絮核技术及水处理系统

发布时间:2019-4-26 9:02:50

  申请日2018.01.02

  公开(公告)日2018.10.19

  IPC分类号C02F9/04; B01D21/01; B01D21/26; B01D21/24; B01D21/08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絮核装置和水处理系统,絮核装置包括筒状的内壁,内壁围成絮核腔;筒状的外壁,外壁与内壁共轴线设置,外壁与内壁构成沉淀腔的侧壁;进水管,进水管从沉淀腔的上端向沉淀腔供水,且进水方向垂直于沉淀腔的径向;絮核腔与沉淀腔在底部连通。水处理系统包括絮核装置和絮凝沉淀池,絮核装置的出水口与絮凝沉淀池的进水口相连通。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絮核装置和水处理系统,原水经过沉淀腔的沉淀作用后,原水中的砂粒被分离,然后再经过絮核腔进行絮核,絮核效果好,絮核速度快,能满足不同的水质要求,絮核装置的占地面积小,成本低。

 


  权利要求书

  1.絮核装置,包括筒状的内壁,所述内壁围成絮核腔的侧壁;

  其特征在于:

  筒状的外壁,所述外壁与所述内壁共轴线设置,所述外壁与所述内壁构成沉淀腔;

  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从所述沉淀腔的上端向所述沉淀腔供水,且进水方向垂直于所述沉淀腔的径向;

  所述絮核腔与所述沉淀腔在底部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絮核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沉淀腔具有上小下大的垂向横截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絮核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壁为倒锥台形的筒;

  所述外壁为圆柱形的筒。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絮核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壁为圆柱形的筒;

  所述外壁为正锥台形的筒。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絮核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引导板,设置在所述沉淀腔的底部,排 口设置在所述引导板的集污区;

  工艺孔,所述工艺孔设置在所述外壁的下部。

  6. 水处理系统,包括絮核装置和絮凝沉淀池,所述絮核装置的出水口与所述絮凝沉淀池的进水口相连通,其特征在于:

  所述絮核装置包括

  筒状的内壁,所述内壁围成絮核腔的侧壁;

  筒状的外壁,所述外壁与所述内壁共轴线设置,所述外壁与所述内壁构成沉淀腔;

  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从所述沉淀腔的上端向所述沉淀腔供水,且进水方向垂直于所述沉淀腔的径向;

  所述絮核腔与所述沉淀腔在底部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沉淀腔具有上小下大的垂向横截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壁为倒锥台形的筒;

  所述外壁为圆柱形的筒。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壁为圆柱形的筒;

  所述外壁为正锥台形的筒。

  10. 根据权利要求6至9任一项所述的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絮核装置还包括

  引导板,设置在所述沉淀腔的底部,排污口设置在所述引导板的集污区;

  工艺孔,所述工艺孔设置在所述外壁的下部。

  说明书

  絮核装置及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净化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改进了的絮核装置及由其参与构建的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完成絮凝过程的絮凝池,在净水处理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地位。天然水中的悬浮物质及胶体物质的粒径非常细小,为了去除这些物质,通常借助于混凝的手段,即在原水中加入适当的混凝剂,经过充分混和,使胶体稳定性破坏(脱稳)并与混凝剂水解后的聚合物相吸附,使颗粒具有絮凝性能。而絮凝池的目的就是创造合适的水力条件使这种具有絮凝性能的颗粒在相互接触中聚集,以形成较大的絮凝体。

  公告号为CN203222507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絮核装置,包括中空的上大下小的台体、与台体上端相连的上筒体和与台体下端相连的下筒体,下筒体连接有进水管和排污管,上筒体连接有出水管,台体和下筒体的连接处内部设置有格栅,台体内部填装有填料。原水由进水管首先进入下圆筒体,紧接着向上流入到台体内的絮核腔内,在经过絮核腔内的填充物时,形成无数细小的水流,不仅增大了反应的面积,而且满足了适当的紊流强度,从而加强了絮核晶核间的碰撞几率;同时,在上大下小的圆锥形的絮核腔内,水流上升的速度由快变缓,实现水流中的颗粒充分聚集并形成絮核体,然后经过上圆筒体由出水管排出,进入后续的絮凝或沉淀处理工序。

  上述絮凝装置的絮凝效果好,絮核速度快,放置在絮凝池前端,在原水进入絮凝池絮凝之前,在絮凝装置中药剂可充分与悬浮物混合,并且加强絮凝物碰撞几率,形成较好的絮凝晶核,为后续的絮凝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这种絮凝装置只适合含砂量少的原水,对于含砂量高的原水需要增加预沉淀池,以去除原水中粒径大的砂粒,预沉淀池的占地面积、投资均较大,大大提高了净水的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在含砂量大的水体中使用的絮核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絮核装置的水处理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主要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絮核装置包括筒状的内壁,内壁围成絮核腔的侧壁;筒状的外壁,外壁与内壁共轴线设置,外壁与内壁构成沉淀腔的侧壁;进水管,进水管从沉淀腔的上端向沉淀腔供水,且进水方向垂直于沉淀腔的径向;絮核腔与沉淀腔在底部连通。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见,原水经过进水管向沉淀腔内切向进水后,形成环状旋转水流,砂粒受到离心力的作用沉淀至沉淀腔的底部,通过排污管排出,因此,本方案可以在含砂量大的水体使用。同时,还能完成絮核。

  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沉淀腔具有上小下大的垂向横截面。

  可见,原水在沉淀腔内自上而下流动时,由于沉淀腔的上端的横截面积大于下端的横截面积,因此原水的在沉淀腔底部的流速小,这样一来更有利于砂粒在沉淀腔的底部沉淀。

  进一步的方案是,内壁为倒锥台形的筒,外壁为圆柱形的筒。

  可见,絮核腔自下而上具有逐渐增大的横截面积,经过沉淀池沉淀后的原水经过絮核腔时,流速逐渐变小,有利于絮凝晶体的形成。

  一个可替代的方案是,内壁为圆柱形的筒,外壁为正锥台形的筒。

  可见,外壁设置为正锥台形的筒,降低了絮核装置的整体的重心,使得絮核装置更加稳固。

  进一步的方案是,絮核装置还包括引导板和工艺孔,引导板设置在沉淀腔的底部,排污口设置在引导板的集污区;工艺孔设置在外壁的下部。

  可见,通过引导板可将砂粒引入排污管的入口,方便排出。设置工艺孔以便进行后期的维护。

  为了实现上述另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处理系统,包括絮核装置和絮凝沉淀池,絮核装置的出水口与絮凝沉淀池的进水口相连通,其中絮核装置包括:筒状的内壁,内壁围成絮核腔的侧壁;筒状的外壁,外壁与内壁共轴线设置,外壁与内壁构成沉淀腔的侧壁;进水管,进水管从沉淀腔的上端向沉淀腔供水,且进水方向垂直于沉淀腔的径向;絮核腔与沉淀腔在底部连通。

  有上述技术方案可见,本实用新型的水处理系统在含砂量大的水体中使用时,原水经过进水管向沉淀腔内切向进水后,形成环状旋转水流,砂粒受到离心力的作用沉淀至沉淀腔的底部,通过排污管排出;再通过絮核腔进行絮核,经过出水口后进入沉淀池中,对絮体进行沉淀。不需要设置预沉淀池,减小了占地面积和成本。

  进一步的方案是,沉淀腔具有上小下大的垂向横截面。

  进一步的方案是,内壁为倒锥台形的筒;外壁为圆柱形的筒。

  一个可替代的方案是,内壁为圆柱形的筒;外壁为正锥台形的筒。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絮核装置还包括引导板和工艺孔,引导板设置在沉淀腔的底部,排污口设置在引导板的集污区;工艺孔设置在外壁的下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