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8.11.30
公开(公告)日2019.02.15
IPC分类号E02D31/02; B28B1/087; B28B11/24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下室群管穿墙防水处理方法,包括步骤一:止水钢板焊接;二:预制墙板制作;三:养护;四:地下室外墙施工;五:吊装;六:附加防水层施工;吊装后在预制部分和现浇部分的接缝隙处加设防水附加层,附加防水层施工后再施工大面的外墙防水层。本发明既可以保证管间混凝土的密实度,还可以防止因混凝土施工有可能造成套管位置的偏离。从而达到杜绝或减少群管部位的渗漏问题。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地下室群管穿墙防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止水钢板焊接;
(1)止水钢板根据套管所占用面积的大小外加四周每边加宽100mm的大小下料;
(2)在止水钢板上按设计要求套管排序和管径开孔;
(3)把套管与止水钢板焊接,焊接时要保证焊缝的饱满,不得有气孔,焊接时注意减少焊接应力,防止止水钢板变形;
步骤二:预制墙板制作;
(1)套管与止水钢板焊好后,按拟做墙板的长、宽、厚支模,因需用平板振捣器振捣,支模可采用整块钢板,四周做成企口状以增加防水的可靠性;
(2)混凝土的强度等与外墙设计同级即可,混凝土粗骨料的选择根据套管间最小间距确定;
(3)混凝土浇筑时振捣采用平板振动器振捣,如一个平板振捣器过小可采用多个同时使用;
(4)预制墙板钢筋按设计要求留设;
步骤三:养护;
混凝土浇筑后采用覆盖湿养护,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方可移位吊装;
步骤四:地下室外墙施工;
在地下室施工时根据预制部分的大小预留安装洞口,洞口做成企口状;
步骤五:吊装;
待地下室外墙拆模后即可进行吊装,吊装到位后,预制部分与现浇部位采用预埋型钢焊接连接,保证稳定性,为了吊装方便预制部位不能做得过大,基本以平面面积不大于1.5m2为宜;
步骤六:附加防水层施工;吊装后在预制部分和现浇部分的接缝隙处加设防水附加层,附加防水层施工后再施工大面的外墙防水层。
说明书
地下室群管穿墙防水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土木工程领域,具体的说是地下室群管穿墙防水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代建设工程中绝大部分都有作为设备层或是车库的地下室。由于地下室的功能较多,经常需要预留穿墙套管,且管的数量较多。按常规方法先在墙筋上预留套管再浇筑混凝土,因群管的间距很小,套管之间的混凝土十分不易振捣密实,会产生较多的空隙,很容易产生渗漏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地下室群管穿墙防水处理方法,解决群管穿地下室外墙的防渗漏的难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地下室群管穿墙防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止水钢板焊接;
(1)止水钢板根据套管所占用面积的大小外加四周每边加宽100mm的大小下料;
(2)在止水钢板上按设计要求套管排序和管径开孔;
(3)把套管与止水钢板焊接,焊接时要保证焊缝的饱满,不得有气孔,焊接时注意减少焊接应力,防止止水钢板变形;
步骤二:预制墙板制作;
(1)套管与止水钢板焊好后,按拟做墙板的长、宽、厚支模,因需用平板振捣器振捣,支模可采用整块钢板,四周做成企口状以增加防水的可靠性;
(2)混凝土的强度等与外墙设计同级即可,混凝土粗骨料的选择根据套管间最小间距确定;
(3)混凝土浇筑时振捣采用平板振动器振捣,如一个平板振捣器过小可采用多个同时使用;
(4)预制墙板钢筋按设计要求留设;
步骤三:养护;
混凝土浇筑后采用覆盖湿养护,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方可移位吊装;
步骤四:地下室外墙施工;
在地下室施工时根据预制部分的大小预留安装洞口,洞口做成企口状;
步骤五:吊装;
待地下室外墙拆模后即可进行吊装,吊装到位后,预制部分与现浇部位采用预埋型钢焊接连接,保证稳定性,为了吊装方便预制部位不能做得过大,基本以平面面积不大于1.5m2为宜;
步骤六:附加防水层施工;吊装后在预制部分和现浇部分的接缝隙处加设防水附加层,附加防水层施工后再施工大面的外墙防水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适用广:现代建设工程基本都存在群管穿地下室外墙的情况;经济效益好:虽然建造成本会比常规做法稍高,但相对于整个工程来说增加的成本只是很小一部分。而且会大量减少后续维修费用,对整个工程的质量提升有很好的好处,对企业的信誉也是一个提升;可操作性强:本方法所需要的所有的机械、设备、材料、人员等物资,均是施工现场现有的或很容易租凭及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