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7.12.22
公开(公告)日2018.08.03
IPC分类号C02F9/04; C02F101/14; C02F101/16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含氟含氨氮废水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调节池、化学反应池、澄清池、石英砂滤池、用于向化学反应池中添加氯水混合物的加氯设备,化学反应池包括池体,池体包括位于周向的池壁和位于底部的池底,加氯设备通过氯水混合物管道与化学反应池的池体连通,含氟含氨氮废水处理装置还包括用于将加氯设备提供的氯水混合物均匀添加到化学反应池中的均匀添加结构,均匀添加结构设于化学反应池的池体上,本实用新型的含氟含氨氮废水处理装置构成了上下方向、四周方向的全方位立体添加模式,这样就可以使除氨氮反应更充分,提高废水处理效率和避免了原材料的浪费。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含氟含氨氮废水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调节池、化学反应池、澄清池、石英砂滤池、用于向所述的化学反应池中添加氯水混合物的加氯设备,所述化学反应池包括池体,所述池体包括位于周向的池壁和位于底部的池底,所述加氯设备通过氯水混合物管道与所述化学反应池的池体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氟含氨氮废水处理装置还包括用于将所述加氯设备提供的氯水混合物均匀添加到所述化学反应池中的均匀添加结构,所述均匀添加结构设于所述化学反应池的池体上,所述氯水混合物管道与所述均匀添加结构连通并通过所述均匀添加结构与所述池体连通,当所述加氯设备工作并向所述化学反应池的池体中的废水供应氯水混合物时,所述氯水混合物经所述均匀添加结构后被均匀的添加至所述池体内的废水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氟含氨氮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均匀添加结构包括分别开设有第一接氯口和第二接氯口的第一添加结构和第二添加结构,所述第一添加结构设于所述池壁的外周面上,所述第二添加结构设于所述池底的下侧面上,所述氯水混合物管道包括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所述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的一端与所述加氯设备连通,所述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接氯口和第二接氯口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氟含氨氮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呈四方体状,所述池壁的具有位于四周的且依次首尾相接的第一壁、第二壁、第三壁、第四壁,所述第一添加结构包括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壁、第二壁、第三壁、第四壁外周的第一喷箱、第二喷箱、第三喷箱、第四喷箱,所述第一喷箱、第二喷箱、第三喷箱、第四喷箱均设置有所述第一接氯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含氟含氨氮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添加结构还包括开设在所述第一壁、第二壁、第三壁、第四壁上的且分别与所述第一喷箱、第二喷箱、第三喷箱、第四喷箱相通的第一压力喷口、第二压力喷口、第三压力喷口、第四压力喷口,所述第一压力喷口、第二压力喷口、第三压力喷口、第四压力喷口均设置有多个且沿着所在壁的延伸方向均匀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含氟含氨氮废水 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喷箱、第二喷箱、第三喷箱、第四喷箱在竖直方向的高度为所述池壁高度的1/5~1/4。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含氟含氨氮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喷箱、第二喷箱、第三喷箱、第四喷箱的长度小于其所在壁的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氟含氨氮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添加结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池底的下侧面上的第五喷箱,所述第二接氯口开设在所述第五喷箱上,所述第二添加结构还包括开设在所述池底上的与所述第五喷箱相通的第五喷射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含氟含氨氮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喷箱的长度和宽度分别小于所述池底的长度和宽度。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氟含氨氮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氯水混合物管道还包括第三管道,所述第三管道的一端与所述加氯设备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池体上方开口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含氟含氨氮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的靠近所述加氯设备的一端相连通设置,且在连接处设置有流量调节阀。
说明书
含氟含氨氮废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含氟含氨氮废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含氟含氨氮废水污染成分复杂,污染性强,可生化性差,总溶解固体盐(TDS)、氨氮和氟化物含量高等特点。目前对这种类型的废水没有成熟有效的处理方法,一般情况下在经过简单的除氟处理后,只能排入城市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由于该类废水可生化性差(BOD/COD<0.1),且由于城市污水处理厂工艺技术的局限性,出水中总氮往往不达标,容易导致排放水体的富营养化,特别是对某些特定污染物(比如氟)不能有效去除而只能靠稀释降低浓度。现有技术中,工业含氨氮废水处理装置一般包括调节池、用于除氨氮的化学反应池、用于沉淀并除去废水中的悬浮物的澄清池、进一步过滤的石英砂滤池,氨氮的去除,一般是将氯水混合物通入到化学反应池中与废水中的氨氮发生化学反应以将其去除,通常做法是将买来的液态氯,气化后高压送到水射器中,从水射器中射出氯水混合物,经管道通入反应池内与废水中的氨氮物质进行化学反应,以除去废水中氨氮,但是化学反应池一般都是敞口的,氯气进入到化学反应池后,会有较多氯气还没反应就逸出到空气中,既降低了反应效率,提高了处理成本,又污染环境,还会对操作人员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改进的含氟含氨氮废水处理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种技术方案是:
一种含氟含氨氮废水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调节池、化学反应池、澄清池、石英砂滤池、用于向化学反应池中添加氯水混合物的加氯设备,化学反应池包括池体,池体包括位于周向的池壁和位于底部的池底,加氯设备通过氯水混合物管道与化学反应池的池体连通,含氟含氨氮废水处理装置还包括用于将加氯设备提供的氯水混合物均匀添加到化学反应池中的均匀添加结构,均匀添加结构设于化学反应池的池体上,氯水混合物管道与均匀添加结构连通并通过均匀添加结构与池体连通,当加氯设备工作并向化学反应池的池体中的废水供应氯水混合物时,氯水混合物经均匀添加结构后被均匀的添加至池体内的废水中。
优选地,均匀添加结构包括分别开设有第一接氯口和第二接氯口的第一添加结构和第二添加结构,第一添加结构设于池壁的外周面上,第二添加结构设于池底的下侧面上,氯水混合物管道包括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的一端与加氯设备连通,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另一端分别与第一接氯口和第二接氯口连通。
优选地,池体呈四方体状,池壁的具有位于四周的且依次首尾相接的第一壁、第二壁、第三壁、第四壁,第一添加结构包括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壁、第二壁、第三壁、第四壁外周的第一喷箱、第二喷箱、第三喷箱、第四喷箱,第一喷箱、第二喷箱、第三喷箱、第四喷箱均设置有第一接氯口。
优选地,第一添加结构还包括开设在第一壁、第二壁、第三壁、第四壁上的且分别与第一喷箱、第二喷箱、第三喷箱、第四喷箱相通的第一压力喷口、第二压力喷口、第三压力喷口、第四压力喷口,第一压力喷口、第二压力喷口、第三压力喷口、第四压力喷口均设置有多个且沿着所在壁的延伸方向均匀分布。
优选地,第一喷箱、第二喷箱、第三喷箱、第四喷箱在竖直方向的高度为池壁高度的1/5~1/4。
优选地,第一喷箱、第二喷箱、第三喷箱、第四喷箱的长度小于其所在壁的长度。
优选地,第二添加结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池底的下侧面上的第五喷箱,第二接氯口开设在第五喷箱上,第二添加结构还包括开设在池底上的与第五喷箱相通的第五喷射口。
优选地,第五喷箱的长度和宽度分别小于池底的长度和宽度。
优选地,氯水混合物管道还包括第三管道,第三管道的一端与加氯设备连通,另一端与池体上方开口连通。
优选地,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的靠近加氯设备的一端相连通设置,且在连接处设置有流量调节阀。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含氟含氨氮废水处理装置设置有用于将加氯设备供应的氯水混合物均匀添加至反应池池体的废水中的均匀添加结构,该均匀添加结构包括可以从池体内废水四周进行氯水混合物添加的第一添加结构,还包括可以将氯水混合物从池体内废水的底部进行添加的第二添加结构,加上第三管道可以将部分氯水混合物从池体内废水的上部进行添加,如此便构成了上下方向、四周方向的全方位立体添加模式,这样就可以使除氨氮反应更充分,提高废水处理效率和避免了原材料的浪费;此外,也有效避免或降低氯水混合物全部从反应池的上方加入而导致的氯水混合物逸出至空气中,从而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和对操作人员身体健康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