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7.08.17
公开(公告)日2018.04.27
IPC分类号C02F9/04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污水收集处理装置及系统,针对污水处理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包括蓄水池、导流明渠、污水池以及污水处理装置,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箱体,箱体内设有混合桶,箱体内设有承接排水孔排出的污水的旋转滤桶,通过导流明渠收集污水,通过污水处理装置对污水进行净化,最终将净化后的污水排放至蓄水池内以备用,使得蓄水池为施工现场供水,同时所产生的污水被收集并净化处理,最终经过处理后的污水再次进入蓄水池,使得水资源在施工现场实现循环利用,同时通过导流明渠还可收集降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降低水资源消耗。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是: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内设有用于承接污水和化学品的混合桶(2),所述混合桶(2)的底部开有用于减缓污水流量的排水孔(22),所述箱体(1)内设有用于承接并通过高速旋转使排水孔(22)排出的污水固液分离的旋转滤桶(3),所述箱体(1)上设有用于驱动旋转滤桶(3)的动力部(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旋转滤桶(3)包括受动力部(13)驱动的底板(31)以及用于过滤污水且可升降以靠近或离开底板(31)的滤壁(32),所述底板(31)上设有用于驱动滤壁(32)升降的驱动装置(3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旋转滤桶(3)外设有导流旋转滤桶(3)甩出的污水集中下流的挡流部(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箱体(1)还设有用于排放处理后污水的排水管(16)以及用于排放污垢的排污管(17),所述挡流部(4)连接有通过改变流道以选择排水管(16)或排污管(17)排放的流道控制装置(52)。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 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驱动装置(35)包括沿旋转滤桶(3)轴向贯穿滤壁(32)且与底板(31)固定连接的丝杆(34),所述滤壁(32)远离底板(31)的一端转动连接有与丝杆(34)配合以升降滤壁(32)的螺母(3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动力部(13)包括设置在箱体(1)上的电机(131)以及受电机(131)驱动且与底板(31)固定连接的转轴(132)。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挡流部(4)包括包围旋转滤桶(3)的挡流壁(42),所述挡流壁(42)的下端一体连接有倒锥形的导流环(43),所述导流环(43)的下端一体连接有用于引导水流流至下一旋转滤桶(3)的导流管(4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挡流壁(42)与导流环(43)的连接处为圆角。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流道控制装置(52)包括进口连接导流管(44)且出口分别连接排水管(16)或排污管(17)的三通阀。
10.一种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其特征是: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的任一所述污水处理装置。
说明书
污水收集处理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施工污水处理,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污水收集处理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加速推进,现有供水设施规模、供水水质难以满足发展需求。工程性缺水较为突出,而且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不足,污水管网建设相对滞后,区域布局不平衡,污泥处理规模水平尚需提高,雨水收集及排放系统不足。
建筑施工现场的污水来源主要有三种:1、雨水;2、基坑降排水;3、冲洗养护废水。雨水具有季节性特点,雨季多而其他季节少,单次降雨会得到大量雨水,无雨时则无水可用。基坑降排水在高层建筑的深基坑中十分常见,降水通常要持续进行到基坑回填完成。在没有使用污水循环利用系统施工场地,冲洗和养护用水主要取自市政管网自来水,它的产生基本伴随主体结构整个施工过程。
建筑行业目前对施工现场的污水利用多将重点集中于污水的收集和再利用,然而一般的污水处理方法仅仅是利用沉淀池排除掉污水中比重较大的成分如泥沙,处理得出的水洁净程度不高,用途较少,容易堵塞管道,而且处理效率低,对节约水资源起不到实际的效果。
目前,申请号为201620292473.8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冲洗混凝土输送管的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它包括收集槽罐,以及两个竖直设置于收集槽罐内的隔板;两个隔板将收集槽罐分隔成三个腔室;每个腔室内设有收集沉淀物的沉淀物框;所述沉淀物框包括底板,四个与底板相连的侧板,以及设置于侧板上的吊绳;所述侧板为隔物网格;每个腔室的下部均设有一个排水管。
这种冲洗混凝土输送管的污水收集处理系统虽然可重复使用,但其静置沉淀,靠污水与化学药品在静置的状态下缓慢反应,通过滤网过滤沉淀物,还需将滤网吊起以排出沉淀,整个污水处理过程缓慢,效率较低,还有改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水收集处理装置及系统,具有处理高效,排污方便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设有用于承接污水和化学品的混合桶,所述混合桶的底部开有用于减缓污水流量的排水孔,所述箱体内设有用于承接并通过高速旋转使排水孔排出的污水固液分离的旋转滤桶,所述箱体上设有用于驱动旋转滤桶的动力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混合桶同时承接化学品和污水,使得化学品和污水在混合桶中混合,通过减缓污水流量的排水孔,使得污水和化学品在混合桶中停留一定时间以提高混合程度,通过污水注射进混合桶时的动能使得混合桶内污水始终处于流动状态,以进一步提高化学品与污水的混合程度,污水通过排水孔排至旋转滤筒内,通过驱动装置驱动旋转滤筒高速旋转,使得污水在驱动装置内形成漩涡状,进一步提高污水和化学品的混合程度,同时提高分子间碰撞几率,促进了沉淀吸附反应的速率,由于污水在进行高速圆周运动,受到离心力的作用向远离圆心的方向移动,由于污水为液态,水分子可轻易穿过滤壁,而沉淀污垢为固态,无法穿过滤壁,以实现固液分离。
优选的,所述旋转滤桶包括受动力部驱动的底板以及用于过滤污水且可升降以靠近或离开底板的滤壁,所述底板上设有用于驱动滤壁升降的驱动装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驱动装置使滤壁与底板分离,使得旋转滤筒底部产生缺口,通过污水冲洗以及旋转滤筒自身高速旋转使得污垢从旋转滤筒的缺口处排出。
优选的,所述旋转滤桶外设有导流旋转滤桶甩出的污水集中下流的挡流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离后的水滴被甩出并通过挡流部收集并导流使污水集中下流,通过流道控制装置选择流道以使污水通过排水管排出。
优选的,所述箱体还设有用于排放处理后污水的排水管以及用于排放污垢的排污管,所述挡流部连接有通过改变流道以选择排水管或排污管排放的流道控制装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流道控制装置旋转流动以使污水通过排污管排出,使得排污与排水分离,防止相互污染。
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沿旋转滤桶轴向贯穿滤壁且与底板固定连接的丝杆,所述滤壁远离底板的一端转动连接有与丝杆配合以升降滤壁的螺母。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丝杆与螺母配合提升滤壁,通过螺纹咬合使得提升滤壁后滤壁不易回落,通过丝杆贯穿滤壁为滤壁提供驱动力使滤壁跟随底板同步旋转,通过螺母与丝杆配合以使滤壁抵紧底板,提高密封效果。
优选的,所述动力部包括设置在箱体上的电机以及受电机驱动且与底板固定连接的转轴。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电机驱动转轴可实现高速旋转,通过转轴固定连接底板以驱动底板旋转,可实现一根转轴同时驱动多组旋转滤桶。
优选的,所述挡流部包括包围旋转滤桶的挡流壁,所述挡流壁的下端一体连接有倒锥形的导流环,所述导流环的下端一体连接有用于引导水流流至下一旋转滤桶的导流管。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挡流壁包围旋转滤桶以收集旋转滤桶甩出的水滴,水滴通过自重下流,进而到达导流环,通过导流环使水滴集中,进而通过导流管排出,使得水滴重新汇集形成水流,提高进入下一阶段的水流连续性。
优选的,所述挡流壁与导流环的连接处为圆角。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圆角防止水滴停留在挡流壁与导流环的连接处,减少死角。
优选的,所述流道控制装置包括进口连接导流管且出口分别连接排水管或排污管的三通阀。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三通阀以进行流道选择,操作方便,减少占用空间。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具有处理高效,循环用水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污水处理装置利用离心力加速污垢沉淀,以提高污水处理效率,使得污水收集处理系统的污水处理效率大为提高,使得污水收集后可及时净化,及时为用水区域供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将污水收集并处理,同时将雨水收集并处理,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环保节能,同时设备清洗方便,污水处理高效,净化效果较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