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脱水处理容器

发布时间:2019-2-21 16:35:44

  申请日2017.08.30

  公开(公告)日2018.04.06

  IPC分类号C02F11/12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污泥脱水处理容器,该污泥脱水处理容器包括绝缘容器本体,绝缘容器本体包括容器侧壁、底部、顶部以及分别设于底部和顶部上的电极材料,绝缘容器本体顶端设置有进泥口、底端设置有出泥口,绝缘容器本体的侧壁上设置有排水口和挡板,挡板沿竖直方向向上滑移连接于排水口处。以上阴下阳的方式通电,然将浆状污泥作为导电介质,使得水上浮向阴极端移动,而污泥在重力作用下下沉,加速沉淀,在完成污泥沉淀后再通过打开排水口将上方的水排出即可完成污泥与水的分离,无需使用任何化学添加剂,非常环保。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污泥脱水处理容器,包括绝缘容器本体(1),所述绝缘容器本体(1)包括容器侧壁、底部、顶部以及分别设于底部和顶部上的电极材料(4),其特征是:所述绝缘容器本体(1)顶端设置有进泥口(12)、底端设置有出泥口(11),所述绝缘容器本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排水口(13)和挡板,所述挡板沿竖直方向向上滑移连接于排水口(13)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脱水处理容器,其特征是:所述绝缘容器本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排水腔(7),所述排水腔(7)与绝缘容器本体(1)间通过排水口(13)连通,所述挡板为一滤水网(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泥脱水处理容器,其特征是:所述排水口(13)处设置有插槽(72),所述滤水网(8)插设于插槽(72)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泥脱水处理容器,其特征是:所述绝缘容器本体(1)的底端设置有出泥口(11),所述底部为可封闭出泥口(11)的翻转式的底盖(3)或旋转式的底盖(3),所述底盖(3)上设置有滤网(32)以及设有出水口(34)的水容腔(31),所述底部上的电极材料(4)设于底盖(3)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污泥脱水处理容器,其特征是:所述排水腔(7)与水容腔(31)连通;所述滤水网(8)的底端设置有用于控制滤水网(8)滑移的操作部,所述操作部呈裸露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污泥脱水处理容器,其特征是:所述排水腔(7)的侧壁上设置有透明的视察口。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污泥脱 处理容器,其特征是:所述底盖(3)的一侧边铰接于容器侧壁上,所述底盖(3)与容器侧壁间连接有用于控制底盖(3)翻转的伸缩气缸(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脱水处理容器,其特征是:所述绝缘容器本体(1)的顶端呈开口设置形成所述进泥口(12),所述顶部为可封闭进泥口(12)的翻转式的顶盖(2)或活塞式的顶盖(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污泥脱水处理容器,其特征是:所述顶盖(2)上设有用于抬起顶盖(2)的抬升气缸(6),所述顶盖(2)上设置有一用于保持顶部上电极材料(4)与脱水处理容器内污泥接触的配重块,所述顶部上的电极材料(4)设于配重块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污泥脱水处理容器,其特征是:所述配重块的顶端设置有连接柱(21),所述抬升气缸(6)的活塞杆插设于连接柱(21)上形成一伸缩杆结构。

  说明书

  污泥脱水处理容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泥脱水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污泥脱水处理容器。

  背景技术

  污泥脱水,将流态的原生、浓缩或消化污泥脱除水分,转化为半固态或固态泥块的一种污泥处理方法。污水处理所产生的污泥具有较高的含水量,由于水分与污泥颗粒结合的特性,采用机械方法脱除具有一定的限制,污泥中的有机质含量、灰分比例特别是絮凝剂的添加量对于最终含固率有着重要影响。一般来说,采用机械脱水可以获得20%-30%的含固率,所形成的污泥也被称为泥饼。

  其中,对于那些浆状的污泥,其脱水方式大都是先经过絮凝后再通过机械等方法进行脱水挤干,而絮凝过程中需要添加化学药品来加速絮凝,这使得污泥中化学成分更加多,对污泥造成了新的污染,不符合目前的环保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污泥脱水处理容器,具有环保、无污染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污泥脱水处理容器,包括绝缘容器本体,所述绝缘容器本体包括容器侧壁、底部、顶部以及分别设于底部和顶部上的电极材料,所述绝缘容器本体顶端设置有进泥口、底端设置有出泥口,所述绝缘容器本体的侧壁上设置有排水口和挡板,所述挡板沿竖直方向向上滑移连接于排水口处。

  如此设置,在底部和顶部的两个电极材料分别接到负极和正极上,形成上阴下阳的结构,然后保存顶部的电极材料与浆状污泥接触,通电后将浆状污泥作为导电介质,使得水上浮向阴极端移动,而污泥在重力作用下下沉,加速沉淀,在完成污泥沉淀后再通过打开排水口将上方的水排出即可完成污泥与水的分离,无需使用任何化学添加剂,非常环保。另外,通过电极的互换,可以将脱水处理容器变成电渗容器,对泥、液分离后留下的污泥进行电渗操作,对污泥进行深度脱水处理。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绝缘容器本体的侧壁上设置有排水腔,所述排水腔与绝缘容器本体间通过排水口连通,所述挡板为一滤水网。

  如此设置,用滤水网作为挡板使用,使得在污泥沉淀的过程中即可将部分水排出,此时排出的水分因为经过过滤可以跳过过滤的步骤,同时减少后期跳过排水口排出的水量。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排水口处设置有插槽,所述滤水网插设于插槽上。

  如此设置,结构简单,且便于对滤水网进行调节。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所述绝缘容器本体的底端设置有出泥口,所述底部为可封闭出泥口的翻转式的底盖或旋转式的底盖,所述底盖上设置有滤网以及设有出水口的水容腔,所述底部上的电极材料设于底盖上。

  如此设置,使得污泥内脱出的水既能从低端排出,同时也能通过低端进行排污泥,便于将污泥排出。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排水腔与水容腔连通;所述滤水网的底端设置有用于控制滤水网滑移的操作部,所述操作部呈裸露设置。

  如此设置,无需单独设置排水管路与排水腔连通,同时避让开滤水网,使得滤水网可以通过操作部进行滑移来打开排水口。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排水腔的侧壁上设置有透明的视察口。

  如此设置,便于观察以更好的调节滤水网打开的开口大小。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底盖的一侧边铰接于容器侧壁上,所述底盖与容器侧壁间连接有用于控制底盖翻转的伸缩气缸。

  如此设置,通过伸缩气缸控制底盖绕铰接处的铰链转动,实现出泥口的打开和封闭。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绝缘容器本体的顶端呈开口设置形成所述进泥口,所述顶部为可封闭进泥口的翻转式的顶盖或活塞式的顶盖。

  如此设置,进泥口设于顶端便于将污泥加入脱水处理容器中,而翻转式或活塞式的顶盖可以实现顶盖打开的同时,实现配重块和施力件的设置。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顶盖上设有用于抬起顶盖的抬升气缸,所述顶盖上设置有一用于保持顶部上电极材料与脱水处理容器内污泥接触的配重块,所述顶部上的电极材料设于配重块上。

  如此设置,通过抬升气缸控制顶盖抬起打开出泥口,下降封闭出泥口,另外,在配重块的作用下保持顶部上的电极材料与污泥的接触,避免发生断路。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配重块的顶端设置有连接柱,所述抬升气缸的活塞杆插设于连接柱上形成一伸缩杆结构。

  如此设置,使得抬升气缸可以将顶盖提起,另外,在使用时由于配重块会发生下移,所以需要设置成伸缩杆的结构,开始时抬升气缸上的活塞杆伸长使配重块与污泥接触,然后继续伸长,使得伸缩杆缩短,此时抬升气缸不会对配重块产生推力,又能够保证配重块在自重的作用下下移。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使用一个脱水处理容器即可同时完成电絮凝和电渗两道工序,且无需使用任何化学添加剂,环保无污染。

相关推荐