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7.12.15
公开(公告)日2018.08.28
IPC分类号C02F3/30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回流活性污泥床反应器,包括呈长方体卧式结构的设备本体,设备本体内部包括依次连接的反硝化段预反应区、反硝化段主反应区、反硝化段沉淀区、硝化段主反应区和硝化段沉淀区,反硝化段预反应区设置进水口;硝化段沉淀区连接出水口;在反硝化段预反应区、反硝化段主反应区和硝化段主反应区分别设置曝气系统,反硝化段沉淀区底部通过气提回流系统连接进水口,硝化段沉淀区底部通过气提回流系统分别连接进水口和硝化段主反应区。该反应器对污水的处理效率高,污水处理能力强,抗负荷冲击能力强,并采用卧式结构,可以安装在地面上,便于检修。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双回流活性污泥床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呈长方体卧式结构的设备本体,设备本体内部包括相互分隔的反硝化段反应区和硝化段反应区,其中,
反硝化段反应区包括相互分隔的反硝化段预反应区(12)、反硝化段主反应区(13)和反硝化段沉淀区(14),反硝化段预反应区(12)设置进水口(21),进水 口(21)连接进水泵(1);反硝化段预反应区(12)与反硝化段主反应区(13)之间通过折流板和导流板形成的引流通道连接,反硝化段主反应区(13)与反硝化段沉淀区(14)通过连接孔连接;
硝化段反应区包括相互分隔的硝化段主反应区(16)和硝化段沉淀区(18),其中,反硝化段沉淀区(14)上端通过管道连接硝化段主反应区(16)底部,硝化段主反应区(16)和硝化段沉淀区(18)之间通过连接孔连接;硝化段沉淀区(18)上侧设置出水堰槽,出水堰槽连接出水口(22);
设备本体还设置有反硝化段气提回流系统(15)、硝化段气提回流系统(19)和曝气系统(17),其中,反硝化段气提回流系统(15)进口端连接反硝化段沉淀区(14)底部,反硝化段气提回流系统(15)出口端连接进水口(21),硝化段气提回流系统(19)进口端连接硝化段沉淀区(18)底部,硝化段气提回流系统(19)设置第一出口端和第二出口端,第一出口段连接进水口(21),第二出口端连接硝化段主反应区(16);曝气系统(17)包括鼓风机(3)和与鼓风机(3)连接的曝气器,曝气器分别设置在反硝化段预反应区(12)底部、反硝化段主反应区(13)底部和硝化段主反应区(16)底部;鼓风机(3)还分别连接反硝化段气提回流系统(15)进口端和硝化段气提回流系统(19)进口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回流活性污泥床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引流通道包括折流板底端与设备本体底端的间隙、折流板与导流板之间的间隙和导流板与设备本体顶端的间隙。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回流活性污泥床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反硝化段沉淀区(14)的横截面从上向下逐渐缩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回流活性污泥床反应器,其特征在于,硝化段沉淀区(18)的横截面从上向下逐渐缩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回流活性污泥床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在进水口(21)与进水泵(1)之间设置流量计。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回流活性污泥床反应器,其特征在于,鼓风机(3)与硝化段主反应区(16)底部的曝气器之间、鼓风机(3)与反硝化段气提回流系统(15)进口端之间和鼓风机(3)与硝化段气提回流系统(19)进口端之间分别设置流量计。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回流活性污泥床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在反硝化段预反应区(12)设置pH传感器(10);在反硝化段主反应区(13)设置溶解氧传感器(7)和污泥浓度传感器(8);在硝化段主反应区(16)设置溶解氧传感器(7)和污泥浓度传感器(8)。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回流活性污泥床反应器,其特征在于,硝化段气提回流系统(19)第一出口端和第二出口端均分别设置调节阀(23)。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回流活性污泥床反应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11)和检测器系统,检测器系统包括:设置在反硝化段预反应区(12)的pH传感器(10),设置在反硝化段主反应区(13)的溶解氧传感器(7)和污泥浓度传感器(8),设置在硝化段主反应区(16)的溶解氧传感器(7)和污泥浓度传感器(8),设置在鼓风机(3)与硝化段主反应区(16)底部的曝气器之间的风机流量传感器,设置在鼓风机(3)与反硝化段气提回流系统(15)进口端之间的风机流量传感器,设置在鼓风机与硝化段气提回流系统(19)进口端之间的风机流量传感器,以及设置在进水口(21)与进水泵(1)之间的水泵流量传感器(2);
检测器系统的各个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器(11)电连接;
进水泵(1)和鼓风机(3)分别与控制器(11)电连接。
说明书
双回流活性污泥床反应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污染处理技术领域,涉及双回流活性污泥床反应器。
背景技术
随着改革开放及工农业发展,居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环境污染问题也更加严峻,污染治理刻不容缓,随着30年左右的发展,污水处理工艺及设备也在不断研发及更新换代。随着村镇环境治理的推进,产生了多种多样的小型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其中大部分设备采用埋地式设计,因设备生产周期短、安装快捷、投资成本低等优点被广泛采用;但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大多数设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设备使用寿命短、无法稳定运行或处理效果不佳等现象。可归纳为如下缺点:
一部分一体化设备采用碳钢防腐材料加工而成,埋地设备腐蚀严重,使用寿命短;
一部分一体化设备采用玻璃钢材质加工而成,当受到不均衡外力或剪切力时会变形或爆裂;
抗负荷冲击能力差,运行稳定性不足;
埋在地下3~4米深,土建施工难度加大,设备检修困难;
一旦因腐蚀或变形破裂引起的污水泄漏将污染地下水或周围土壤;
当设备报废拆除后,土壤的功能恢复比较困难,尤其是地下3~4米深的设备基础。
基于以上原因,申请人在多年污水处理运行管理的基础上进行经验总结和技术积累,结合其它工艺设备的优点,经过多次中试实验研究开发出的污水处理设备:DRSBR—(Double return sludge bed reactor)双回流活性污泥床反应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种双回流活性污泥床反应器,其能安装在地面上,运行稳定,抗负荷冲击能力强。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双回流活性污泥床反应器,包括呈长方体卧式结构的设备本体,设备本体内部包括相互分隔的反硝化段反应区和硝化段反应区,其中,
反硝化段反应区包括相互分隔的反硝化段预反应区、反硝化段主反应区和反硝化段沉淀区,反硝化段预反应区设置进水口,进水口连接进水泵;反硝化段预反应区与反硝化段主反应区之间通过折流板和导流板形成的引流通道连接,反硝化段主反应区与反硝化段沉淀区通过连接孔连接;
硝化段反应区包括相互分隔的硝化段主反应区和硝化段沉淀区,其中,反硝化段沉淀区上端通过管道连接硝化段主反应区底部,硝化段主反应区和硝化段沉淀区之间通过连接孔连接;硝化段沉淀区上侧设置出水堰槽,出水堰槽连接出水口;
设备本体还设置有反硝化段气提回流系统、硝化段气提回流系统和曝气系统,其中,反硝化段气提回流系统进口端连接反硝化段沉淀区底部,反硝化段气提回流系统出口端连接进水口,硝化段气提回流系统进口端连接硝化段沉淀区底部,硝化段气提回流系统设置第一出口端和第二出口端,第一出口段连接进水口,第二出口端连接硝化段主反应区;曝气系统包括鼓风机和与鼓风机连接的曝气器,曝气器分别设置在反硝化段预反应区底部、反硝化段主反应区底部和硝化段主反应区底部;鼓风机还分别连接反硝化段气提回流系统进口端和硝化段气提回流系统进口端。
优选地,引流通道包括折流板底端与设备本体底端的间隙、折流板与导流板之间的间隙和导流板与设备本体顶端的间隙。
优选地,反硝化段沉淀区的横截面从上向下逐渐缩小。
优选地,硝化段沉淀区的横截面从上向下逐渐缩小。
优选地,在进水口与进水泵之间设置流量计。
优选地,鼓风机与硝化段主反应区底部的曝气器之间、鼓风机与反硝化段气提回流系统进口端之间和鼓风机与硝化段气提回流系统进口端之间分别设置流量计。
优选地,在反硝化段预反应区设置pH传感器;在反硝化段主反应区设置溶解氧传感器和污泥浓度传感器;在硝化段主反应区设置溶解氧传感器和污泥浓度传感器。
优选地,硝化段气提回流系统第一出口端和第二出口端均分别设置调节阀。
优选地,还包括控制器和检测器系统,检测器系统包括:设置在反硝化段预反应区的pH传感器,设置在反硝化段主反应区的溶解氧传感器和污泥浓度传感器,设置在硝化段主反应区的溶解氧传感器和污泥浓度传感器,设置在鼓风机与硝化段主反应区底部的曝气器之间的风机流量传感器,设置在鼓风机与反硝化段气提回流系统进口端之间的风机流量传感器,设置在鼓风机与硝化段气提回流系统进口端之间的风机流量传感器,以及设置在进水口与进水泵之间的水泵流量传感器;检测器系统的各个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进水泵和鼓风机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回流活性污泥床反应器,包括设备本体,设备本体内部分为反硝化段反应区和硝化段反应区并设置有反硝化段气提回流系统、硝化段气提回流系统和曝气系统,曝气系统为反硝化段反应区和硝化段反应区提供氧气,反硝化段气提回流系统用于将反硝化段沉淀区的沉淀污泥输送回反硝化段预反应区,硝化段气提回流系统用于将硝化段沉淀区的沉淀污泥输送入硝化段主反应区和反硝化段预反应区,如此实现污泥的双回流,并实现对反硝化段的污泥的补充,有助于保持反硝化段的反应活性。其中,污水进入双回流活性污泥床反应器后,在反硝化段反应区发生反硝化反应,在硝化段主反应区发生硝化反应,进而达成对污水中有机物的分解,对污水的处理效率高,污水处理能力强,抗负荷冲击能力强,能够以较小的容积处理大量废水,如此该装置比同等功能的装置体积偏小,再采用卧式结构,可以安装在地面上,便于检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