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7.12.25
公开(公告)日2018.08.31
IPC分类号C02F3/32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处理高氮磷低碳污水厂尾水的藻类氧化塘装置,包括:长条形池体其内由T形分隔墙分隔为进水区、藻类氧化塘和水平流沉淀区,进水区、藻类氧化塘和水平流沉淀区依次连接,形成进水口与出水口之间的环形水流通路;长条形池体的进水区内设有推流装置;长条形池体的水平流沉淀区上设有加药装置,该水平流沉淀区经藻液回流管连接至进水区;长条形池体的水平流沉淀区内底部设置沉淀池,该沉淀池内设有污泥泵。该处理装置处理后的尾水水质指标达到地表Ⅳ‑Ⅴ类水标准。整个装置造价低廉,运行维护简便,处理效率高,具有很好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处理高氮磷低碳污水厂尾水的藻类氧化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长条形池体,该池体侧壁上分别设置位置相邻的进水口和出水口;
所述长条形池体内设置T形分隔墙,所述T形分隔墙的后端固定设置在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之间的所述长条形池体内壁上,分隔开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
所述T形分隔墙的前端、左端和右端均与所述长条形池体内保持间隔,该T形分隔墙将所述长条形池体内的进水口与出水口之间分隔为处于所述进水口处的进水区、处于所述T形分隔墙的前端外侧的藻类氧化塘和出水口处的水平流沉淀区,所述进水区、藻类氧化塘和水平流沉淀区依次连接,形成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出水口之间的环形水流通路;
所述长条形池体的进水区内设有推流装置;
所述长条形池体的水平流沉淀区上设有加药装置,该水平流沉淀区经藻液回流管连接至所述进水区;
所述长条形池体的水平流沉淀区内底部设置沉淀池,该沉淀池内设有污泥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高氮磷低碳污水厂尾水的藻类氧化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区的长度小于所述水平流沉淀区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高氮磷低碳污水 厂尾水的藻类氧化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区的宽度小于所述水平流沉淀区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处理高氮磷低碳污水厂尾水的藻类氧化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条形池体采用前端和后端均为弧形结构的水泥混凝土浇筑池;
所述长条形池体内底部铺设防渗层;
所述T形分隔墙的横截面为T形,由水泥混凝土浇筑的横隔墙和纵隔墙连接而成,所述横隔墙连接至所述纵隔墙长度的三分之一处。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处理高氮磷低碳污水厂尾水的藻类氧化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条形池体的深度大于等于2米。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处理高氮磷低碳污水厂尾水的藻类氧化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流装置处于所述进水口下方的所述长条形池体的进水区内;
所述沉淀池处于所述出水口下方的所述长条形池体的水平流沉淀区内底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处理高氮磷低碳污水厂尾水的藻类氧化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口处设有调节式溢流堰。
说明书
处理高氮磷低碳污水厂尾水的藻类氧化塘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尾水处理的藻类氧化塘装置,适用于污水厂高氮磷低碳尾水的处理。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污水处理方面在研究及技术方面均有了较大的发展,大部分污染物质经二级生物处理后均已大量的消减,虽其出水可达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一级B标准(GB18918-2002),但出水氮、磷等营养物质含量仍处于较高水平,远高于地表水体中的含量。若该尾水大量连续排放,将严重影响受纳水体的水环境整治情况,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体富营养化情况,甚至增加了水体藻华风险,威胁水环境安全及居民健康生活。因此,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亟待深度处理。
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中总氮、总磷浓度较高,有机质浓度较低,普通生物处理工艺对其处理效果较差,且需要外加碳源增加运行成本。目前,人工湿地技术工艺作为典型的生态处理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尾水处理领域,但该技术对尾水中总氮去除效果较差且不稳定,并且长时间高负荷运行会产生填料堵塞,影响运行效率。因此,选择更加有效的工艺技术才能更好针对低碳尾水进行脱氮除磷。
藻类稳定塘作为稳定塘的一种改进形式,既有传统稳定塘运行成本低,维护管理简单等有点,又克服了传统稳定塘停留时间过长,占地面积大等缺点。但现有的藻类氧化塘和水平流人工湿地构成的处理装置,虽能处理高氮低碳污水,但存在水力停留时间长,且占地面积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处理高氮磷低碳污水厂尾水的藻类氧化塘装置,其占地面积小,能以较短的水力停留时间对高氮磷低碳尾水进行处理。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处理高氮磷低碳污水厂尾水的藻类氧化塘装置,包括:
长条形池体,该池体侧壁上分别设置位置相邻的进水口和出水口;
所述长条形池体内设置T形分隔墙,所述T形分隔墙的后端固定设置在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之间的所述长条形池体内壁上,分隔开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
所述T形分隔墙的前端、左端和右端均与所述长条形池体内保持间隔,该T形分隔墙将所述长条形池体内的进水口与出水口之间分隔为处于所述进水口处的进水区、处于所述T形分隔墙的前端外侧的藻类氧化塘和出水口处的水平流沉淀区,所述进水区、藻类氧化塘和水平流沉淀区依次连接,形成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出水口之间的环形水流通路;
所述长条形池体的进水区内设有推流装置;
所述长条形池体的水平流沉淀区上设有加药装置,该水平流沉淀区经藻液回流管连接至所述进水区;
所述长条形池体的水平流沉淀区内底部设置沉淀池,该沉淀池内设有污泥泵。
由上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处理高氮磷低碳污水厂尾水的藻类氧化塘装置,其有益效果为:
通过在长条形池体内设置T形分隔墙,形成藻类氧化塘,增加了藻液回流管和水平流沉淀池,形成一种处理尾水的一体化处理装置。既解决了传统低碳高氮磷尾水的处理过程中需要外加碳源,装置占地面积大,出水水质的不稳定,出水含藻量高的问题。同时该处理装置处理后的尾水水质指标达到地表Ⅳ-Ⅴ类水标准。整个装置造价低廉,运行维护简便,处理效率高,具有很好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