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3.06.07
公开(公告)日2014.02.05
IPC分类号F23G5/44; F23G5/02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污水渣分离装置的焚烧炉,包括给料平台,所述的给料平台设有间隙,所述给料平台间隙下方设有承接污水渣的容器装置。本实用新型此装置解决了垃圾在给料平台产生的大量污水问题,在对垃圾进行干燥之前把污水及垃圾有效分离,使进到炉内的是单纯的垃圾,垃圾中滤出的污水被导流出来进行处理;减少了进炉垃圾的含水率,减少垃圾干燥时间,避免干燥区一次风室的污染及漏灰排出装置的堵塞;提高垃圾的燃烧效率,提升炉内温度,增加锅炉的蒸发量,提高发电量,为垃圾电厂增加经济效益的同时满足了炉温850℃,2秒燃烧时间的环保要求,将二恶英等有害气体的生成降至最低。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带污水渣分离装置的焚烧炉,包括给料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给料平台设有间隙,所述给料平台间隙下方设有承接污水渣的容器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带污水渣分离装置的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污水渣的容器装置包括漏斗、连通管和容器,所述漏斗设于给料平台间隙下方,漏斗下方连接连通管,连通管下方连接容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带污水渣分离装置的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内的底部设有隔渣虑网和污水导管,所述的隔渣虑网将容器内部分隔为两个部分,其中一个部分为盛渣部分,所述盛渣部分与所述连通管在容器上的开口连通,另一个部分为排污水部分,所述排污水部分与所述污水导管在容器底部的开口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带污水渣分离装置的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盛渣部分的容器侧壁上开设有观察窗。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带污水渣分离装置的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盛渣部分的容器侧壁上开设有用于取渣的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带污水 渣分离装置的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盛渣部分的容器底部与所述容器侧壁上门的下边缘之间连接有一斜板。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带污水渣分离装置的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的外壁设有支架,所述支架上挂有取渣耙。
说明书
带污水渣分离装置的焚烧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焚烧发电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污水渣分离装置的焚烧
炉。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垃圾焚烧发电厂一般均使用进口的焚烧炉,但由于境外国家的垃圾含水量较低,因此,进口焚烧炉都没有设置污水渣分离装置。在国内使用时,因国内垃圾含水量远高于境外国家垃圾的含水量,导致垃圾无法充分燃烧,造成了环境的二次污染,同时,导致发电量低下,进口焚烧炉在我国使用也就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带污水渣分离装置的焚烧炉。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带污水渣分离装置的焚烧炉,包括给料平台,所述的给料平台设有间隙,所述给料平台间隙下方设有承接污水渣的容器装置。
所述承接污水渣的容器装置包括漏斗、连通管和容器,所述漏斗设于给料平台间隙下方,漏斗下方连接连通管,连通管下方连接容器。
所述容器内的底部设有隔渣虑网和污水导管,所述的隔渣虑网将容器内部分隔为两个部分,其中一个部分为盛渣部分,所述盛渣部分与所述连通管在容器上的开口连通,另一个部分为排污水部分,所述排污水部分与所述污水导管在容器底部的开口连通。
所述盛渣部分的容器侧壁上开设有观察窗。
所述盛渣部分的容器侧壁上开设有用于取渣的门。
所述盛渣部分的容器底部与所述容器侧壁上门的下边缘之间连接有一斜板。
所述容器的外壁设有支架,所述支架上挂有取渣耙。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1)此装置解决了垃圾在给料平台产生的大量污水问题,在对垃圾进行干燥之前把污水及垃圾有效分离,使进到炉内的是单纯的垃圾,垃圾中滤出的污水被导流出来进行处理;2)此装置减少了进炉垃圾的含水率,减少垃圾干燥时间,避免干燥区一次风室的污染及漏灰排出装置的堵塞;3)提高垃圾的燃烧效率,提升炉内温度,增加锅炉的蒸发量,提高发电量,为垃圾电厂增加经济效益的同时满足了焚烧炉内烟温850℃,2秒燃烧时间的环保要求,将二恶英等有害气体的生成降至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