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处理系统及污泥处理车

发布时间:2019-3-29 8:45:57

  申请日2018.01.24

  公开(公告)日2018.11.02

  IPC分类号C02F11/14; C02F11/12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污泥处理系统及污泥处理车,抽泥泵的出泥口与杂质分离罐的进泥口相连,第一混合管的进泥口与杂质分离罐出泥口、絮凝剂供给单元出料口连通,第一混合管的出泥口与沉淀箱进泥口连通,沉淀箱底部的出泥口通过管路与压滤机的入料口相连。与絮凝剂混合后的污泥泵送至沉淀箱内,仅是将沉淀箱底部的絮凝体、污泥泵送至压滤机的入料口,大大降低了压滤机对污泥的处理量,提高污泥的处理效率,压榨机对污泥中泥、水进行有效地分离,经压榨后的干泥方便运输,降低污泥的处理成本。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污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抽泥泵(10)的出泥口与杂质分离罐(20)的进泥口相连,第一混合管(31)的进泥口与杂质分离罐(20)出泥口、絮凝剂供给单元(50)出料口连通,第一混合管(31)的出泥口与沉淀箱(40)进泥口连通,沉淀箱(40)底部的出泥口通过管路与压滤机(60)的入料口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沉淀箱(40)与压滤机(60)之间布设有第二混合管(32),第二混合管(32)的进泥口与沉淀箱(40)出泥口、絮凝剂供给单元(50)出料口连通,第二混合管(32)的出泥口与压滤机(60)的入料口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二混合管(31、32)的管路呈迂回状,第二混合管(32)与压滤机(60)之间设置有浓缩机(70),浓缩机(70)的进料口与第二混合管(32)的出泥口连通,浓缩机(70)出料端与压滤机(60)的入料侧衔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污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絮凝剂供给单元(50)包括PAM药剂搅拌机(51)和PAC药剂搅拌机(52),PAM药剂搅拌机(51)的出料口分别与第一、二混合管(31、32)的进料口连通,PAC药剂搅拌机(52)将药剂分别自第一、二混合管(31、32)中段位置处送入管腔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污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箱(40)中设置有隔板(43)且该隔板(43)将沉淀箱分隔成第一、二腔室(41、42),所述第一混合管(31)出泥口通过管路连通至第一腔室(41),第一腔室(41)内的液体越过隔板(43)溢流至第二腔室(42)内,第二腔室(42)上部的出液口通过管路分别与浓缩机(70)的滤布清洗头、压滤机(60)的滤布清洗头进水口、PAM药剂搅拌机(51)和PAC药剂搅拌机(52)的进液口相连,第一、二腔室(41、42)底部的出泥口与第二混合管(32)进料口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浓缩机(70)包括槽状机架(74),槽状机架(74)上设置有轴芯相互平行且位于同一水平面的两转轴,两转轴上绕设的滤布(71)位于槽状机架(74)的槽腔内,槽状机架(74)的槽壁上设置有横杆(75),横杆(75)上悬吊有杆头(73),杆头(73)呈三棱柱状且其一端面与连接杆(72)杆端固连、另一端面与滤布(71)承托污泥的一侧布面贴合,杆头(73)在滤布(71)布宽方向均匀间隔设置至少两个。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污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压滤机(60)和浓缩机(70)的下部位置处设置有接水槽(80),接水槽(80)上部的排液口将上清液排出、底部通过管路与第一混合管(31)的进料口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杂质分离罐(20)包括罐体(21),所述罐体(21)内设置有与罐体(21)内轮廓相符的过滤网,所述过滤网的网面与罐体(21)内罐壁间隔布置,抽泥泵(10)的出泥口连通至过滤网围成的区域内,罐体(21)底部的出泥口与第一混合管(31)的进泥口连通。

  9.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污泥处理系统的污泥处理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底板(90),所述车底板(90)上由车头至车尾顺序布设有沉淀箱(40)、絮凝剂供给单元(50)、杂质分离罐(20)和压滤机(60),压滤机(60)的干泥出口位于车尾处,沉淀箱(40)上方布设有第一混合管(31),浓缩机(70)上方布设有第二混合管(32),杂质分离罐(20)和压滤机(60)入料侧上方布置有浓缩机(7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污泥处理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滤机(60)为带式压滤机且其靠近车底板(90)一侧边布置,车底板(90)另一侧边布置有控制柜(1),车底板(90)与压滤机(60)底部之间设置有接水槽(80)。

  说明书

  污泥处理系统及污泥处理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泥处理领域,具体为一种污泥中泥、水分离的处理系统及污泥处理车。

  背景技术

  城市内湖泊、河道等景观水体是城市人居环境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居民生活污水及垃圾进入河道,由于河道水环境容量小、水体自净能力差等特点,河道底部将积存大量有机碳、氮、磷等营养物质,从而导致水体溶解氧的大量消耗,造成水体缺氧而呈黑臭状态。现有技术中,一般用吸污泵将河底淤泥抽吸罐车运走,但是河底未脱水的污泥量大,致使未脱水污泥转运成本较高,且因转运不及时运输过程中容易出现污泥渗漏,给环境带来二次污染;另外,当需要清理河道的长度较长,致使固定形式的污泥处理设备移动十分麻烦,大大增加工人的劳动强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污泥处理系统,能够有效地对污泥中泥、水进行分离,降低污泥的处理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污泥处理系统,抽泥泵的出泥口与杂质分离罐的进泥口相连,第一混合管的进泥口与杂质分离罐出泥口、絮凝剂供给单元出料口连通,第一混合管的出泥口与沉淀箱进泥口连通,沉淀箱底部的出泥口通过管路与压滤机的入料口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技术效果为:与絮凝剂混合后的污泥泵送至沉淀箱内,仅是将沉淀箱底部的絮凝体、污泥泵送至压滤机的入料口,大大降低了压滤机对污泥的处理量,提高污泥的处理效率,压榨机对污泥中泥、水进行有效地分离,经压榨后的干泥方便运输,降低污泥的处理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污泥处理车,减小污泥处理系统的占用空间,并且方便污泥处理系统转移。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污泥处理车,包括车底板,所述车底板上由车头至车尾顺序布设有沉淀箱、絮凝剂供给单元、杂质分离和压滤机,压滤机的干泥出口位于车尾处,沉淀箱上方布设有第一混合管,浓缩机上方布设有第二混合管,杂质分离罐和压滤机入料侧上方布置有浓缩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技术效果为:将污泥处理系统布置在车底板上,不仅减小污泥处理系统的占用空间,而且大大方便了污泥处理系统转移,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