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化工汽化炉废水的处理装置和处理工艺

发布时间:2019-2-23 10:47:23

  申请日2018.10.17

  公开(公告)日2019.01.04

  IPC分类号C02F9/14; C01C1/242

  摘要

  本发明提出一种煤化工汽化炉废水的处理装置,包括:铁碳微电解塔,所述铁碳微电解塔的输入端适于连接废水;活性污泥池,所述活性污泥池的输入端与所述铁碳微电解塔的输出端相连;pH调节池,所述pH调节池的输入端与所述活性污泥池的输出端相连;脱氨膜接触器,所述脱氨膜接触器的第一相的输入端与所述pH调节池的输出端相连,所述脱氨膜接触器的第二相的输入端适于连接硫酸溶液。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煤化工汽化炉废水的处理装置,处理效果好。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煤化工汽化炉废水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铁碳微电解塔,所述铁碳微电解塔的输入端适于连接废水;

  活性污泥池,所述活性污泥池的输入端与所述铁碳微电解塔的输出端相连;

  pH调节池,所述pH调节池的输入端与所述活性污泥池的输出端相连;

  脱氨膜接触器,所述脱氨膜接触器的第一相的输入端与所述pH调节池的输出端相连,所述脱氨膜接触器的第二相的输入端适于连接硫酸溶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化工汽化炉废水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蒸发釜,所述蒸发釜与所述脱氨膜接触器的第二相的输出端相连。

  3.一种煤化工汽化炉废水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废水引入铁碳微电解塔进行预处理;

  步骤2,将步骤1的出水引入活性污泥池进行生化处理;

  步骤3,调节步骤2的出水的pH值至碱性;

  步骤4,将步骤3的出水自脱氨膜接触器的第一相的输入端引入,硫酸溶液作为吸收剂自脱氨膜接触器的第二相的输入端引入,硫酸溶液用于吸收水中的氨氮并转化成硫酸铵溶液以从脱氨膜接触器的第二相的输出端排出,经过脱氨的出水自脱氨膜接触器的第一相的输出端排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煤化工汽化炉废水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5,将步骤4中排出的硫酸铵溶液进行蒸发以获得固体硫酸铵。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煤化工汽化炉废水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1的水力停留时间为1.5~2.5小时。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煤化工汽化炉废水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的pH值为10.5~12。

  7.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煤化工汽化炉废水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的硫酸溶液的浓度为30%。

  说明书

  煤化工汽化炉废水的处理装置和处理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煤化工汽化炉废水的处理装置和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针对煤化工汽化炉废水的处理,现有的处理工艺采用生化法直接进行处理。处理效果不好,COD和氨氮很难达标。并且,由于该种废水的BOD/COD比很低,在处理过程中需要补加碳源,处理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处理效果好的煤化工汽化炉废水的处理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煤化工汽化炉废水的处理工艺。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煤化工汽化炉废水的处理装置,包括:

  铁碳微电解塔,所述铁碳微电解塔的输入端适于连接废水;

  活性污泥池,所述活性污泥池的输入端与所述铁碳微电解塔的输出端相连;

  pH调节池,所述pH调节池的输入端与所述活性污泥池的输出端相连;

  脱氨膜接触器,所述脱氨膜接触器的第一相的输入端与所述pH调节池的输出端相连,所述脱氨膜接触器的第二相的输入端适于连接硫酸溶液。

  有利地,所述的煤化工汽化炉废水的处理装置还包括蒸发釜,所述蒸发釜与所述脱氨膜接触器的第二相的输出端相连。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煤化工汽化炉废水的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废水引入铁碳微电解塔进行预处理;

  步骤2,将步骤1的出水引入活性污泥池进行生化处理;

  步骤3,调节步骤2的出水的pH值至碱性;

  步骤4,将步骤3的出水自脱氨膜接触器的第一相的输入端引入,硫酸溶液作为吸收剂自脱氨膜接触器的第二相的输入端引入,硫酸溶液用于吸收水中的氨氮并转化成硫酸铵溶液以从脱氨膜接触器的第二相的输出端排出,经过脱氨的出水自脱氨膜接触器的第一相的输出端排出。

  有利地,所述的一种煤化工汽化炉废水的处理工艺还包括步骤5,将步骤4中排出的硫酸铵溶液进行蒸发以获得固体硫酸铵。

  有利地,步骤1的水力停留时间为1.5~2.5小时。

  有利地,步骤3中的pH值为10.5~12。

  有利地,步骤4中的硫酸溶液的浓度为30%。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