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7.12.18
公开(公告)日2018.05.29
IPC分类号B01D36/0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污水过滤站,包括辊筒和分流装置;所述辊筒侧面上设有若干突起,随辊筒一同转动;所述分流装置包括阀门和触发装置;所述触发装置控制连接阀门;所述突起和触发装置对应设置;通过带突起的辊筒与触发装置配合,实现了多组过滤结构及活塞交替工作。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智能污水过滤站,其特征在于:包括辊筒(6)和分流装置(2);所述辊筒(6)侧面上设有若干突起(61),随辊筒(6)一同转动;所述分流装置(2)包括阀门(21)和触发装置(22);所述触发装置(22)控制连接阀门(21);所述突起(61)和触发装置(22)对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污水过滤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装置(22)包括簧片(221)和压力开关(222);所述簧片(221)设置于压力开关(222)的按压端;所述压力开关(222)控制连接阀门(21);所述辊筒(6)侧面开设有若干环形滑槽(62);所述突起(61)安装在环形滑槽(62)内;所述突起(62)前端为球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污水过滤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动力装置(3)和吸污装置(4);所述吸污装置(4)的出口端和分流装置(2)的入口端对应设置;所述动力装置(3)包括涡轮(31);所述涡轮(31)设置于吸污装置(4)的出口处;所述涡轮(31)和辊筒(1)之间通过传动结构连接;所述涡轮(31)内的扇叶开合角度可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污水过滤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装置(2)包括污水输送通道(23)和泄流通道(24);所述污水输送通道(23)倾斜设置;若干所述阀门(21)沿污水输送通道(23)的倾斜方向依次安装于其底部;所述阀门(21)上端与污水输送通道(23)连通,下端连通设置有若干输送管(25);所述泄流通道(24)设置于污水输送通道(23)的末端最低点处;所述泄流通道(24)底部竖直设置有环状出口(241);所述输送管(25)进口处设置有污水加热器(2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污水 过滤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沉降装置(5);所述沉降装置(5)包括滤网罩(51)和沉降池(52);所述滤网罩(51)竖直设置;所述滤网罩(51)进口端设置于环状出口(241)下方;所述沉降池(52)设置于滤网罩(51)出口端下方;所述滤网罩(51)为倒锥形;所述沉降池(52)包括内池(521)和外池(522);所述外池(522)呈环形将内池(521)包围;所述滤网罩(51)出口端竖直方向的投影在内池(521)范围内;所述滤网罩(51)进口端竖直方向的投影在外池(522)范围内;所述内池(521)侧壁上设有筛网(5211);所述筛网(5211)底部高于外池(522)顶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污水过滤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液分离装置(1);所述固液分离装置(1)进口端与输送管(25)连通;所述固液分离装置(1)包括压缩结构(11)和过滤结构(12);所述压缩结构(11)包括活塞(111);所述压力开关(222)控制连接活塞(111);所述活塞(111)与过滤结构(12)密封配合设置;所述活塞(111)在过滤结构(12)内做直线往复运动;所述过滤结构(12)包括第一腔体(121)、第二腔体(122)和第三腔体(123);所述第一腔体(121)、第二腔体(122)和第三腔体(123)沿活塞(111)运动方向拼接设置;所述包括第一腔体(121)设置于过滤结构(12)进口端;所述第三腔体(123)设置于过滤结构(12)末端;若干所述第二腔体(122)沿拼接方向设置于第一腔体(121)和第三腔体(123)之间;所述第一腔体(121)与第二腔体(122)连通;所述第三腔体(123)将相邻第二腔体(122)出口端封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智能污水过滤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111)绕自身对称轴旋转;所述活塞(111)截面为多边形;所述活塞(111)在往复运动时带动过滤结构(12)一同旋转;所述过滤结构(12)还包括固定架(124);所述第一腔体(121)、第二腔体(122)和第三腔体(123)水平设置在固定架(124)上;所述固定架(124)进口端设置有第一套环(1241);所述第一腔体(121)包括环形槽(1211)和排污接口(1212);所述环形槽(1211)与第一套环(1241)配合;所述排污接头(1212)设置在第一腔体(121)侧壁上,与第一腔体(121)内部连通;所述固定架(124)在活塞(111)运动方向上伸缩调节;所述固定架(124)出口端设有第二套环(1242);所述第三腔体(123)末端为收缩的圆台结构(1231);所述圆台结构(1231)与第二套环(1242)配合,绕第二套环(1242)的中心轴转动;所述第二腔体(122)的侧壁上设置有弹性骨架(125)和滤网(126)。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智能污水过滤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液分离装置(1)还包括存储结构(13);所述存储结构(13)进口端与过滤结构(12)出口端对应设置;所述存储结构(13)包括加压板(131);所述若干加压板(131)倾斜设置,彼此相互平行;所述加压板(131)进口端高度大于出口端;所述加压板(131)沿倾斜方向开设有下凹槽(1311)和上凹槽(1312);所述下凹槽(1311)和上凹槽(1312)的截面形状为梯形,与第二腔体(122)侧面配合;同一块所述加压板(131)上的下凹槽(1311)和上凹槽(1312)交错设置;相邻所述加压板(131)上的下凹槽(1311)和上凹槽(1312)配合设置;所述下凹槽(1311)与上凹槽(1312)的高度之和小于第二腔体(122)的高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智能污水过滤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凹槽(1311)和上凹槽(1312)沿倾斜方向两侧开设有排水道(1313);所述存储结构(13)还包括立柱(132)和工作台(133);所述立柱(132)竖直设置;所述加压板(131)和工作台(133)均与立柱(132)滑动配合设置,沿竖直方向自由移动;所述工作台(133)设置于若干加压板(131)上方;所述工作台(133)上设置有若干配重块(1331)。
10.一种智能污水过滤站的工作方法:当污水过滤站工作时,吸污装置(4)将污水输送至分流装置(2)的污水输送通道(23)中,吸污装置(4)出口处的涡轮(31)在水流驱动下旋转;涡轮(31)通过传动装置带动辊筒(6)一同转动,辊筒(6)侧面上的若干突起(61)环向转动从而周期性地气动触发装置(22);触发装置(22)启动后,位于污水输送通道(23)底部所对应的阀门(21)打开,污水随后经过污水加热器(26)、输送管(25)和排污接头(1212)进入过滤结构(12)中;此时对应活塞(111)的触发装置(22)被突起(61)启动,活塞(111)对污水进行压缩,其中的水分在压力作用下从滤网(126)处流出;活塞(111)在压缩污水过程中,同时也绕着自身对称中心进行转动,进而带动过滤结构(12)一起转动,使第二腔体(122)侧壁各个方向的水都能均匀顺利地流出;当水分被活塞(111)初步挤出后,操作人员将过滤结构(12)上的第一腔体(121)和第三腔体(123)拆下,随后将剩余的第二腔体(122)推入对应的加压板(131)下凹槽(1311)内,接着操作上方的加压板(131)及工作台(133)下移压紧;第二腔体(122)在存储装置(13)内的放置顺序为:先在一块加压板(131)上从边缘向中心对称摆放,待该加压板(131)摆满后,再在上方相邻加压板(131)上按同样规律摆放;工作台(133)依靠配重块(1332)对下方若干加压板(131)持续加压,进而使第二腔体(122)在高度方向上收缩变形从而挤压污泥块进一步排出水分;与此同时第一气泵(233)、第二气泵(234)、第三气泵(261)的震动进一步促进污泥块中水分流出;从第二腔体(122)的滤网(126)流出的水经排水道(1314)最终离开存储结构(13)。
说明书
一种智能污水过滤站及其工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污水过滤站。
背景技术
在水产养殖及河道中,时间一长就会有淤泥沉积的情况出现。对于水产养殖,污泥沉积会导致水质富营养化加剧,水中含氧量下降,严重影响鱼虾蟹等养殖对象的生长生存。城市河道中的淤泥会和垃圾一起发黑发臭,严重影响市容市貌。对于这种需要定期清理的场景,每次的清淤工作都需要携带一些列设备,费时费力;且当前市面上的清淤设备大多不能快速拆装,清淤效果也不甚理想。所以有必要发明一种高效节能、结构简单可快速拆装的智能污水过滤站。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效节能、结构简单可快速拆装的智能污水过滤站。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种智能污水过滤站,包括辊筒和分流装置;所述辊筒侧面上设有若干突起,随辊筒一同转动;所述分流装置包括阀门和触发装置;所述触发装置控制连接阀门;所述突起和触发装置对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触发装置包括簧片和压力开关;所述簧片设置于压力开关的按压端;所述压力开关控制连接阀门;所述辊筒侧面开设有若干环形滑槽;所述突起安装在环形滑槽内;所述突起前端为球面。
进一步地,还包括动力装置和吸污装置;所述吸污装置的出口端和分流装置的入口端对应设置;所述动力装置包括涡轮;所述涡轮设置于吸污装置的出口处;所述涡轮和辊筒之间通过传动结构连接;所述涡轮内的扇叶开合角度可调。
进一步地,所述分流装置包括污水输送通道和泄流通道;所述污水输送通道倾斜设置;若干所述阀门沿污水输送通道的倾斜方向依次安装于其底部;所述阀门上端与污水输送通道连通,下端连通设置有若干输送管;所述泄流通道设置于污水输送通道的末端最低点处;所述泄流通道底部竖直设置有环状出口;所述输送管进口处设置有污水加热器。
进一步地,还包括沉降装置;所述沉降装置包括滤网罩和沉降池;所述滤网罩竖直设置;所述滤网罩进口端设置于环状出口下方;所述沉降池设置于滤网罩出口端下方;所述滤网罩为倒锥形;所述沉降池包括内池和外池;所述外池呈环形将内池包围;所述滤网罩出口端竖直方向的投影在内池范围内;所述滤网罩进口端竖直方向的投影在外池范围内;所述内池侧壁上设有筛网;所述筛网底部高于外池顶部。
进一步地,还包括固液分离装置;所述固液分离装置进口端与输送管连通;所述固液分离装置包括压缩结构和过滤结构;所述压缩结构包括活塞;所述压力开关控制连接活塞;所述活塞与过滤结构密封配合设置;所述活塞在过滤结构内做直线往复运动;所述过滤结构包括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所述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沿活塞运动方向拼接设置;所述包括第一腔体设置于过滤结构进口端;所述第三腔体设置于过滤结构末端;若干所述第二腔体沿拼接方向设置于第一腔体和第三腔体之间;所述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连通;所述第三腔体将相邻第二腔体出口端封闭。
进一步地,所述活塞绕自身对称轴旋转;所述活塞截面为多边形;所述活塞在往复运动时带动过滤结构一同旋转;所述过滤结构还包括固定架;所述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水平设置在固定架上;所述固定架进口端设置有第一套环;所述第一腔体包括环形槽和排污接口;所述环形槽与第一套环配合;所述排污接头设置在第一腔体侧壁上,与第一腔体内部连通;所述固定架在活塞运动方向上伸缩调节;所述固定架出口端设有第二套环;所述第三腔体末端为收缩的圆台结构;所述圆台结构与第二套环配合,绕第二套环的中心轴转动;所述第二腔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弹性骨架和滤网。
进一步地,所述固液分离装置还包括存储结构;所述存储结构进口端与过滤结构出口端对应设置;所述存储结构包括加压板;所述若干加压板倾斜设置,彼此相互平行;所述加压板进口端高度大于出口端;所述加压板沿倾斜方向开设有下凹槽和上凹槽;所述下凹槽和上凹槽的截面形状为梯形,与第二腔体侧面配合;同一块所述加压板上的下凹槽和上凹槽交错设置;相邻所述加压板上的下凹槽和上凹槽配合设置;所述下凹槽与上凹槽的高度之和小于第二腔体的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下凹槽和上凹槽沿倾斜方向两侧开设有排水道;所述存储结构还包括立柱和工作台;所述立柱竖直设置;所述加压板和工作台均与立柱滑动配合设置,沿竖直方向自由移动;所述工作台设置于若干加压板上方;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若干配重块。
一种智能污水过滤站的工作方法:当污水过滤站工作时,吸污装置将污水输送至分流装置的污水输送通道中,吸污装置出口处的涡轮在水流驱动下旋转;涡轮通过传动装置带动辊筒一同转动,辊筒侧面上的若干突起环向转动从而周期性地气动触发装置;触发装置启动后,位于污水输送通道底部所对应的阀门打开,污水随后经过污水加热器、输送管和排污接头进入过滤结构中;此时对应活塞的触发装置被突起启动,活塞对污水进行压缩,其中的水分在压力作用下从滤网处流出;活塞在压缩污水过程中,同时也绕着自身对称中心进行转动,进而带动过滤结构一起转动,使第二腔体侧壁各个方向的水都能均匀顺利地流出;当水分被活塞初步挤出后,操作人员将过滤结构上的第一腔体和第三腔体拆下,随后将剩余的第二腔体推入对应的加压板下凹槽内,接着操作上方的加压板及工作台下移压紧;第二腔体在存储装置内的放置顺序为:先在一块加压板上从边缘向中心对称摆放,待该加压板摆满后,再在上方相邻加压板上按同样规律摆放;工作台依靠配重块对下方若干加压板持续加压,进而使第二腔体在高度方向上收缩变形从而挤压污泥块进一步排出水分;与此同时第一气泵、第二气泵、第三气泵的震动进一步促进污泥块中水分流出;从第二腔体的滤网流出的水经排水道最终离开存储结构。
有益效果:本发明的一种智能污水过滤站,通过带突起的辊筒与触发装置配合,实现了多组过滤结构和活塞交替工作;多边形活塞在压缩污水的同时带动腔体一起传动,保证了第二腔体侧面各个方向都可以高效地将水排出;存储结构利用加压板对第二腔体继续进行压缩,同时巧妙地利用了三个气泵工作时的振动,进一步提高了脱水效率;而泄流通道和滤网罩、沉降池的配合则可以在污水量不大时直接接替固液分离装置的工作,在保证系统高效运作的同时又兼顾了节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