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生态智能处理系统

发布时间:2019-4-3 8:37:00

  申请日2019.01.08

  公开(公告)日2019.03.22

  IPC分类号B01D21/02; B01D21/24; B01D21/3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水生态智能处理系统,包括:集水池,其用于雨水的收集;集水池的上方设置盖体;集水池的第一侧壁上设置红外摄像头;第一侧壁的底部开设有第一输泥口;集泥池,其与集水池连通;隔离机构,其包括隔离板,挤压轴和缠绕轴;挤压轴可沿集水池的内壁上下滑动;缠绕轴设置于第二侧壁的外部;隔离板为由多根条状的隔离条并列排布组成的可卷曲并可延展的变形板;变形板在水平布置在集水池时与挤压轴随动;控制机构,其包括总控器和受总控器控制的驱动电机;总控器控制驱动电机驱动红外摄像头、挤压轴、缠绕轴的动作。其实现了对雨水的自动收集、处理和保存,并使得泥水分离,方便了雨水的回收再利用,节省了大量的水资源。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污水生态智能处理系统,其中,包括:

  集水池,其设置于地面以下以用于雨水的收集;所述集水池的上方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上设置有将所述开口覆盖的盖体;所述盖体扣合在所述开口时低于地面5-10cm;所述盖体上开设有若干贯通所述盖体的漏水口;所述集水池的任一侧壁设置为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的侧壁设置为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上覆盖有透明挡板,以使所述透明挡板和凹槽组成封闭的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内设置有镜头朝向所述集水池内部的红外摄像头;所述第一侧壁的底部开设有第一输泥口;

  集泥池,其与所述集水池并排设置,且所述集泥池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输泥口连通的第二输泥口;

  隔离机构,其包括隔离板,挤压轴和缠绕轴;所述挤压轴为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上的一对,且所述挤压轴的初始位置位于所述凹槽的上方;所述挤压轴以可沿所述集水池的内壁由初始位置到所述集水池的底部上下滑动的方式分别与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活动连接;所述缠绕轴设置于所述第二侧壁的外部,且与所述挤压轴位于同一水平线上;所述隔离板为由多根条状的隔离条并列排布组成的可卷曲并可延展的变形板,且所述变形板在无外力作用时处于延展状态;所述变形板在卷曲时第一端缠绕在所述缠绕轴上,第二端贯穿所述第二侧壁并与所述第二侧壁上的挤压轴连接;所述变形板在延展时与所述缠绕轴脱离,且第一端与所述第二侧壁上的挤压轴连接,第二端与所述第一侧壁上的挤压轴连接,以形成水平布置在所述集水池内的板体,且所述板体与所述挤压轴随动;

  控制机构,其包括总控器和受所述总控器控制的驱动电机;所述总控器控制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红外摄像头、挤压轴、缠绕轴的动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生态智能处理系统,其中,所述盖体的上方覆盖有网格状的格栅,所述格栅的上表面与地面齐平;所述盖体为由上层盖体和下层盖体组成的中间具有夹层的双层盖体;所述夹层内对应于所述漏水口的位置设置有可将所述漏水口密封的挡水板;所述上层盖体上设置有湿度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连接于所述挡水板,以在所述湿度传感器感应的空气湿度大于预设的阈值时控制所述挡水板由漏水口处移开,而在所述空气湿度小于预设的阈值时控制所述挡水板将所述漏水口覆盖。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生态智能处理系统,其中,所述透明挡板朝向所述集水池内部的一侧的表面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在所述总控器的控制下由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旋转;所述转轴上设置有刮片,所述刮片在转轴的带动下沿所述透明挡板的表面旋转,以对所述透明挡板的表面进行刮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生态智能处理系统,其中,所述集水池的底面设置为由所述第二侧壁向第一侧壁方向向下倾斜的斜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生态智能处理系统,其中,所述第一输泥口上设置有挡泥板,所述挡泥板受控于所述挤压轴,所述挡泥板在所述挤压轴向下滑动时与所述第一输泥口分离,而在所述挤压轴向上滑动或静止时将所述第一输泥口覆盖。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生态智能处理系统,其中,所述挤压轴包括上部轴和下部轴;所述下部轴设置在所述上部轴的下方,以对所述变形板支撑,且所述上部轴和下部轴间的间距与所述变形板相适配;设置于所述第二侧壁上的上部轴为由所述总控器控制旋转的齿轮状的转盘,所述转盘的轮齿与所述隔离条的宽度适配,以在所述转盘时带动所述变形板的运动;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壁上的上部轴和下部轴之间的第一侧壁上设置有第一触碰开关,所述第一触碰开关连接于设置于所述转盘,所述第一触碰开关在闭合时控制所述转盘停止转动;

  所述缠绕轴与所述变形板的第一端连接的位置设置有第二触碰开关,所述第二触碰开关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爪夹,所述爪夹在所述第二触碰开关闭合时做相对运动,以将所述变形板的第一端夹持;且所述第二触碰开关在闭合时控制所述缠绕轴向远离所述集水池的方向旋转,以使所述变形板卷曲并缠绕在所述缠绕轴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污水生态智能处理系统,其中,位于所述变形板的第二端的第一根隔离条的上表面上设置有可变形的弹性限位柱,所述转盘的相邻的两个轮齿间分别开设有与所述弹性限位柱适配的盲孔;所述盲孔内设置有第三触碰开关,所述第三触碰开关在闭合时控制所述缠绕轴停止转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生态智能处理系统,其中,所述隔离条的外部以及所述变形板与所述第二侧壁接触的位置均设置有密封垫层。

  说明书

  污水生态智能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污水生态智能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口不断增长,城市日渐增多和扩张,各地用水量不断增多。而随着生产的发展,不少地区和国家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正日益突出。因而必须进行水资源的开发,以及循环利用。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越来越频繁,极端降雨有偏多偏强的趋势,强降雨形成的雨洪径流给城市带来极大的考验和环境冲击,给城市的正常生产生活形成很大威胁。而雨水又是宝贵的淡水资源,雨水受污染程度较轻,可以用于补充地下水,且经过简单的处理后就可以进行农田的灌溉以及建筑用水,开发一套能够对雨水进行回收处理的系统,对于水资源的回收利用具有深远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污水生态智能处理系统,实现了对雨水的自动收集、处理和保存,并使得泥水分离,方便了雨水的回收再利用,节省了大量的水资源。

  为实现上述目的和一些其他的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污水生态智能处理系统,包括:

  集水池,其设置于地面以下以用于雨水的收集;所述集水池的上方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上设置有将所述开口覆盖的盖体;所述盖体扣合在所述开口时低于地面5-10cm;所述盖体上开设有若干贯通所述盖体的漏水口;所述集水池的任一侧壁设置为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的侧壁设置为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上覆盖有透明挡板,以使所述透明挡板和凹槽组成封闭的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内设置有镜头朝向所述集水池内部的红外摄像头;所述第一侧壁的底部开设有第一输泥口;

  集泥池,其与所述集水池并排设置,且所述集泥池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输泥口连通的第二输泥口;

  隔离机构,其包括隔离板,挤压轴和缠绕轴;所述挤压轴为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上的一对,且所述挤压轴的初始位置位于所述凹槽的上方;所述挤压轴以可沿所述集水池的内壁由初始位置到所述集水池的底部上下滑动的方式分别与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活动连接;所述缠绕轴设置于所述第二侧壁的外部,且与所述挤压轴位于同一水平线上;所述隔离板为由多根条状的隔离条并列排布组成的可卷曲并可延展的变形板,且所述变形板在无外力作用时处于延展状态;所述变形板在卷曲时第一端缠绕在所述缠绕轴上,第二端贯穿所述第二侧壁并与所述第二侧壁上的挤压轴连接;所述变形板在延展时与所述缠绕轴脱离,且第一端与所述第二侧壁上的挤压轴连接,第二端与所述第一侧壁上的挤压轴连接,以形成水平布置在所述集水池内的板体,且所述板体与所述挤压轴随动;

  控制机构,其包括总控器和受所述总控器控制的驱动电机;所述总控器控制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红外摄像头、挤压轴、缠绕轴的动作。

  优选的是,所述的污水生态智能处理系统中,所述盖体的上方覆盖有网格状的格栅,所述格栅的上表面与地面齐平;所述盖体为由上层盖体和下层盖体组成的中间具有夹层的双层盖体;所述夹层内对应于所述漏水口的位置设置有可将所述漏水口密封的挡水板;所述上层盖体上设置有湿度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连接于所述挡水板,以在所述湿度传感器感应的空气湿度大于预设的阈值时控制所述挡水板由漏水口处移开,而在所述空气湿度小于预设的阈值时控制所述挡水板将所述漏水口覆盖。

  优选的是,所述的污水生态智能处理系统中,所述透明挡板朝向所述集水池内部的一侧的表面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在所述总控器的控制下由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旋转;所述转轴上设置有刮片,所述刮片在转轴的带动下沿所述透明挡板的表面旋转,以对所述透明挡板的表面进行刮削。

  优选的是,所述的污水生态智能处理系统中,所述集水池的底面设置为由所述第二侧壁向第一侧壁方向向下倾斜的斜面。

  优选的是,所述的污水生态智能处理系统中,所述第一输泥口上设置有挡泥板,所述挡泥板受控于所述挤压轴,所述挡泥板在所述挤压轴向下滑动时与所述第一输泥口分离,而在所述挤压轴向上滑动或静止时将所述第一输泥口覆盖。

  优选的是,所述的污水生态智能处理系统中,所述挤压轴包括上部轴和下部轴;所述下部轴设置在所述上部轴的下方,以对所述变形板支撑,且所述上部轴和下部轴间的间距与所述变形板相适配;设置于所述第二侧壁上的上部轴为由所述总控器控制旋转的齿轮状的转盘,所述转盘的轮齿与所述隔离条的宽度适配,以在所述转盘时带动所述变形板的运动;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壁上的上部轴和下部轴之间的第一侧壁上设置有第一触碰开关,所述第一触碰开关连接于设置于所述转盘,所述第一触碰开关在闭合时控制所述转盘停止转动;

  所述缠绕轴与所述变形板的第一端连接的位置设置有第二触碰开关,所述第二触碰开关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爪夹,所述爪夹在所述第二触碰开关闭合时做相对运动,以将所述变形板的第一端夹持;且所述第二触碰开关在闭合时控制所述缠绕轴向远离所述集水池的方向旋转,以使所述变形板卷曲并缠绕在所述缠绕轴上。

  优选的是,所述的污水生态智能处理系统中,位于所述变形板的第二端的第一根隔离条的上表面上设置有可变形的弹性限位柱,所述转盘的相邻的两个轮齿间分别开设有与所述弹性限位柱适配的盲孔;所述盲孔内设置有第三触碰开关,所述第三触碰开关在闭合时控制所述缠绕轴停止转动。

  优选的是,所述的污水生态智能处理系统中,所述隔离条的外部以及所述变形板与所述第二侧壁接触的位置均设置有密封垫层。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污水生态智能处理系统中,通过集水池、集泥池、隔离机构和控制机构的配合,实现了对雨水的自动收集、沉淀以及水泥分离,使得雨水得到有效的回收再利用,为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做出了贡献。

  通过设置集水池低于地面,使得雨水自然的流入集水池内进行收集,节省了能源的利用;通过盖体的设置避免了较大体积的垃圾进入集水池内,且盖体的设置减少了雨水的蒸发浪费;通过红外摄像头的设置,使得昏暗环境下也能对淤泥是否积攒到相应的量进行准确的监控;通过集水池和集泥池的分别设置,并配合隔离板的挤压作用,使得雨水和淤泥得到有效的分离,从而便于雨水的回收再利用;通过设置隔离板由多根隔离条并列排列组成,使得隔离板在不使用时能够缠绕在缠绕轴上,节省了隔离板的占用空间,且便于安装和维护;仅通过驱动缠绕轴的旋转,以及挤压轴的上下移动即实现了雨水的水泥分离,使得系统结构简单,且便于操控,应用成本低廉,便于推广使用。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