎桶并在破碎桶内设置破碎机构以及甩出机构,使渣料进入到破碎桶内在破碎机构的作用下破碎,并在甩出机构的作用下甩出,解决了发酵液内渣料容易形成结块以及部分渣料个头大两者影响发酵效率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稻壳与污泥协同发酵罐,包括罐体、设置在罐体端盖上的驱动件、在驱动件带动下转动且伸入罐体内部的转轴以及设置在转轴端部的叶轮;所述叶轮转动对罐体内的料液进行搅动使罐体内的液料形成中间的向下侧边的向上的循环;

  所述罐体内设置有固定在罐体内壁上的破碎桶,所述转轴穿过破碎桶,所述破碎桶内设置有破碎机构以及甩出机构,所述破碎桶的侧壁上开设有出料孔a,破碎机构对破碎桶内的渣料进行破碎,完成破碎的料在甩出机构作用下经出料孔a进入罐体内。

  作为改进,所述破碎桶的上端口处设置有过滤件,所述过滤件设置为倒锥形,其壁上开设有过滤孔。

  作为改进,所述破碎机构包括沿转轴长度方向设置的若干组碎刀组件以及碾碎组件,所述碎刀组件与碾碎组件上下交错设置。

  作为改进,所述甩出机构包括沿转轴圆周方向设置的若干叶片,所述叶片沿转轴的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组。

  作为改进,所述碎刀组件包括沿圆周方向固定设置在碎料桶内壁上且上下设置的上刀片、下刀片以及固定设置在转轴上的旋转刀片,所述旋转刀片转动穿过上刀片和下刀片之间;

  所述碾碎组件包括沿圆周方向可转动设置在碎料桶内壁上且上下设置的上碾辊、下碾辊以及固定设置在转轴上的旋转碾辊,所述旋转碾辊转动穿过上碾辊和下碾辊之间。

  作为改进,所述转轴的外壁与碎料桶内壁之间的间距为L,所述叶片的长度为L,且L和L满足,L

  作为改进,所述破碎桶的底部开设有出料孔b,其下端设置有升降板,所述破碎桶的底部两侧开设有导孔,所述升降板的两侧边设置有导杆,所述升降板通过导杆与导孔的配合沿着转轴上下滑动,所述升降板的下表面侧边位置处设置有凸起a,所述转轴位于升降板下方的位置处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端部固定有与凸起a位置对应的凸起b。

  作为改进,所述破碎桶底面设置为锥形状,升降板的上表面设置为与破碎桶底面配合的锥形状。

  作为改进,所述旋转碾辊、上碾辊以及下碾辊的表面均设置有粗糙层。

  作为又一改进,所述罐体的底部设置有中间凸起的导流件a,其上部设置有截面为弧形的导流件b。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在本发明中通过在转轴端部设置叶轮使得罐体内的液料形成中间的向下侧边的向上的循环,然后通过在罐体的中心位置处设置破碎桶并在破碎桶内设置破碎机构以及甩出机构,使得发酵料在搅动循环的过程中其中的渣料能不断进入到破碎桶内然后在破碎机构的作用下进行破碎,破碎后的料达到直径要求了及在甩出机构的作用下经出料孔a甩出,结构简单巧妙,避免了发酵液内渣料形成结块的情况,以及部分渣料个头大影响发酵效率,破碎后大大提高了发酵效率。

  2.在本发明中通过在碎料桶内壁上上刀片和下刀片,并在转轴上设置旋转刀片,使得转轴转动过程中旋转刀片转动穿过上刀片和下刀片之间不间断对渣料进行切割破碎,此外通过与碎刀组件交替设置碾碎组件,使得转轴转动时带动旋转碾辊转动穿过上碾辊和下碾辊之间,对渣料进行碾碎处理,两者相结合实现了对渣料的充分破碎,破碎效率高,进一步提高后续的发酵效率。

  3.在本发明中通过设置甩出机构,并设置其叶片在破碎位置的内侧,使得其在随转轴转动的过程中能不断地将料向外侧甩,甩的过程中提高了碎刀组件和碾碎组件的破碎效率的同时也能将达到要求的料经出料孔a甩出,结构简单巧妙。

  4.在本发明中通过在破碎桶的底部开设出料孔b,并在下端设置可升降的升降板,升起时将出料孔b堵住,下降时将出料孔b打开,使得符合要求的下落至底部的料也能经出料孔b,此外为了避免部分料沉积在底部非出料孔b的位置处,当升降板升起将出料孔b堵住时能使底部沉积的料在叶轮搅动吸力作用下,由底部扬起并经靠近底部的侧面出料孔a出去。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喷洒效果好,产品抗静电性好等优点;尤其适用于稻壳与污泥协同发酵罐技术领域。(发明人杨帆;张旭;陈泽洲;彭黄湖;杨圩;吴圣姬;祝守新;车磊;吉川邦夫;李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