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9.08.26
公开(公告)日2019.12.10
IPC分类号E03F5/04; E03F5/14; E03F3/04; E03F5/10; E03F7/00; E03F5/06; B01D29/03; B01D29/5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垃圾焚烧电厂垃圾坑渗沥液的收集、输送全密闭系统,包括:渗沥液收集系统,渗沥液收集系统包括垃圾坑,垃圾坑的预设位置处设有篦子,篦子上设有过滤网;垃圾坑上相对应篦子设有观察口和渗沥液导排口;渗沥液全密闭输送系统,渗沥液全密闭输送系统包括渗沥液排水沟,渗沥液排水沟内设有渗沥液排水管,渗沥液排水管一端与渗沥液导排口相连、另一端与渗沥液收集池相连;引风系统,引风系统包括引风机和风管,引风机通过吸风管路与风管相连,风管置于渗沥液排水沟内且风管上间隔设有多个吸风口。本发明实现垃圾过滤、臭气封闭等一系列的优化工作,使整个导排系统能够保持长期、稳定的运行,避免渗沥液浸泡垃圾而影响焚烧效果。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垃圾焚烧电厂垃圾坑渗沥液的收集、输送全密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渗沥液收集系统,所述渗沥液收集系统包括垃圾坑,所述垃圾坑的预设位置处设有篦子,所述篦子上设有过滤网;所述垃圾坑上相对应所述篦子设有用于观察渗沥液运行情况的观察口和用于将所述渗沥液导出的渗沥液导排口,所述观察口处设有透明罩;
渗沥液全密闭输送系统,所述渗沥液全密闭输送系统包括渗沥液排水沟,所述渗沥液排水沟内设有渗沥液排水管,所述渗沥液排水管一端与所述渗沥液导排口相连、另一端与渗沥液收集池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集、输送全密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引风系统,所述引风系统包括引风机和风管,所述引风机通过吸风管路与所述风管相连,所述风管置于所述渗沥液排水沟内且所述风管上间隔设有多个吸风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收集、输送全密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管采用DN800有机玻璃风管,并沿所述风管布置12个带调节风量的吸风口。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集、输送全密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罩为玻璃钢罩,所述玻璃钢罩在所述垃圾坑的一侧进行有机表面毡反腐处理。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集、输送全密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篦子为不锈钢篦子,所述过滤网为碳钢孔板过滤网。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收集、输送全密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碳钢孔板过滤网采用长宽分别为2500mm、1200mm,厚度为20mm的碳钢板,所述碳钢板采用激光打孔形成过滤用空洞,所述过滤用空洞的孔径为60mm、孔中心间距90mm,相邻两排所述过滤用空洞之间交错设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集、输送全密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沥液排水管采用DN300mm的有机玻璃钢排水管,所述有机玻璃钢排水管的内层设有0.8-1cm厚的乙烯基树脂层、外层设有0.8-1cm厚的不饱和树脂层。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集、输送全密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沥液排水管上间隔设有多个检修口和冲洗口。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收集、输送全密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修口为每隔20-30米设置400*200mm的长方形检修口。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收集、输送全密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冲洗口为间隔2.5-3米设置有多个直径为0.5-1cm冲洗口。
说明书
一种垃圾焚烧电厂垃圾坑渗沥液的收集、输送全密闭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活垃圾焚烧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垃圾焚烧电厂垃圾坑渗沥液的收集、输送全密闭系统。
背景技术
在垃圾焚烧发电厂中,垃圾含水率普遍偏高,为提高垃圾热值,垃圾须经过7~10天的贮存期进行脱水,再由抓斗输送至垃圾焚烧炉进行焚烧;较大的垃圾贮存量,有利于垃圾焚烧发电厂检修运行。目前国内外通常的做法是在地下挖设垃圾坑实现对垃圾的贮存,这样不但可以减小占地面积,同时便于运送来的垃圾的倾倒,垃圾坑深度通常设置在地面以下5~15m。
垃圾焚烧电厂的垃圾坑中,常规的渗沥液导排系统是在垃圾坑一侧设有与该侧相邻的地下排液廊道,垃圾渗沥液通过墙体格栅渗出,通过排液廊道流至两侧渗沥液收集池。常规渗沥液导排系统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渗沥液在导排中,格栅的设计无法起到阻拦垃圾的作用,一旦垃圾流入渗沥液收集池将形成清淤难、泵堵塞等安全隐患;另外,地下排液廊道属于敞开式,仍不能避免CH4、H2S等易爆气体的隔离,对清淤或巡视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很大威胁,这也是目前困扰垃圾发电行业的一大难题。
由于渗沥液成份复杂、腐蚀性极大、毒性大,且伴随着CH4和H2S等易爆气体,导致了渗沥液导排系统的清堵工作环境极其恶劣,往往对清堵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很大威胁,造成检修清堵人员无法及时抵达排液口清堵。同时由于渗沥液灰渣含量高、粘度大、流动性差,悬浮物较多,其在排液后流道中也常淤积堵塞排液沟,检修人员常无法及时到达清淤。
在地面下较深的垃圾坑中,垃圾在贮存后水分的渗沥、渗沥液的排放、收集与输送过程中,排液口存在杂物堵塞、清堵不便的问题尚未得到有效的解决,其后果是贮坑中的垃圾浸泡在渗沥液中,影响垃圾热值,对后续焚烧系统的稳定性和参数控制也造成影响。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一种垃圾焚烧电厂垃圾坑渗沥液的收集、输送全密闭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垃圾焚烧电厂垃圾坑渗沥液的收集、输送全密闭系统,包括:
渗沥液收集系统,所述渗沥液收集系统包括垃圾坑,所述垃圾坑的预设位置处设有篦子,所述篦子上设有过滤网;所述垃圾坑上相对应所述篦子设有用于观察渗沥液运行情况的观察口和用于将所述渗沥液导出的渗沥液导排口,所述观察口处设有透明罩;
渗沥液全密闭输送系统,所述渗沥液全密闭输送系统包括渗沥液排水沟,所述渗沥液排水沟内设有渗沥液排水管,所述渗沥液排水管一端与所述渗沥液导排口相连、另一端与渗沥液收集池相连。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
引风系统,所述引风系统包括引风机和风管,所述引风机通过吸风管路与所述风管相连,所述风管置于所述渗沥液排水沟内且所述风管上间隔设有多个吸风口。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风管采用DN800有机玻璃风管,并沿所述风管布置12个带调节风量的吸风口。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透明罩为玻璃钢罩,所述玻璃钢罩在所述垃圾坑的一侧进行有机表面毡反腐处理。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篦子为不锈钢篦子,所述过滤网为碳钢孔板过滤网。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碳钢孔板过滤网采用长宽分别为2500mm、1200mm,厚度为20mm的碳钢板,所述碳钢板采用激光打孔形成过滤用空洞,所述过滤用空洞的孔径为60mm、孔中心间距90mm,相邻两排所述过滤用空洞之间交错设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渗沥液排水管采用DN300mm的有机玻璃钢排水管,所述有机玻璃钢排水管的内层设有0.8-1cm厚的乙烯基树脂层、外层设有0.8-1cm厚的不饱和树脂层。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渗沥液排水管上间隔设有多个检修口和冲洗口。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检修口为每隔20-30米设置400*200mm的长方形检修口。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冲洗口为间隔2.5-3米设置有多个直径为0.5-1cm冲洗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通过对垃圾坑渗沥液收集、输送系统进行特殊的结构设计,实现垃圾过滤、臭气封闭、免维护清理等一系列的优化工作,使整个导排系统能够保持长期、稳定的运行,避免渗沥液浸泡垃圾而影响焚烧效果,使垃圾坑渗沥液的收集、输送问题不再成为困扰垃圾焚烧发电的难题。(发明人熊辉;侯胜国;高国庆;何兆龙;贺真;史永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