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工业废水脱色复合菌群及其制备方法

发布时间:2019-2-26 9:00:35

  申请日2017.08.24

  公开(公告)日2017.12.15

  IPC分类号C12N1/20; C12N1/14; C02F3/34; C12R1/07; C12R1/645; C12R1/40; C12R1/01; C12R1/38; C02F103/28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造纸工业废水脱色的复合菌群及其制备方法,复合菌群由2‑10份泛枝酸芽孢杆菌、10‑20份萎蔫短小杆菌、20‑30份白腐真菌、10‑15份恶臭假单胞菌、20‑30份土壤杆菌、10‑30份施氏假单胞菌、20‑30份阴沟肠杆菌组成。本发明利用微生物间有益的相互作用,将微生物混合培养与驯化,将细菌对污染物的中间代谢产物流向进行某些改进,使抑制性中间产物不生成或尽快转化,从而提高污染物降解效率。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造纸工业废水脱色的复合菌群,其特征在于:由2-10份泛枝酸芽孢杆菌、10-20份萎蔫短小杆菌、20-30份白腐真菌、10-15份恶臭假单胞菌、20-30份土壤杆菌、10-30份施氏假单胞菌、20-30份阴沟肠杆菌组成;其中,土壤杆菌和阴沟肠杆菌的营养培养基为牛肉膏1.5-2.0g/L,葡萄糖1.0-2.0g/L,胰蛋白胨6.0-7.0g/L,酵母粉3.0-4.0g/L,其余为水;施氏假单胞菌和恶臭假单胞菌营养培养基为新鲜马铃薯汁800-1000mL,葡萄糖16-20g,其余为水;马铃薯汁的制备方法:取去皮新鲜马铃薯160;200克,切成小块,加去离子水800;1000mL,煮沸30分钟,滤去马铃薯块,用去离子水将滤液补足至800,1000mL。

  2.制备如权利要求1所述复合菌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1)菌种活化:采用2-10份泛枝酸芽孢杆菌、10-20份萎蔫短小杆菌、20-30份白腐真菌、10-15份恶臭假单胞菌、20-30份土壤杆菌、10-30份施氏假单胞菌、20-30份阴沟肠杆菌,将所述菌种接种到试管中的斜面培养基上,在25-30℃分别培养3-7天;

  2)摇瓶培养:将上述斜面培养物用无菌水制成菌悬液,再将10-15份恶臭假单胞菌、20-30份土壤杆菌、10-30份施氏假单胞菌、20-30份阴沟肠杆菌接种到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培养基中分别培养,在25~30℃下培养3~7天;2-10份泛枝酸芽孢杆菌、10-20份萎蔫短小杆菌、20-30份白腐真菌接种到细菌培养基中分别培养,在25~30℃下培养3~7天。

  说明书

  一种造纸工业废水脱色的复合菌群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造纸废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造纸工业废水 脱色的复合菌群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造纸工业的用水状况仍然是高消耗、低效率、重污染,与我国水资源条件极不适应,也是造纸行业目前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在采用了碱回收、生物处理等技术后,影响造纸废水达到新排放标准或回用的关键之一是色度的问题。

  由于造成造纸废水色度的主要成分是以木质素为主的发色物质,其化学稳定性好,难以去除。传统的方法多以双氧水或Fenton试剂等强氧化剂脱色,费用高以及化学物质添加造成的二次污染是化学法的主要缺点。活性炭或白土等吸附脱色会消耗大量的吸附剂,也会形成二次污染物处置等问题。臭氧用于制浆造纸的发色废水的处理,不需在水中残留其他化学物质,处理后的水质好,运行操作简单。但是,臭氧氧化技术处理工业废水的过程中,还是会有一些不足,具体为:(1)由于臭氧自身分解、溶解利用率等原因,臭氧利用率不高;(2)臭氧氧化的选择性较强,其对难降解有机物去除率较低,需要使用催化剂,导致臭氧氧化投加量大,增加了运行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脱色效率高、运行成本低的造纸工业废水脱色的复合菌群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造纸工业废水脱色的复合菌群,由2-10份泛枝酸芽孢杆菌、10-20份萎蔫短小杆菌、20-30份白腐真菌、10-15份恶臭假单胞菌、20-30份土壤杆菌、10-30份施氏假单胞菌、20-30份阴沟肠杆菌组成;其中,土壤杆菌和阴沟肠杆菌的营养培养基为牛肉膏1.5-2.0g/L,葡萄糖1.0-2.0g/L,胰蛋白胨6.0-7.0g/L,酵母粉3.0-4.0g/L,其余为水;施氏假单胞菌和恶臭假单胞菌营养培养基为新鲜马铃薯汁800-1000mL,葡萄糖16-20g,其余为水;马铃薯汁的制备方法:取去皮新鲜马铃薯160;200克,切成小块,加去离子水800;1000mL,煮沸30分钟,滤去马铃薯块,用去离子水将滤液补足至800,1000mL。

  本发明还提供制备上述复合菌群的方法,其步骤为:

  1)菌种活化:采用2-10份泛枝酸芽孢杆菌、10-20份萎蔫短小杆菌、20-30份白腐真菌、10-15份恶臭假单胞菌、20-30份土壤杆菌、10-30份施氏假单胞菌、20-30份阴沟肠杆菌,将所述菌种接种到试管中的斜面培养基上,在25-30℃分别培养3-7天;

  2)摇瓶培养:将上述斜面培养物用无菌水制成菌悬液,再将10-15份恶臭假单胞菌、20-30份土壤杆菌、10-30份施氏假单胞菌、20-30份阴沟肠杆菌接种到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培养基中分别培养,在25~30℃下培养3~7天;2-10份泛枝酸芽孢杆菌、10-20份萎蔫短小杆菌、20-30份白腐真菌接种到细菌培养基中分别培养,在25~30℃下培养3~7天;

  3)混合:将步骤2)所述微生物发酵液按所述微生物湿重比例混合,同时加入微生物菌剂湿重总量20~30%的秸秆粉作为微生物载体,得微生物菌剂。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发现复合菌群的降解效果远高于任何一株单一菌株,说明不同微生物之间产生一定的相互作用。这是由于不少生物活动是单株微生物所不能完成或只能微弱进行的,必须借助两种或多种微生物在同一环境中的相互作用来实现。采用单一菌群和基因工程菌进行污染物降解过程中,常常由于抑制性中间代谢产物的生成或中间产物进入截止式代谢产物途径而抑制了污染物降解酶活性,使得污染物降解效率不高或降解不彻底。利用微生物间有益的相互作用,将微生物混合培养与驯化,将细菌对污染物的中间代谢产物流向进行某些改进,使抑制性中间产物不生成或尽快转化,从而提高污染物降解效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