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污泥循环池

发布时间:2019-3-19 16:32:47

  申请日2017.12.26

  公开(公告)日2018.10.19

  IPC分类号C02F3/12; C02F9/14; C02F1/28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活性污泥循环池,包括曝气池,所述曝气池左端的下方开设有进水口,且曝气池的左端设置有第一挡块,所述第一挡块的上方设置有压缩机,所述压缩机的左端安装有通气管道,所述曝气池的右端设置有第二挡块,该活性污泥循环池的曝气池通过电机带动搅拌扇叶的从上进气方式和压缩机送气的从下进气方式组合,且通气管道的导气孔开设在两侧,这样在进气时,气流会水平移动,在受到压力过大时会向上移动,这样可以增大与底部活性污泥的接触面积,提高微生物的活性,且搅拌扇叶时通过正拨动盘引起涡流,反拨动盘阻挡水流,使得水流交叉,产生大量的泡沫,使得提高上方污水的含氧率。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活性污泥循环池,包括曝气池(1),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池(1)左端的下方开设有进水口(3),且曝气池(1)的左端设置有第一挡块(4),所述第一挡块(4)的上方设置有压缩机(6),所述压缩机(6)的左端安装有通气管道(2),所述曝气池(1)的右端设置有第二挡块(16),所述第二挡块(16)的上方也设置有压缩机(6),所述压缩机(6)的右端也安装有通气管道(2),所述第一挡块(4)和第二挡块(16)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电机板(18),所述电机板(18)的上方安装有电机(5),所述电机(5)的下方转动连接有搅拌杆(27),所述搅拌杆(27)的下方设置有搅拌扇叶(28),所述曝气池(1)右端的上方设置有通水管(15),所述通水管(15)的右端设置有沉淀池(12),所述沉淀池(12)的左端设置有沉泥地漏(7),所述沉泥地漏(7)的右端设置有阻泥网(8),所述阻泥网(8)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固定块(14),且阻泥网(8)的右端也设置有沉泥地漏(7),所述沉泥地漏(7)的右端设置有阻流座(10),所述阻流座(10)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通流框架(9),且阻流座(10)的右端开设有出水口(11),所述沉淀池(12)的下方设置有储泥槽(21),所述储泥槽(21)的左端安装有回流管(22),所述回流管(22)与曝气池(1)连接,所述电机(5)的上方设置有控制开关(17),所述压缩机(6)和电机(5)均与控制开关(17)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开关(17)通过电源插座与外界电源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性污泥循环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管道(2)末端的上下两侧均开设有通气孔(1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性污泥循环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流框架(9)的内部嵌合连接有活性炭盒(13),所述活性炭盒(13)的内部设置有活性炭层(2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性污泥 循环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流座(10)的左端为弧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性污泥循环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扇叶(28)的上方设置有反拨动盘(23),所述反拨动盘(23)的下方设置有立杆(25),所述立杆(25)设置有四个,且立杆(25)设置在反拨动盘(23)下表面的前后左右四个方位处,所述立杆(25)的侧壁上开设有密集的导流孔(26),四个所述立杆(25)的下方设置有正拨动盘(24)。

  说明书

  一种活性污泥循环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活性污泥循环池。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是为使污水达到排水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在污水处理工艺中,其中有一种活性污泥的方法,是一种污水的好氧生物处理法,它能从污水中去除溶解性的和胶体状态的可生化有机物以及能被活性污泥吸附的悬浮固体和其他一些物质,同时也能去除一部分磷素和氮素,是废水生物处理悬浮在水中的微生物的各种方法的统称,由此,一种活性污泥循环池营运而生,但是目前的活性污泥循环池仍有些许不足之处。

  目前的活性污泥循环池在曝气时,一种是从上往下进气的机械搅拌方式,另一种是从下往上的压缩机送气方式,由于形式的单一,导致进氧率并不高,且一般的安装在压缩机上的通气管道往往进气孔朝上,进氧的面积小,不能使淤泥上的微生物获得充足的氧气,水解效果差,且在沉淀池的阻流效果一般,使得部分活性污泥被带走,降低回收率,且无法延长污水的停留时间,导致与微生物反应时间短,效果差,且污水在排放时,会有异味,等等问题还有待我们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活性污泥循环池,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目前的活性污泥循环池在曝气时,一种是从上往下进气的机械搅拌方式,另一种是从下往上的压缩机送气方式,由于形式的单一,导致进氧率并不高,且一般的安装在压缩机上的通气管道往往进气孔朝上,进氧的面积小,不能使淤泥上的微生物获得充足的氧气,水解效果差,且在沉淀池的阻流效果一般,使得部分活性污泥被带走,降低回收率,且无法延长污水的停留时间,导致与微生物反应时间短,效果差,且污水在排放时,会有异味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活性污泥循环池,包括曝气池,所述曝气池左端的下方开设有进水口,且曝气池的左端设置有第一挡块,所述第一挡块的上方设置有压缩机,所述压缩机的左端安装有通气管道,所述曝气池的右端设置有第二挡块,所述第二挡块的上方也设置有压缩机,所述压缩机的右端也安装有通气管道,所述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电机板,所述电机板的上方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下方转动连接有搅拌杆,所述搅拌杆的下方设置有搅拌扇叶,所述曝气池右端的上方设置有通水管,所述通水管的右端设置有沉淀池,所述沉淀池的左端设置有沉泥地漏,所述沉泥地漏的右端设置有阻泥网,所述阻泥网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固定块,且阻泥网的右端也设置有沉泥地漏,所述沉泥地漏的右端设置有阻流座,所述阻流座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通流框架,且阻流座的右端开设有出水口,所述沉淀池的下方设置有储泥槽,所述储泥槽的左端安装有回流管,所述回流管与曝气池连接,所述电机的上方设置有控制开关,所述压缩机和电机均与控制开关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开关通过电源插座与外界电源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通气管道末端的上下两侧均开设有通气孔。

  优选的,所述通流框架的内部嵌合连接有活性炭盒,所述活性炭盒的内部设置有活性炭层。

  优选的,所述阻流座的左端为弧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搅拌扇叶的上方设置有反拨动盘,所述反拨动盘的下方设置有立杆,所述立杆设置有四个,且立杆设置在正拨动盘下表面的前后左右四个方位处,所述立杆的侧壁上开设有密集的导流孔,四个所述立杆的下方设置有正拨动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活性污泥循环池的曝气池通过电机带动搅拌扇叶的从上进气方式和压缩机送气的从下进气方式组合,且通气管道的导气孔开设在两侧,这样在进气时,气流会水平移动,在受到压力过大时会向上移动,这样可以增大与底部活性污泥的接触面积,提高微生物的活性,且搅拌扇叶时通过正拨动盘引起涡流,反拨动盘阻挡水流,使得水流交叉,产生大量的泡沫,使得提高上方污水的含氧率,这样会源源不断产生泡沫,且不会激起太大的浪花,引起噪音或对台面产生二次污染,同时沉淀池设置有阻流座,可以通过阻挡水流,使水流有一个反冲的流向,延缓水流速度,提高收集活性污泥的数量,且延长污水与微生物反应的时间,提高水解效率,同时还在两旁安装有活性炭盒,内部的活性炭可以吸附污水中的异味,除去一些杂质,减轻后续工艺的负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