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臭水体污染修复技术

发布时间:2019-10-31 13:51:50

  申请日2019.07.24

  公开(公告)日2019.09.27

  IPC分类号C02F3/34; C02F3/32; C02F3/00; C02F1/467; C02F1/461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黑臭水体污染修复系统,属于水体治理技术领域。该黑臭水体污染修复系统包括人工浮岛、悬挂填料体和微纳米曝气装置,人工浮岛上设置有种植袋,种植袋内填充有铁碳微电解填料以及种植有水生植物,悬挂填料体包括浮球以及填充在浮球内的铁碳微电解填料,微纳米曝气装置用于向人工浮岛下方的水体内曝气。该修复系统通过利用微纳米曝气装置的曝气、水生植物对水体中有害物质的吸收吸附作用以及铁碳微电解填料的微电解作用,能够高效净化水体,长效降解底泥污染。且同时在种植袋内和浮球内填充铁碳微电解填料能够在不增加人工浮岛体积的前提下增大铁碳微电解填料的用量,有利于提高净化效率。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黑臭水体污染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人工浮岛(2),漂浮在水体上;

  种植袋(6),设置在所述人工浮岛(2)上,所述种植袋(6)的下部位于所述水体中,并设置有第一透水孔;所述种植袋(6)内填充有铁碳微电解填料(3),并种植有水生植物(22);

  悬挂填料体,设置于所述水体内,并悬挂在所述人工浮岛(2)的下方,所述悬挂填料体包括浮球(5)和填充在所述浮球(5)内的铁碳微电解填料(3),所述浮球(5)上设置有第二透水孔;

  微纳米曝气装置(1),所述微纳米曝气装置(1)的输出端位于所述人工浮岛(2)的下方,用于向所述水体内曝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臭水体污染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微纳米曝气装置(1)包括取水管(11)、微纳米气泡发生器(12)和溶气输送管(13),所述取水管(11)一端位于所述水体内,另一端与所述微纳米气泡发生器(12)的进水口连通,所述溶气输送管(13)的一端与所述微纳米气泡发生器(12)的出气口连通,另一端位于所述水体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黑臭水体污染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纳米曝气装置(1)还包括:

  布气管(14),位于所述人工浮岛(2)的下方,所述布气管(14)与所述溶气输送管(13)连通,所述布气管(14)上设置有多个布气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黑臭水体污染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布气孔的排气方向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黑臭水体污染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纳米曝气装置(1)还包括:

  悬吊机构(15),所述悬吊机构(15)的一端与所述人工浮岛(2)连接,另一端位于所述水体内,所述布气管(14)挂设在所述悬吊机构(15)上。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黑臭水体污染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溶气输送管(13)为压力管,所述溶气输送管(13)的出水端设置有溶气释放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臭水体污染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铁碳微电解填料(3)的直径为0.3cm-1.5cm;

  所述铁碳微电解填料(3)的堆积密度为1000kg/m3-2000kg/m3;

  所述铁碳微电解填料(3)的比表面积为3.0×104m2/kg-5.0×104m2/kg;

  所述铁碳微电解填料(3)的孔隙率为43%-51%。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黑臭水体污染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种植袋(6)内还填充有陶粒(8);和/或

  所述浮球(5)内还填充有陶粒(8)。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黑臭水体污染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陶粒(8)的粒径3mm-5mm;

  所述陶粒(8)的孔隙率≥40%;

  所述陶粒(8)的堆积密度为800kg/m3-900kg/m3。

  10.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黑臭水体污染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种植袋(6)内还填充有至少一种用于处理黑臭水的微生物;和/或

  所述浮球(5)内还填充有至少一种用于处理黑臭水的微生物。

  说明书

  一种黑臭水体污染修复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体治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黑臭水体污染修复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镇环境基础设施日渐不足,大量外源污染物进入水体中。同时由于城镇垃圾管理处置不到位造成大量垃圾直接入河,使水体底泥污染更加严重。诸多因素的叠加造成了城镇水体出现季节性或终年性黑臭现象,黑臭水体不仅破坏水生态系统,也严重影响城镇景观,损害城镇人居环境。

  目前,黑臭水体的治理方法一般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其中,物理法一般需要借助大型构筑物或设备,从而造成建设费用较高;化学法尽管效果显著,但会带来二次污染,因此物理法和化学法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水体黑臭的问题。而生物法由于具有低成本、高效益、运行维护方便和无二次污染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在黑臭水体整治中。

  但是常见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生物法存在技术手段单一、净化效果有限、处理效率低以及管理养护强度大等问题,如何能够解决该问题是现在利用生物法治理黑臭水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黑臭水体污染修复系统,净化效果较好,处理效率高,且管理养护强度较小。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黑臭水体污染修复系统,包括:

  人工浮岛,漂浮在水体上;

  种植袋,设置在所述人工浮岛上,所述种植袋的下部位于所述水体中,并设置有第一透水孔;所述种植袋内填充有铁碳微电解填料,并种植有水生植物;

  悬挂填料体,设置于所述水体内,并悬挂在所述人工浮岛的下方,所述悬挂填料体包括浮球和填充在所述浮球内的铁碳微电解填料,所述浮球上设置有第二透水孔;

  微纳米曝气装置,所述微纳米曝气装置的输出端位于所述人工浮岛的下方,用于向所述水体内曝气。

  作为优选,所述微纳米曝气装置包括取水管、微纳米气泡发生器和溶气输送管,所述取水管一端位于所述水体内,另一端与所述微纳米气泡发生器的进水口连通,所述溶气输送管的一端与所述微纳米气泡发生器的出气口连通,另一端位于所述水体内。

  作为优选,所述微纳米曝气装置还包括:

  布气管,位于所述人工浮岛的下方,所述布气管与所述溶气输送管连通,所述布气管上设置有多个布气孔。

  作为优选,多个所述布气孔的排气方向不同。

  作为优选,所述微纳米曝气装置还包括:

  悬吊机构,所述悬吊机构的一端与所述人工浮岛连接,另一端位于所述水体内,所述布气管挂设在所述悬吊机构上。

  作为优选,所述溶气输送管为压力管,所述溶气输送管的出水端设置有溶气释放器。

  作为优选,所述铁碳微电解填料的直径为0.3cm-1.5cm;

  所述铁碳微电解填料的堆积密度为1000kg/m3-2000kg/m3;

  所述铁碳微电解填料的比表面积为3.0×104m2/kg-5.0×104m2/kg;

  所述铁碳微电解填料的孔隙率为43%-51%。

  作为优选,所述种植袋内还填充有陶粒;和/或

  所述浮球内还填充有陶粒。

  作为优选,所述陶粒的粒径3mm-5mm;

  所述陶粒的孔隙率≥40%;

  所述陶粒的堆积密度为800kg/m3-900kg/m3。

  作为优选,所述种植袋内还填充有至少一种用于处理黑臭水的微生物;和/或

  所述浮球内还填充有至少一种用于处理黑臭水的微生物。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黑臭水体污染修复系统,该修复系统通过利用微纳米曝气装置向水体内曝气、水生植物对水体中有害物质的吸收、吸附作用以及利用铁碳微电解填料的微电解作用,能够高效净化水体,长效降解底泥污染。且同时在种植袋内和浮球内均填充铁碳微电解填料能够在不增加人工浮岛体积的前提下增大铁碳微电解填料的用量,有利于提高净化效率。此外,人工浮岛不仅能够作为水生植物和悬挂填料体的安装基础,还有利于提升水体景观。(发明人张清海;麦建波;范远红;张威震;江栋;凌启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