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污混合水、黑臭水体治理工艺

发布时间:2019-11-5 17:26:38

  申请日2019.01.07

  公开(公告)日2019.03.22

  IPC分类号C02F9/14; C02F101/30; C02F101/16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雨污混合水、黑臭水体治理系统,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以解决现有河道黑臭水体治理及污水处理厂不能对雨污混合水及时处理的技术问题。该雨污混合水、黑臭水体治理系统,包括进水装置以及相互连通的生态调蓄池、速分生物处理设备和孢子转移设备;所述生态调蓄池能够存储污水且能初步净化污水;所述速分生物处理设备包括速分生化池,所述速分生化池内填充有速分生化球,通过速分生化球附着的微生物能够分解污水中的污染物;所述孢子转移设备通过释放气泡能使污水中的杂质污染物漂浮于水表层进行分离。本发明解决了黑臭水体治理及收集调蓄初期雨污混合水能够解决雨季初期雨污混合水翻坝的问题。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雨污混合水、黑臭水体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装置以及相互连通的生态调蓄池(7)、速分生物处理设备和孢子转移设备;

  所述生态调蓄池(7)具有存储污水的空间且能初步净化污水;所述速分生物处理设备包括速分生化池(13),所述速分生化池(13)内填充有速分生化球(14),通过速分生化球(14)附着的微生物能够分解污水中的污染物;所述孢子转移设备通过释放气泡能使污水中的杂质污染物漂浮于水表层进行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污混合水、黑臭水体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装置上设有在线监测仪(8)和闸阀,所述闸阀能控制进入所述生态调蓄池(7)内的水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污混合水、黑臭水体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调蓄池(7)设有雨季提升泵(72)和旱季提升泵(71),所述生态调蓄池(7)内的污水能够通所述旱季提升泵(71)输送至所述速分生物处理设备进行处理;所述生态调蓄池(7)内的污水能够通所述雨季提升泵(72)输送至所述孢子转移设备进行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污混合水、黑臭水体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速分生物处理设备还包括与所述速分生化池(13)连通的配水池(12)和中间水池(15),污水依次流经所述配水池(12)、所述速分生化池(13)以及所述中间水池(15),再进入所述孢子转移设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雨污混合水、黑臭水体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速分生化球(14)包括壳体(141)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141)内部的填料颗粒(142),所述壳体(141)为圆球形,且其直径为120-150mm,表面为网格结构,且所述网格结构的空隙尺寸小于所述填料颗粒(142)的尺寸,以阻止所述填料颗通过所述网格结构转移至所述壳体(141)外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雨污混合水、黑臭水体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水池(12)与所述速分生化池(13)之间通过穿孔墙(16)连接,所述速分生化池(13)与所述中间水池(15)之间通过穿孔墙(16)连接;

  和/或,所述速分生化池(13)内设有曝气装置(41)和第一排泥装置(51);

  和/或,所述速分生物处理设备和所述孢子转移设备通过管路连接,且所述管路上设有第一加药装置(31)的加药点。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雨污混合水、黑臭水体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孢子转移设备包括相互连通的混凝区(21)、分离区(22)以及清水区(23);从所述速分生物处理设备流出的污水首先进入所述混凝区(21)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雨污混合水、黑臭水体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区(21)内设有第二加药装置(32)的加药点;

  和/或,所述分离区(22)内设有第二排泥装置(52)。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雨污混合水、黑臭水体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区(22)内设有孢子发生装置、刮渣机(25)以及集渣槽(24),所述孢子发生装置能够产生并释放纳米级气泡,气泡能够使污水形成容易分离的气-液-固三态混合物,并使杂质污染物漂浮于水表层,所述刮渣机(25)能够将位于水表层的杂质污染物推送至所述集渣槽(24)内;所述孢子发生装置包括孢子发生器(26)、孢子分离器(27)以及孢子释放器(28),所述孢子发生器(26)的入水口与所述清水区(23)连通,所述孢子释放器(28)的释放口位于所述分离区(22)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雨污混合水、黑臭水体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PLC控制柜和物联网系统。

  说明书

  雨污混合水、黑臭水体治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雨污混合水、黑臭水体治理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全国各地支流沟渠雨污未能彻底实现分流,在进入受纳水体前多采取在末端建闸、筑坝方式截污,然后收集进入市政污水管,最后进入污水厂处理。旱季水量较少时污水处理厂能全部收纳支流沟渠的污水进行处理;但雨季雨污混合水水量严重超过了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导致支流沟渠末端将面临污水翻坝直接排入后续湖泊受纳水体,造成水体被污染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雨污混合水、黑臭水体治理系统,以解决现黑臭水体及污水处理厂不能对雨污混合水及时处理,导致河道翻坝,造成污染物大量后续入湖泊,造成面源污染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雨污混合水、黑臭水体治理系统,包括进水装置以及相互连通的生态调蓄池、速分生物处理设备和孢子转移设备;

  所述生态调蓄池具有存储污水的空间且能初步净化污水;所述速分生物处理设备包括速分生化池,所述速分生化池内填充有速分生化球,通过速分生化球附着的微生物能够分解污水中的污染物;所述孢子转移设备通过释放气泡能使污水中的杂质污染物漂浮于水表层进行分离。

  优选的,所述进水装置上设有在线监测仪和闸阀。

  优选的,所述生态调蓄池设有雨季提升泵和旱季提升泵,所述生态调蓄池内的污水能够通所述旱季提升泵输送至所述速分生物处理设备进行处理;所述生态调蓄池内的污水能够通所述雨季提升泵输送至所述孢子转移设备进行处理。

  优选的,所述速分生物处理设备还包括与所述速分生化池连通的配水池和中间水池,污水依次流经所述配水池、所述速分生化池以及所述中间水池,再进入所述孢子转移设备。

  优选的,所述速分生化球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的填料颗粒,所述壳体为圆球形,且其直径为120-150mm,表面为网格结构,且所述网格结构的空隙尺寸小于所述填料颗粒的尺寸,以阻止所述填料颗通过所述网格结构转移至所述壳体外部。

  优选的,所述配水池与所述速分生化池之间通过穿孔墙连接,所述速分生化池与所述中间水池之间通过穿孔墙连接。

  优选的,所述速分生化池内设有曝气装置和第一排泥装置。

  优选的,所述速分生物处理设备和所述孢子转移设备通过管路连接,且所述管路上设有第一加药装置的加药点。

  优选的,所述孢子转移设备包括相互连通的混凝区、分离区以及清水区;从所述速分生物处理设备流出的污水首先进入所述混凝区内。

  优选的,所述混凝区内设有第二加药装置的加药点。

  优选的,所述分离区内设有第二排泥装置。

  优选的,所述分离区内设有孢子发生装置、刮渣机以及集渣槽,所述孢子发生装置能够产生并释放纳米级气泡,气泡能够使污水形成容易分离的气-液-固三态混合物,并使杂质污染物漂浮于水表层,所述刮渣机能够将位于水表层的杂质污染物推送至所述集渣槽内;所述孢子发生装置包括孢子发生器、孢子分离器以及孢子释放器,所述孢子发生器的入水口与所述清水区连通,所述孢子释放器的释放口位于所述分离区内。

  优选的,所述的雨污混合水、黑臭水体治理系统还包括PLC控制柜和物联网系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能够收集降雨初期雨污混合水能够解决雨季初期雨污混合水翻坝,削减入河湖的污染负荷,且能够结合水生植物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实现对雨污合流水的有效收集及处理;同时结合速分生物处理设备和孢子转移设备,能够实现污水的高效的脱氮除磷,处理后水质达标外排能够实现出水总氮≤5mg/L,总磷≤0.05mg/L。

  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还能实现如下目标;

  目标1:解决雨季河道及其支流沟渠初期雨水翻闸翻坝溢流的问题;

  目标2:最大能力收集初期雨水,且将其处理后外排,最大程度削减翻坝溢流的污染负荷;

  目标3:达到支流沟渠及其主河道的污染物削减负荷任务;

  目标4:提升入湖河道水质,将蓝藻爆发的关键因子降低到极低值,降低湖泊蓝藻爆发频次;

  目标5:提升入湖河道水质,解决微污染水处理技术难题;

  目标6:通过“物联网+云平台”的智慧运营模式,构建智慧运营调度平台实现河道系统监测、监督、监管、调控机制。(发明人李玲玲;葛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