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小型污水处理生态陶粒床及曝气系统

发布时间:2019-3-26 9:08:33

  申请日2017.12.22

  公开(公告)日2018.08.17

  IPC分类号C02F3/32; C02F7/00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小型污水处理的生态陶粒床及曝气系统。生态陶粒床包括:采用钢丝交错编制而成的净化槽;在净化槽的下半部填充的陶粒滤料层;在净化槽的上半部填充的腐植酸颗粒层;在净化槽中种植的挺水性水生植物。曝气系统包括生态陶粒床、曝气池、向曝气池充氧的鼓风设备、位于曝气池池底的曝气扩散装置、以及空气管道,生态陶粒床通过承托部件悬挂在曝气池的相向的池壁顶端,并使生态陶粒床位于曝气池内上侧且与曝气池内污水接触;生态陶粒床设置成两端与被悬挂的池壁靠近并且相对于曝气池便于放入或取出的长度。由此,通过生化降解与植物吸附降解协同作用,同时提高了处理系统的复合降解性、景观美学性,而且结构紧凑、成本低。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用于小型污水处理的生态陶粒床,其特征在于,

  所述生态陶粒床包括:

  采用钢丝交错编制而成的净化槽;

  在所述净化槽的下半部填充的陶粒滤料层;

  在所述净化槽的上半部填充的腐植酸颗粒层;

  在所述净化槽中种植的挺水性水生植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小型污水处理的生态陶粒床,其特征在于,

  所述净化槽设置成长方体形状,槽深为40cm~60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小型污水处理的生态陶粒床,其特征在于,

  所述陶粒滤料层采用的滤料的粒径为3mm~6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小型污水 处理的生态陶粒床,其特征在于,

  所述陶粒滤料层的填充厚度为20cm~30cm;

  所述腐植酸颗粒层的填充厚度为20cm~30cm;

  所述陶粒滤料层与所述腐植酸颗粒层的总填充厚度不超过所述净化槽的槽深。

  5.一种用于小型污水处理的曝气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曝气系统包括如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生态陶粒床;

  所述曝气系统还包括曝气池、向所述曝气池充氧的鼓风设备、位于所述曝气池池底的曝气扩散装置、以及连接所述鼓风设备和所述曝气扩散装置的空气管道;

  所述生态陶粒床通过承托部件悬挂在所述曝气池的相向的池壁顶端,并使所述生态陶粒床位于所述曝气池内上侧且与所述曝气池内污水接触;

  所述生态陶粒床设置成两端与被悬挂的所述池壁靠近并且相对于所述曝气池便于放入或取出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曝气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托部件为两端对称且呈直角弯折的“弓”字形托起,并具有能支撑所述生态陶粒床的宽度,所述生态陶粒床位于所述托起的中部凹处,所述托起通过所述两端钩挂在被悬挂的所述池壁的上侧和外侧,将所述生态陶粒床悬挂在所述曝气池内上侧。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曝气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托部件为具有能支撑所述生态陶粒床的宽度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包括:

  沿被悬挂的所述池壁顶端固定设置的支撑带;

  垂直于所述支撑带固定设置的支撑杆;

  两端向外伸出并在中部支撑所述生态陶粒床的底部和侧面的支撑凹槽;

  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凹槽两端的O形环;

  所述O形环活动套接在所述支撑杆上,将所述生态陶粒床悬挂在所述曝气池内上侧。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曝气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生态陶粒床浸入所述曝气池的所述污水的深度不超过所述陶粒滤料层。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曝气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曝气池的所述池壁顶端并排悬挂有多个所述生态陶粒床。

  10.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曝气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托部件为两个以上。

  说明书

  一种用于小型污水处理的生态陶粒床及曝气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小型污水处理的生态陶粒床及曝气系统。

  背景技术

  通常,小型污(废)水处理设施(如村、镇污水处理)中,多采用生化曝气池作为主反应单元,由于充氧曝气反应,会造成池面集聚形成泡沫或浮渣层;并且,由于污水中污染物生化降解机理,常伴随有臭(气)味产生,影响现场感官;此外,由于生化降解不完全,导致污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及DO的过量残留,导致处理效果不彻底;冬季运行时,由于气温低,曝气扩散过程中,接近生化池面的水温温降大,不利于冬季生化系统运行。

  现有技术中,虽然存在氧化塘、稳定塘、人工湿地等生态技术,但就该技术而言,一般是作为生化处理曝气池的后续深度处理净化单元,或单独作为生态净化单元。由此,一方面需要的占地面积大,对于用地紧张的地区并不适用;另一方面,当冬季运行时,尤其是北方地区,过冬运行处理效率极其低。此外,无论是作为曝气池的后续深度处理净化单元还是单独作为生态净化单元,都需要花费很高的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小型污水处理的生态陶粒床及曝气系统,根据本实用新型,通过生化降解与植物吸附降解协同作用,同时提高了处理系统的复合降解性、景观美学性,而且结构紧凑、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小型污水处理的生态陶粒床包括:采用钢丝交错编制而成的净化槽;在所述净化槽的下半部填充的陶粒滤料层;在所述净化槽的上半部填充的腐植酸颗粒层;在所述净化槽中种植的挺水性水生植物。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净化槽设置成长方体形状,槽深为40cm~60c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陶粒滤料层采用的滤料的粒径为3mm~6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陶粒滤料层的填充厚度为20cm~30cm;所述腐植酸颗粒层的填充厚度为20cm~30cm,且所述陶粒滤料层与所述腐植酸颗粒层的总填充厚度不超过所述净化槽的槽深。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用于小型污水处理的曝气系统;所述曝气系统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任意一个所述的生态陶粒床,所述曝气系统还包括曝气池、向所述曝气池充氧的鼓风设备、位于所述曝气池池底的曝气扩散装置、以及连接所述鼓风设备和所述曝气扩散装置的空气管道;所述生态陶粒床通过承托部件悬挂在所述曝气池的相向的池壁顶端,并使所述生态陶粒床位于所述曝气池内上侧且与所述曝气池内污水接触;所述生态陶粒床设置成两端与被悬挂的所述池壁靠近并且相对于所述曝气池便于放入或取出的长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承托部件为两端对称且呈直角弯折的“弓”字形托起,并具有能支撑所述生态陶粒床的宽度,所述生态陶粒床位于所述托起的中部凹处,所述托起通过所述两端钩挂在被悬挂的所述池壁的上侧和外侧,将所述生态陶粒床悬挂在所述曝气池内上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承托部件为具有能支撑所述生态陶粒床的宽度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包括:沿被悬挂的所述池壁顶端固定设置的支撑带;垂直于所述支撑带固定设置的支撑杆;两端向外伸出并在中部支撑所述生态陶粒床的底部和侧面的支撑凹槽;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凹槽两端的O形环;所述O形环活动套接在所述支撑杆上,将所述生态陶粒床悬挂在所述曝气池内上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生态陶粒床浸入所述曝气池的所述污水的深度不超过所述陶粒滤料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在所述曝气池的所述池壁顶端并排悬挂有多个所述生态陶粒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承托部件为两个以上。

  本实用新型针对小型污(废)水处理设施(如村、镇污水处理),通过在曝气池池面加装水生态净化植物陶粒床,起到植物降解与生化降解协同作用,通过陶粒床与植物根系的吸收、吸附、隔热与降解,从而达到臭气净化、池面保温与氮磷营养物生态吸收降解等功能,大大提高曝气处理池的生态景观美学性能。

  应当理解,前述大体的描述和后续详尽的描述均为示例性说明和解释,并不应当用作对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内容的限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