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7.08.22
公开(公告)日2018.03.30
IPC分类号C02F3/12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焦化污水处理用多层曝气装置,包括曝气池、下曝气管、上曝气管,曝气池底部设有若干下曝气管,若干根下曝气管组成伞状结构;下曝气管上部设有若干下曝气头,相邻下曝气头间的间距从下曝气管的中心处向下曝气管的两端逐渐减小;下曝气管上部设有若干上曝气管,若干根上曝气管组成伞状结构;上曝气管下部设有若干上曝气头,相邻上曝气头间的间距从上曝气管的中心处向上曝气管的两端逐渐减小;上曝气头一端设有曝气孔,下曝气管与上曝气管交叉布置。本实用新型上曝气管和下曝气管交错布置,增强了曝气的均匀性,增强了曝气效果;且下曝气头采用外壳套内壳的结构,防止了曝气头堵塞,减轻了工人维修的工作强度。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焦化污水处理用多层曝气装置,包括曝气池、进水管、出水管、下曝气管、上曝气管、曝气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池一侧设有进水管,另一侧设有出水管,所述曝气池底部设有若干下曝气管,若干根下曝气管组成伞状结构;所述下曝气管下部一侧设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接口位于伞状结构的下曝气管中心处,所述进气管一端设有曝气风机,所述曝气风机一侧设有电机;所述下曝气管上部设有若干下曝气头,相邻下曝气头间的间距从下曝气管的中心处向下曝气管的两端逐渐减小;所述下曝气头包括外壳、内壳,所述外壳截面为锥台形,所述外壳内部设有内壳,所述内壳为锥台形,所述内壳上部设有曝气孔Ⅰ,所述外壳上部设有曝气孔Ⅱ,所述外壳和内壳偏心布置,且曝气孔Ⅱ的轴向投影落在内壳外壁上并与曝气孔Ⅰ不重叠,即曝气孔Ⅱ与曝气孔Ⅰ交错布置;所述下曝气管上部设有若干上曝气管,若干根上曝气管组成伞状结构;所述上曝气管上部一侧设有旁通管,所述旁通管接口位于伞状结构的上曝气管中心处,所述旁通管另一端与进气管连接;所述上曝气管下部设有若干上曝气头,相邻上曝气头间的间距从上曝气管的中心处向上曝气管的两端逐渐减小;所述上曝气头一端设有曝气孔,所述下曝气管与上曝气管交叉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焦化污水处理用多层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池底部四角处设有潜水搅拌机,所述潜水搅拌机一侧设有支架,所述支架与曝气池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焦化污水 处理用多层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孔Ⅱ上设有网格。
说明书
一种焦化污水处理用多层曝气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焦化污水处理用多层曝气装置。
背景技术
曝气池是一种利用活性污泥法进行污水处理的构筑物,池内提供一定污水停留时间,满足好氧微生物所需要的氧量以及污水与活性污泥充分接触的混合条件,是当前世界各国应用最广的一种二级生物处理流程之一,具有处理能力高,出水水质好等优点;但现有的曝气池在运行过程中曝气盘在池底很容易堵住曝气孔或者脱落,更换时需把池内污水清理干净方可施工,不仅增强了工人的作业强度,而且曝气池中恶劣的工作环境对工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威胁;另外,使用过程中由于曝气盘的脱落,直接影响对污水溶解氧不均匀,在池内形成曝气死角,局部曝气过大的现象,影响水处理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不足,提供一种焦化污水处理用多层曝气装置,在曝气池中采用双层曝气管布置,提高了曝气的效率,且上曝气管和下曝气管交错布置,增强了曝气的均匀性,增强了曝气效果;且下曝气头采用外壳套内壳的结构,防止了曝气头堵塞,减轻了工人维修的工作强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焦化污水处理用多层曝气装置,包括曝气池、进水管、出水管、下曝气管、上曝气管、曝气风机,所述曝气池一侧设有进水管,另一侧设有出水管,所述曝气池底部设有若干下曝气管,若干根下曝气管组成伞状结构,伞状结构的下曝气管增强了曝气的均匀性;所述下曝气管下部一侧设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接口位于伞状结构的下曝气管中心处,所述进气管一端设有曝气风机,所述曝气风机一侧设有电机,电机带动曝气风机对曝气池进行曝气;所述下曝气管上部设有若干下曝气头,相邻下曝气头间的间距从下曝气管的中心处向下曝气管的两端逐渐减小,避免了两端的下曝气头曝气压力过低,保证了曝气的效果;所述下曝气头包括外壳、内壳,所述外壳截面为锥台形,所述外壳内部设有内壳,所述内壳为锥台形,所述内壳上部设有曝气孔Ⅰ,所述外壳上部设有曝气孔Ⅱ,所述外壳和内壳偏心布置,且曝气孔Ⅱ的轴向投影落在内壳外壁上并与曝气孔Ⅰ不重叠,即曝气孔Ⅱ与曝气孔Ⅰ交错布置;压缩空气从内壳上的曝气孔Ⅰ喷出,沿外壳内壁从外壳上的曝气孔Ⅱ喷出,由于曝气孔Ⅱ向外喷出强气流,污泥难以将曝气孔Ⅱ堵塞,且锥台形的外壳使污泥沿外壳外壁快速落下,避免了污泥的堆积;当有少量污泥从曝气孔Ⅱ进入外壳内部时,由于曝气孔Ⅱ与曝气孔Ⅰ交错布置使得污泥从外壳下部落下,再次避免了曝气孔的堵塞;所述下曝气管上部设有若干上曝气管,若干根上曝气管组成伞状结构,伞状结构的上曝气管增强了曝气的均匀性;所述上曝气管上部一侧设有旁通管,所述旁通管接口位于伞状结构的上曝气管中心处,所述旁通管另一端与进气管连接;所述上曝气管下部设有若干上曝气头,相邻上曝气头间的间距从上曝气管的中心处向上曝气管的两端逐渐减小,避免了两端的上曝气头曝气压力过低,保证了曝气的效果,下曝气头和上曝气头形成对射,增强了曝气池中的氧浓度,增强了曝气的效果,提高了曝气的效率;所述上曝气头一端设有曝气孔,所述下曝气管与上曝气管交叉布置,增强了曝气的均匀性,避免了曝气死角。
优选的,所述曝气池底部四角处设有潜水搅拌机,所述潜水搅拌机一侧设有支架,所述支架与曝气池固定连接,潜水搅拌机对污水进行搅拌,增强了污水的流动速率,避免了污水曝气的死角,防止了污泥沉淀。
优选的,所述曝气孔Ⅱ上设有网格,网格一方面阻止了污泥从曝气孔Ⅱ内落入外壳内部,另一方面将曝气孔Ⅰ喷出的气流分割成更细微的气泡,增加了空气与污水的接触面积,增强了曝气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有益效果表现在:
1)在曝气池中采用双层曝气管布置,提高了曝气的效率,且上曝气管和下曝气管交错布置,增强了曝气的均匀性,增强了曝气效果;且下曝气头采用外壳套内壳的结构,防止了曝气头堵塞,减轻了工人维修的工作强度;
2)曝气池底部四角处设有潜水搅拌机,潜水搅拌机一侧设有支架,支架与曝气池固定连接,潜水搅拌机对污水进行搅拌,增强了污水的流动速率,避免了污水曝气的死角,防止了污泥沉淀;
3)曝气孔Ⅱ上设有网格,网格一方面阻止了污泥从曝气孔Ⅱ内落入外壳内部,另一方面将曝气孔Ⅰ喷出的气流分割成更细微的气泡,增加了空气与污水的接触面积,增强了曝气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