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8.10.09
公开(公告)日2019.01.18
IPC分类号C02F9/1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散式污水多级厌氧缺氧好氧组合处理一体化装置,该装置包括:一体化装置缓冲罐、污水泵、外排污泥管、污泥水过滤器、沉淀池排泥管、回流污泥泵、中央控制中心、回流污泥管、一体化装置支架、污水进入管、一级缺氧池、一级好氧池、一级厌氧池、二级缺氧池、二级厌氧池、一体化装置沉淀池、二级好氧池、一体化装置滤池和消毒池;所述一体化装置支架形成两个槽室,左侧槽室依次设有一级厌氧池、一级缺氧池、一级好氧池、二级缺氧池和二级厌氧池,右侧槽室依次设有二级好氧池、一体化装置沉淀池、一体化装置滤池和消毒池。该装置结构合理紧凑,污水处理效果良好,且成本较低;该装置活塞采用高分子材料制备,混合速度提升率高。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分散式污水多级厌氧缺氧好氧组合处理一体化装置,包括:一体化装置缓冲罐(1),污水泵(2),外排污泥管(3),污泥水过滤器(4),沉淀池排泥管(5),回流污泥泵(6),中央控制中心(7),回流污泥管(8),一体化装置支架(9),污水进入管(10),一级缺氧池(11),一级好氧池(12),一级厌氧池(13),二级缺氧池(14),二级厌氧池(15),一体化装置沉淀池(16),二级好氧池(17),一体化装置滤池(18),消毒池(19);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化装置支架(9)由8根形状大小一致的立柱连接构成且分别形成左右两个槽室,左侧槽室内部依次设有一级厌氧池(13)、一级缺氧池(11)、一级好氧池(12)、二级缺氧池(14)和二级厌氧池(15),右侧槽室内部依次设有二级好氧池(17)、一体化装置沉淀池(16)、一体化装置滤池(18)和消毒池(19);所述一级厌氧池(13)与其一侧的一级缺氧池(11)通过管道贯通连接,一级厌氧池(13)的右侧与二级缺氧池(14)固定连接;所述一级缺氧池(11)通过不同管道分别与其一侧的一级好氧池(12)、右侧二级厌氧池(15)贯通连接;所述一级好氧池(12)通过管道与二级缺氧池(14)贯通连接;所述二级好氧池(17)位于一体化装置支架(9)右侧槽室左上方,二级好氧池(17)一侧分别设有一体化装置沉淀池(16)和一体化装置滤池(18),二级好氧池(17)通过不同管道分别与二级缺氧池(14)和一体化装置沉淀池(16)贯通连接;所述一体化装置沉淀池(16)与一体化装置滤池(18)通过管道贯通连接;所述消毒池(19)布置于一体化装置支架(9)右侧槽室右端,消毒池(19)与一体化装置滤池(18)通过管道贯通连接;所述沉淀池排泥管(5)的一端贯通连接在一体化装置沉淀池(16)下方,沉淀池排泥管(5)的另一端端口分别与回流污泥管(8)和外排污泥管(3)贯通连接;所述回流污泥管(8)一端分别与一级厌氧池(13)、一级缺氧池(11)贯通连接,回流污泥管(8)通过回流污泥泵(6)与沉淀池排泥管(5)贯通连接;所述回流污泥泵(6)通过导线与中央控制中心(7)控制相连;所述污泥水过滤器(4)设于外排污泥管(3)前端,污泥水过滤器(4)与外排污泥管(3)贯通;所述污水进入管(10)设于一体化装置支架(9)外部上侧,污水进入管(10)一端分别与一级厌氧池(13)和二级缺氧池(14)贯通连接,污水进入管(10)另一端通过污水泵(2)与一体化装置支架(9)右侧的一体化装置缓冲罐(1)贯通连接;所述污水泵(2)与中央控制中心(7)通过导线控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散式污水多级厌氧缺氧好氧组合处理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化装置沉淀池(16)包括:底泥排放管(16-1),漂浮物打捞设备升降系统(16-2),锥型底泥收集槽(16-3),一体化装置沉淀池支架(16-4),清水室(16-5),漂浮物打捞设备(16-6),一体化装置沉淀池进水管(16-7),一体化装置沉淀池二次处理系统(16-8);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化装置沉淀池支架(16-4)内部设有漂浮物打捞设备(16-6)和清水室(16-5),且漂浮物打捞设备(16-6)位于清水室(16-5)上部,一体化装置沉淀池支架(16-4)与清水室(16-5)固定连接,一体化装置沉淀池支架(16-4)的数量为4个,相邻一体化装置沉淀池支架(16-4)之间平行且通过水平桁架固定连接;所述漂浮物打捞设备升降系统(16-2)位于一体化装置沉淀池支架(16-4)内壁上端且两者固定连接,漂浮物打捞设备升降系统(16-2)一侧与漂浮物打捞设备(16-6)滑动连接;所述清水室(16-5)的底部设有锥型底泥收集槽(16-3),清水室(16-5)与锥型底泥收集槽(16-3)四周无缝焊接并贯通,清水室(16-5)的一侧与一体化装置沉淀池二次处理系统(16-8)贯通,清水室(16-5)为中空的长方体结构;所述锥型底泥收集槽(16-3)的下端布置有底泥排放管(16-1),且两者贯通;所述一体化装置沉淀池进水管(16-7)位于一体化装置沉淀池(16)上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分散式污水多级厌氧缺氧好氧组合处理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物打捞设备升降系统(16-2)包括:升降气泵(16-2-1),泄气阀(16-2-2),气道(16-2-3),高压腔室(16-2-4),活塞(16-2-5),升降杆(16-2-6),限高气阀(16-2-7);所述泄气阀(16-2-2)位于升降气泵(16-2-1)和气道(16-2-3)之间,泄气阀(16-2-2)一端与升降气泵(16-2-1)贯通连接,泄气阀(16-2-2)另一端与气道(16-2-3)贯通连接;所述升降气泵(16-2-1)通过导线与中央控制中心(7)连接;所述气道(16-2-3)的另一端与高压腔室(16-2-4)无缝贯通;所述高压腔室(16-2-4)内部设有活塞(16-2-5)和升降杆(16-2-6),高压腔室(16-2-4)外壁下端设有限高气阀(16-2-7),高压腔室(16-2-4)为中空的圆柱形结构;所述活塞(16-2-5)与高压腔室(16-2-4)内壁滑动连接,活塞(16-2-5)的直径为3cm~5cm;所述升降杆(16-2-6)位于活塞下部且两者连接,升降杆(16-2-6)的直径小于高压腔室(16-2-4)的直径;所述限高气阀(16-2-7)与高压腔室(16-2-4)贯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分散式污水多级厌氧缺氧好氧组合处理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水室(16-5)包括:清水室框架(16-5-1),翼型分散板(16-5-2),方形缓降板(16-5-3),缓降网(16-5-4),COD传感器(16-5-5),溢流口(16-5-6);所述清水室框架(16-5-1)内部设有翼型分散板(16-5-2)、方形缓降板(16-5-3)和缓降网(16-5-4);所述清水室框架(16-5-1)为中空柱体结构;所述翼型分散板(16-5-2)位于方形缓降板(16-5-3)上部并与方形缓降板(16-5-3)呈不同轴交错分布,翼型分散板(16-5-2)的数量为3个,翼型分散板(16-5-2)水平平行排列且两端与清水室(16-5)的内壁固定连接,相邻翼型分散板(16-5-2)呈等距分布;所述缓降网(16-5-4)位于方形缓降板(16-5-3)下部且两者之间的距离为13cm~18cm;所述方形缓降板(16-5-3)的数量为4个,方形缓降板(16-5-3)水平平行排列且两端与清水室(16-5)的内壁固定连接,相邻方形缓降板(16-5-3)呈等距分布,相邻方形缓降板(16-5-3)之间的距离为5cm~10cm;所述溢流口(16-5-6)布置于清水室框架(16-5-1)上端,溢流口(16-5-6)通过清水室框架(16-5-1)与底泥排放管(16-1)贯通;所述COD传感器(16-5-5)布置于清水室(16-5)内壁一侧,COD传感器(16-5-5)通过导线与中央控制中心(7)控制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分散式污水多级厌氧缺氧好氧组合处理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物打捞设备(16-6)包括:打捞电机(16-6-1),打捞凸轮(16-6-2),打捞驱动杆(16-6-3),打捞曲臂(16-6-4),打捞曲轴(16-6-5),钢丝松紧调节装置(16-6-6),打捞钢丝(16-6-7);所述打捞电机(16-6-1)位于漂浮物打捞设备(16-6)上端并与漂浮物打捞设备(16-6)一侧支架固定连接,打捞电机(16-6-1)的一端设有打捞凸轮(16-6-2),打捞电机(16-6-1)与打捞凸轮(16-6-2)传动连接;所述打捞凸轮(16-6-2)外圆面上端设有打捞驱动杆(16-6-3),打捞凸轮(16-6-2)与打捞驱动杆(16-6-3)的一端不同轴转动连接,打捞凸轮(16-6-2)的直径为5cm~10cm;所述打捞驱动杆(16-6-3)的数量为2个,相邻打捞驱动杆(16-6-3)同轴转动连接;所述打捞曲轴(16-6-5)位于漂浮物打捞设备(16-6)支架的下部,打捞曲轴(16-6-5)通过固定铰链与打捞设备(16-6)支架连接,打捞曲轴(16-6-5)的数量为2个,相邻打捞曲轴(16-6-5)之间平行且水平距离为40cm~60cm;所述打捞曲臂(16-6-4)的一端与打捞曲轴(16-6-5)转动连接,每侧打捞曲轴(16-6-5)上打捞曲臂(16-6-4)的数量为11个;所述打捞驱动杆(16-6-3)通过打捞曲轴(16-6-5)带动打捞曲臂(16-6-4)转动;所述打捞曲臂(16-6-4)每两个之间通过支架固定连接,且相邻打捞曲轴(16-6-5)上的打捞曲臂(16-6-4)通过打捞钢丝(16-6-7)连接;所述钢丝松紧调节装置(16-6-6)位于漂浮物打捞设备(16-6)支架四个端点处,钢丝松紧调节装置(16-6-6)的数量为4个,钢丝松紧调节装置(16-6-6)与打捞钢丝(16-6-7)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分散式污水多级厌氧缺氧好氧组合处理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松紧调节装置(16-6-6)包括:钢丝引导轮(16-6-6-1),打捞钢丝(16-6-6-2),调节装置冷却系统(16-6-6-3),调节装置电机(16-6-6-4),调节装置离合器(16-6-6-5);所述钢丝引导轮(16-6-6-1)位于整个钢丝松紧调节装置(16-6-6)中下部,其中打捞钢丝(16-6-6-2)从钢丝引导轮(16-6-6-1)下部中心穿入,并缠绕在钢丝箍中,钢丝引导轮(16-6-6-1)中轴上部依次设有调节装置冷却系统(16-6-6-3)、调节装置电机(16-6-6-4)和调节装置离合器(16-6-6-5),钢丝引导轮(16-6-6-1)为底端开口的中空结构;所述调节装置冷却系统(16-6-6-3)与钢丝引导轮(16-6-6-1)中轴上端转动连接,调节装置冷却系统(16-6-6-3)与钢丝引导轮(16-6-6-1)底部的距离为5cm~10cm;所述调节装置电机(16-6-6-4)与钢丝引导轮(16-6-6-1)中轴固定连接,调节装置电机(16-6-6-4)顶端与调节装置离合器(16-6-6-5)连接,调节装置电机(16-6-6-4)通过导线与中央控制中心(7)控制连接;所述调节装置离合器(16-6-6-5)位于整个钢丝松紧调节装置(16-6-6)的顶端;所述钢丝箍与钢丝引导轮(16-6-6-1)中轴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分散式污水多级厌氧缺氧好氧组合处理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化装置沉淀池二次处理系统(16-8)包括:二次沉渣排放管(16-8-1),二次沉渣储藏箱(16-8-2),U型管(16-8-3),二次处理系统出水管(16-8-4),疏通器(16-8-5),二次处理系统进水管(16-8-6);所述疏通器(16-8-5)腰部上端设有二次处理系统进水管(16-8-6),疏通器(16-8-5)与二次处理系统进水管(16-8-6)垂直贯通,疏通器(16-8-5)一端下部的细管与U型管(16-8-3)一端套接,疏通器(16-8-5)通过细管与U型管(16-8-3)垂直贯通,疏通器(16-8-5)为水平布置且两端封闭的圆柱体中空结构;所述U型管(16-8-3)底部设有二次沉渣储藏箱(16-8-2)且两者贯通连接,U型管(16-8-3)另一端与二次处理系统出水管(16-8-4)无缝贯通;所述二次沉渣储藏箱(16-8-2)的底部与二次沉渣排放管(16-8-1)贯通连接,二次沉渣储藏箱(16-8-2)为直径10cm~15cm的中空球体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分散式污水多级厌氧缺氧好氧组合处理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疏通器(16-8-5)包括:疏通器出泥口(16-8-5-1),疏通器腔体(16-8-5-2),疏通器活塞(16-8-5-3),疏通器进水口(16-8-5-4),顶杆顶收装置(16-8-5-5),疏通器顶杆(16-8-5-6),疏通器出水口(16-8-5-7);所述疏通器顶杆(16-8-5-6)位于疏通器(16-8-5)内部,疏通器顶杆(16-8-5-6)的一端与顶杆顶收装置(16-8-5-5)连接,疏通器顶杆(16-8-5-6)的另一端与疏通器活塞(16-8-5-3)连接;所述顶杆顶收装置(16-8-5-5)位于整个疏通器(16-8-5)一端,且顶杆顶收装置(16-8-5-5)与疏通器(16-8-5)固定连接;所述疏通器活塞(16-8-5-3)的直径小于疏通器腔体(16-8-5-2)的直径;所述疏通器进水口(16-8-5-4)位于疏通器(16-8-5)一侧上部,疏通器进水口(16-8-5-4)与疏通器腔体(16-8-5-2)垂直贯通;所述疏通器出水口(16-8-5-7)位于疏通器(16-8-5)另一侧下部,疏通器出水口(16-8-5-7)与疏通器腔体(16-8-5-2)垂直贯通,疏通器出水口(16-8-5-7)底端设有阀门;所述疏通器出泥口(16-8-5-1)位于疏通器腔体(16-8-5-2)一侧且两者无缝贯通,疏通器出泥口(16-8-5-1)外端设有阀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分散式污水多级厌氧缺氧好氧组合处理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疏通器活塞(16-8-5-3)包括:活塞缸环(16-8-5-3-1),疏通器出风口(16-8-5-3-2),活塞顶推栓(16-8-5-3-3),疏通器内风机(16-8-5-3-4),疏通器进风口(16-8-5-3-5);所述疏通器进风口(16-8-5-3-5)位于整个疏通器活塞(16-8-5-3)装置一端,疏通器进风口(16-8-5-3-5)与疏通器顶杆(16-8-5-6)外壁通过支架贯通连接并形成通道;所述疏通器内风机(16-8-5-3-4)设于整个疏通器活塞(16-8-5-3)装置内部,疏通器内风机(16-8-5-3-4)的数量为2个,相邻疏通器内风机(16-8-5-3-4)通过转动轴连接;所述疏通器出风口(16-8-5-3-2)位于相邻疏通器内风机(16-8-5-3-4)之间,且疏通器进风口(16-8-5-3-5)与疏通器出风口(16-8-5-3-2)前后贯通,疏通器出风口(16-8-5-3-2)的数量为4个,相邻疏通器出风口(16-8-5-3-2)呈等距离分布;所述活塞缸环(16-8-5-3-1)固定连接在整个疏通器活塞(16-8-5-3)装置外壁表面,活塞缸环(16-8-5-3-1)的数量不少于2个,活塞缸环(16-8-5-3-1)的直径为5cm~10cm;所述活塞顶推栓(16-8-5-3-3)位于整个疏通器活塞(16-8-5-3)装置另一端且两者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一种分散式污水多级厌氧缺氧好氧组合处理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工作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第1步:在一种分散式污水多级厌氧缺氧好氧组合处理一体化装置运转过程中,从外部引入的污水在一体化装置缓冲罐(1)的作用下流入污水进入管(10);同时,污水泵(2)在中央控制中心(7)的控制下进行运转,将污水进入管(10)内的污水传送至一级厌氧池(13)和二级缺氧池(14);随后,流入一级厌氧池(13)的污水通过管道进入一级缺氧池(11),并通过一级缺氧池(11)内不同管道分别流向一级好氧池(12)和二级厌氧池(15);一级好氧池(12)和二级厌氧池(15)内的污水再通过各自内部的管道流入二级缺氧池(14),并由二级缺氧池(14)依次流入二级好氧池(17)和一体化装置沉淀池(16);经过一体化装置沉淀池(16)的作用,污水中的污泥从一体化装置沉淀池(16)下方的沉淀池排泥管(5)分别流入外排污泥管(3)和回流污泥管(8);与此同时,去除污泥的水流入一体化装置滤池(18);流入外排污泥管(3)的淤泥在污泥水过滤器(4)的作用下排出装置外;流入回流污泥管(8)的污泥在回流污泥泵(6)的作用下进入一级厌氧池(13)和一级缺氧池(11);流入一体化装置滤池(18)的水经过过滤后,通过管道进入消毒池(19)进行消毒后排出;污水在各级厌氧池、缺氧池和好氧池内均发生相关反应;
第2步:在一体化装置沉淀池(16)运行中,废水通过一体化装置沉淀池进水管(16-7)进入清水室(16-5);在漂浮物打捞设备(16-6)的作用下,废水中的漂浮物被捞起;同时,废水中的固形物沉降至锥型底泥收集槽(16-3)并从底泥排放管(16-1)中排出,进而剩下的清水从一体化装置沉淀池二次处理系统(16-8)中流出;
第3步:在漂浮物打捞设备升降系统(16-2)运行中,升降气泵(16-2-1)在接通电源后开始运作,随后气体通过气道(16-2-3)持续输送至高压腔室(16-2-4),进而形成气压;在气压的作用下,活塞(16-2-5)推动升降杆(16-2-6)下移;当活塞(16-2-5)下降至高压腔室(16-2-4)底部时,高压腔室(16-2-4)与限高气阀(16-2-7)形成气流通道,高压气体通过限高气阀(16-2-7)排出,活塞(16-2-5)和升降杆(16-2-6)上移;
第4步,在清水室(16-5)运行中,当污水进入清水室(16-5)后,依次通过翼型分散板(16-5-2)、方形缓降板(16-5-3)和缓降网(16-5-4),并在三者的联合作用下实现对污水的缓降;COD传感器(16-5-5)对进入清水室(16-5)的污水进行实时检测,当污水的浓度超过规定浓度时,COD传感器(16-5-5)通过导线将报警信息传送至中央控制中心(7);当进入清水室(16-5)的污水超过高度上限时,污水从溢流口(16-5-6)中流入底泥排放管(16-1);
第5步:在漂浮物打捞设备(16-6)运行中,打捞电机(16-6-1)接通电源后,带动打捞凸轮(16-6-2)进行运转,进而带动打捞驱动杆(16-6-3)和打捞曲轴(16-6-5)的转动,并通过打捞曲轴(16-6-5)带动下侧打捞曲臂(16-6-4)的上下摆动,进而实现对漂浮物的打捞;
第6步:在钢丝松紧调节装置(16-6-6)运行中,打捞钢丝(16-6-6-2)从钢丝引导轮(16-6-6-1)底部中心进入并绕于钢丝箍中;当调节装置电机(16-6-6-4)接通电源进行运转时,通过调节装置离合器(16-6-6-5)带动钢丝箍实施对打捞钢丝(16-6-6-2)的缠绕;与此同时,调节装置冷却系统(16-6-6-3)对运转的钢丝松紧调节装置(16-6-6)实施冷却降温;
第7步:在一体化装置沉淀池二次处理系统(16-8)运行中,污水通过二次处理系统进水管(16-8-6)进入疏通器(16-8-5),进而由疏通器(16-8-5)流入U型管(16-8-3);污水中的固形物从U型管(16-8-3)底部进入二次沉渣储藏箱(16-8-2)后,污水由二次处理系统出水管(16-8-4)排出;进入二次沉渣储藏箱(16-8-2)的固形物从二次沉渣排放管(16-8-1)中排出;
第8步:在疏通器(16-8-5)运行中,待处理水通过疏通器进水口(16-8-5-4)进入疏通器腔体(16-8-5-2),并从疏通器出水口(16-8-5-7)排出;当水中淤泥较多时,疏通器出水口(16-8-5-7)上端的阀门关闭,同时疏通器顶杆(16-8-5-6)在顶杆顶收装置(16-8-5-5)的作用下推动活塞向前移动,进而推动淤泥从疏通器出泥口(16-8-5-1)中排出;当疏通工作结束后,疏通器出水口(16-8-5-7)上端的阀门开启,同时疏通器顶杆(16-8-5-6)在顶杆顶收装置(16-8-5-5)的作用下带动活塞后移复位,进而使水从疏通器出水口(16-8-5-7)中排出;
第9步:在疏通器活塞(16-8-5-3)运行中,风从疏通器进风口(16-8-5-3-5)进入疏通器活塞(16-8-5-3)内部,并在疏通器内风机(16-8-5-3-4)的作用下对整个疏通器活塞(16-8-5-3)装置进行散热;散热风从疏通器出风口(16-8-5-3-2)中排出;
所述活塞(16-2-5)由高分子材料制成,按质量百分比含量计,组成成分如下:
甲基酯类衍生物30%~65%,硫代磷酸酯类衍生物25%~60%,混合助剂为1%~5%,交联剂为1%~5%,O-乙基O-(4-甲硫基苯基)S-丙基二硫代磷酸酯15%~45%,(T-4)-双(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S,S')锌2%~15%;
所述甲基酯类衍生物分子结构的特征为:
其中R为碳原子数为1~8的烷基;
所述硫代磷酸酯类衍生物分子结构的特征为:
其分子式:C10H15O3PS2;分子量:278.343;
所述混合助剂为氧基硅烷类物质,其分子结构式包含:
其所包含分子结构的分子式为:C16H20O2Si;
所述交联剂为二硫代磷酸二异丙酯钠、异戊基和异丙基)二硫代磷酸酯锌盐、四苯基(双酚-A)二磷酸酯中的任意一种;
活塞(16-2-5)的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第1步:在反应釜中加入电导率为1.25μS/cm~3.15μS/cm的超纯水22%~32%,启动反应釜内搅拌器,转速为125rpm~375rpm,启动加热泵,使反应釜内温度上升至75℃~185℃;依次加甲基酯类衍生物30%~65%,混合助剂为1%~5%,搅拌至完全溶解,调节pH值为5.5~8.5,加入硫代磷酸酯类衍生物25%~60%,将搅拌器转速调至255rpm~315rpm,温度为90℃~395℃;
第2步:加入O-乙基O-(4-甲硫基苯基)S-丙基二硫代磷酸酯15%~45%,(T-4)-双(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S,S')锌2%~15%混合均匀;
第3步:加入交联剂为1~5%,搅拌器转速为75rpm~235rpm,温度为90℃~265℃,保持此状态5~25小时,出料,入压模机即可制得活塞(16-2-5)。
说明书
一种分散式污水多级厌氧缺氧好氧组合处理一体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保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散式污水多级厌氧缺氧好氧组合处理一体化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农村污水处理中的活性污泥法工艺,几乎全部基于生物的“厌氧、 缺氧、好氧”生长代谢理论而实现的,即污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 物,在生物池内不同环境下,通过微生物的生长代谢作用下得以去除,实现净化水体的目的。
在传统A2O工艺基础上变形而来的多级缺氧好氧工艺,以污水中的有机物为碳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微生物的脱氮能力,适应目前农村污水低碳/氮比的特点,但其缺点是生物除磷的效果难以保障。在此基础上,专业技术人员开发出了多级厌氧缺氧好氧工艺,该工艺的特点是在同一生物系统中,即可实现多级缺氧好氧脱氮,又可实现多级厌氧缺氧反硝化除磷,在保留高效脱氮优势的同时,将污水中的有机物以“一碳两用”的方式实现高效除磷。除了常规工艺需要满足土建施工、设备安装、运行管理的便捷外,在工艺流程具体实施上,又对水量分配和流向切换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但是,淡水按照常规生物反应池的水流设计理念,为实现上述目的,势必增加大量的连接管路或水力设备,建设投资或运行费用难以降低。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涉及一种分散式污水多级厌氧缺氧好氧组合处理一体化装置,包括:一体化装置缓冲罐1,污水泵2,外排污泥管3,污泥水过滤器4,沉淀池排泥管5,回流污泥泵6,中央控制中心7,回流污泥管8,一体化装置支架9,污水进入管10,一级缺氧池11,一级好氧池12,一级厌氧池13,二级缺氧池14,二级厌氧池15,一体化装置沉淀池16,二级好氧池17,一体化装置滤池18,消毒池19;所述一体化装置支架9由8根形状大小一致的立柱连接构成且分别形成左右两个槽室,左侧槽室内部依次设有一级厌氧池13、一级缺氧池11、一级好氧池12、二级缺氧池14和二级厌氧池15,右侧槽室内部依次设有二级好氧池17、一体化装置沉淀池16、一体化装置滤池18和消毒池19;所述一级厌氧池13与其一侧的一级缺氧池11通过管道贯通连接,一级厌氧池13的右侧与二级缺氧池14固定连接;所述一级缺氧池11通过不同管道分别与其一侧的一级好氧池12、右侧二级厌氧池15贯通连接;所述一级好氧池12通过管道与二级缺氧池14贯通连接;所述二级好氧池17位于一体化装置支架9右侧槽室左上方,二级好氧池17一侧分别设有一体化装置沉淀池16和一体化装置滤池18,二级好氧池17通过不同管道分别与二级缺氧池14和一体化装置沉淀池16贯通连接;所述一体化装置沉淀池16与一体化装置滤池18通过管道贯通连接;所述消毒池19布置于一体化装置支架9右侧槽室右端,消毒池19与一体化装置滤池18通过管道贯通连接;所述沉淀池排泥管5的一端贯通连接在一体化装置沉淀池16下方,沉淀池排泥管5的另一端端口分别与回流污泥管8和外排污泥管3贯通连接;所述回流污泥管8一端分别与一级厌氧池13、一级缺氧池11贯通连接,回流污泥管8通过回流污泥泵6与沉淀池排泥管5贯通连接;所述回流污泥泵6通过导线与中央控制中心7控制相连;所述污泥水过滤器4设于外排污泥管3前端,污泥水过滤器4与外排污泥管3贯通;所述污水进入管10设于一体化装置支架9外部上侧,污水进入管10一端分别与一级厌氧池13和二级缺氧池14贯通连接,污水进入管10另一端通过污水泵2与一体化装置支架9右侧的一体化装置缓冲罐1贯通连接;所述污水泵2与中央控制中心7通过导线控制连接。
进一步的,本段是对本发明中所述一体化装置沉淀池16结构的说明。所述一体化装置沉淀池16包括:底泥排放管16-1,漂浮物打捞设备升降系统16-2,锥型底泥收集槽16-3,一体化装置沉淀池支架16-4,清水室16-5,漂浮物打捞设备16-6,一体化装置沉淀池进水管16-7,一体化装置沉淀池二次处理系统16-8;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化装置沉淀池支架16-4内部设有漂浮物打捞设备16-6和清水室16-5,且漂浮物打捞设备16-6位于清水室16-5上部,一体化装置沉淀池支架16-4与清水室16-5固定连接,一体化装置沉淀池支架16-4的数量为4个,相邻一体化装置沉淀池支架16-4之间平行且通过水平桁架固定连接;所述漂浮物打捞设备升降系统16-2位于一体化装置沉淀池支架16-4内壁上端且两者固定连接,漂浮物打捞设备升降系统16-2一侧与漂浮物打捞设备16-6滑动连接;所述清水室16-5的底部设有锥型底泥收集槽16-3,清水室16-5与锥型底泥收集槽16-3四周无缝焊接并贯通,清水室16-5的一侧与一体化装置沉淀池二次处理系统16-8贯通,清水室16-5为中空的长方体结构;所述锥型底泥收集槽16-3的下端布置有底泥排放管16-1,且两者贯通;所述一体化装置沉淀池进水管16-7位于一体化装置沉淀池16上部。
进一步的,本段是对本发明中所述漂浮物打捞设备升降系统16-2结构的说明。所述漂浮物打捞设备升降系统16-2包括:升降气泵16-2-1,泄气阀16-2-2,气道16-2-3,高压腔室16-2-4,活塞16-2-5,升降杆16-2-6,限高气阀16-2-7;所述泄气阀16-2-2位于升降气泵16-2-1和气道16-2-3之间,泄气阀16-2-2一端与升降气泵16-2-1贯通连接,泄气阀16-2-2另一端与气道16-2-3贯通连接;所述升降气泵16-2-1通过导线与中央控制中心7连接;所述气道16-2-3的另一端与高压腔室16-2-4无缝贯通;所述高压腔室16-2-4内部设有活塞16-2-5和升降杆16-2-6,高压腔室16-2-4外壁下端设有限高气阀16-2-7,高压腔室16-2-4为中空的圆柱形结构;所述活塞16-2-5与高压腔室16-2-4内壁滑动连接,活塞16-2-5的直径为3cm~5cm;所述升降杆16-2-6位于活塞下部且两者连接,升降杆16-2-6的直径小于高压腔室16-2-4的直径;所述限高气阀16-2-7与高压腔室16-2-4贯通连接。
进一步的,本段是对本发明中所述清水室16-5结构的说明。所述清水室16-5包括:清水室框架16-5-1,翼型分散板16-5-2,方形缓降板16-5-3,缓降网16-5-4,COD传感器16-5-5,溢流口16-5-6;所述清水室框架16-5-1内部设有翼型分散板16-5-2、方形缓降板16-5-3和缓降网16-5-4;所述清水室框架16-5-1为中空柱体结构;所述翼型分散板16-5-2位于方形缓降板16-5-3上部并与方形缓降板16-5-3呈不同轴交错分布,翼型分散板16-5-2的数量为3个,翼型分散板16-5-2水平平行排列且两端与清水室16-5的内壁固定连接,相邻翼型分散板16-5-2呈等距分布;所述缓降网16-5-4位于方形缓降板16-5-3下部且两者之间的距离为13cm~18cm;所述方形缓降板16-5-3的数量为4个,方形缓降板16-5-3水平平行排列且两端与清水室16-5的内壁固定连接,相邻方形缓降板16-5-3呈等距分布,相邻方形缓降板16-5-3之间的距离为5cm~10cm;所述溢流口16-5-6布置于清水室框架16-5-1上端,溢流口16-5-6通过清水室框架16-5-1与底泥排放管16-1贯通;所述COD传感器16-5-5布置于清水室16-5内壁一侧,COD传感器16-5-5通过导线与中央控制中心7控制连接。
进一步的,本段是对本发明中所述漂浮物打捞设备16-6结构的说明。所述漂浮物打捞设备16-6包括:打捞电机16-6-1,打捞凸轮16-6-2,打捞驱动杆16-6-3,打捞曲臂16-6-4,打捞曲轴16-6-5,钢丝松紧调节装置16-6-6,打捞钢丝16-6-7;所述打捞电机16-6-1位于漂浮物打捞设备16-6上端并与漂浮物打捞设备16-6一侧支架固定连接,打捞电机16-6-1的一端设有打捞凸轮16-6-2,打捞电机16-6-1与打捞凸轮16-6-2传动连接;所述打捞凸轮16-6-2外圆面上端设有打捞驱动杆16-6-3,打捞凸轮16-6-2与打捞驱动杆16-6-3的一端不同轴转动连接,打捞凸轮16-6-2的直径为5cm~10cm;所述打捞驱动杆16-6-3的数量为2个,相邻打捞驱动杆16-6-3同轴转动连接;所述打捞曲轴16-6-5位于漂浮物打捞设备16-6支架的下部,打捞曲轴16-6-5通过固定铰链与打捞设备16-6支架连接,打捞曲轴16-6-5的数量为2个,相邻打捞曲轴16-6-5之间平行且水平距离为40cm~60cm;所述打捞曲臂16-6-4的一端与打捞曲轴16-6-5转动连接,每侧打捞曲轴16-6-5上打捞曲臂16-6-4的数量为11个;所述打捞驱动杆16-6-3通过打捞曲轴16-6-5带动打捞曲臂16-6-4转动;所述打捞曲臂16-6-4每两个之间通过支架固定连接,且相邻打捞曲轴16-6-5上的打捞曲臂16-6-4通过打捞钢丝16-6-7连接;所述钢丝松紧调节装置16-6-6位于漂浮物打捞设备16-6支架四个端点处,钢丝松紧调节装置16-6-6的数量为4个,钢丝松紧调节装置16-6-6与打捞钢丝16-6-7连接。
进一步的,本段是对本发明中所述钢丝松紧调节装置16-6-6结构的说明。所述钢丝松紧调节装置16-6-6包括:钢丝引导轮16-6-6-1,打捞钢丝16-6-6-2,调节装置冷却系统16-6-6-3,调节装置电机16-6-6-4,调节装置离合器16-6-6-5;所述钢丝引导轮16-6-6-1位于整个钢丝松紧调节装置16-6-6中下部,其中打捞钢丝16-6-6-2从钢丝引导轮16-6-6-1下部中心穿入,并缠绕在钢丝箍中,钢丝引导轮16-6-6-1中轴上部依次设有调节装置冷却系统16-6-6-3、调节装置电机16-6-6-4和调节装置离合器16-6-6-5,钢丝引导轮16-6-6-1为底端开口的中空结构;所述调节装置冷却系统16-6-6-3与钢丝引导轮16-6-6-1中轴上端转动连接,调节装置冷却系统16-6-6-3与钢丝引导轮16-6-6-1底部的距离为5cm~10cm;所述调节装置电机16-6-6-4与钢丝引导轮16-6-6-1中轴固定连接,调节装置电机16-6-6-4顶端与调节装置离合器16-6-6-5连接,调节装置电机16-6-6-4通过导线与中央控制中心7控制连接;所述调节装置离合器16-6-6-5位于整个钢丝松紧调节装置16-6-6的顶端;所述钢丝箍与钢丝引导轮16-6-6-1中轴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本段是对本发明中所述一体化装置沉淀池二次处理系统16-8结构的说明。所述一体化装置沉淀池二次处理系统16-8包括:二次沉渣排放管16-8-1,二次沉渣储藏箱16-8-2,U型管16-8-3,二次处理系统出水管16-8-4,疏通器16-8-5,二次处理系统进水管16-8-6;所述疏通器16-8-5腰部上端设有二次处理系统进水管16-8-6,疏通器16-8-5与二次处理系统进水管16-8-6垂直贯通,疏通器16-8-5一端下部的细管与U型管16-8-3一端套接,疏通器16-8-5通过细管与U型管16-8-3垂直贯通,疏通器16-8-5为水平布置且两端封闭的圆柱体中空结构;所述U型管16-8-3底部设有二次沉渣储藏箱16-8-2且两者贯通连接,U型管16-8-3另一端与二次处理系统出水管16-8-4无缝贯通;所述二次沉渣储藏箱16-8-2的底部与二次沉渣排放管16-8-1贯通连接,二次沉渣储藏箱16-8-2为直径10cm~15cm的中空球体结构。
进一步的,本段是对本发明中所述疏通器16-8-5结构的说明。所述疏通器16-8-5包括:疏通器出泥口16-8-5-1,疏通器腔体16-8-5-2,疏通器活塞16-8-5-3,疏通器进水口16-8-5-4,顶杆顶收装置16-8-5-5,疏通器顶杆16-8-5-6,疏通器出水口16-8-5-7;所述疏通器顶杆16-8-5-6位于疏通器16-8-5内部,疏通器顶杆16-8-5-6的一端与顶杆顶收装置16-8-5-5连接,疏通器顶杆16-8-5-6的另一端与疏通器活塞16-8-5-3连接;所述顶杆顶收装置16-8-5-5位于整个疏通器16-8-5一端,且顶杆顶收装置16-8-5-5与疏通器16-8-5固定连接;所述疏通器活塞16-8-5-3的直径小于疏通器腔体16-8-5-2的直径;所述疏通器进水口16-8-5-4位于疏通器16-8-5一侧上部,疏通器进水口16-8-5-4与疏通器腔体16-8-5-2垂直贯通;所述疏通器出水口16-8-5-7位于疏通器16-8-5另一侧下部,疏通器出水口16-8-5-7与疏通器腔体16-8-5-2垂直贯通,疏通器出水口16-8-5-7底端设有阀门;所述疏通器出泥口16-8-5-1位于疏通器腔体16-8-5-2一侧且两者无缝贯通,疏通器出泥口16-8-5-1外端设有阀门。
进一步的,本段是对本发明中所述疏通器活塞16-8-5-3结构的说明。所述疏通器活塞16-8-5-3包括:活塞缸环16-8-5-3-1,疏通器出风口16-8-5-3-2,活塞顶推栓16-8-5-3-3,疏通器内风机16-8-5-3-4,疏通器进风口16-8-5-3-5;所述疏通器进风口16-8-5-3-5位于整个疏通器活塞16-8-5-3装置一端,疏通器进风口16-8-5-3-5与疏通器顶杆16-8-5-6外壁通过支架贯通连接并形成通道;所述疏通器内风机16-8-5-3-4设于整个疏通器活塞16-8-5-3装置内部,疏通器内风机16-8-5-3-4的数量为2个,相邻疏通器内风机16-8-5-3-4通过转动轴连接;所述疏通器出风口16-8-5-3-2位于相邻疏通器内风机16-8-5-3-4之间,且疏通器进风口16-8-5-3-5与疏通器出风口16-8-5-3-2前后贯通,疏通器出风口16-8-5-3-2的数量为4个,相邻疏通器出风口16-8-5-3-2呈等距离分布;所述活塞缸环16-8-5-3-1固定连接在整个疏通器活塞16-8-5-3装置外壁表面,活塞缸环16-8-5-3-1的数量不少于2个,活塞缸环16-8-5-3-1的直径为5cm~10cm;所述活塞顶推栓16-8-5-3-3位于整个疏通器活塞16-8-5-3装置另一端且两者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分散式污水多级厌氧缺氧好氧组合处理一体化装置的工作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第1步:在一种分散式污水多级厌氧缺氧好氧组合处理一体化装置运转过程中,从外部引入的污水在一体化装置缓冲罐1的作用下流入污水进入管10;同时,污水泵2在中央控制中心7的控制下进行运转,将污水进入管10内的污水传送至一级厌氧池13和二级缺氧池14;随后,流入一级厌氧池13的污水通过管道进入一级缺氧池11,并通过一级缺氧池11内不同管道分别流向一级好氧池12和二级厌氧池15;一级好氧池12和二级厌氧池15内的污水再通过各自内部的管道流入二级缺氧池14,并由二级缺氧池14依次流入二级好氧池17和一体化装置沉淀池16;经过一体化装置沉淀池16的作用,污水中的污泥从一体化装置沉淀池16下方的沉淀池排泥管5分别流入外排污泥管3和回流污泥管8;与此同时,去除污泥的水流入一体化装置滤池18;流入外排污泥管3的淤泥在污泥水过滤器4的作用下排出装置外;流入回流污泥管8的污泥在回流污泥泵6的作用下进入一级厌氧池13和一级缺氧池11;流入一体化装置滤池18的水经过过滤后,通过管道进入消毒池19进行消毒后排出;污水在各级厌氧池、缺氧池和好氧池内均发生相关反应;
第2步:在一体化装置沉淀池16运行中,废水通过一体化装置沉淀池进水管16-7进入清水室16-5;在漂浮物打捞设备16-6的作用下,废水中的漂浮物被捞起;同时,废水中的固形物沉降至锥型底泥收集槽16-3并从底泥排放管16-1中排出,进而剩下的清水从一体化装置沉淀池二次处理系统16-8中流出;
第3步:在漂浮物打捞设备升降系统16-2运行中,升降气泵16-2-1在接通电源后开始运作,随后气体通过气道16-2-3持续输送至高压腔室16-2-4,进而形成气压;在气压的作用下,活塞16-2-5推动升降杆16-2-6下移;当活塞16-2-5下降至高压腔室16-2-4底部时,高压腔室16-2-4与限高气阀16-2-7形成气流通道,高压气体通过限高气阀16-2-7排出,活塞16-2-5和升降杆16-2-6上移;
第4步,在清水室16-5运行中,当污水进入清水室16-5后,依次通过翼型分散板16-5-2、方形缓降板16-5-3和缓降网16-5-4,并在三者的联合作用下实现对污水的缓降;COD传感器16-5-5对进入清水室16-5的污水进行实时检测,当污水的浓度超过规定浓度时,COD传感器16-5-5通过导线将报警信息传送至中央控制中心7;当进入清水室16-5的污水超过高度上限时,污水从溢流口16-5-6中流入底泥排放管16-1;
第5步:在漂浮物打捞设备16-6运行中,打捞电机16-6-1接通电源后,带动打捞凸轮16-6-2进行运转,进而带动打捞驱动杆16-6-3和打捞曲轴16-6-5的转动,并通过打捞曲轴16-6-5带动下侧打捞曲臂16-6-4的上下摆动,进而实现对漂浮物的打捞;
第6步:在钢丝松紧调节装置16-6-6运行中,打捞钢丝16-6-6-2从钢丝引导轮16-6-6-1底部中心进入并绕于钢丝箍中;当调节装置电机16-6-6-4接通电源进行运转时,通过调节装置离合器16-6-6-5带动钢丝箍实施对打捞钢丝16-6-6-2的缠绕;与此同时,调节装置冷却系统16-6-6-3对运转的钢丝松紧调节装置16-6-6实施冷却降温;
第7步:在一体化装置沉淀池二次处理系统16-8运行中,污水通过二次处理系统进水管16-8-6进入疏通器16-8-5,进而由疏通器16-8-5流入U型管16-8-3;污水中的固形物从U型管16-8-3底部进入二次沉渣储藏箱16-8-2后,污水由二次处理系统出水管16-8-4排出;进入二次沉渣储藏箱16-8-2的固形物从二次沉渣排放管16-8-1中排出;
第8步:在疏通器16-8-5运行中,待处理水通过疏通器进水口16-8-5-4进入疏通器腔体16-8-5-2,并从疏通器出水口16-8-5-7排出;当水中淤泥较多时,疏通器出水口16-8-5-7上端的阀门关闭,同时疏通器顶杆16-8-5-6在顶杆顶收装置16-8-5-5的作用下推动活塞向前移动,进而推动淤泥从疏通器出泥口16-8-5-1中排出;当疏通工作结束后,疏通器出水口16-8-5-7上端的阀门开启,同时疏通器顶杆16-8-5-6在顶杆顶收装置16-8-5-5的作用下带动活塞后移复位,进而使水从疏通器出水口16-8-5-7中排出;
第9步:在疏通器活塞16-8-5-3运行中,风从疏通器进风口16-8-5-3-5进入疏通器活塞16-8-5-3内部,并在疏通器内风机16-8-5-3-4的作用下对整个疏通器活塞16-8-5-3装置进行散热;散热风从疏通器出风口16-8-5-3-2中排出。
本发明专利公开的一种分散式污水多级厌氧缺氧好氧组合处理一体化装置,其优点在于:该装置结构合理紧凑,污水处理效果良好,且成本较低;该装置活塞采用高分子材料制备,混合速度提升率高,效率高效,适用范围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