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法综合处理制革污水

发布时间:2019-3-21 12:11:29

  申请日1988.01.16

  公开(公告)日1989.07.26

  IPC分类号C02F9/00

  摘要

  《硫酸法综合处理制革污水》这一发明是对制革厂污水进行综合利用的实用方法。

  本发明的特征是在“清浊分流法”的基础上,在脱硫部份增加了用离子交换树脂处理,并对废水中的蛋白质以及加入的药品进行回收利用;在废铬处理部份,废除了对氢氧化铬沉淀的过滤,而采用直接加入过量中浓度硫酸,然后分离出沉淀,将清液加热存放,再加碱调整,获取新鲜鞣革液,采用这个方案,可以把制革污水中大量有害物质转化为有用物质,回收利用,而且免除了污水对环境的污染。

  権利要求書

  1、一种硫酸法综合处理制革污水的发明,它是在清浊分流思想下,将含有大量污染物质的含铬废鞣革液和含硫的脱毛碱液分别处理的方法;它是在废鞣革液中加入氢氧化钙中和,再加硫酸处理,在含硫废液中加硫酸中和过滤的过程。其特征在于对废鞣液加氢氧化钙中和后的液体,采用静置分层后直接加硫酸处理;在对含硫废液加硫酸过滤后,采用离子交换树脂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废鞣液加碱中和后,将液体静置分离,放掉上层清液,再对剩余氢氧化铬沉淀直接加过量硫酸溶化,然后除去沉淀,再对清液保温存放,最后加碱调整PH值,可得再生新鲜鞣草液。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量是指能生成透明的碱式硫酸铬为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保温存放的条件为40~60℃,时间为1小时。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碱调整PH值为3.0~3.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含硫过滤液,要采用弱碱性,氢氧离子型树脂变换处理后再生液再加氢氧化钙处理后返回脱毛工段使用。

  说明书

  本发明是对制革厂污水进行综合处理的一种方法。

  据成都科技大学与西北轻工业学院编著的《制革化学及工艺学》一书介绍,目前制革污水分为生化处理法和清浊分流法两大类。前者系用活性淤泥曝气处理,投资大、占地面积大、处理复杂、耗电量高;后者处理效果不好,脱毛碱液中只能返回使用50%的含硫废液,而50%排出会使硫离子超标。废鞣革液处理中,氢氧化铬沉淀是胶体状,采用最有效的压滤,仍不能使滤液中的铬降到标准以下,本发明就是在清浊分流的指导思想下,在脱硫部份增加了离子交换树脂处理,并将再生液综合利用,使排放的污水中硫离子达到排放标准;在除铬部份,废除了对氢氧化铬沉淀的压滤,而是采用将中和后的鞣革液加热静置存放,然后吸去上层清液排放,剩下的沉淀直接加过量中浓度硫酸处理,然后经过过滤(或静置分离),除去沉淀物(硫酸钙),再将滤液加热存放,形成稳定的碱式硫酸铬的络合物,再用碱调整PH值至3.5即得新鲜的鞣革液。这一步工艺的关键是:第一,所加硫酸不过量则不能生成碱式硫酸铬;第二,必须加热并存放一段时间,否则-加碱调整PH值,即会产生氢氧化铬沉淀,得不到鞣革液,

  本发明的目的是清除制革污水中有害物质,回收了废液中的蛋白 质和铬等,变有害物质为有用物质。

  实现本发明的具体方法是这样:

  1.废碱液的处理

  向废碱液中加酸,PH值至4,可使废液中95%以上的蛋白质和脂肪沉淀出来,同时使硫离子以硫化氢的形式逸出,可用氢氧化钠吸收变为硫化钠返回脱毛工段使用。沉淀物可滤性好,沉淀分层为石膏和蛋白质,石膏可用作水泥原料,蛋白质沉淀过滤后可用蒸汽消毒后作饲料。滤液含硫量从2435毫克/升,下降到175毫克/升,其中50%返回脱毛工段,50%再用阴离子交换树脂处理后即可排放。

  2 废鞣革液的处理

  废鞣革液经过过滤除去固体杂质后,加氢氧化钙中和,使PH值达到7~8,即产生氢氧化铬沉淀,将沉淀物加热至55~60℃后,放置36小时,部份溶液(占总量1/3)呈无色透明状,铬离子浓度达4毫克/升以下,即可排放,剩余胶状氢氧化铬沉淀直接加过量中浓度硫酸(以能生成透明碱式硫酸铬溶液为度),然后放出清液(下层为石膏沉淀),将清液加热至50℃,存放2小时以上,再加碱调PH值至3.5,即新鲜鞣革液。

  3.用烤胶处理后的废液用活性炭脱色后排放。

  4.其它部份污水与上述三部份处理后废水混合后通过迷宫式重 力沉降池后,即可排放。(采用吸收塔回收硫化氢,消耗氢氧化钠多达100公斤,故也可以对硫化氢不作回收,建一个40米烟筒,直接排空。)

  本方案对一个年产十万张皮子的工厂来讲,投资费用约8~10万元(不含厂房),操作费用约350~500元/天,综合利用回收费用约500~560元/天,所以虽然增加了污水处理工序,但是在经济上也将不会增加产品成本,甚至略有下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